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
案例
有个小朋友名叫丁丁,他有个奇怪的毛病,老爱哼哼,瞧!
上课的时候,小刚背挺得直直的,两只耳朵竖起来,目不转睛地听老师讲课,还积极举手发言。老师说:“大家要向小刚学习。”丁丁坐在一旁,翘起嘴巴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
下课的时候,同学们在翻看大家的写字本,一致公认小明的字写得好,丁丁站在一旁,又翘起嘴巴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
放学了,小红正在认真地扫地,老师看见了,拍着小红的肩膀说:“小红,你真是个爱劳动的孩子!”丁丁站在一旁,翘起嘴巴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
吃饭的时候,妈妈对丁丁说:“隔壁的丽丽可有礼貌啦,每次看到我,都会向我问好。”丁丁听了,又翘起嘴巴说:“哼!有什么了不起的!”
小君就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女孩,她总能从别的同学身上看到优点。在班里,通常都是要好的几个朋友一起玩,每个班都会有几个学生,一个朋友都没有,别人都不喜欢他们。而小君,则从来不会看不起任何人,对谁都是一样地好。
在小君的眼里,每个同学身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虽然现在才刚刚萌芽,等到成熟了以后都可以光芒四射、光彩照人。她觉得学校应该是一个让每个同学充分成长的地方,学习的目的是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天赋,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条路。学习的过程虽然艰苦,但就像是一个不断切割、打磨的过程,把矿石中的杂质去掉,最后才能剩下一颗晶莹璀璨的钻石。
在学校的每一天,小君都不断地被别人身上的优点深深地打动。她佩服每一个同学,总是努力用别人身上的优点来磨砺自己,磨掉自己身上的缺点,让自己一点一点进步。
期末考试的时候,她得了全班第一,老师让她谈一下学习心得。她说:“其实我比不上大家,每个人都比我强。我只是不断学习你们的优点,改掉自己一个又一个小毛病才取得进步的。我做到的,其实你们每个人也都可以做到。”说完了,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案例分析
陈毅元帅曾有诗一首:“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这首富有哲理的诗告诉我们谦虚和骄傲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经常受到家长和老师表扬的学生一般容易滋长骄傲情绪。他们总是能随意指出别人身上的毛病,却看不出自己的问题。他们听不得别人的善意批评,总处于盲目的优越感之中。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切不可再任其发展,必须给予矫正。
专家支招
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越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就越能向别人学习,越能提高自己。所以说,发现别人优点的习惯,可以让你的孩子受益终生,不断提高自己,最大限度发挥出自己的潜能。
1.陪着孩子找优点。
当孩子对同学身上的缺点耿耿于怀,家长可以陪孩子一起找那个同学身上的优点。然后跟孩子讲;每个人都既有缺点又有优点,爸爸妈妈也不例外,这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要多学别人的优点,原谅别人的缺点。
2.找比自己强的人。
当孩子犯了错,可以让孩子问自己,在全班同学中,在同样的事情上,谁能做得比自己好。这就是拿着自己的短处找别人的长处,可以激发孩子的上进心,改变对同学的看法。
3.树立目标,努力追赶。
学习上,可以让孩子自己在班级中选择追赶的目标。定下目标以后,可以和那个同学多交流,看人家是怎么学习的,自己也模仿。这样,利用孩子自己的好胜心,可以促使他更多地发现别人的优点,并且学到自己身上。
4.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
很多孩子的心理状态都不够稳定,考试发挥时有失常。家长可以让孩子向别的同学请教有什么调整心理状态的好办法。随后不断鼓励自己的孩子:别人可以做到的,你也一定能行。
5.结交须胜己,似我不如无。
在交友方面,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找到朋友身上比自己强的优点,在交住的过程中,努力学习人家身上的优点。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根深蒂固的观念——交朋友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提高。
