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14232600000003

第3章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2)

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设想对资本主义进行和平赎买,通过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来的方式,逐步使其过渡到社会主义。由于俄国资产阶级举行叛乱,列宁的这个设想没有能够实现。1921年国内战争结束后,由于对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发展现实认识的正确回归,列宁果断地取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根据新经济政策的规定,在农业上废除余粮征集制,实行粮食税;在工商业上,废除国家配给制,允许商品货币存在和私人贸易自由,并且重新提出国家资本主义,把已经没收的私人企业、矿山等,采取租赁制等方式,租让给私人或外国主资本家经营。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目的是利用私人资本迅速地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力,巩固工农联盟。

斯大林在《论列宁主义基础》的名著中把革命力量划分为基本力量和后备力量。在后备力量中又分为直接的、间接的两种。提出了如何运用后备力量的问题。这是对阶级力量、社会力量的配置问题,也就是统一战线问题的新观点和深刻论述。

列宁、斯大林关于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思想,不仅使俄国革命和建设获得伟大的成功,而且引导了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

§§§第三节 毛泽东、邓小平对统一战线理论的重大贡献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就非常注重统一战线工作,特别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适合中国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宝库。

一、毛泽东奠定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

第一,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的法宝。毛泽东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中国无产阶级应该懂得:他们自己虽然是一个最有觉悟性和最有组织性的阶级,但是如果单凭自己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能胜利的。而要胜利,他们就必须在各种不同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的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一战线”。23把绝大多数人团结在共产党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战胜一切困难、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在政治上的一个巨大优势。在中国社会各阶级中,农民阶级是工人阶级的坚固的同盟军,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则是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的同盟军,这是现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的根本规律之一。

第二,共产党必须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毛泽东认为,领导权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坚持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是建立和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根本原则。他指出:中国革命统一战线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24只有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能够领导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克服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的狭隘性,克服失业者的破坏性,并且还能够克服资产阶级的动摇和不彻底性。共产党要实现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甲)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乙)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因此,实现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主要是依靠党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同时要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还要注意反对右和“左”的两种错误倾向。

第三,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还包括一部分可以联合的大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中的一部分爱国民主人士)的政治联合,其中包括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即全体劳动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另一个是全体劳动者同一切可以联合的非劳动者的联盟。前一个联盟的中心问题是工农联盟的问题,离开工农联盟,便没有统一战线,也便没有革命的成功。后一个联盟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还包括正确处理同一部分可以联合的大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在这个联盟中,既要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又要针对资产阶级的两重性,实行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指出:“中国共产党政治路线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它同资产阶级联合又同它斗争的政治路线”。25斗争是为了更好地联合,因此,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对不同的同盟者,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和批评、联合和斗争的方式是不同的,要实行一系列区别对待的政策和策略。两个联盟以第一个联盟为基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第四,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改造和赎买政策。

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既有剥削工人阶级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既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又有不利干国计民生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工人阶级在仍旧保持同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联盟的同时,又要建立同民族资产阶级经济上的联盟。在这个联盟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和和平赎买政策,使资本主义私有制经过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逐步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毛泽东统战思想内容丰富,形成了一整套独具中国特色的科学体系,是我党和我国人民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其在革命年代的统一战线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在中国革命实践中的继承和发展,它不仅意味着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的统战理论体系,而且也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二、邓小平发展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基本理论,并根据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继续贯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思想,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思想、方针和政策,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

第一,统一战线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指出,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已经大大加强,我国农民已经是有20多年历史的集体农民。我国广大的知识分子,包括从旧社会过来的老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正在努力自觉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我国各兄弟民族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早已陆续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的不同宗教的爱国人士有了很大的进步。原来的资本家阶级中有劳动能力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的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他们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支援祖国现代化建设和加强国际反霸斗争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上述各方面的变化表明,我国的统一战线已经成为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第二,统一战线以宽当宜。

邓小平指出,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不可以削弱,而是应该加强,不是可以缩小,而是应该扩大。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还要为促进台湾回归祖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共同努力奋斗。统一战线的对象,是把一切能够联合的都联合起来,范围以宽当宜,宽才有利,不是窄才有利。只要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一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

第三,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问题。

邓小平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26

第四,人民政协问题。

邓小平认为,人民政协是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是共产党领导的实现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的重要组织,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要广泛联系各方面的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充分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职能,多方面开展活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宏伟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