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和淼淼是楼上楼下住着的两个孩子,又是同班学生。淼淼天资聪颖,又肯努力,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而洋洋天资稍差,虽然也肯努力,可是成绩怎么也赶不上淼淼。洋洋的母亲便拿洋洋与淼淼攀比说:“咱家什么都不比淼淼家里差,就是你比淼淼差。”于是,洋洋便认为自己是一个笨孩子,学习成绩越来越下降。
有一位高三的男孩子,他母亲动辄就拿孩子与她同事的孩子攀比。终于有一天,孩子忍不住了,反驳母亲道:“他是他,我是我,我怎么就不如他了?你要是认为我处处不如人,你去当他妈好了!”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许多父母都有这么一个习惯,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作比较,总觉得自己的孩子没有人家的优秀:不知不觉地会用其他孩子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嫌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你看你的同学××多好,回回都考第一名。”“你瞧××多听话,从来不让爸爸、妈妈操心。”此类话语也常常出自父母们的嘴里,说得多了,孩子的内心就会受到伤害,使得他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树立不了自信心,而且对父母表扬过的同学非常的憎恨。无形中,孩子的心灵被扭曲了,这样的后果是惨重的。
毋庸置疑,做父母的,没有谁不爱自己的孩子,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相比,也是出于善心,希望孩子能以他人为榜样,学习别人的优点,超越别人,为父母争光争气。
但是,有时候父母的善心也会做坏事。爱孩子,就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他人作比较。拿自己的孩子和大人物的童年作比较,或者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去比,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像大人物童年时或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刻苦、那样聪明,父母用心虽好,但往往由于对孩子要求过高,而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我国有句老话:“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这话虽然说得直白,却有深刻的道理,但可惜常常不被人们所重视。试想,人的个性差异如此之大,有些事不是谁都做得了的。所以,父母最好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相比。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也不是自己的孩子都能学得来的,所以最好别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们去比。
父母该怎么办?
父母经常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作比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是特别严重的。被父母经常作比较的孩子,通常会有很多负面情绪,如不开心、无安全感、愤怒和嫉妒等,即情绪受困扰。在行为表现方面,被父母用作比较的孩子觉得得不到父母注意,因为父母似乎喜欢别的孩子比自己多,所以孩子会有很多吸引父母的行为,但这些行为通常都是父母不喜欢见到的。基于上述情况,于是父母出现认为孩子顽劣不值得疼爱的反应,从而更加会比较多一些,造成恶性循环。
其实,要想消除这种现象,父母最好的办法是不要把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作比较,而是关注自己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毕竟,每个孩子有每个孩子的特点。
人生在世,从来没有一样的两个人。各人有各人的天赋,各人有各人的性格,各人有各人的能力。如果父母只和高的攀比,看不到自己孩子的长处,而只看到孩子的短处,便容易使自己的教育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会失败。
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例如,自己的孩子脑子迟钝一些,教育孩子笨鸟先飞,多卖些力。孩子有了进步就应该鼓励。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已经尽其所能,父母就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在他的《教育孩子的四十条》中,有这样一条:“从来不对孩子说,他比别的孩子差。”当然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出自于内心,让孩子以出类拔萃的人物为榜样,向他学习,这对孩子的发展自然是十分有益的。但用挖苦的口气,拿他人的长处来贬低自己孩子的做法却是完全不对的。孩子尽心了,切不可一味地苛求他们。因为,父母对孩子的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也都应该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