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陪孩子长大: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14503800000041

第41章 这样穿才有个性——孩子也喜欢“我型我秀”

耳朵上有一个耳钉,穿着磨破了的肥大的裤子,脚上套着大一码的鞋,家辉就以这样的装扮迎接了初中最后一个暑假。看着家辉这样的穿着,家辉的爸爸觉得自己老了很多。

惠子虽然平时穿着校服去上学,但是却不肯让自己的衣服变得那么平凡,她动手把自己松松散散的校服袖口改成紧身的。校服的上衣也别了好多别致的小徽章,上衣背后也被惠子画上了很另类的涂鸦……就这样,原本一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校服就被惠子修修改改成了一件时髦的衣服。她的同学看到惠子这样有创意,也学惠子的样子把自己的校服给大改造了一番。于是,一到了放学,惠子所在的班级就涌现出了好多另类又好看的校服……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染黄的头发、面口袋似的裤子、松糕鞋、耳垂上越来越多的饰物……另类打扮在一些青少年中越来越流行。而真正认可这群标新立异、另类打扮的孩子的人非常少。

青春期的孩子穿着打扮另类,不足为怪,究其心理,无外乎以下几种:

首先,青春期的孩子为了表明他们和成年人之间的距离,为了证明他们的独立,专门选择那些能激怒成年人的衣服:带洞的裤子,拆掉了袖子的毛衣,紧身服等。

其次,青春期的孩子穿着另类,可能是竭力想使自己与众不同。青春期的孩子具有非常强烈的自我意识,强调自我,表达自己与众不同的特性,而标新立异的服饰正好给提供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并且这种标新立异的穿着打扮不仅仅可起到将他们同其他人隔离开的作用,还能将他们与同龄人联结在一起,他们借此表达某种立场:“瞧瞧,我就是一个热情、调皮的人……”

还有的孩子可能是受别人的影响,如同学、朋友的影响或是受“时尚流行”的影响等,处处表现出自己是个“时尚分子”,自己在引导“时尚”、“潮流”。这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他们希望通过服饰上的特殊来吸引别人的注意,得到别人的好评。

其实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体迅速发展并达到成熟,但是心理发展却跟不上生理发展的速度,具有很多矛盾性。他们想与众不同,想标新立异,想得到别人的认同,想让别人尊重自己,因此,在他们身上就出现了一系列的不合乎情理的作派,衣服怪异,打扮怪异,追求怪异。但这种怪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的,父母应该理解青春期的孩子,多给些赞美和关怀,青春期是个脆弱敏感的年龄,孩子的心真的很容易受伤。

根据一项调查发现,青少年对另类打扮看不惯的占了24.1%,无所谓的占了69.6%,很想模仿的人只有6.4%。实际上,无论是另类打扮的青年人,还是他们周围的人,对此打扮都有失真的认识。

父母该怎么办?

了解了孩子追求穿着个性的心理,我们就应该给予理解,并恰当地进行引导:

首先,大人要试着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并恰当地调整自己养育孩子的方式。父母应适当地给孩子一些自主权,对孩子的意见表示理解、同情,但是又不能完全同意他们过于偏激的观点。

其次,注意培养孩子的气质。平常教育孩子要注重内在的修养,要让孩子明白,要成为一个真正美丽的人,不仅仅在于外表的魅力,更在于心灵的充实、头脑的灵活。

此外,可以给孩子进行适当的审美教育。让他们明白衣服紧绷绷地箍在身上,再配上硬皮鞋、高跟鞋等,不方便学习和身体发育;蓄长发不便于清洗,有碍身体健康;市场上名目繁多的化妆品,多数含有有害的化学成分,对人的机体发育不利。让孩子明白,时尚的并不都是美的。

大人还可以引导孩子发展多种爱好,让他们把注意力从着装打扮转移到发展自己的爱好上去,让他们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而忽略对奇装异服的关注。

