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陪孩子长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14503800000046

第46章 凭什么他比我考得好——把嫉妒变成积极向上的动力

柔柔自幼聪明伶俐,深受亲友和师长的喜爱。在一片称赞声中长大的她渐渐变得异常的争强好胜,容不得别人有任何强于她的地方。

柔柔喜欢打扮,而且总要和同学们比。有一次,一位同学买了一件非常漂亮的T恤衫,别人称赞不已。这可使柔柔不高兴了,她暗中嫉妒,背后说那位同学的坏话。考试时,别的同学成绩考得高一点,她也嫉妒,背后议论别人是事先知道了题,或者是碰运气才考得那么好。

最让柔柔痛苦的是,她的对手舒可居然竞选学生会主席成功!柔柔为此食不甘味,寝不成眠,妒火中烧。她在连续几个晚上失眠之后,终于作出决定:写一篇诋毁舒可的文章,发布到网上。文章题目就叫“为谋主席职,竟献青春身”。

文章在网上传播开后,舒可的名誉受到极大的损害,被迫放弃了校学生会主席一职。柔柔暗自庆幸,但不久,几个警察便出现在她的面前。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嫉妒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情绪表现。嫉妒之心,人皆有之,即使是孩子也不例外。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至少面临着三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孩子身体正在快速发育,特别是性方面的发育和成熟,使他们积蓄了大量的能量,容易过度兴奋;另一方面,他们学习上的任务很重,不得不面对激烈的竞争,心理压力普遍比较大;第三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对外部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人际交往也逐渐增多,各种各样的信息纷至沓来,这就使得他们需要处理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了。

这三方面的压力常常交织在一起,矛盾此起彼伏,虽说生活的内容大大丰富了,但也不再像幼儿园、小学时那样单纯容易了。而这时,他们的大脑的神经机制并没有发育健全,调节能力还比较差,因此面对各种压力和刺激,便很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青少年又不像成年人那样善于控制或掩饰自己,常常喜怒皆形于色,便显得情绪忽高忽低,特别不稳定了。虽然情绪不稳定是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但是由于孩子情绪的波动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比如影响与他人的关系、分散他的学习注意力。长期的恶劣情绪还会使人生病,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嫉妒是一种消极、有害的心理。它会破坏人际关系,伤害同学间的友好感情,甚至会由于攻击情绪的发泄而造成悲剧。嫉妒心强的孩子,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在用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使自己难以摆脱愤怒、沮丧、怨恨、自惭、自责等消极情绪,致使孩子情绪低落,丧失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父母该怎么办?

要纠正孩子的嫉妒心理,家长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立良好的环境。嫉妒心理和行为的产生,虽有多种原因,但从根本上讲,是由于孩子自身的消极因素和外部环境的消极因素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如果在家里,成人之间互相猜疑,互相看不起,或当着孩子面议论、贬低别人,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的心理。因此,家长应当在家庭中为孩子建立一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谦逊容让的环境气氛,这是预防和纠正孩子嫉妒心理的重要基础。

要正确评价孩子。孩子都有喜欢受到表扬和鼓励的心理。表扬得当,可以巩固其优点,增强他的自信心,促进他不断进步;如果表扬不当或表扬过度,就会使孩子骄傲,进而看不起别人,认为只有自己好而别人都不如自己,甚至当有人说别人好而没说他好时,他就难以接受。这是因为孩子年轻、阅历少,还不会全面地看问题,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他对自己的评价是以成人对他的评价为标准的,所以父母要正确评价自己的孩子,不能因疼爱和喜欢,就对孩子的品德、能力的评价随意拔高,过分赞赏,以免孩子对自己产生不正确的印象。家长还要适当地指出他的长处和短处,使孩子明白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同学之间要互相学习,帮助孩子正确评价自己。

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通常,嫉妒较多地出现在有一定能力的孩子的身上,孩子往往因为自己有能力,但没有受到注意和表扬,因而对那些受到注意和表扬的孩子产生嫉妒。所以,在纠正嫉妒心理的同时,还必须对孩子进行谦逊美德的教育,让孩子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让孩子明白即使别人没有称赞自己,自己的优点仍然存在,如果继续保持自己的长处,又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自己的才干就会更强,就会真正地、长久地得到大多数人的喜爱。

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有嫉妒心理的孩子一般都有争强好胜的性格。家长要引导和教育孩子用自己的努力和实际能力去同别人相比,使他们明白竞争是为了找出差距,更快地进步和取长补短,不能用不正当、不光彩的手段去获取竞争的胜利,要把孩子的好胜心引向积极的方向。

教育孩子承认差异,奋进努力。现实中的人必然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是表现在这方面,就是表现在那方面。一个人承认差异就是承认现实,要使自己在某方面好起来,只有靠自己奋进努力,嫉妒于事无补,而且会影响自己的奋斗精神。

教育孩子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水平,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识水平,是克服嫉妒心理的基本途径。教育孩子经常反问自己:“我现在各方面表现如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跟上个月或上个星期比较哪些方面有进步?哪些方面有退步?我该怎么办?我有决心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吗?我是否应该听取爸爸妈妈的意见?是否应该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

不少孩子爱嫉妒别人、闹情绪,使家长担心,尤其是不知道该怎样教育嫉妒心强的孩子。分析这个问题很有必要。嫉妒心的产生,与人最关心的事物相联系,因年龄而异、因人而异。孩子们之间的嫉妒常常反映在以下问题上:

因别人学习好而嫉妒

学习是孩子们的主要任务,学习成绩是评价孩子的重要指标。因此,有的孩子学习不如别人就嫉妒别人。

有一个班级曾经发生过这样的怪事:在期中考试前一个星期,班上成绩最好的几个同学的笔记本不翼而飞,这几个同学着急的情况可想而知。考试之后,笔记本又回到了那几位同学的课桌里。显然,这不是一般的恶作剧,是某个同学出于嫉妒心理,采用了不道德的手段。

因别人受表扬而嫉妒

这也是在孩子们中是常见的现象。别人受到了表扬,有的孩子暗中不服气,有的公开挑人家的缺点,也有的故意表现出无所谓的态度。其实,他们的心理反应是:“有什么了不起,我也做得来。”

因别人受到老师重视或与老师关系好而嫉妒

这固然也有老师的责任,应该调动每个同学的积极性。但是,嫉妒是没有好处的。有的孩子因为不被重视或与老师关系不如别人而嫉妒受老师重视及与老师关系好的同学,并且常常迁怒于老师,背后议论老师,甚至对班上的某些事情采取消极的态度。

因同学之间的亲疏而嫉妒

同学之间的亲疏变化,也是嫉妒心理产生的原因之一。

有一个小男孩与几个男同学关系不好,当那几个男同学与女同学一起外出游玩时,他偷偷拍了照片,交给班主任老师,添油加醋地说这几个同学“早恋”。其实,那些同学一起出去游玩,是家长单位发的票,几个同学没有任何不良表现。这位小男孩是出于嫉妒心理才这么做的。

因别人有较好的衣服、文具等而嫉妒

孩子们普遍希望有漂亮衣服、名牌衣服、好的文具、好的玩具等,由于家庭条件不同、家长教育方法不同,总会产生有这个没那个的现象,这是正常的。但是,一些孩子会因此而产生嫉妒心理,对有比自己好的东西的同学“气不忿儿”,总想比过人家,而当别人的东西脏了、坏了时,甚至幸灾乐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