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电视传播思想力:在中国传媒大学听讲座
14246500000034

第34章 从电视到新媒介:一种实证参与的视角(1)

主讲人:梁东,百度公司前创意品牌副总裁,曾为凤凰卫视著名节目主持人,荣获过《新周刊》中国电视榜2002~2003年度最佳娱乐节目主持人。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兼职教师。

整理者:田程、白云

电视系的同学很有特点,也有很多需要突破的地方,也就是说电视并不一定可以成为一个终身的职业,你们将来也可以做管理的工作。那么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东西,对将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如果在现在的落点回头看过往,当初的学习其实是有帮助的。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中,作者写道:所有的东西都是以目标和结果为导向的,当你站在目标的结果里看之前做过的事情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当时什么东西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

我曾经问过经历过“一二·九”运动、新中国成立、“文革”、创办中国报业等重大事件的八十多岁的老人,作为有多年媒体工作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回头看,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应该做什么。他告诉我两句话:第一,不要急着挣钱,因为也挣不了多少,挣了也会花掉;第二,培养个人的品行。什么是个人的品行?无非是诚实。对自己诚实,对他人诚实。他认为,对他人诚实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诚实。有很多人,自己把自己骗了。天天对自己说我要成功、我要做电视、我要做主持人,他就真的以为自己应该去做一个主持人。但是将来如果有一天真的做了主持人,他也许会不快乐的。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是很愿意和别人分享他的观念和想法的,而且很八卦,喜欢打听,这种人天生适合做主持人。但也有人不适合做主持人,他喜欢自己思考,在一个小圈子里交流,在幕后指挥别人工作,这种人会成为管理者。比如“凤凰”,刘长乐手下的主持人,每一个都成为明星了,而其他电视台的主持人就没有那么迅速成名。因为刘长乐是一个管理者,他喜欢推动别人成长。别人出名了、成功了,别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就是他最大的成功。所以这就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性所导致的。对自己诚实的原因就是弄清楚到底自己是喜欢抛头露脸,把自己的所知所想与他人分享,还是喜欢在幕后帮助别人成功,同时自己也得到成功。体现在《易经》中就是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乾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坤道”。这是两种不同的成功模式,而这两种模式都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接下来我要和大家分享两个观点:第一个是作为一名电视系毕业生,学习了很多技巧,那么,电视系到底教给我什么;第二个是新媒体公司的发展与电视的结合。如果没有电视台了,学电视的同学毕业后将如何存活。一个普通的互联网公司每年的广告增长至少是30%以上,腾讯、百度应该是60%~70%,而电视台中做得最好的中央电视台每年广告收入的增长也只有8%。未来的媒体资源会变得越来越多,一个频道的管理将只会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电视专业培养的关键是什么

第一,电视系对学生最重要的培养是什么?是学会应对直播性。无论是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还是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其共同特点就是直播性。直播的特点是什么呢?为什么有些直播是成功的,有些是不成功的呢?比如,凤凰卫视直播“9·11”世贸大厦被炸和中央电视台的晚会直播,收视率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区别呢?有人说是新闻性不同,而我认为是由于导演不同。前者的导演是上帝,后者的导演是电视台一名普通编导,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直播的真正意义在于对不确定性的把握,每一分钟都是新的,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那么,每一个电视学院、学校对学生最重要的培训就是教会他们如何面对不确定性,或者说是学会超越确定性。有一个很著名的管理学大师叫Charles Handy,他在英国与Peter F.Drucker齐名。他的代表作《超越确定性》认为,在现实社会中,几乎没有任何东西是稳固的,家庭、婚姻、朋友等都是不稳固的。确定性本身是不存在的,中国古语就叫做“无常”。