青少年的着装礼仪:

服装要搭配和谐、得体

着装时,应注意上装和下装的搭配,衣服和鞋的搭配,衣服和帽子的搭配,衣服和背包的搭配等。如:穿运动装时应搭配穿运动鞋,而穿西服或礼服时应穿皮鞋。同样,穿正装时不应佩戴运动帽、不应背运动包,这会让人看起来觉得滑稽可笑。

着装首先要讲究整洁

衣服要干净,扣子要扣好,鞋带要系牢,掉落的扣子及时缝补,鞋要保持洁净无尘等,这些细节最能看出一个人的文明习惯。

注意着装的场合

在家可能着装相对舒适随意些,如遇有客人来访,一定要换装,且绝对不能穿背心、睡衣、拖鞋出入公共场所。

任何时候都不可在公共场所随意脱鞋

夏天天气热的时候,有的同学把鞋脱下来踩在脚下,有的把鞋半吊在脚上晃来晃去,这些都是极不文明的行为。

尽量不要在衣服口袋里放置物品,特别是贴身的衣服

很多人习惯把钥匙、卡、笔等物品放在兜里,这样不仅影响服装的美观,还会影响活动,甚至可能会发生危险。

不随意佩戴其他饰物

校徽是学生的标志,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在学校里应自觉佩戴校徽和红领巾,并保持校徽和红领巾的洁净,珍惜学校和少先队的荣誉。手链、项链等不合学生身份的饰物不应佩戴,女同学佩戴发卡等必要饰物,要注意款式,注重实用、安全。

14.你在管我,我就去死

惕孩子的过于情绪化我的孩子是个健康活泼的小男孩,平时是个听话的孩子,但是发起脾气来也很厉害!和其他男孩子玩的时候常常发生冲突,甚至打架,而且他比其他孩子更情绪化,一打架就大哭大闹。其实他自己也知道打人不对,事后还主动给小朋友道歉,但是他就是改不了打人的毛病。

另外,每当他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他的情绪立刻变得很差,这时总是提出另外的要求来表示抗议或不满,比如,要吃什么东西、要不吃什么东西(可能这种食物还是几分钟前他主动提出要吃的),只好依着他,情绪才会好转,不知道是不是我对他的教育太宽松,养成孩子情绪化的性格,我该怎样教育他呢?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孩子因为性格行为特征还未成型,心理状态不成熟,因而难免容易情绪化。就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情绪化不会是天生的毛病,孩子情绪化往往是某一时、某一事的表现,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消失。但是,如果教育不当,就极有可能成为孩子的性格特征。

如果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突出了解释讲理的过程,情绪化就会改变,切记不可以情绪化对情绪化。只有一方面坚持严格教育,一方面又要尊重你所教育的对象,两者互相结合,孩子的情绪化才可以纠正。

孩子情绪化是正常现象,不能过分纵容。正确的做法就是他在闹情绪时,不要理他,或者眼睛不看他,可能开始他不适应,时间一长就好了。

一个聪明的人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很多小朋友遇到问题时,只会一味地急躁,不会停下来思考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甚至还责怪老师或者爸爸、妈妈,其实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培根曾经说过:“容易激怒是一种卑贱的行为,受它摆布的人往往是生活的弱者。”那么我们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呢?

1.转移注意力。

当我们受到无法避免的痛苦打击或者挫折时,长期沉浸在痛苦之中,既于事无补,不能解决问题,又影响自己的学习,损害健康,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地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那些有意义的事情上去,转移到最能使我们感到自信、愉快和充实的活动上去。

2.换一个角度看问题。

对事情作出新的解释,以跳出原有的框框,使自己的精神得到解脱,以便把精力全部集中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上。

3.“化悲痛为力量”。

把负面情绪引到积极的、有益的方向,使之具有建设性的意义和价值。

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一种良好平和的心态,是主宰自我的一个基础。培养自我克制的能力,培养理性地思考和判断能力,是取得成功的必要前提。如果一个人想光荣地、和平地度过他的一生,他绝对有必要学会自我克制。

父母该怎么办?

