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浩的姨妈开了一个小超市,7岁的子浩经常到超市去玩。有一天,姨妈发现子浩趁人不注意的时候从店里拿巧克力,这让她大吃一惊。开始她以为,孩子小,拿点就拿点吧。后来她发现子浩又拿笔、小刀和乒乓球,而且总是在环顾四周没人的情况下偷偷塞进口袋,等做完了这些,他还装得极为正经,俨然一个十足的小偷。姨妈觉得再不指出来会毁了孩子。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大多数孩子都至少偷偷拿过一次东西。发现情况后,大部分父母会反应过激,惊慌失措的父母往往骂孩子是贼或撒谎精,还会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比如打孩子、罚站或用其他惩罚性的措施以避免孩子长大后偷东西。判定和惩罚孩子只会使情况变得更糟糕。
现在的家庭条件好多了,人们再也不会为吃穿发愁。应该说,孩子偷东西的事是不会发生的。但是,我们又发现,即使生活条件很好的家庭,也时常会出现孩子偷拿别人东西的事情。
从儿童心理学来分析,孩子偷拿别人的东西是由两种心理因素引起的:一是孩子有一种强烈的占有欲望,他对自己没有玩过的东西,既好奇又想获得,而且企图马上获得。在私欲的引领下,他便悄悄将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另一种是出于孩子异乎成人的冒险心理,他们心想:“我拿了别人的东西,只有自己知道,别人却不知道,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偷东西的行为大多发生在孩子幼年时,大多数孩子并不清楚偷盗这种行为的卑劣之处。因此,家长要注意在这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父母该怎么办?
对孩子进行此方面的教育时,同样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光是没完没了地责备,要做到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激发他们的对抗与报复心理,或产生对自身的厌恶,从而失去自信心。家长要针对事情,而非人的本身。明智的教育既能使孩子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又能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加对别人的关切之情。父母应随时随地教育孩子有关整个社会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懂得作为社会的一分子,要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不给他人造成伤害。唯有如此,社会每个成员才可以享受平等、幸福的生活。
孩子有了偷窃这个毛病,一定要克服掉,而且越早越好。其实,很多孩子都有过偷拿别人东西的经历,只要改正了,将来还是好孩子。那么,怎么帮助孩子克服呢?
先让孩子认识到拿别人东西是可耻的事情。跟孩子说清楚偷拿别人的东西是极为可耻的行为,它会使一个人身败名裂的。一定要帮助孩子克服这个坏毛病告诉孩子包括家里的东西、家里的钱,都不可以随便拿的。
孩子再犯的时候,一定让他将偷来的东西当面还给人家。最好让他自己去归还东西,如果他不自己去,就带着他一起去。让他当面向人家道歉,培养他的羞耻心,强化他的自制意识。
规定孩子不论买什么东西都要征得家长同意,家长给孩子钱或者他自己花钱都要记账。发现孩子有来路不明的钱就要过问,防止孩子自己克制不住。
警告孩子。如果再发现他偷拿别人的东西,包括家里的钱,就告诉老师和同学。严重时就送派出所,请警察帮助管教。这样警告他,可以给他抛下一个心锚,让他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孩子说自己就是控制不住的话,那就属于心理问题了,那就要用厌恶疗法。
很多孩子偷东西是因为觉得没有人爱他们,并且没有归属感。因为没有人关心他们,而且这让他们觉得很受伤,所以他们觉得伤害别人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所谓的“报复循环”。因此,想办法让孩子知道有人爱他们很重要。要对事不对人,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体现对孩子的关爱。
孩子偷东西往往是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唯一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途径。要确保孩子有足够的零用钱花,同时也不能超出家庭的预算开支。
有时候,孩子偷拿东西只是因为家里钱物被随手搁置,诱惑性太强了。不要让孩子看见你的钱和其他贵重物品。如果你怀疑孩子偷拿兄弟姐妹的东西,就给他们找个能上锁的盒子,以防财物被偷。
孩子也可能是因为嫉妒他的兄弟姐妹才偷他们的东西。问一问孩子是不是认为你偏心。认真倾听孩子的回答,看看你是否分析到点子上了。让孩子知道嫉妒别人是很正常的,但你仍然很爱他们。跟孩子谈谈你觉得他们每个人的特点是什么,要保证和孩子的谈话是积极正面的而不是批判性的。
开一次家庭会议,帮助孩子在事发前认识到偷拿东西的不良后果。如果孩子已经偷了东西,要确保谈话是友好而且不是针对某个人的,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人身上。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就能取得这样的效果。比如你可以问:“你认为一个人为什么要偷东西呢?偷东西会有什么后果呢?在家里我们要怎么做才能让大家都觉得安心并互相信任呢?”
让孩子清楚地感受到你无条件的爱,但这种爱没有挽救的意味。换句话说,要让孩子知道你会怎么做,而不是想方设法控制他们去做什么。如果一个10来岁的青少年偷汽车零部件是为了吸大麻,父母应对他说:“如果你坐牢了,我仍然会爱你,给你送来饼干,但我不会保释你出去。”如果一个10岁的孩子损坏了从朋友那儿“借来”的玩具,可以对他说:“我会帮你想办法,但我不会替你解决问题。”
16.我就是不听你的话
子太淘气了怎么办3岁的楠楠性格外向,平时活泼好动,可是一到演出、比赛这样的关键时刻就“掉链子”,不是畏缩不前,就是放声大哭,气得爸爸整天骂他“没出息”。
在村里有一位特别会捕鱼的渔夫,每次去捕鱼,都能抓到100条以上的鱼,别人都说他是捕鱼能手。
因为他会捕鱼,村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他。有一天,他又去捕鱼,孩子们都跟着他来到了江边。
“大叔,你能帮我抓一条鲫鱼吗!”