作为一个电视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和不确定的现在。一个对未来的确定性的假想,或想象未来会怎样,都有可能会是一种伤害。要用不断变换的角度、视角来看待生活,这样就会变得从容。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段时间没有变化,就会觉得害怕。这是一种重要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大学教育不应该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培训,那只能谋一个养家糊口的饭碗,重点在于心态的培养。要超越确定性,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例如,百度股票上市,开始每股定价是21元,经过路演定到25元,已经觉得很高了,最后一秒钟觉得大概27元是最高了。百度的公关策略是做了两套的。一套是如果价格上涨该如何应付,另一套是如果价格下跌,媒体认为百度遭遇它第一次的滑铁卢,又该如何应对。结果一开盘就涨到150多美元了,这就意味着这一个公司在这一刻,一个在中国互联网市值排名第十的公司,在这一秒钟达到了网易、新浪、搜狐三家公司市值的总和,大概是60亿左右,相当于五到六个凤凰卫视的价值。我从前没有经历过股票上市的管理工作,那一秒我就在想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我在想,连“9·11”直播我都能做,就把它看成一场直播好了。我发现只要能控制住这个节奏,积极地联系所有相关人士,结果会出奇的好。这个过程的关键在于不慌乱,反正无非是一场直播而已,是一种心态。

所以说,每一个电视从业者都要认为每一天突然发生的事情都是合理的,或者说是可以控制的。没有确定性的背后,是不断设想每一种可能性,做好应对的准备和保持沉着的心态。这才是电视系应该教会我们的东西。

第二,电视系还应该教会我们什么呢?纪录片有一个特点,就是用镜头去描述那些不被关注的人的生活或者故事。纪录片不仅仅是镜头和音响的组合,更多的是一种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本质就是用一颗悲悯的心去同情那些弱者。经济学讲两个主题,一是效率,二是公平。很多纪录片讲正在消失的部落和文化、民间消失的手艺等,是因为纪录片的导演怀有对弱者的同情,有一颗悲悯的心。用孔子的话说这就叫做“仁”。就像果子有果仁一样,每一个人的内心也有一个果核,要让自己的果核展露出来,这就叫“仁”。内外一致是为仁。“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就是“仁”。体现在纪录片中就是人文关怀,就是对弱者的同情心、悲悯心。研究生受过更多的历练和打击,这些都是很宝贵的人生财富。如果上天给了你机会,而你没有很好地把握,就很可惜了。而所有挫折、困难、迷惘、困惑,都让我们学会一个东西,那就是“仁”。而这个“仁”观照到电视节目里面就是电视的灵魂。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包括《超级女声》和其他选秀节目为什么开始一两年那么火呢?除了新鲜感以外,观众看的已经不仅仅是唱歌了,观众把自己的爱好、感受投入其中。

专业人士看娱乐节目,不是看剪辑、灯光怎么样,不是数镜头,那是本科生一二年级要学会的东西。作为研究生,应该学会分析为什么这个节目会让人觉得心潮澎湃。为什么那么多从来不投票的人投票支持“超女”,是因为观众从她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背后实际上是在支持自己。感同身受,这叫“仁”。由别人的体验感受到自己的体验,做电视如此,做纪录片同样如此。好的纪录片,即使制作粗糙,我们也可以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所以说,一个电视从业者首先需要学会的就是一个“仁”。当你作为一个管理者,领导很多人的时候,有一天,电视台告诉你,由于你的节目收视率不高,节目组需要解散。作为制片人,你第一个想到的会是什么?有些人首先想到的是我赶紧到另外的节目做个副制片人,有些人会考虑我带领的这些工作人员该怎么办,如何安排。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如果你是后者的话,也许有一天,当你重新制作一个新的节目的时候,这些人会因为感激你而回到你的身边,因为他们知道你是一个“仁”人。这是基业常青的根本。一个企业如此,一个人也是如此。电视系的同学今后不管做电视节目,还是拍纪录片,都应该想清楚,我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可以透过镜头去感受什么样的人生,我怎样通过电视剪辑和手法让观众也感受到我所感受到的东西。无论将来毕业后是否做电视,这都是需要大家掌握的。

