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传媒观察:危机与转机
14248700000050

第50章 2006-2007年中国音像产业现状分析(1)

■周星

在传统的音像业中,音像主要是和音乐有关的对象,《音像产业管理》一书的译者序言就说明:“本书中的‘音像’或‘音像制品’主要指和音乐相关的唱片、CD、磁带、VCD等产品,而不涉及电视、电影等声频或图像制品。”但我们这里涉及的“音像制品”则是包括录音带、录像带、唱片、激光唱片和激光视盘在内的现代宽泛对象,以及旁及“电子出版物”载体形态和格式的音像传输对象。

一、小步的进展

2006-2007年度是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概念得到大力推广的一年,围绕着文化创意的投资力度和对创意内容的坚定推进,文化创意的地位愈发彰显,2006至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稳步发展,产业规模和收入都有了迅猛的发展。根据文化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32.1万家,从业人员138.6万人,固定资产原值达1428.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638.5亿元,年上缴各类税金98.5亿元,创造增加值446.8亿元,分别比5年前的2001年增长了53.38%、50.73%、175.83%、62.9%、289.33%和111.2%,增长率均在50%以上,特别是上缴国家的税金大幅度增加,5年增长了近300%”。

在文化产业高速发展的大势中,音像产业总体上仅有小步的进展,根据数据显示,最辉煌的2003年,我国共出版音像制品28224种,出版数量5.74亿盒(张),发行数量4.56亿盒(张),发行总金额27.55亿元。以后音像产业起伏不定,甚至一些年份还逐步下降。但到了2006年,我国共出版音像制品33706种,出版数量5.83亿盒(张),发行数量4.61亿盒(张),发行总金额35.17亿元。与2003年相比,2006年品种增长19.4%,出版数量增长1.6%,发行数量增长1.1%,发行总金额增长27.7%。而近两年形成的共识是:现代音像产业已经扩展为包括电子产品在内的产业,新媒体已经是不可忽视的存在,也应该进入我们的产业视野。因此,除了文化市场主体发展良好外,与音像有关的动漫和网络等新兴文化市场发展势头非常迅猛。根据数据统计,2006年我国网络音乐市场规模达42.9亿元,动漫和网络游戏、网络音乐的产值已超过300亿元,约为发展了20多年的传统文化市场(638亿元)的1/2。这显然是一个相对庞大的数据。再以音像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出口量来考察,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我国音像制品出口累计达2734万张(盘),出口金额达1.49亿元。著名的三辰卡通集团有限公司输出以“蓝猫”为形象的卡通节目,共计4878集、66380分钟,版权收益213.4万美元。此外,至2007年,一批连锁经营网吧、音像企业和KTV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娱乐的主要场所,而它们和音像产业有直接关系。在全国文化市场连锁单位较好发展态势中,各类连锁单位达1.2万个,其中和音乐音像相关的音像制品连锁单位3971个,歌舞娱乐场所连锁单位300个。量贩式经营的KTV钱柜和麦乐迪已在北京、上海、南京、广州、长沙、杭州、西安等发展了近20家连锁门店。显然,考量音像产业确实不能忽视相关因素的存在。

和音像传播有直接关系的网络更不可小视,因为音像的网络下载已经是不可忽视的事实,尤其是网络付费下载、在线点播音像节目的潜力不可小估。到2007年底为止,中国已经有1.72亿的网民,其中宽带用户已经到了9000万。而越来越多的网民开始接受付费下载获取音像节目的方式。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在线音乐的收入达到1.2亿元,据推断,2008年这一数字大约将达到3亿,预估未必准确,但趋向应该如此,而音像产业的方向转移很可能是事实。

中国音像产业的整体状况如上描述,由此可以得出到2007年为止,中国音像产业是小步进展而微妙调整,以及在传统产业处境尴尬时新兴媒体对音像的影响越来越重要的结论。总体而言,就趋势角度看,中国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和人民文化需求的日益提高,中国文化的日益繁荣,中央不断推出的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导向,对于促进音像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都是有益的。

二、明显的问题

必须看到,与其他行业的快速增长现比,音像产业进程并不令人满意。从汇总的数据来看:2004年下半年音像市场显示出加速下跌的趋势,位居音像行业主要区域的广东、上海、北京、江苏等都是如此。就国家级音像批发市场的广东音像城的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比2003年同期销售量下降了65%,其后每年均以50%以上的幅度急剧下降,至2006年销售量不到2003年的20%。代表中国音像市场晴雨表的广东音像城,2006年营业额已经较2005年下降了50%左右。伴随着音像制品销量下滑,各地零售企业成批关闭。如上海由2004年的1300余家音像零售店到2006年仅存600余家;江苏也以每年30%的速度关闭店面。行业人士认为,从2004年起盗版压缩碟挤占了音像业数百亿元的市场份额,而网络音乐下载、MP3、MP4、手机电影、数字电视等新技术、新传媒的发展更是给传统音像出版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自2004年下半年以来音像行业出现的严重滑坡现象,至今还没有有效地扭转。作为音像行业代表的广东音像城和北京音像大厦,目前已经出现了很多闲置的档口,一些商户陆续退场。在盗版的困扰下,正版经营举步维艰,音像门店数量大幅下降。2002年全国有门店68255家、出租店50667家,总计118922家,现在却只有96274家,降幅达20%,其中以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降幅最大。

