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形式研究
14232600000004

第4章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3)

邓小平说,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阶级自己培养的脑力劳动者,与历史上的剥削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不同,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能否充分发挥广大知识分子的作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盛衰兴亡。

第六,对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代表人士问题。

邓小平认为,在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并加以正确引导,不会损害社会主义经济,不会产生新的资产阶级。要发挥原工商业者的作用,人要用起来,钱要用起来。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要采取团结、帮助、引导、教育的方针。

第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邓小平说,中国面临一个香港问题,一个台湾问题,解决问题只有“一国两制”,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坚持原有制度,长期不变。我们坚持谋求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是始终没有放弃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用这样的承诺。

邓小平新时期关于统一战线的论述,内容丰富、科学,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在当代发展的新阶段,把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是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继承和发展。它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蓬勃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新时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四节 江泽民、胡锦涛对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发展

一、江泽民丰富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内容

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时期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了当代中国崭新的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

第一,新世纪统一战线的本质就在于大团结、大联合

江泽民提出,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是争取人心、凝聚力量,为实现党和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奋斗。新世纪党对统一战线的基本要求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服务。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一个法宝,绝不能丢掉;作为党的政治优势,绝不能削弱;作为党的一项长期方针,绝不能动摇。新世纪统一战线的本质就在于大团结、大联合。只要有利于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只要有利于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与和平演变,不论哪一个阶级、阶层,哪个党派、集团,哪一个人,我们都要团结。

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中国政局要稳定就必须稳定多党合作这个格局。我国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在于: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和反对党,而是同共产党亲密合作的友党和参政党。衡量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标准是: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民族宗教无小事。

江泽民强调,民族宗教无小事。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行动纲领。必须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在西部大开发中,把国家对民族地区的开发与这些地区的发展繁荣和少数民族群众的具体利益结合起来,让少数民族真正得到实惠。要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坚决反对、打击邪教。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宗教信徒要在政治上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制度和神学思想,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服务。处理同宗教界朋友之间关系的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第四,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江泽民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对象,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光荣的。他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了力量,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工商联既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又是中国民间商会,要在党的领导下,配合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团结、帮助、引导、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爱国、敬业、守法的思想和行为准则。

江泽民关于统一战线的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线思想和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是结合世纪之交的新形势、新情况、新实践,提出的新论断,进行的新概括和新阐述。他把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推向了崭新的境界和崭新的高度。

二、胡锦涛开创了当代中国统一战线的新时代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站在时代前列,立足新的实践,把握时代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开创了当代中国统一战线又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时代。

第一,统一战线是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胡锦涛强调指出,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全面加强新阶段统一战线建设,推动新世纪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使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加和谐,社会各阶层的关系更加协调,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更加适应,大陆同胞和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系更加密切,努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统一战线。

第二,新的社会阶层是统战工作新的着力点。

胡锦涛指出,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主要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自由择业的知识分子组成,集中分布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之中。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是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巩固和发展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方针,即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各类人才纳入党和政府的工作范围,努力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人才思想观念和人才创业机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新领域,统一战线要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作为新的着力点。

第三,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始终是统一战线的战略性工作。

胡锦涛提出,要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参政议政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要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把党外代表人士后备队伍建设工作纳入国家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后备队伍结构。要建立健全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不断推进党外代表人士的新老交替和政治交接。

第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统战工作新领域。

胡锦涛指出,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实现政党关系的和谐,根本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的民族关系,最根本的是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始终不渝地坚持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互助,促进民族和谐。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全面把握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形势下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关系,必须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全面兼顾和实现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努力使整个社会更加生机勃勃、更加融洽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定要处理好海内外同胞关系,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胡锦涛的这些思想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加强和改善党对统一战线工作领导的认识,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统一战线的高度重视,为开创新世纪新阶段统战工作新局面创造了良好条件、提供了重要保证。

党的几代领导人统一战线思想的继承、发展和超越,有力地证明了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所形成的一个重要理论原则,它不仅代表并引导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新思维,也必将为中华民族新世纪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远大目标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