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网络传播概论
14248500000039

第39章 网络文化(3)

(5)借用。网民通过借用其他一些似乎与本义毫无关系的词语来表达自己,带有比较强烈的自我塑造和自我印象管理的策略或动机。总体看来,这一类用法以年轻女性网民较多。比如“酱紫”是“这样子”的快速读法;“偶稀饭粗稀饭”意思是“我喜欢吃稀饭”;“晕倒,楼主刚从火星归来?”意指对方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人;“偶8素米女,偶素恐龙的说”意指自己不是美女,是个形象不佳的女网民;“介素虾米东东?”意思是“这是什么东西啊?”等等。

(6)火星文。这是近年来从港台地区兴起的一种网络语言符号,主要是受所谓的“无厘头文化”或者“贱客文化”的影响而在网络上兴起的一种带有时尚流行元素的语言文字。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网民很快吸收了火星文所带来的网络交流乐趣和流行元素。“火星文”大体分为两类,即符号火星文和异体火星文。

符号火星文是利用如前所述的象形、仿拟、混用、借用、谐音、拟人等手法构成新词。除可以在构词法上随意组合、任意搭配外,也让网络语言符号更加委婉,以淡化语言符号中贬义或者消极的语义特征,或掩盖令人难堪的事实,避免网络交流中的尴尬和唐突现象等,使语言具有温和的幽默讽刺功能。如前面的混用和借用两种形式,就可以视为是符号火星文的运用。再比如“↓4I(O)”意为“吓死我了”。“吓”谐音“下”,用一个向下的箭头来表示;“死”是4;类似函数的I(O)是指我。还有利用一些字的谐音来写的火星文,如“曾经U1份真诚DI摆在偶D面前,但4偶米U珍C,等到失7D4候偶才后悔默G……如果非要在这份I+↑1个期限,偶C望4——1万年”。其中U是“有”的谐音,D是“的”,I是“爱”,↑是“上”,7是“去”,4是“是”或者“时”,C是厘头“希”等。

异体火星文又被称为“真笔繁体字”或者“脑残体”,是指要通过汉字转换工具将“汉字”转换为“真笔字”才能得到。虽然真笔字既不是真正的繁体字,也不是简体字,但基本可以通过上下文猜出原意。年轻网民之所以有人喜欢使用这种异体火星文,主要反映了未成年人标新立异、漠视常规的叛逆心理。现在,这一类火星文主要通过QQ资料、QQ签名和QQ论坛快速散播,通常被视为是游戏用语。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广泛流行的“劲舞团”游戏中,该文字使用较多,甚至于还引发了一场关于“非主流”

的争论。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有很多奇怪的“汉字”,而且夹杂了罗马符号、日语、韩语、标点符号,但是基本上还是可以通过上下文来弄明白这首诗的意思,转换成简化字就是:“风带走了回忆,只剩下自己的孤寂。今天正在消逝,过去只是游戏。遇上你让我刻骨铭心,我却不懂你为何来临。我只好用笑来伪装我自己,或用心来倾听你的声音。”

(7)网络音频。虽然网络音频也是网络语言符号里重要的存在形式之一,但就目前来看,主要通过MP3、APE等格式的音频格式文件存在,而且主要是音乐、评书、相声、讲座、电台录音等内容,就其形式和特点而言,本质上依然属于网络语言符号一类,只是以可听的形式出现而已。绝大多数网络音频都是通过电视台、电台等录制下来放到网络上播放的;来自于网民原创的,主要是网民自己制作、传播的网络音频主要是“网络音乐”,很多网络音乐不仅传播范围广,喜爱者众,还有的被唱片公司收录制作为正式CD或MTV,风靡一时,其创作者也从默默无闻的“草根音乐爱好者”转型为较为出名的正规歌手。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就是鲜明的例子。由于是网民自创流行于网络的歌曲,其用词造句更加平民化和草根化,有很多大众俗语应用或一些不健康的表达方式,因而,其传播和流行也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

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符号具有形式多样、幽默风趣、生动形象、标新立异、轻松随意、表现自我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丰富了网民网络活动的情趣,还增加了一些不同于现实生活的体验。某出版社还专门出版了一套《偶和偶MM·网络表情书系》,以表达“那些‘先酷起来’的中国人的生活自传和情感告白”。甚至有人撰文《“网络语言”代表21世纪语言发展的方向》,认为网络语言是自“五四”以来“最大最深刻的变革”。另外,随着网络音乐的流行,网络上随处可见网民自创的网络音乐网站,提供各种原创网络音乐任人下载或欣赏,成为网络娱乐的一大景观。

