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实训教程
14219900000026

第26章 模拟景点导游(16)

德化寺庙群建筑结构以木、石为主,由天王殿、天子殿、德化寺(大雄宝殿及附属建筑)组成,沿山而建成梯形布列,递增至山顶,都属于四合院式布局。德化寺建筑面积为15000平方米,占地400余亩,香火鼎盛,闻名遐迩。

现在我们进入天王殿,也就是玉皇殿。大殿高12.5米,四柱三开间,面阔16米,进深15米,殿内供奉着玉皇大帝、四大天王、金童玉女的木刻雕像。这端坐高台的就是玉皇大帝,他是民间神话中的最高天神。《西游记》称:"玉帝兼辖佛、道两教以及所有的一切鬼神,道教三清、西方佛老皆位居玉帝之下"。总管三界十方,是神鬼世界真正的皇帝。玉皇大帝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珠冠冕旒,代表他威严无比、法力无边。

殿内两侧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又称"护法四天王",也称"四大金刚"。印度佛教传说,须弥山腰有一山名键陀罗山,山有四峰,各有一王居之,护一方天下,故而得名。这位着白衣穿盔甲、手持琵琶的是"持国天王",全称为"东方持国天王"。据佛经讲,他居于须弥山腰东峰,护卫东胜神洲。"持国"以慈悲为怀,手持琵琶表示要用音乐感化众生,皈依佛门。这位身着青色盔甲、手握锋利宝剑的是增长天王,全称为"南方增长天王"。佛经说他居于须弥山腰南峰,护卫南赡部洲。"增长"就是能增长众生善根。手持宝剑就是保护佛法不受侵犯。这一位身着白色盔甲、手臂上缠绕一条龙的是"广目天王",全称为"西方广目天王"。他居须弥山西峰,护卫西牛贺洲。"广目"就是能用净天眼随时观察世界,扶持众生,他是群龙领袖。手上缠龙就是对不信佛教和作恶者,用绳索将其缚捉,使其皈依佛门。这位身传绿色盔甲、左手握银鼠、右手持伞的是多闻天王,全称为:"北方多闻天王"。他居须弥山腰北峰,护卫北俱罗洲。“多闻”就是他的福德闻名于四面八方,手持宝伞、神鼠,用以制服恶魔,保护众生的财富。

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就是天子殿。殿正面为三重檐牌坊式建筑,歇山式顶,六柱五开间,穿斗梁架结构。殿高15米,四柱三开间,面阔22米,进深15米。这座殿堂神龛正中供奉的是阎罗天子、地藏王菩萨、东岳王、南岳王以及判官小鬼,他们个个牛头马面、黑白无常。“阎王”是从梵语中音译过来的词汇,本意是“捆绑”,具体意思是捆绑有罪的人,阎王是管理阴间的王。“十殿阎罗”是中国古代特有的民间信仰,就是说有十个掌管地狱的大王,分别居于地狱的十殿之上,因此称为“十殿阎罗”。在我国民间,阎王被认为是由北宋时的大臣包拯担任,人称“阎罗天子”。两侧塑的分别是秦广王、楚江王、宋帝君、伍官王等阎君,塑造了十八层地狱群像,表现的是阴曹地府惩恶扬善这一主题。

步出天子殿,直上百步梯。这石梯两侧风格不同,造型美观的塔林就是寺庙和尚的灵骨塔,计20痤。

爬上百步梯我们要参观的就是德化寺,主体建筑由一大殿、两小殿组成,殿正立面为三重檐庑殿式牌楼建筑。面阔22米,通高三层14米,进深12米。寺内分布大小七个四合院天井,地面均石板铺砌,平整严实。大家看殿门上“俨然天竺”四字非常醒目,但大殿的主人并不是佛而是道教神灵:文武二圣即文昌帝君和关圣帝君。这位是关圣帝君,红面美髯,手持青龙偃月刀。大家应该比较熟悉这个帝君,他就是关羽,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在人们心目中一直享有较高的地位,人称关圣帝君。在广大信众的心目中,关圣帝君也是一位武财神,是保护商贾之神。现在我们看到的殿就是韦驮殿,面阔7.5米,进深4米,通高13米。内塑韦驮菩萨、接引佛、神龙帝君、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日光天子、月华圣母、雷祖大师等。这尊威风凛凛,怒目而视,手持金刚杵的神将就是韦陀菩萨。韦陀是佛的护法神,是南方增长天王属下八神将之一,位居32员神将之首。据说,在释迦佛入涅时,邪魔把佛的遗骨抢走,韦陀及时追赶,奋力夺回。因此佛教便把他作为驱除邪魔,保护佛法的天神。从宋代开始,中国寺庙中供奉韦陀,称为韦陀菩萨,常站在弥勒佛像背后,面向大雄宝殿,护持佛法,护助出家人。有个有趣的小常识,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韦陀菩萨韦陀杵的方向来判断寺庙的规模: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大家现在看看我们的韦陀菩萨,就知道我们今天游览的真佛山寺庙大小了。