6.每天发现一个优点。
家长可以要求孩子,每天发现同学的一个优点,吃晚饭的时候对爸爸妈妈讲。这样潜移默化,就能培养出孩子善于发现同学优点的好习惯,以后和人交往时,也更重视别人的优点,将受益终生。
智慧感悟
古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识到无知,是知的开始。古希腊大学问家芝诺总是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学习。他的学生问他:“您学问那么大,怎么还有那么多疑问呢?”芝诺说:“我的知识比你们多一些,好比是一个大圆的面积;你们的知识好比是一个小圆的面积。圆的里面是自己已有的知识,圆的外面是未知世界。由于大圆周长比小圆的周长要长一些,大圆周长代表我接触的外部未知世界也比你们多,所以我的疑问自然也比你们的多。”
有些动物,如蝉、蚕等,生长期间旧的表皮脱落,就有新长出来的表皮代替,通常每蜕皮一次就长大一些。人也一样,能不断超越自己,才有希望最终超越别人。
在古希腊传说中,阿基里斯是特洛伊战争中最有名的英雄,传说他的身体刀枪不入。这是因为他小时候,他母亲曾经把他倒浸在冥河中,而冥河水有神效。但他的脚跟由于母亲捏住而没有沾到河水,因而成为身体上的薄弱环节,成了致命的地方。后来阿基里斯被帕里斯用暗箭射中此处而亡。可见,一个人如果不知道自己的短处,自己的短处就往往最容易被人利用。
谦虚的美德历来被称做“一切美德之冠”,越是有知识的人,越会感到自己的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正是这个道理。俗话说得好:“越饱满的谷穗,越是低下自己的头”;田里面,高高昂着自己头的一定是稗子。谦虚的人既尊敬他人,也受他人尊敬,拥有这种利人利己的美德何乐而不为呢?
让孩子学会谦逊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案例
2006年9月7日,篮球明星姚明专门到北京市昌平区民办打工子弟学校汇蕾学校赴一年之约。
“这是我一年前的诺言,今天终于补上了。我要向大家道歉,因为晚了一年。不过总算来了。”姚明这样对近600名同学说。
2005年7月16日,姚明本是要去汇蕾学校参加一项NBA的推广和捐赠活动。但是,由于在前一天出席另一个活动时脚踝伤势加重,姚明最终未能成行。活动结束前,姚明通过自己的经纪人向汇蕾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致歉:“由于昨天在参加‘篮球无疆界’活动当中的‘特殊奥林匹克训练营’之后,我的脚踝伤势有所加重,造成行动困难,今天不能参加这里的活动。对此我表示深深的歉意。”并且保证:“作为补偿,我向大家保证,在接下来的一年当中,一定安排时间到贵校参观,和同学们再次享受篮球的乐趣。”
案例分析
姚明作为从中国走向NBA的国际知名篮球巨星,日常行程安排可谓应接不暇、疲惫不堪。如果因某种原因不得不缺席某项活动,相信人们也是会给予充分理解的。而且在一些人看来,这次活动不过是到一所小学和孩子们聚会,相比于国际性重大活动,又算得了什么?只是芝麻大点事情。再说了,姚明是因为伤病这样的特殊原因而无法参加,他完全可以敷衍过去,最多简单解释两句就行了。而姚明却为此事作出了专门声明,不仅进行了道歉,而且明确表示在某个时段内会给予孩子们“补偿”。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兑现了自己的约定。
姚明的这种谦逊的态度体现了他作为明星的个人风范。
谦逊不仅是一种接物待人的态度,更是对自我清醒认识的表现。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姚明参加了众多公益性活动,而此次与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聚会也是带有公益性质的。相信其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错过和孩子们的约定的。但因为伤病突然加重,不得不缺席。在这一事件中,姚明本身毫无过错,伤病属于不可抗拒的因素。但即便如此,姚明依旧怀有一份愧疚感。在他看来,承诺了的事情就要做到,不论因为什么原因爽约,都应向对方致歉,以求得对方谅解,哪怕对方只是一群孩子,哪怕这样的活动在他人看来算不上重要。因此,姚明作出了诚恳的致歉,并向孩子们许下了一个再去看望他们的时间,而这个时间不是含糊不清,诸如“以后有机会一定去”这样模棱两可的话,而是说清楚了在“一年内”,并且最终实现了它。
智慧感悟
西塞罗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谦虚和容忍,更适合一位伟人。”并非所有的人都能成为伟人,但一个想要获得成功的人必须拥有谦逊的品质。谦逊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善于体现谦逊之风的人往往成功迅速。因为,一个人只有抱着一颗谦卑的心,才能通透事理,才能有所发现和创造,也才会获得成功。不抱功利目的去做事,往往才会有所成就。
