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实训教程
14219900000027

第27章 模拟景点导游(17)

牌坊村邓氏是广安的名门望族,其家族历史渊源流长,后代子孙枝繁叶茂达数百之众。据牌坊村《邓氏族谱》记载:邓家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邓鹤轩以兵部员外郎入蜀,遂家广安。从邓鹤轩到邓小平,其间经历了明清两朝600余年的历史,邓小平是第19代孙。从《邓氏族谱》的记载来看,邓家曾有过辉煌的祖史,其中邓小平的第十一世祖邓琰的侄儿邓时敏官至大理寺卿。邓时敏一生为人刚正,政绩斐然,告老还乡后,诰授通奉大夫。为表彰他的德行,嘉庆皇帝下旨为其在家乡敕造“神道碑”、“德政坊”,牌坊村就是因此而得名的。

第三个房间是小平父亲的住房。

邓小平的父亲邓绍昌,字文明,生于1886年,卒于1936年,清末毕业于成都法政学校。回乡后,在协兴场教过几年书,做过协兴乡团总,广安县团练局局长。由于他受过新式教育,见过世面,他痛恨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横行,加入民间帮会组织“哥老会”,做了协兴“码头”的当家三爷,后升为“掌旗大爷”,奔走呼号,积极从事反洋教和“保路运动”。辛亥革命前后,广安建立革命军,血气方刚的邓绍昌加入革命军当上了新兵训练营营长,率部参加了地方上的武装暴动。邓绍昌为人正直,讲究信义,好打抱不平,在乡里受人尊敬,很有影响。邓小平15岁时,父亲邓绍昌依然把他送进了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父亲为他选择的这一道路,对邓小平同志一生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第四个房间是邓小平兄弟的住房。

弟:邓先修(邓垦),早年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武汉市副市长、中共武汉市委副书记、湖北省副省长、中共湖北省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弟:邓先治,又名邓蜀平,长期在贵州省工作,文化大革命中被迫害致死。弟:邓先清,一直在四川成都工作。

第五个房间邓家手工作坊。作坊曾经一分为二,一半是粉坊,一半是酒坊。粉坊存放着石磨、接盆,当年邓家用这大石磨来加工挂面、粉条等。酒坊用来烤酒,烤出的酒挑出去走家串户销售,或用以兑换粮食等。当年,邓家除了种田外,加工面、粉,烤酒、养蚕也是供给全家生计的重要来源。

(四)

现在我们走进了南厢房。这是邓小平父亲邓绍昌在小平同志离开家乡后修建的。原是邓家的客房,现辟为三个图片展室,共展出图片250余幅。这些珍贵图片,不但展示了小平同志艰辛曲折的人生历程,而且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表现出小平同志戎马倥偬的战斗业绩,运筹帷幄的超人气魄,高风亮节的伟大品格,不可磨灭的卓著功勋;再现了小平同志在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在与各民主党派的交往中,在经济特区的建设上,在日常生活的每一个侧面的为人风范。还展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乔石、李岚清、丁关根等关心广安发展建设的照片及小平家人邓垦、邓先芙、邓先群、邓楠、邓朴方、邓榕回老家的留影。

这是邓小平家的全家福。坐在邓小平右边的是他的妻子桌琳。周围是他们的子女。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邓小平被扣上了“中国第二号走资派”的帽子,被押到江西新建县的拖拉机修造厂劳动改造,子女们都受到了株连。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努力下,中共中央终于做出了《关于恢复邓小平同志的党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职务的决定》,邓小平得以复出。10多年后当加拿大前总理特鲁多问及他得以重返政治舞台的秘诀是什么,邓小平说,只有一个:忍耐。芬兰前首相索尔萨曾对邓小平这样评说:“我们芬兰语中有个特别的词汇:忍耐。含义是拥有崇高的信仰,对为之奋斗的事业充满信心。这个忍耐与信仰便是邓小平的财产。”

这张照片是1982年邓小平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为解决香港问题谈话的情景。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和《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永久割让香港、九龙半岛以及强行租借“新界”。我国政府一贯立场是:不承认英帝国主义强加的这三个不平等条约。1982年邓小平对撒切尔夫人说:“如果中国在1997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之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此后中英双方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谈判,22个回合的较量,中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坚持立场,针锋相对,毫不相让.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在人民大会堂正式签字,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中国,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在香港问题上蒙受的屈辱终于结束了。

这就是邓小平的大事年表.

