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质等效的同类竞争的传媒市场上,任何参与其中的传媒,其“市盈率”的发展趋势将是越来越走向“微利化”。换言之,单纯的规模化竞争所带来的市场后果是市场利润的一步步“摊薄”。
规模竞争仅仅是传媒竞争的手段之一。“万绿丛中一点红”之所以能够吸引注意的关键在于它的与众不同。而如果这种与众不同的特色恰好能够满足人们的中心性需要,则这种特色就能够产生很大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以特色取胜则是传媒在吸引社会关注的竞争中经常采取的另外一种手法。
特色竞争主要依赖于资源的独特、定位的精准和内容的不可替代性。而特色的形成更多地源自于传媒独特的生产方式和传媒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链条的有机支持。
所有这一切都与操作团队的智能、文化息息相关,因此,这种特色型的竞争也被称之为“技术竞争”。
在形成特色的操作中,以下三点至为重要:
一是聚焦法。在资源动员能力与竞争对手相近的情况下,能否形成自己的特色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以“减法”思维来构筑自己的市场定位,以便形成自己在局部市场上的聚焦效应和规模优势,表现为资讯整合的专业精深或资讯呈现的完整充分。
二是重视团队的结构优化。现代传媒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但人才结构的优化组合常常比单一人才的能力高下更为重要。正如写富贵,人们一般总离不开“金、玉”之类,但白居易的“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虽然其中的任何一个字眼似乎都与富贵不沾边,但组合在一起却渲染出了大富大贵之极致。事实上,传媒竞争之道也是同样的道理。
三是再学习的能力。传媒的特色是在创新中才得以保持的。因此,传媒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就是传媒团队的创新能力,而这种创新能力的实质不过是一种学习能力,即不断地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工具和手段发现机遇、规避风险、“创造”需求(即以适用的传播产品“唤起”人们潜在需求)的能力。
显然,在传播市场上,竞争的胜负和优势的获得并不是仅仅由实力与规模单一地决定的。处理得当的话,有时是可以“以弱胜强”的。因此,弱势经济规模支撑的传媒产业在与拥有强势经济支撑的传媒产业所展开的竞争中并非只有“死路一条”,而是存在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可能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自觉有效地形成自身不可替代的价值特色。
2.保持环节:构筑受众之于传媒的行为忠诚度和情感忠诚度
影响力的发生并不是一次完成的。只有持续不断的接触(即保持)才能使传媒的影响力真正发生。而维系这一稳定、持续联系的凭借物就是传媒产品内含的“必读性”(资讯的有用与重要)、“可读性”(资讯的情感按摩与价值认同)与“选读性”(与个性化发展相关的资讯)的刻意打造。
衡量传媒影响力保持的指标分为两类:一是受众之于传媒的行为忠诚度(接触的频率和接触的稳定性等);二是受众之于传媒的情感忠诚度(人们对于传媒的心理依赖程度、满意与满足程度、传媒在人们心目中的价值分量等)。
按照施拉姆的说法,能够维系受众之于特定传媒忠诚度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与传媒对于其受众的价值报偿程度成正相关——这主要取决于传媒产品的内容特质;一是与人们接受传媒服务的代价程度成负相关——这主要取决于传媒产品的形式处理、流通渠道及售卖方式等。
从传媒产品内容特质的角度来考察,我们可以把传媒可报道的内容划分成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必读性层面。所谓“必读”的资讯,就是跟人的生产生活、生存发展有明显而直接联系的资讯,传媒提供这些资讯,其受众便可以据此廓清其视野,优化其决策。所谓“资讯创造价值”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显然,如果你能够通过你的传播产品为你的受众创造价值,你的受众自然会依赖于你、忠诚于你。第二个层面是可读性层面。所谓可读性层面之“可读”并不是我们一般理解的好看、漂亮或精彩,而是一种传播者通过传播产品所发生的与其受众的价值观上的认同,思想情感的共振,一种资讯传达过程中类似老朋友式的互动倾诉和痛快淋漓的感觉,这种被称之为媒介风格的东西其实就是媒介的立足点。在现代传播市场的竞争中,传媒的一个突出的角色转化,就是从过去单纯的消息发布者的角色演进到成为其特定服务受众的“信息管家”的角色。什么叫“信息管家”?就是要以核心受众的社会立场和价值站位来决定传媒的资讯采集、资讯处理和话语表达,实现定制式的服务。与自己的受众同呼吸共命运,这是把可读的内容做好的关键。第三个层面则是所谓选读性,这部分资讯或内容主要满足特定受众的个性化成长的专门化、窄众化的资讯需要。有选择地提供这类资讯服务是“黏合”目标受众,形成高度传媒“忠诚度”的重要手段。事实上,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级论”的观点看,必读性层面关注的是人们安全、生存的资讯需要;可读性层面满足人们社会交往和赢得社会承认和社会尊重的资讯需要;选读性是满足人们个人价值实现的资讯需要。实际上,在这三个层面里,都有各自专长的媒介类型,但是每一种媒介又不能把这三个东西截然分开的,而应该有所渗透。对特定传媒来说,明确自己的主打“战场”,在延伸战场上自觉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就必然会赢得目标受众的青睐和忠诚。
3.影响力的提升环节:选择最具社会行动能力的人群,占据最重要的市场制高点,按照社会实践的“问题单”的优先顺序定制自己的产品。
这一环节的中心问题是改变我国传媒过去那种单纯靠“跑马圈地”式的数量规模扩张来形成自己影响力的价值模式,而将形成影响力的重心转移到在资源有限、规模有限、市场份额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提升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影响力上来。
在这一环节上操作的技术关键在于将自己的资源运用“聚焦”于下列三个方面,以形成价值的倍增效应:(1)选择传媒覆盖地区或领域中那些最具社会行动能力的人群作为自己主打的目标受众,以便通过他们形成以一当十的社会影响力;(2)选择一个社会或一个领域最为关键的地区或方面集中覆盖,以取得占据领域制高点的市场效应;
(3)要根据时代发展或领域发展的“基本问题单”自觉地定制传播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击中社会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从而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为那些“处在应对社会和自然挑战而应战状态当中的社会弄潮儿”提供他们最为需要的信息支持、知识支持和智慧支持。否则,如果只是“言不及义”、“鸡零狗碎”式的内容服务的话,即使做得很精巧,但其社会价值也将是大打折扣的。在这一环节上,是否有一个明确的“问题单”意识,以及是否有能力去寻找和把握这样一个“问题单”是提升传媒社会影响力的至关重要之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