再往上走是大雄宝殿,矗立在山顶寺庙的最高处,大雄宝殿为正殿,左、右两侧为观佛殿和新佛殿。三重檐歇山式,抬梁式和穿斗式梁架互用,通高14米。“大雄宝殿”殿中供奉如来佛、也就是德化和尚化身。左为神农、佛祖,右为花园古佛和弥勒。殿内木雕随处可见,技艺精湛,别具匠心。

真佛山寺庙内现有塑、雕近千尊,楹联25幅,匾额20块,壁画若干,现存经卷有:《西衲大经》一卷,《金刚经》上、中、下三卷,《观音经》一卷,《阿弥陀经》一卷,《慈悲经》一卷,《拈花经》一卷,《灶王经》一卷,《弥勒下生经》上、中、下三卷,《中华大正藏》二套等。

每年农历六月十九是真佛山庙会,佛门弟子、远近香客、民间艺人、商贾小贩云集于此,各怀其志。或拜佛、或问道、或访儒、或看戏、或交易、或旅游,人山人海,甚为壮观。

真佛山庙群伴随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它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以及宗教、民俗发展的历史,都颇具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现在我给大家留下了1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自由参观和拍照留念,1个小时之后,我们在山门前集合。(作者:祝秦)

三、广安市

6.邓小平同志故居

(一)

各位来宾:欢迎大家前来邓小平同志故居参观。

现在映入您眼帘的这座古朴平凡的农家三合院,就是邓小平同志故居。1904年8月22日,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就诞生在这里。

邓小平同志故居坐落在距广安市城北7公里的协兴镇牌坊村,这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小院被当地人称为“邓家老院子”。

房舍坐北朝南,由东、西、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共17间,建筑面积620平方米,占地面积833.4平方米。房屋为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顶,穿斗式承重体系,柱间采用夹板墙和竹笆泥壁组成混合墙,室内地面和室外地坝均铺设青石板,是一座具有川东农村特色的三合院。

邓小平故居翠竹环抱,绿树成荫,周围民居散落,阡陌交错,院内铁树绽花,庭前荷塘泛绿,屋后竹影婆娑,自然景色幽雅宜人。三合院和四周环境相映成趣,充盈着浓郁的蜀乡风情。

1951年,邓小平家人全部迁往重庆居住,按照小平同志的意见,老家的房屋家产全部交给当地政府,分给了乡亲们居住。其间,先后作过公共食堂、保管室、办过文化站和幼儿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同志的卓越贡献引起世界瞩目,邓小平故居受到国人关注。1987年,广安县成立“邓小平旧居管理所”,1992年,定为广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公布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块“邓小平同志故居”匾额是1998年2月19日,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江泽民总书记亲笔题写的。

高山仰止,八方来仪。随着邓小平同志在国际国内威望的日益提高,为了追寻一代伟人成长足迹,邓小平同志故居自开放后,参观的游人越来越多,人们从五湖四海,从四面八方来到故居,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感受着这里的人杰地灵。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1980年首访邓小平故居,赞颂这里是“东方的地平线”。

(二)

我们现在走进的是故居北厢房,它建于清同治年间,系邓小平的曾祖父邓心早所建,迄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

第一个房间是农具屋,里面存放着劳动耕作的锄头、钉耙、拌桶、风车、犁头等农具。邓家当时有一些田土,除农忙季节请几个零工外,其家人都要参加劳作。透过这些劳动工具,我们似乎还能闻到泥土的芬芳,领略到当年邓氏家族俭朴勤劳之家风。

第二个房间是织布屋,里面陈列着一架织布机和一辆纺车,这是小平的祖母戴氏和母亲当年纺纱织布的地方。小平生母淡氏,是个勤劳善良的家庭妇女,丈夫长年在外谋事,整个家庭全靠她一人撑持,上要照顾年迈的婆母,下要哺育年幼的儿女,终因积劳成疾,于1926年过早地离开了人世,那时邓小平12岁。小平的母亲虽识字不多,但却十分豁达晓理,尤其对子女管教甚严,母亲的许多美德对少年小平的影响极大,小平对母亲也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说:“当时的家庭能够生活下去,全靠母亲了。”

第三个房间是小平姐妹们的住房。房内陈列的旧式木床、梳妆台、絮柜和椅子是她们姐妹当年用过的东西。

第四个房间是堂屋,是邓家待客的地方.

