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学后,同学们从四面八方汇集在一起,虽然他们相互之间大多不认识,但没几天大家就混熟了,有的同学还给别人起了绰号。哪曾想,就因为起绰号,小童与大林闹出矛盾,两人还动了手。
小童个子不高但头显得大,很像一部热播卡通片里的一个搞笑人物,于是大林就把这个人物的名字加到了小童身上,当时他一喊,大伙都觉得特像,于是哄堂大笑。小童当然一副窘态,心里暗暗恨起大林。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小童的绰号也被大伙一天天地叫着,表面上看小童也没有特别不满,哪知道他心中正积攒着愤怒。有一天上午,小童因为作业问题挨了老师批评,心里正窝着火。中午吃饭时,大林又喊小童的绰号,把食堂里其他班的同学也逗乐了,小童一怒之下把手里的饭碗砸向大林,两人在食堂厮扯起来。要不是老师及时制止,说不定会闹出多大乱子。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爱给别人起“绰号”,这是孩子的特点。其实大人有时也用“绰号”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别人的赞美、敬佩或者厌恶、愤恨、轻蔑等思想感情。心理学表明,孩子好奇心强,思想幼稚,爱好模仿,道德观念薄弱,给别人起这种绰号,一是对别人不尊重,二是拿别人的某些生理和心理特征来取笑逗乐,是轻视人的不道德行为。
孩子小不更事,喜欢利用一些形象的绰号来称呼身边的同伴,往往出于以下几个心理:
模仿心理。孩子的好奇心和模仿力都特别强。有些绰号的产生就是迁移的结果。随着电视媒体的不断丰富,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孩子每天都要接触到大量的信息。他们在上网时,看到网虫用网名在聊天室里聊天、在论坛中发帖、利用BBS发布公告等,觉得十分好奇,他们就模仿这些网名给自己取一个别名,有的网名也就成了自己的绰号。有的在影视剧中看到主人公有别称认为很有趣,于是也模仿给其他人取一个。
在课外阅读中,有的同学看到书中的英雄人物有自己的绰号,如“豹子头”、“黑旋风”等认为很时尚;还有的看到成年人之间也有取绰号逗乐的。这些现象都影响着孩子,他们耳闻目睹了这些情形,于是在群体之间也模仿叫起了绰号。
逗笑心理。几个比较要好的孩子经常在一起学习、活动、玩耍,彼此之间建立了比较亲密的感情。孩子们为了使伙伴之间的交往更有趣,便会在课余玩耍之时选择部分对象进行调侃戏谑。
报复心理。有些孩子随意给别人取绰号,有的孩子则喜欢叫人家的绰号,拿别人开心。被叫的孩子心里很不舒服,有的甚至认为是一种羞辱。于是,被叫的孩子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找到一个既符合对方特征又略带幽默的词语公布于众,让那些深受绰号之害的孩子拥护赞成。
父母该怎么办?
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除去孩子爱起绰号的毛病的关键在于,家长要正确认识这一现象,通过积极引导,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当班级中有人给孩子起了绰号之后,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不必为此事而烦恼,更不能因为此事而和同学闹别扭。应当告诉孩子他和同学之间因为彼此亲密友好,所以同学才给他起绰号,而并不是出于恶意的,同时也要告诫孩子不要给同学起绰号。
要孩子设身处地去感受。当父母知道自己的孩子给其他同学起绰号的时候,不要只顾着责骂孩子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感受,要体谅孩子。其实孩子给同学起绰号也是似懂非懂。父母应该告诉孩子不喜欢他的这种行为,因为这样孩子虽然得到了一时之快,但却没有想到对方有多难受,特别是取笑别人身体特征的事情,简直是无聊透顶的事情。父母可要求孩子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被取笑的对象是自己或自己的一些短处的时候,自己会有什么感想,从而慢慢培养起孩子对其他人的同情心。
启发孩子学会沉默。沉默是消除绰号的重要方法。当自己有了绰号之后,面对别人的调笑不加任何表示,以沉默的方式对待这一情形。这既可以让叫绰号的人自感没趣,又能显示自己的大度与宽容。同伴既然从绰号中不能享受快乐、满足虚荣心,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自动放弃叫别人的绰号。运用这一方式,在消除绰号的过程中还培养了自己乐观的心境和自控能力。
绰号会鼓励孩子按照一个想象生活,它也会使别人接受这个想象,无论它是不是真实的。因此,父母不要随便给孩子起绰号。例如:像“狮子”、“健将”一类的绰号会使一个孩子积极进取;“×××小捣蛋”听起来像夸奖,这个孩子会出于良好的意图愉快地做一个捣蛋鬼。患疮气痛的小孩子可能被称为“疯子”。之后,当他每次痛哭时,母亲会离开他的房间,他有可能被称做“麻烦”。当他确实因为疼痛和害怕大哭大闹时,他的父母可能相信他就是一个麻烦的孩子!一旦他们给他起了绰号“麻烦”,他们可能甚至不愿弄明白他哭闹的原因。而且一旦叫他“麻烦”,他们可能忘记去注意帮助他、与他合作的任何途径。“懒骨头”、“小可怜”、“倔骡子”、“心不在焉的东西”、“忘恩负义的家伙”等等,这些绰号会伤害人,并鼓励孩子朝这方面的行为发展,制约他的成功。
甚至父母为了好玩而起的绰号也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它会限制了孩子和你。你可能不会希望“超级骑手”喜欢阅读,所以你可能没有给孩子提供喜爱读书的机会。他环顾一周,认为骑手不读书,于是决定他不想读书,或者他可能想读书但是觉得“不应该”。诸如“小爱因斯坦”或“家庭运动员”的绰号会阻止孩子探索其他兴趣。
注意你给孩子起的绰号。如果它们是贬义的,抛弃它们;如果它们是褒义的,另想十几个绰号,让他知道你是称赞他的,而不是他必须按照一种特殊的角色生活。不要给孩子的信仰起绰号,把它们贬低为愚蠢的、不成熟的、可笑的、不现实的或错误的,这会使孩子怀疑自己,不再与你分享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