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陪孩子长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14503800000058

第58章 他们算什么,哪能和我比——孩子自负不可取

刘晔是一个初露才华的中学生,由于他骄傲自大,不能正确估量自己,不能正确对待别人,从而不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差点落得一事无成。

刘晔在上高二时就立志要当作家,并发誓要当著名作家。若能为此努力学习,脚踏实地读书、认真地写作,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本来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刘晔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成天想入非非,要当“在文学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芒的大作家”,他认为自己天生具有大作家的气质,说:“我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有成年人无法比拟的青春激情,有激情就足够了。”

刘晔还说:“老师都是些庸人,在课堂上只会照本宣科,讲些重复的死理论。一万句里找不到一句精彩的格言和奇特的妙语。”刘晔讨厌一切该死的书本和“枯燥的知识”,讨厌读书。刘晔觉得现在的书都是别人、成年人、老年人写的,而他要创造、要突破!

对学习的不屑与对老师的不尊敬,使刘晔的成绩一路下滑,然而,他把爸爸、妈妈的劝告轻蔑地视为“絮絮叨叨老一套”。在一次摸底考试中,刘晔的数学考了17分,外语考了24分,连语文也只得了60.5分。到了如此地步,他不得不退学“专攻文学”了。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自以为了不起的自负心理,是自我认知缺陷的一种表现。处处瞧不起别人、对大人也常常傲慢无礼,是一种缺乏自知之明的心理缺陷。

一般地说,自负多表现在独生子女身上,或是表现在家庭条件较优越、具有某种先天优势的孩子身上。自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家庭因素这方面来讲,多是由于家长对孩子过分宠爱、不能正确客观地评价他们所导致的。由于家长一些过分的夸奖,客观上助长了孩子自视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己,因而得意忘形、目空一切。这说明,孩子还缺乏全面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如果成年人再对孩子评价不适当,就会给孩子带来一种错觉,以为自己真的像人家评价的那样毫无瑕疵。

自负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有的孩子因自负而不能和同伴友好地相处,常常有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之感;有的孩子对大人傲慢无礼,不尊敬长辈,瞧不起成年人在某些知识方面的缺陷;也有的孩子因自负而不爱与人说话,不爱回答别人的提问,甚至变得爱挖苦人、讽刺人。自负可以说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不健康心理,许多有专长或智力超群的孩子都易染上这种心理疾病。

自负的孩子虽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往往没有远大理想和志向,而只满足于眼前取得的成绩。而且,他们看不到别人的成绩,只会“坐井观天”。自负的孩子很难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因为他们不能做到平等相待,总是以高人一等的态度对待人或喜欢指挥别人。

自负的孩子情绪也不稳定,当人们不去理睬他时,他们就会感到沮丧;当他们遭到失败和挫折时,又会从骄傲走向悲观、自卑和自暴自弃,否定自己的一切,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自负的孩子往往自视过高。他们很少关心别人,与他人关系疏远。自负者通常看不起别人,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很多。自负者往往好高骛远,不切实际。他们为自己制定过高的目标,承担无法完成的任务,容易遭受失败的体验。总之,自负就是骄傲自大、目中无人。

父母该怎么办?

耐心教导,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孩子出现自负情绪往往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认为自己比谁都强,只看到自己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己的短处,拿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因此,他们往往狂妄自大,大都以“自我为中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会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作为家长,应耐心地教导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既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不足。

感情流露要“浓淡”适度,对孩子的评价应客观实际。孩子总是有不足的地方,家长不要因为溺爱孩子就不切实际地吹捧孩子,尤其不要在客人面前没完没了地表扬孩子,这样易形成孩子的自负心理。

给孩子适当的批评。家长对孩子的表扬要适当,对孩子的批评也要恰如其分,既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掩耳盗铃、视而不见,而是要客观地指出孩子的不足。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

让孩子养成独立生活的好习惯,给孩子创造一些遭遇挫折的机会。经历适当的挫折可使孩子心理机制健全,不至于过分自负,经受不住任何打击。

给孩子多一些接触社会的机会。当他们看到外面纷繁复杂的世界,接触到比自己更优秀、更具专长的人,认识到“强中还有强中手”时,他们就不会为自己的一点点小成绩而自负了。因此,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精彩的世界,而不要“坐井观天”、夜郎自大。

真正有助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熟的是自信,而脱离实际的自负不但不能帮助人们成就事业,反而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严重的还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所以,高中生一定要及早抛弃自负心理,用一种客观、理智的态度面对学习和生活。

高中生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办法来抛弃自负的错误思想,树立正确的心态:

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接受别人的批评

要想克服自负心理,首先就应该抛弃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的错误态度。在面对别人的批评时,要理智冷静,不要把批评认为是对自己的人格亵渎和自尊的损害,而应该就事论事地分析和对待这些批评,对正确的批评要愉快地接受,这样就可改变自负的心理。

与别人平等相处

自负的人往往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与人交往时,也会不自觉地俯视别人,这对于高中生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范围十分不利。

要想改变自负心态,高中生就应该以平等的身份与周围的同学相处。在人际交往上,也应该多投入自己的热情和真诚,抛弃强硬和干涩,这样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和他人

高中生在认识和评价自我时要全面客观,不能只看优点而不看缺点,也不能夸大优点而缩小缺点。

认识自我不能孤立,而应该放到社会中,与其他同学做一下对比,如此才能明确自己的能力究竟如何。需要注意的是,在与别人进行对比时,不能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作对比,更不能为了突出自己而把别人看得一无是处,这样才能真实地评价自己。

不要因为过去的成绩而沾沾自喜

有些高中生的自负心理源于自己过去所取得的成绩。辉煌的过去固然可能证明你具有很强的能力,但那并不能代表你现在仍然可以赢得胜利,更不预示着将来。高中生要学会用一种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既要为过去的成功而赞美自己,又要正确地看待现在和将来,不骄不躁、踏踏实实地学习和生活,为赢得现在和将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