邓小平的一生是艰辛而坎坷的,他的政治生涯中出现过三次挫折,第一次是在江西瑞金,由于支持并执行了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被党内“左”倾领导者撤职;第二次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打击,被撤消党内外一切职务,第三次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后,由于主张全面系统地整顿国内混乱局面,被“四人帮”指责为“搞右倾翻案风”,再一次被打倒并撤消一切职务。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小平无私无畏、忠贞不屈、处逆境而斗志不灭的革命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这张照片是1986年小平同志在成都金牛宾馆接见家乡代表的合影。

从1919年至1997年,邓小平阔别故乡78载从未回过一次老家,这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关于这一点,世人曾有过许多猜测。

事实上,78载的漫长岁月,小平同志乡音不改,乡情犹浓,家乡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时时刻刻都在牵动他殷殷思乡情怀。

小平同志的思乡之情,主要体现在对家乡建设、人民生活的关心上。1977年,小平同志因外事活动来到四川,在成都召见来自家乡的代表,见面就问:“广安今年情况怎么样呀?前几年有点差啊!这一年翻了点身,我在报纸上已经看到了。”并叮嘱说:“广安是个大县,现在是90多万亩耕地,人均才8分地嘛,亩产千斤也不够用。回去带领县委,把农业搞上去,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抓好”。小平同志还就发展家乡养鸡业和抓好农田基本建设等方面作了重要指示。

1986年初春,小平同志又来到成都,在成都金牛宾馆再次接见了家乡代表。一见面,小平同志就饶有风趣地说:“好啊,今天终于见到我的父母官了”,在详细询问了家乡的建设发展情况后,又语重心长地叮嘱说:“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并高兴地和大家合影留念。

(五)

1997年2月19日21时零8分,93岁的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敬爱的小平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却世世代代活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心里,他的理论,永远指引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方向。

小平同志说:“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小平同志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和人民。93个年轮,圈出了他坎坷曲折、功勋卓著的传奇人生。

广安是小平同志的故乡,广安人民对小平同志怀有特别浓厚的感情,家乡人民正牢记小平同志“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的谆谆嘱托,继承小平遗志,抓住西部大开发和纪念小平百年诞辰之机遇,为实现文明的广安、开放的广安、发展的广安、优美的广安而努力奋斗。

邓公虽逝,丰碑长存,“翻身全靠共产党,致富不忘邓小平”。邓小平同志故居无疑已成为一部极好的革命教科书而供世代诵读。(作者康必元康芮果)

7.思源广场(实事求是鼎)

各位朋友:

你们好!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广安的思源广场,它位于广安市的新城区,距小平故居8公里左右。现在请看我们正前方高台上的这尊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青铜宝鼎,它的名字叫实事求是鼎,现在就请您和我一同上前几步,细细品味。

此鼎由著名的设计大师卢银涛先生设计,它总高为100厘米,直径为7米,重48吨,耗资260万元,由宜宾五粮液集团捐建,在南昌铸造。您看它三足鼎立,双耳高耸,除造型美观之外,其文化内涵也是相当丰富的,总高为100厘米,蕴涵纪念小平同志百年诞辰之意,我们知道三足最具稳定性,那么它就暗含了小平同志一生三起三落永不倒之意,这双耳呢就代表邓小平理论的两个基本观点: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这四排乳头钉代表的什么呢?这位朋友说对了,四项基本原则。

那为什么要将实事求是宝鼎矗立在这里呢?我们知道2004年是小平的百年华诞,就是为了纪念小平同志的百年诞辰。鼎作为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最初只是烹饪食物的器皿,从大禹王收九州铸宝鼎“定鼎朝纲”,到诸侯们“问鼎中原”,鼎就是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和政治权利的象征。后来呢,鼎又是旌功记德的礼器,其纪念意义更加突出,如港澳回归就铸有香港宝鼎、澳门宝鼎。此鼎名“实事求是”,象征了小平同志以事实求是的作风改革开发、治国兴邦,才奠定了中国的繁荣与富强!