1.让孩子合理宣汇情绪让孩子在心理失衡的时候,找机会向同学、朋友、亲人或心理医生倾诉自己的苦闷,使郁积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得以发泄,使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或采取痛哭的方式,以释放积聚的能量,排出体内毒素,调整机体平衡;或以日记、书信等方式,排遣不良情绪。

2.教孩子学会理解别人有时孩子觉得委屈、愤怒,其实是因为他并不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况。例如同学由于考试没考好挨了父母的骂,结果取消了与孩子一起看电影的约会,孩子很生气。这时父母就要告诉孩子学会理解和体会别人的处境和感受。孩子明白了,自然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然,如果孩子真正了解了对方,他也就不会再生气了。

3.教给孩子正确的处事态度做人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对别人的缺点、错误,要从关怀、爱护的角度出发,同时严格要求自己,这是搞好人际关系不可缺少酌条件。因此,教给孩子正确的处事态度很重要。这样,即使一时克制不住愤怒甚至冲动,也决不至于做出伤害他人、有损他人的事。

4.教育孩子适时脱离刺激环境先从量上减少愤怒和冲动的次数。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就会从根本上克服这种消极的激情。让孩子认识到,若愤怒和冲动已经发生,就应强迫自己立即脱离刺激环境以使情绪迅速冷静下来。脱离刺激环境很重要。有时,愤怒失去了理智,总是一错再错,错开了头便不可收拾。暂时脱离环境,让情绪平定下来,然后再回头去看问题,情形就会不同。这也是对别人的一种理解和宽容。

5.培养孩子博大的胸怀有些孩子,之所以难以和别人好好相处,往往是因为自身的性格弱点。如,与人交往时,喜欢充当核心,一旦不能居为社交中心时,就会发脾气。对有性格弱点的孩子,家长要悉心引导。在孩子面前,对获得成功的人要多加赞美,并热情鼓励孩子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积极支持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超过别人,战胜自己。

6.让孩子学会转移注意当情绪恶劣时,有意识转移话题或做点别的事情来分散注意力,就可使情绪得到缓解。例如,让孩子听听音乐或看看电影、电视、小说,也可以下下棋或进行一些体育活动,使情绪得到缓解。被别人无聊地讽刺、嘲笑时,顿显暴怒,反唇相讥,很可能使双方争执不下,怒火越烧越旺。如果此时父母能提醒孩子冷静一下,采取理智的对策,如用沉默为武器以示抗议,或只用寥寥数语正面表达自己受到的伤害,指责对方无聊,反而会使对方感到尴尬无趣。

青少年易情绪化,导因是额叶发展未成熟

情绪是演化的产物,藉以让生物能快速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例如,让我们看见毒蛇猛兽,不假思索拔腿就跑。不过,现代人类每天要面对的事,不管是投资、购物,还是人际关系,都比丛林生态更加复杂,不能单凭感情用事。

科学家发现,虽然人类的情绪主要由杏仁体引发,但人类后来演化出来的理性脑,却有控制情绪,提高EQ的功能。根据断层扫瞄影像研究,有一条神经路线从左侧额叶(理性脑)出来,连接杏仁体(感性脑),可以看到两者的活动有互相均衡的作用。额叶左侧的活动一增加,杏仁体里的刺激就会减少,反之亦然。科学家认为,额叶左侧可借着输送阻力脉冲到杏仁体,让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美国Mclean医院的Todd博士研究发现,青少年由于额叶(理性脑)还没有发育成熟,所以杏仁体(感性脑)的主导性大,对外界刺激容易做出情绪化的反应。成人以后,我们就拥有一个可以关闭负面感受的开关,只要经过训练,提高额叶左侧(理性脑)的活动力,就可以有效管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