凡是能够谦逊地估计自己能力的人,都会获得很大的成就。香港首富李嘉诚说:“我表面谦虚,其实很骄傲,别人天天保持现状,而自己老想着一直爬上去,所以当我做生意时,就警惕自己,若我继续有这个骄傲的心,迟早有一天是会碰壁的。”
成功需要非常实际、非常清醒、非常认真的辛勤劳动,而这一切又构成谦逊的品德。傲慢具有很大的危险性——这是很多碌碌无为者的通病,它往往表现在:对于复杂的事物,只愿意保持某种模糊的、肤浅的、表面的印象。所以,人们称谦逊为一切美德的皇冠,因为它将自觉的纪律、天职、义务以及意志的自由和谐地融汇在一起。
我们对于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心中有数。人家夸奖你,你得清楚你并非那么出色;人们赞扬你,多半是因为你正在进行的自我教育使人肯定,自己也从中获得了有益的启示。在满场的赞扬声中,你应该考虑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如果就此停止了自我锻炼和自我教育的步伐,那就是自高自大的表现。
一个谦逊的人如果将自己身上一切值得赞扬的东西都看做应该的、理所当然的,那么他就会在学习中不断完善,直至实现自己的理想。
您孩子懂得欣赏和赞美别人吗
案例
他是一个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他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是居住在维吉尼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
他父亲一边向他继母介绍,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社区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
出乎小男孩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用纤细的手怜爱地轻轻抚摸男孩的头。她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社区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的地方的男孩。”
继母说得小男孩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就是凭着她这一句话,小男孩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因为在他继母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他的父亲和邻居认定他就是坏男孩,但是继母只说了一句话,便改变了他的命运。
男孩14岁时,继母给他买了一部二手打字机,并且对他说,相信他会成为一位作家。他接受了她的想法,并开始向当地的一家报纸投稿。他了解继母的热忱,也很欣赏她的那股热忱,他亲眼看到她如何用她的热忱改善他们的家庭。
继母的这股力量,激发了他的想像力,激励了他的创造力,帮助他和无穷智慧发生了联系,使他成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
智慧感悟
有人在一个生活圈子里做过这样的游戏,让每个人写出最有好感的人员名单,同时也写出最讨厌的人员名单。最后统计发现一个规律:你产生好感的那些人,往往是对你有好感的人;而你所讨厌的人,往往也是讨厌你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的,与人为善,也是与自己为善。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欣赏的眼光;当你用鄙视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鄙视的眼光。盛开的鲜花会引来蜜蜂和彩蝶,而发臭的瓜果蔬菜只能招来苍蝇和蚊子。古语说的“汝爱人,人恒爱之”,就是这个道理。
小贴士
北宋时期,大文学家苏轼有一次与佛印禅师一起打坐。苏轼对佛印开玩笑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天眼看到大师是团牛粪。佛印说,我在打坐时用我的法眼看到你是如来本体。
苏轼回家后得意洋洋地告诉妹妹苏小妹。苏小妹说:“哥哥,你实在输得太惨了。你难道不知道修行的一切外在事物都是内心的投射吗?你的内心是一团牛粪,所以看到别人也是一团牛粪;人家内心是如来,所以看到的你也是如来。”
有人说,诽谤者的舌头杀了三个人:说话的人、听话的人和被说的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把别人看成了“如来”,你就赢得了人心;你把别人看成了“牛粪”,你就背弃了人心。
成功的人都是善于欣赏他人的人。他们深知人字的结构是互相支撑,他们懂得相互接纳、相互合作、相互融洽。尊重他人的优势和才华,也宽容他人的脾气和个性。对别人,完全是欣赏他美好的地方,而不去计较他的缺点,或者说与自己不合拍的地方。不能理解的时候,就试着去谅解;不能谅解,就平静地去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