朋友们,相传历史上项羽臂力过人,能单手拉动千斤大鼎,号称“霸王”,可比之小平,他也只是有勇无谋,而魂断乌江,但小平却能“拨乱反正”、“扭转乾坤”,他才是真正的力拔山兮、气盖世兮的英雄。因此有人说新中国是“始于毛,而成于邓”,薄一波先生评价他是“千古一人,一人千古”,正是他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成就了中华民族振兴、富强的千古伟业。他谦虚的称自己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深情地爱着他的祖国和人民,现在我要说中国人民也深深的爱戴着他!而纪念碑、功德堂等都不足以表达人们对他的爱戴之情,因此乃铸此千秋不朽之鼎,来表达对他的千秋爱戴之情!

好了,现在请各位仔细欣赏宝鼎,十分钟后我们将前往小平故居参观游览。

(作者蔡玉华)

8.华蓥山

各位朋友:

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华蓥山风景名胜区观光旅游,定位于川东北华蓥市境内。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地质公园,它气势恢宏,景象壮观。著名的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称赞华蓥山为“天下第一雄山”。

整个景区面积20平方公里,以苍翠茂密的山林为环境基调,以秀丽的喀斯特石林、天坑溶洞、华蓥山游击队遗址于一体,年平均气温12-22℃,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其景观特点集中概括为“峰奇、石怪、山绿、谷幽”,每个景点都别具一格,各具特色。景区终年风景如画,呈现出“春绿、夏荫、秋红、冬白”的四季变化。被誉为“山中蓬莱”, 游人所至的高登宝顶海拔1704米,据《华蓥山志》记载,“雪积巅顶,远望如琼瑶撒地,晶玉铺山,故名华蓥山”。

今天为大家安排的游程是这样的,先去美丽风景如画的石林—华蓥山“天然大盆景”景区观光,看“千年一吻”的深情;然后登上华蓥山脉最高峰,1704米的高登山,观“万狮朝圣”的雄伟;最后游览“双枪老太婆打靶场”和天坑,感受华蓥山游击队艰苦卓绝的精神和红岩英烈高尚的情操。

我们现在置身的这个风景优美如画的地方,华蓥山“天然大盆景”景区。“天然大盆景”景区属于喀斯特地貌,是由造型奇特的山体和石头组成的石林,这里“石在林中生,树在石中长”,被誉为“天然大盆景”。民间称之为“龙宫御花园”。

大家现在仰望所看到的就是石林景区最大的景点,“千年一吻”,这是两块充满灵性、恰似两个在热烈拥抱的人体状巨石。相传这是龙宫的小少爷和村姑幺妹正在深深地接吻。

传说龙宫小少爷通过高登峰下的百丈漏斗来到御花园玩,见到山下村姑幺妹,被幺妹的美丽善良吸引爱上了幺妹,幺妹也爱上这位朴实的王子,在他们一来一往的交往中被石林多嘴的鹦鹉传到了老龙王耳朵里,这还了得!仙界之子岂能和凡界村姑通婚,老龙王因小少爷与村姑幺妹私定终身而勃然大怒,决定棒打鸳鸯,拆散王子和幺妹。于是就在三月三的晚上,老龙王带上了蟹兵虾将来到石林御花园,要带走王子。王子誓死不从,发誓就算是东海的海枯了,石林的石烂了,我和幺妹的爱情都永不变心。他呼喊着幺妹的名字,深深地吻了过去……龙王大怒,把王子和幺妹变成石头,永远地定格在石林(海枯石烂的成语就是从这里来的)。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千年一吻”就是他们深情欲吻那一刹那的景象。到了今天只要我们的游客在大声呼喊“幺妹我爱你”的时候,奇迹就会出现,王子就会吃醋,又会深深的吻他的心上人幺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