四五年前,我采访过傅彪,我问他作为一个好演员的特点是什么?傅彪告诉我一个真正伟大的演员拿起一张菜单,可以念得人声泪俱下。《大腕》里很简单的一出戏,傅彪可以演得那么传神。这就是因为他能够真正地把感情注入他的表演中。一个优秀的演员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他在还没有出名之前,也没有正式工作,但是他仍然很努力地工作。正是这种人生体验,使他在后来的表演中取得成绩。这就是一种超越技术的东西,观众一定感受得到。同样道理,作为一个电视从业者,如果自己没有修炼到这种境界的话,就一定不可能透过一个片子传递出信息。就像武侠小说里“以气御剑”的“气”。我年轻的时候每次上台之前,都要在家整个讲一遍,准备怎么做。就像还没正式开始之前已经预演了一遍,都做完了。所以我在真正去做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次做了,自然就没有第一次做那么紧张。直播也一样,可以先在脑子里放一遍快镜头。

所以,电视系学生除了要学到超越限定性以外,还有就是要学会“仁”,发乎内心的“仁”,表里如一的“仁”。

我进入电视这个行业,没有经验可循,找到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接触电视界的成功人士。于是我做一些电视节目就采访很多优秀的人,得出一个结论就是:一个真正成功的人,一定在人生的一个阶段把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自己的那一个“果核”里去。所以,要在锻炼技术的同时内化自己。这种形式是很重要的,就是所谓精、气、神。我认为,“精”就是荷尔蒙,当然不仅限于此,它是让人感到郁闷的源泉。感到郁闷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郁闷是一种生产力。现在很多成功人士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欲望,不太想去成功,觉得不过如此,缺乏积极向上、突破自己的精神。没有了郁闷,就是“精”不够。“气”就是吃下食物所产生的能量。比如,肺活量很大,说话中气十足。我认为“神”就是直觉和灵魂一类的东西。我发现电视系的同学不管入校时如何,毕业后总是很感激学校,这就是电视系的“神”体现在他们身上,变成了电视系、传媒大学的一分子。那么,电视系的同学在学校除了要学会做片子、做纪录片,等等,还要透过这些创作了解什么叫精、气、神。《超级女声》为什么今年没有第一、第二届那么火,就是因为它的“神”没有了。它在技术上已经没有什么缺陷了,剪辑很顺畅,宣传手段越来越聪明,灯光、舞美越来越漂亮,为什么收视率低了?就是因为它的“神”开始散了。

第三,要学会减法。在学摄影的时候,老师就说摄影的艺术就是一个做减法的艺术,如何在一个相框里面尽可能抛弃那些不必要的元素,留下干净、简单、纯粹、直接的形象,这就是做减法。不是每个人都了解人生就是做减法的,人们总是想得到更多,就是累积、往上加的想法。但是做加法,得到的越多,负担就越多,压力就会越大,变得不干净、不纯粹。

互联网有两家公司,一家是百度(baidu),一家是谷歌(google),分别代表国际互联网的两个趋势。为什么这两家公司不断在成长,是因为它们在不断做减法。我们在企业里鼓励大家有了想法以后减掉,从下面往上减。我们尽量不去做内容,因为那就是在和所有做内容的公司竞争。其实做百度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什么都不做,把别人的东西整合回来,排列好,提供的是关于信息的信息。所以,做减法就是尽量把你不该做的事情全部减掉。管理学里也有一个特征,如果一个人是一个专业人士的话,往往在他的管理领域里做得不够好。因为他想自己插手去做事。而一个好的管理者最大的特点是如何自己不做,而让别人去做。所以,评价一个公司会不会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看这个公司的老板是不是每天回家吃饭。如果他能够每天正常上班、回家、吃饭,还能经常锻炼,就说明这个人可以把事情做得井井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