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华南虎”事件也是由于图像的发布而引起的,特别是在网易网站上发布比较完整的“华南虎”照片以后,该事件的议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关心“华南虎”出现的意义,变成“华南虎”照片的真伪之争,进而引发网民的信任危机意识。因此,上面的分类只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为了更好地归纳与识别网络图像的类型和形式做的划分,每一个具体的网络图像到底是什么取向则可能要进行多方面的具体分析。
网络图像不论是什么取向,它们都具有一些共性特点:(1)内容或者叙事结构受发布者主观意识的决定;(2)由于网络图像本身所具有的直观、生动和深度卷入的特点,网民能很快感受到某个社会事件或者社会现象带来的冲击力,因而迅速形成某种态度和意见;(3)其发布者、网站或者影像内容本身有可能形成社会焦点、新闻焦点;(4)由于网络的互动性和网民的选择性心理,会导致对同一文本所形成的观点和看法不尽相同,呈现出意义多元化的情况。
第三节 网络文化的表征
按照人类学关于“文化”的定义而言,文化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对网民而言,网络文化就是一种网络社会中的数字化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下的行为也建构和呈现了其“网络我”。这些网络生活方式及其行为特点的存在,形成了网络文化得以创造、发展和更新的动力源泉。本节结合网络文本的生成和传播过程,进一步分析网络文化的具体内涵。网络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创造、共享和保存三大类。
一、创造
原创和转贴是网络文本生产与传播的主要方式。所谓原创就是指在某一特定主题下是某个网民独创的或具有原创性意义的,非抄袭和模仿的特定网络文本。通常来说,原创作品多出现在各种类型的论坛之中,并且围绕着某一特定议题展开。网民们可以围绕发帖者的立场观点等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等。议题敏感度、观点的新颖性、情绪或态度的感染性,以及网络文本的优美度是原创帖是否会成为关注焦点的主要影响因素。原创并不限于以网络语言符号形式出现的帖子,也有以网络视频为主的,比如在土豆网和酷6等网站上发布的视频等。
博客、播客是这一表现形式的主体,本书前文已有详述。由于网络上文本的丰富,造成了相对的选择自由。作为某一特定网络文本生产和传播者的具体网民,就必须保持一种相对的一致性来巩固、发展其既有的网络活动能力或技能,比如不断更新的徐静蕾的博客,以及因不断在网络上曝光自己的照片而名声大噪的芙蓉姐姐等,通过不断的更新和创造而吸引了大量的粉丝或读者;还有比较典型的如“后舍男孩”组合,他们以脸部表情夸张搞笑的对口型“假唱”,而获得网络上极高的人气,引领了一场“模仿秀”风潮,成为网络上的奇观之一。网民本身不但是一个网民,更是一种风格、时尚或潮流的创造者和引领者。标题党、表情党和火星文的产生几乎就是这一要求下的必然结果。
网易做的《标题党的穷途末路》专题中,对标题党的定义是:网络上一小撮利用各种颇具创意的标题吸引眼球,以达到各种个人目的的网民们的自发性组织;在国外被称为“sensational headline writers”,直译为“煽动性标题写作者”。该专栏认为标题党的本质是“有些人是出于无聊或者好玩的理由,意图作弄其他网友;而更多的标题党成员是出于某些不便告人的目的,为了吸引眼球,提高点击率,而恶意欺骗广大网友”,文中还以《大学女生被强奸,校园安全路在何方?》为例,解释了标题党发展的三个阶段或层次:
初级:大学女生被强奸,校园安全路在何方?
中级:北大漂亮女生当众被强奸,群众围观高级:北大漂亮女生当众被强奸,百余人围观(有图)网络上标题党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一篇标题为《沙滩美女走光图》的帖子,点击进入之后,这时才明白发帖者故意用了“走光”一词的双关意思。而在《抱着小妞,睡个好觉!》为标题的帖子里,看到的不过是一只猫抱着个玩具娃娃的照片而已。再如标题为《闹市中惊现悬挂于车外的裸尸》,大家看到的不过是一只去了毛的鸡被挂在汽车外面而已。总之,网络上的标题党形式多样,从规范汉字到火星文,从表情到图片都可以被拿来做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甚至还有网民专门收集了很多材料做成《标题党大全》、《我来扒扒标题党的皮》等来发表。
可以看出,标题党通过夸张、带有色情歧义或暴力含义的标题等来吸引眼球,的确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网络现象。有人认为“有的标题党甚至为虎作伥,成为恶意软件编写者的‘枪手’,由他们来引诱网友去点击带病毒的文件”。不过也有人认为还有“良性标题党”的存在,“真正的标题党发的东西是让你感叹他们的想象力,而内容已经无所谓了”。网名“郑子语”的网民在天涯论坛上发帖《有眼球文化,就有“标题党”》,认为“这是一个眼球文化杂乱得有点让人不知所措的年代”,“互联网把人们带进信息的大海洋,信息前所未有的过剩,那么人们的注意力这时就相对是稀缺资源。接下来的逻辑就是,网络为王,产品、信息的提供者为了推出自己的产品和信息,必须千方百计获取和保持消费者的注意力”。还有人认为“网络带来了‘读题时代’”,有些标题的篡改可以将一则普通的消息“化腐朽为神奇”,带来居高不下的点击率。
表情党就是指在论坛回复帖子或者即时通讯聊天等过程中只发布纯粹以图像或用符号制作的表情的网民。灌水党指那些被指责发布与“帖子议题”无关的、无意义的回复或者跟帖的网民,这种网络活动行为通常被称为“灌水”,这样的帖子被称为“水贴”。“表情党”经常也被视为“灌水党”,但是反过来“灌水党”却并不一定就是表情党,这是因为灌水的方式较多,并不仅仅只有运用表情这一种。