网络语言符号的学习、使用和创造之所以成为网民网络活动最重要的表现特征,是因为它的使用更适于建构与表达网民的自我意识,更适于表达网民的“网络我”,从而符合他人或自己的心理预期或行为目的。

二、网络图像

相比较网络语言符号而言,网络图像更具生动性、现场性、真实感。网络图像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两大类:一类是网络图片,另一类是网络视频。网络图片是指以静止的画面形式发布的视觉图像;网络视频是指以动态画面形式(即流媒体)发布的视觉图像。

一般而言,视频本身具有认知卷入程度高、容易识别记忆和刺激性强等特点。网络图像的这两种存在方式在网络上随处可见,网络流量的绝大部分也被二者所占领。

目前,网络图像有以下四种分类取向:

1.兴趣取向

属于网民个人或者团体,主要以某种兴趣爱好为主,在某个网站或者论坛发布各自收集或制作的作品,并且提供免费下载或观看的网络图像,通常发布者在此相互交流自己的影像作品,就共同关心的各类影像问题进行讨论等。视频作品主要以自制的DV作品为主。在国内影响最大的民间影视作品交流网站是www.ourdv.com/,虽然不排除该网站有通过点击率和发布广告等形式来获取商业利益的动机,但是对网民来说确实可以免费自由下载、了解和交换影视作品等,网站的论坛可以就技术、设备以及制作过程等各种情况进行讨论和交流。主要以图片的交流发布为主的网站,比如www.photofans.cn/,情况也基本如此。这一类网站无论是个人的还是某个团体的,都植根于参与者对某一类网络图像的兴趣爱好。通常这些网站或论坛结构简单,讨论的话题也相对简单,涉及的范围不广,一般多集中在共同业余兴趣爱好或专业领域之中,有着相对固定的群体参与。

虽然上面提到的两个网站基本上是摄像摄影爱好者的网站和论坛,但是由于摄像摄影活动本身所具有的深度社会介入性质,使得这一类网站发布的作品往往带有很强的社会写实特点,在不同程度上介入了社会现实,反映着发布者的某种社会立场或态度,体现着社会现实的某些方面。比如www.photofans.cn/网上论坛栏目“人文纪实”里的图片,相当大一部分的组照和照片都经过了发布者细心的编辑或修改,照片通过后期制作加上了批语或者说明性文字,一组照片按事件发展顺序或者按照人物重心排列等编辑、叙事手法故意使之成为一个“影像故事”,表达了发布者对某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议题的关注,带有较为强烈的社会纪录风格和写实性,已经超出纯粹表现个人爱好和兴趣的范围。而在www.ourdv.com/网站,即使是一些虚构的影视作品,比如网民自拍的电视剧或电影,也会按照拍摄者的意图就某些社会现象以及价值立场等来安排场景和故事线索,并非是完全远离社会现实,单纯表达个人兴趣爱好的。但是对比一下中国摄影在线(www.cphoto.net/)等一些较大的摄影网站或论坛,由于这些网站的商业或者官方立场,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更加具有官方化、学术化和专业化倾向,发布的作品也不如前者那么具有社会批判和写实风格,这一对比恰恰表明了尽管是在相同的兴趣和爱好之下,但由于参与网民的类型不同、对社会现实所持的态度立场不同、网站本身的服务对象和目的不同等原因,使得同一类型的网站或论坛也会有不同内容的网络图像。因此,某种网络图像并不必然地与某种类型的网站相联系,而是受到现实社会中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

2.议题取向

属于网民所关心社会议题或事件并选择在特定网站或论坛发表的,表达网民自身立场和观点并以引起他人注意为目的的网络图像。这一类网络图像的发布渠道比较多,它们不仅仅呈现着现实,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发布者的观点和立场。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猫扑(www.mop.com),奇虎(www.qihoo.com)和天涯(www.tianya.com)等。

