书城亲子别让细节和习惯毁了孩子
14504500000022

第22章 别让细节和习惯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5)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最棒的,都有自己的优点,我们不应该总盯着自己的弱项,而是应该找到自己的优势。很多成功的人都信奉这样有一句话: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有人说过:“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于是就有人相信别人,让别人来决定自己。还有人说过:“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于是就有人闭目塞听,在错误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这两项看似不能一起做到,但它们正如同我们的左手与右手,缺一不可。相信自己,是对自己的充分肯定,是对自己能力的赞同。一个连自己都不相信的人,还能相信谁呢?高尔基曾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能够在任何地方都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认识自己的意志。”苏格拉底也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麦修·阿诺德也说过:“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不能带给别人信心;已经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路易·琼斯说过:“那些尝试去做某事却失败的,比那些什么也不尝试去做成功的人,不知好上多少。”贝蒂也有一句话:“人有了坚定的信念才是不可战胜的。”所以只有相信自己,才会建立起成功的信心,才会取得成功。

相信自己才是取得成功的基石。但我们也不能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我们应该坚信自己的信念,不为外人所干扰。但当别人真诚地向自己提出建议时,我们应当虚心接受。

有许多人都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没有信心,总想着依赖别人。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相信,这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你信任呢?其实我们就像一支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有自己。

所以,我们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

您孩子的生活有规律吗

案例

钱伟长,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著述甚丰,特别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钱伟长每天早晨七点半准时起床,活动活动身体就开始浏览当天的报纸,然后吃早餐,然后投入一天的工作。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每天还要工作5个小时。几十年来,他每天都严格按照规定的作息时间表生活、学习和工作。规律的生活作息是钱老先生能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原因。

钱老先生九十多岁高龄还能拥有这么充沛的精力,其秘诀就在于钱老先生善于管理自己的生物钟。

知识ABC

人的一切生理活动有周期性的节律,我们称生物钟。一切健康长寿的生命体,都必须与环境和生活规律保持平衡。如果人们能根据人体的这一生物钟安排作息时间,使生活节奏符合人体的生理自然规律,就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不容易得病,人也显得较为年轻有朝气。

如果平时生活较规律,逢节假日便贪睡,就可能扰乱体内生物钟的时序,使脑垂体分泌的激素水平出现异常波动,结果白天激素水平上不去,夜间激素水平下不来,使大脑兴奋与抑制失调,造成夜不能寐,而白天却心绪不宁、疲惫不堪。而人的正常生活规律是依据人在工作、学习、生活中的需要,以及个人生理、年龄特点和身心健康需要而形成的,这种生活规律也是与大自然的昼夜变化相一致的。按正常规律休息,有利健康,可提高学习、生活效率。否则,会导致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障碍,出现精神委靡不振、脾气暴躁、食欲减退,以及学习、生活能力下降等情况。

尤其对于孩子来讲,如果生活不规律,白天要用一半时间睡觉,早饭也顾不上吃了,午饭也不定时了,正常人两餐一般隔5至6小时,食物在胃内停留4至5小时,若间隔时间长,就会饥饿,消化器官得不到休息,就会影响食欲和消化。这些对孩子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因此,家长应结合孩子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地制定孩子的生活规律,给孩子身体“充电”。

道家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指对应自然界的规律,人体也要有相应的变化。该起床时就起床,该工作时就工作,该吃饭时就吃饭,该睡觉时就睡觉,保持一个规律的生活秩序,使身体、心理都达到一个最佳状态,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使生活生气勃勃,充满乐趣,生活学习都精神饱满、得心应手。

您孩子都在微笑面对每一天吗

案例

在一个乡村里,生活着一位80多岁的幸福老人。

看着老人每天幸福快乐的样子,村里人都觉得,他的一生一定过得很顺利。可实际上这位老人经历过无数的坎坷和挫折。

朝鲜战争的时候,他的儿子被流弹打死;他的公司曾经5次破产;而就在几年前,他还得了一场大病,现在刚刚恢复。

但是,老人一直面带微笑,幸福地生活着。

在一次电视台的访问中,记者问道:“老爷爷,您经历了那么多不幸的事情,怎么还能每天这么幸福呢?”