表情党使用的网络文本主要分为语言符号表情和图像表情两大类。其中,图像表情是网民现在使用最多的,表情的使用在即时通讯和论坛空间中表现最为明显。以QQ和MSN为代表的即时通讯工具,大量运用了图像表情来传达网民个人的情绪、态度和立场等不易用文字来传达或者文字传达相对复杂的各类体验。比如以下几个表情就是在QQ中常用的:从左至右分别代表微笑、惊讶、郁闷、高兴、发怒和哭泣等意思,对它们的理解主要看对话双方的具体语境来决定。即时通讯工具中的表情通常都是动画格式,可以产生不断抖动、不断重复变化等表情变化过程,显得生动有趣,更贴近网民真实的表情神韵。
由于网民对图像表情的大量需求,网络上也逐渐产生了一些专门以制作、贩卖和传播图像表情的组织或个人。腾讯QQ自己就有一个专门的制作和设计图像表情的部门,并鼓励网民自己也设计、制作和传播个人作品,还专门开设了这样一个栏目。
在即时通讯工具中,由于使用表情的传统较长,而且只限于“个体之间的互动”,所以只要交流双方达成了共识,表情的运用是完全开放的。但在论坛等群体互动空间里,除了那些可以准许网民上传图像的空间外,通常网民使用的图像表情都是论坛里已经定制好的,网民只有使用的自由,而没有创作的自由。网民自由创作的一些表情。可以看到,它们并不一定局限于人类表情之中,一个闪闪发光的“强”
字也是一种表情,表达了网民强烈而带有佩服意味的称赞。一个脚踏筋斗云而来、做出一个“奥特曼pose”的猴子和一句写有“粉丝们!你们最爱戴的流氓来了!”的图像表情,给人以幽默搞笑、无厘头的味道,既能在互动中提示或吸引他人注意自己的到来,又体现了网民的乐观幽默性格。2007年的炒股热也体现在股民所设计的图像表情中,网民们创作了很多流行一时的图像表情,哭泣的可爱小猫伴随着跌落的大盘箭头,配上“亏大了”的语言给人以网民炒股“楚楚可怜”的印象。
网民表情的使用并不必然构成所谓的“表情党”,只有当以发布表情的形式来进行灌水活动时,才能成为“表情党”,而且通常都发生在论坛之中。网民的灌水行为与网络论坛的早期规定有关,在早期网络论坛中一般规定,谁发的帖子多,谁的等级就越高,积分或经验值就越多,相应地就可以获得论坛的一些特权,或者申请做版主等。一些网民为了很快地获得比较高的等级或积分,就以简单回复或跟帖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发帖数量,从而逐渐形成所谓的“灌水现象”。灌水党不仅仅是出现于论坛之中,这一网络行为还可以出现在几乎所有网络空间里,因为灌水可以用多种方式,简单的几个字母或符号,或者随便打一句与帖子内容不相关的、无意义的话等都可以视为灌水。
不过在一些网民眼里,灌水并不是一项负面的网络活动。而且随着灌水行为在网络上的流行,特别是在论坛里的流行,逐渐演变为一种增加论坛人气、丰富网络互动、增加点击率的方式之一。网民理解的“灌水”也成为一种表达自己的想法、态度、立场或价值观念的方式。发表在一个手机论坛里的一篇文章《热烈庆祝友人灌水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认为“灌水是每个网络公民应尽的义务”,“是每个网络公民基本的权力”。很多论坛还专门开辟所谓“水区”的栏目让网民尽情灌水,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核桃林社区(www.hetaolin.com/club/home.php)就开辟了一个“温馨灌水区”,加上“温馨”两个字似乎让灌水显得更有“人情味”,截至2008年6月22日晚上8点共发表103971条主题帖子,共2600页,雄居该校园论坛帖子数和人气数榜首。不过由于“水区”的帖子数量繁多,议题芜杂,所以各论坛对水区的管理也比较严格,尽量做到符合我国互联网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网民的创造性网络文本生产和传播活动体现了发展自我、寻求自我行为的意义,以及实现自我的过程中所具有的时代性、前瞻性和建设性。这一过程不仅是网络文本的生产和传播过程,还是网民自己寻求的网络生活方式,从而使网络文化的特定内涵及意义在其中得到建构和呈现。即使对于相对简单的标题党和表情党来说,各种丰富多彩的表情和标题也能够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或帖子成为关注中心,为网络活动增添一份趣味性和多样性,既能够让自己的创造性得到表现,也能增加“网络我”的曝光度;另外,一旦获得其他网民的响应和鼓励,就更能体现其自我肯定和创造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当然不可否认,有时候人的创造性会以一些比较极端的形式出现,甚至有时还带有一定的破坏性,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所谓的网络“恶搞”,它通常是网民与网络文本互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极端形式。
所谓“恶搞”主要是从日语Kuso(库索)一词化来。有人认为恶搞是从“日本的游戏界传入台湾,成为台湾BBS网络上一种特殊的文化。这种新文化然后再经由网络传到香港,继而全中国”。有网民认为“恶搞到底是什么?这个不大好形容,……就像当年,周星星(注:周星驰)对着蟑螂大哭‘我的小强啊’这是典型的恶搞,却不属于恶作剧的范畴……虽然是“恶”的,但是基本是一种并非恶狠狠而且没有太多恶意的行为”。就目前情况来看,恶搞通常是指通过对公开发表的一些作品进行二次加工处理,以达到某种滑稽、幽默、搞笑、讽刺的喜剧效果。其一大特点就是取材范围广泛,几乎所有领域的公开作品、事件和人物都可以被网民修改或制作后拿到网络上,这种类型的网络文本通常带有“无厘头风格”,其创新显得较为突兀、强烈和容易引起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