第五个房间是小平的住房,房内存有小平童年、少年时代睡过的木床。木床是小平母亲淡氏的陪嫁物,至今仍然完好。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毛毛)1989年回老家见到这架木床时赞道:“这床很特别,上好的木料,宽宽的床架。周围有围栏,上面有顶棚。围栏和顶棚都有木制雕花,当年一定很是好看。”

在小平住过的房间里,还保存着他童年、少年时代用过的书桌、油灯和笔砚。书桌是柏木做的,做工精细,用漆考究,虽已有百余年历史,仿佛还散发出浓郁的土漆芬芳。桌上摆着一块石砚,瓷笔筒中插着毛笔,一盏油灯,桐油未尽,灯芯似燃。透过书桌和油灯,又仿佛看到小平当年伏案读书、认真习字的情景。

小平5岁时进入离故居约1公里的翰林院子读私塾,开始了他人生的启蒙教育,7岁时进入协兴北山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11岁进入广安县立高等小学堂住校读书,14岁时又以优异成绩考入广安县立中学堂,15岁时离开广安到重庆就读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开始了他革命生涯的辉煌起步。

入私塾时邓小平的族名邓先圣,私塾先生认为“先圣”二字不妥,因先圣是孔夫子尊称,便改名叫邓希贤,希望他以后做一个贤达之人,所以小平童年又叫“贤娃”。邓小平就读于翰林院子私塾和北山小学堂时,由于他天赋异禀,又刻苦用功,成绩一直很好。他每天放学回家,就径直回到这间屋子,开始温习当天的功课,读书、写字、做作业。小平从小就有爱动脑筋、爱思考问题的习惯,如遇疑难问题,他就托着腮帮望着窗外的月亮和星星久久思索,邓家老院子正门对面有一座山,中高两低,形似笔架,名叫“笔架山”;三合院前是一块水田,人称“洗砚池”,月亮和星星印在水池里,明晃晃的,甚是幽美。

邓家对小平的期望也极高,希望他将来能够成才。“虽然比不上圣人,也要做一个贤人”。因此,邓小平从小就熟读圣贤之书。但是,父亲邓绍昌却不以为然,他认为,教育孩子的最佳方法是“除了学好课堂知识外,还应到外走走,要增加知识,还要见见世面”。他经常带着小平去协兴场和广安场赶集,并和一些“革命分子”交往。邓绍昌是个热心社会事务的人,他对小平的影响很大,小平去重庆就读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道路就是父亲为他选择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正在广安县立中学堂读书的邓小平参加了广安学生爱国分会,并参与学校组织的游行罢课等活动。在此期间,邓小平受民主、科学两面旗帜的影响,心中萌发了对国家、民族强烈的责任感,认为中国要富强必须依靠科学才能改变国家的现状,中国才能成为一个不受外来欺辱的完全自立的国家。1919年9月,邓小平怀着远大抱负,终于打点行装,从家乡来到广安城,穿过“望曲巷”,走上了渠江东门口的码头,一叶小舟,载他到了重庆,后又到了法国,从此开始了他辉煌壮丽的革命人生。

第六个房间是邓家的饭厅。

(三)

现在我们走进的是正房,共5间,是邓小平祖父邓克达修建的。

第一间是邓小平祖母戴氏的住房,现存有一雕花围台床,一立柜,一桌两椅。祖母戴氏,家庭妇女,生年不详,卒于1926年。

祖母戴氏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女性,她不但极善持家,而且仁慈厚道,菩萨心肠,平时或过年过节,她常常会拿一些旧衣服或粮食去周济附近的穷人。小平童年时,祖母对他特别疼爱,夏天乘凉时,祖母常给他打扇;吃饭时,把最好吃的留给他,还偷偷给他零花钱;每当父亲责罚他,祖母总是在一旁呵护他,耐心地开导他。因此,小平对祖母的感情也是非常深厚的。

第二个房间就是正堂屋,这是邓家供神祭祖和接待贵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