老人回答说:“每天早上我一睁开眼睛,就会对自己说:‘啊,幸福的一天又开始了。’”

“在经历那些困难的时候也是这样吗?”

“当然了,无论遇到多么悲惨的事情都是这样。你想,遇到不好的事情时,如果你总想着:‘哎呀,我怎么这么倒霉’,情况会变好吗?当然不可能了。如果总是这么想:‘啊,我很幸福’,那么就会产生一种可以解决困难的力量。”

“遇到困难的时候,您的脸上也不会有难过颓丧的表情吗?”

听到记者这么问,老人笑了:“那可真要小心了,恶魔最喜欢那样的表情。所以,如果你整天哭丧着脸,那只会继续发生更不好的事情。”

案例分析

老人说得很对,每天快乐地生活很重要,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难过悲伤,因为难过和悲伤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可能使我们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所以,要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每天快乐地生活,因为快乐的你更受别人的喜爱。

国外的心理学家认为,愉快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性格。愉快的心境来得快,去得也快;而愉快的性格则比较稳定,它表现为一种良好的情感倾向。比如乐观主义的人生态度。

愉快的性格是可以培养的,尤其是在童年时期。科研人员认为,把精力集中在下列因素上面,就能够培养我们的愉快性格。

1.自己去选择。

成年人常常认为孩子天真无邪,无忧无虑,是一个人最愉快的时期。但是事实往往与此相反,孩子对于强加给他们的任何决定都是排斥的。其实孩子也同样需要自己去选择、体验,只有亲身经历才能产生真正的愉快,因此,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权利。

2.建立和谐的关系。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愉快心情有重要的影响。所以,孩子要和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但首先需要与自己的父母建立和谐的关系。

3.培养广泛的兴趣。

多参加各种活动,以培养广泛的兴趣,当让孩子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活动时,他们可能更加快乐。

4.迅速恢复愉快的心情。

像任何人一样,愉快的人也有自己的消极心情。但是,他们能够很快恢复愉快的心情。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这种最重要的技巧。

在生活中,当有事情使我们陷入痛苦和忧虑时,我们应当找到自我安慰的源泉。任何人都会遇到多种不愉快的事情,只要寻找合适的方法,很快就能恢复良好的感觉。例如,可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和与朋友交谈等方法。

专家支招

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对其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影响。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去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呢?

1.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也要让孩子与同龄人一块玩耍。

在快乐性格的培养中,友谊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不能操纵孩子的社会生活,但可通过加深同孩子的感情来密切彼此间的关系,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子关系。此外,还要让孩子经常同小朋友一起玩耍,或把孩子带到同龄人较多的场所,让他在愉快的外部环境中接受熏陶。

2.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作为家长,应为孩子提供多样选择并注意培养和引导,使孩子拥有广泛的兴趣,这一点对特别喜欢一种东西的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3.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家长应使孩子明白,有的人之所以一生快乐,并不是因为他们一帆风顺,秘诀就在于适应力很强的心理状态,使他们能很快地从失望中振作起来。在孩子碰到挫折时,家长可为孩子指出一线光明并教孩子注意调整心理状态,从快乐的事物中找到安慰。

4.营造一个快乐和谐的家庭环境。

对家长来说,使孩子拥有快乐性格的最佳方法,就是使家庭充满快乐和温馨。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由于具有快乐的性格,成年后能够幸福生活的比不幸家庭长大的孩子要多得多。

5.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权利。

快乐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孩子对任何事情都无权作出决策,就会使他的童年比大人想象的还要不幸。因此,父母要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利。

6.防止过分的物质满足。

研究人员调查指出,收入特别丰厚的家庭的孩子并不像通常想象的那么愉快。更为重要的是对所拥有的感到满意。过分的给予会使孩子认为获得是愉快的源泉,这种基于物质满足的愉快往往是暂时的,难以持久的,这样的孩子一旦遇到挫折,往往容易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