以2007年7月31日上午为例,在猫扑主页排名前五位的消息中,除了一条《色情声讯台揭秘:以性爱黄段子挑逗拖延时间》是网民上传的一段谈话录音外,其余四条《湖南卫视你想干什么:竟然播出“超女”撩裙镜头》、《大地震前的唐山》、《明星刚出道形象大曝光,看完后目瞪口呆》、《致沉迷于情或色的爷们——要超越自己》都是以相关社会事件或人物的图片配发文字的方式进行发布。由于上传文件大小的限制,其发布通常都是以现场照片或者视频截图为主,即以网络图片为主,比如闹得沸沸扬扬的“女子虐猫事件”就是由所发布的视频截图引起的。但是也不排除直接使用视频的,比如著名的“铜须事件”、“殴打女生事件”和“反复五次轧死老人事件”等都使用了视频加文件的方式进行发布。前者发布了当事人对事件的自我解释,后者发布了两个事件发生现场的录像,这些事件不仅在网络上也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国内外主流媒体介入后(比如“铜须事件”被国外杂志引用,“殴打女生现象”中央台在2007年8月4日做了专题报道),引起了极大的反响。2008年较为典型的则是网民自发组织的“反对CNN网(www.anti-cnn.com)”,发布了大量的揭示西方媒体对“西藏3·14打砸抢烧事件”造假的图片。

这一类的网络图像发布方式往往通过公共网站来对某种社会事件、现象或者议题进行强调或引起注意,主要表达的是发布者的价值立场、对事件的态度以及认知等。

但对于网民来说,发布者的立场是可以反驳的,观点是可以多样化的,议题的重要程度和社会意义只有通过与网民的互动才能进一步深入。

3.娱乐取向属于网民个人消磨时间或自我排遣,并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在私人网络空间发布的,通常具有排他性的网络图像。这一类网络图像主要发布在网民个人的私人网络空间里,充当着个人网络日记的材料。比较有代表性的是MSN和QQ的个人空间、博客或其他私人空间等。内容一般都是自己的生活写照或者各类自我体验的视觉化作品,如自拍照、旅游记录、服饰穿戴或与亲密朋友的私人照等。个人空间一般容量较小,以图片发布为主。发布者并不刻意追求大众的关注,即便有谈论和交流也往往满足于私人熟知的小范围内的参与和交流,比如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由于这些空间本质上是面向公众开放的,任何网民都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该私人空间,但相对发布者熟知的小圈子而言,这种开放是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的,发布者可以随时禁止“非授权者”进入,除非两者在网络上产生了某种利益共享或者情投意合(比如交换链接、相互欣赏、有共同爱好等)。还有一些名人博客,比如以徐静蕾为代表的“老徐博客”,由于自身的名人效应以及网站的商业利益的影响,其私人性和排他性实际上已经不很明显,强烈地呈现出“娱乐化”倾向,名人的网络图像实际上更是公共话题之一,不论名人如何展示其私人性的一面,大多数网民通常都会以“包装化”和“娱乐化”的眼光来看待他们发布的网络影像。至于那些靠个人网络图像一炮走红,进而进入大众话题的人物比如“木子美”、“芙蓉姐姐”等,不论其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她们发布的网络图像所具有的娱乐效应更是不言而喻的。

4.商业取向属于一些具有既定商业目标,通过网民消费而获取商业利益,采用收费或其他形式提供给网民观看、下载或玩乐(比如一些Flash游戏)等的网络图像。这一类网络图像一般属于某种商业行为的组成部分,大致有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收费获得观看、玩乐和下载等服务的影视作品、图片等,比如网络电视、VOD、网络游戏、具商业性的图片等;另一种是作为广告的网络图像,比如网站上用于广告的Flash动画、免费提供观看下载的商业广告等。不论收费与否,只要是商业目的明确的网络图像都可以算作此类。通常而言,这些网络图像虽然也带有一定的娱乐性,不过其商业目的是第一位的,娱乐效果只是作为一种必须消费或传达的项目,或者作为吸引注意力和增加点击率的附加功能而存在的。

以上从网民的立场以及发布网络图像的主要目的等方面归纳总结了网络图像的形式和特点。由于网络的互动性以及意义再生产的复杂过程,因而任何一个具体的取向都不是绝对的,每一个取向在本质上都可以相互转化,比如网络上一个娱乐取向的图像有可能经过意义再生产以后转变为具有重大社会意义的“议题”,如“芙蓉姐姐”和“天仙妹妹”现象;而一个议题取向的图像却可能在网络上转变为具有强烈的娱乐效果,比如一个13岁北京小女孩在接受《新闻联播》关于网络环境的采访时,其一句“很黄很暴力”的话被众多网民捧为2008年“第一流行语”,其形象遭到各种“恶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