“大叔,我想要鲤鱼!”
……
孩子们纷纷让他帮忙捕鱼,这位渔夫也很有耐心地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可只有一个孩子没有让他帮忙捕鱼,渔夫走到他跟前说:“你想要什么鱼啊,大叔帮你抓。”
“大叔,我不用您帮我捕鱼,我想请您教我捕鱼的方法。”那孩子说。
渔夫很意外,也很高兴。于是开始教这孩子怎样来捕鱼。其他孩子都很不理解他:能得到鱼就行了,干吗要费劲地去学捕鱼啊?不过,这个孩子没有理会别人说什么,他坚持认真地学习。
终于有一天,渔夫搬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了。这下,村里的孩子再也得不到鱼了。
只有那个一直学捕鱼的孩子,随时可以到江边去抓鱼。其他孩子到现在才知道后悔:“唉,早知道这样,当初就不该只要鱼,而应该跟大叔学捕鱼才对。”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在很大程度上,孩子的淘气不是一件坏事,为人父母者要正确对待“淘气”的孩子。孩子淘气时往往是智慧的火花燃得正旺的时候。小孩子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感,时不时会提出许多令大人意想不到的问题来,做出一些带有破坏性的行动,这是孩子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思维能力的过程,父母应该重视这一点,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实施启蒙性的知识教育,保护小孩子原始的“主见”意识,扬长避短,及时鼓励其积极正确的方面。小孩子“异想天开”,无知无畏,很容易惹祸,这就要求父母理智地引导和规范孩子的心理动机和行为趋向。
总的说来,父母对“淘气”的孩子既不能一味斥责和压抑,也不能不闻不问任其自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针对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状况、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地合理引导,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教育。
同样的情况,如果换一种做法来处理,结果会大不相同:
爸爸看到飞机,首先露出惊喜的表情,说:“哇!好漂亮的‘飞机’呀!你是怎么做出来的?真是了不起!爸爸小时候玩泥巴只会弄一身脏,却没有你这样的创造力,能造出这么漂亮的飞机。你为什么要做飞机呢?是不是长大后想开飞机呀?”
“是呀,我就梦想着长大后,自己造飞机、开飞机。”孩子高兴地回答。
“嗯,这真是个好主意!是个伟大的理想。可是你打算怎么实现这个理想呢?造真的飞机可比造泥飞机要难多了。它需要掌握好多好多知识呢!”爸爸不失时机地赞美孩子的伟大理想。
“哦,是呀!那我一定好好学习!”可爱的孩子沉浸在他的理想中。
“好呀,只有学习更多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来才能实现造飞机的伟大理想,爸爸一定会支持你的,未来的‘小飞机家’。”爸爸摸摸孩子的头说,“好了,咱们现在开始学习知识,充实自己,为将来造飞机做准备好吗?等做完了作业,爸爸陪你一起做飞机好不好?我知道乡下有种红胶泥,用它来造飞机更漂亮呢!”
“真的呀,太好了,你真是个好爸爸!”
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有许多父母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淘”所产生的所谓“不良”后果上,而忽视了孩子“淘气”背后深层次的东西,忽视了孩子在“淘”中所表现出的优点和值得赏识之处。甚至还有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淘气”行为采取了错误的教育方式,给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父母该怎么办?
孩子淘气,多数表明孩子性格好动,求知欲强烈。但在多数父母眼里,这样的孩子却是不听话、好争斗、叫人头疼的。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的不听话恰恰反映他有主见,而所谓好争斗恰恰反映他有进取心。虽然这种主见多带有主观和无知的倾向,进取心也有些逞强和虚荣心的成分,但这并不能掩盖孩子在淘气中所表现出来的值得父母赏识和鼓励的闪光点。因此,对于淘气的孩子,父母要站在赏识的角度上给予正确的引导,可有针对性地带孩子看电影、逛公园、参观展览馆,或者学习唱歌及绘画等。通过多渠道教育,因势利导,更换兴奋点,将他们过剩的精力、体力发挥到适当的活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好动和求知的心理需求,而且可以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因此,面对孩子的淘气,父母不仅不要感到生气和难过,更要给予赏识和鼓励。父母要善于从孩子的淘气中看到他的创造性、想象力和求知欲,然后通过赏识和鼓励,让孩子在淘气中获得知识、掌握做事的方法,进而树立更为远大的理想。
在孩子淘气的时候,家长们通常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来赏识孩子:
让孩子在淘气中进步
俗话说“淘丫头出巧,淘小子出好”。在很多情况下,“淘气”是孩子聪明、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表现。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保护孩子的“淘气”,赏识孩子的“淘气”,甚至和孩子一起淘气,让孩子在淘气中学习,在淘气中进步。
找出孩子淘气的原因和目的
当孩子特别淘气的时候,我们要挖掘孩子淘气的真正原因和淘气的目的。比如上面案例中的强强。他的淘气绝对不是坏事,相反是强强的一个最大优点,强强的“淘”是淘出了名堂的。
说一些恰当的鼓励孩子的话
竖起大拇指,告诉孩子他的“杰作”是多么神奇,多么棒。例如:
“真棒!多么漂亮的坦克!”
“太好了,你是怎么做出来的呀?”
拍拍孩子的头说:“你这个小脑袋瓜里的好主意真是不少啊!说说看,你还能做出什么更好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