还有一个重要实例也在证明危机的存在:2008年初,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唱片总公司并入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这个中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音像出版集团,近几年经营业绩逐年下滑,2006年中唱公司的利润总额是负值。曾经作为龙头老大的中唱公司成立18年来,出版发行音像制品品种近800种,载体有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MP3等,发行数量超过1000万盘,其推出的《中国京剧大观》、《中国相声大全》、《中国名歌榜》系列等等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而自身音像销售网点还遍及全国。它的命运几乎就是国营音像产业目前境地的一个缩影。

总而言之,2006-2007年中国音像产业的小步发展非但没有解决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反而生存发展危机日渐明显。

三、对策的分析

从理论上看,从2004年开始,中国音像市场就面临着压力、挑战和重要发展机遇,如何及早解决克服压力、迎接挑战、赶上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需要面对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之策。

首先应当认识到,中国音像产业的现存问题和发展难题,以及面对的冲击其实都是世界性的,即传统产业削弱,现代媒介影响音像产业构成。音像产业发展难题包括:如何有效解决盗版问题,如何面对下载版权问题,如何使产业政策和体制调整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如何实现音像产业的现代转型,等等,这些在一定意义上都有行业的世界性共同特点。就以传统音像下滑和电子音乐上升为趋势而论,根据日本唱片协会的最新报告,2007年日本CD和DVD等音乐制品产值比前年下降4%,这已是连续第九年下滑。数据显示,去年日本音乐制品产值总计为3911亿日元,其中CD类音乐制品的产值去年比前年下降5%,CD类西洋音乐制品的产值降幅达17%。而根据一些调查报告,美国的音乐CD销量从2007年头一个季度下滑了20%,不到8900万张,去年是1.3亿。而数字化音乐的下载在不断地增长,2006年是9900万美元,2007年1季度到了1.19亿美元。行业人士认为,随着宽带和手机音乐的发展,数字音乐成为互联网行业的大蛋糕。有人预估到2010年数字音乐的总值将增长到2006年市场的6倍,达到149亿美元。而传统的音乐市场,2005年是273亿美元,到2010年将下滑到196亿美元。

世界的共通性症状并不能遮掩中国音像产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具体而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具体分析:

1.观念认识

破解音像产业迷局的观念特别需要廓清。在传统意识上,音像产业的问题主要来自盗版和网络下载,行业忧心忡忡的两个大敌的确是行业生存的心腹之患。但其实,思虑行业自身的缺陷和应对网络时代的音像变局的措施不足才是问题深层的关键。

一味依赖盗版打击且不论盗版是否彻底可以消亡,自身防范盗版,和盗版技术较量、和盗版比拼质量的意识不足就决定了争斗的劣势。而对于新型的网络下载,一味的畏惧阻止未必能奏效,通过简单的收费阻止传统音像介质的没落,显然也不是良策。

恶劣的市场环境突出显示出自身规则的缺失。据行业人士披露,在盗版盛行的背景下,一些音像公司为保护个人利益,开始出现违反规定的操作,有些企业把未到期的版权作品改头换面重新上市销售,这一景况在2007年有泛滥之势。音像价格策略和销售政策经常调整,导致经销商对发行商失去信心,音像市场缺乏规范,导致了诚信的缺失。发行商骗经销商,经销商又骗发行商。不良的征订导致资金积压和库存量增大,使整个行业都疲惫不堪。音像行业自身秩序维护如果出问题,则整个行业的发展就难以谈及。出版的问题似乎有难以说出的隐衷,按照一些资深唱片人的观点,中国经济连年持续增长,中国音像业经营状况一年比一年艰难;中国音像市场繁荣兴旺,中国的音像出版社普遍困难,中国341家音像出版中,除了部分外,大多数处于困难维持状态。而少数生存状态较好的,其主要经济来源大都是来自音像出版业务以外。如今出版社在版费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在品种的发行量上却越来越小,由于投入的版费不能够摊入进项税额,于是成本不能够被合理摊薄。因此,有人建议在降低增值税税率的同时,如能将版费纳入增值税可抵扣范围内,不仅降低税负,还可以刺激出版社购买版权的积极性,增加音像行业的活力。音像行业不是暴利行业,也未必是夕阳产业,只要关注网络、吸纳网络,音像行业走出边缘化的方向是可以预见的。

所以,实际上,2006-2007年中国音像产业发展遇到的瓶颈是产业观念、产业体制、产业生存、产业市场对策和产业发行流通等方面的诸多问题。有关部门采取了许多措施但由于没有高招触及根本,使得行业变化微乎其微。而产业体制的调整是问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