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中国紫砂壶收藏鉴赏500问
14109000000009

第9章 紫砂壶的制作原料和工艺(1)

紫砂壶之所以与众不同,关键在于其特殊的原料紫砂泥。评价一把紫砂壶,首先应看其原料的色相、颗粒及肌理的光泽度等品质。另外,紫砂壶的成形、烧制、装饰等工艺,也是决定一把壶的优劣的重要因素。因此,了解紫砂壶的原料及制作工艺,是认识、鉴赏紫砂壶的必要前提。

75什么是紫砂泥?

答紫砂泥是制作紫砂壶所用的原料,是宜兴所特有的一种陶土,在2~4亿年前就形成了,深埋于山腹之中,当地人开采出来制陶。紫砂泥分为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长期以来,宜兴陶业主要用以上三种紫砂泥制作紫砂壶的各种日用陶器。

76紫砂泥有哪些主要化学成分?

答紫砂泥的化学成分是其具有先天优良性能的决定条件。据科学分析,紫砂泥主要含有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镁、氧化锰、氧化钾和氧化钠等化学成分,这种合理的化学成分的配比与组成,使紫砂泥具备了与众不同的特殊性能。

77紫砂泥具有哪些物理特性?

答紫砂泥的主要矿物为石英、黏土、云母和赤铁矿,这些矿物的颗粒组成适中。其矿物组成属于黏土-石英-云母系,特点是含铁量比较高。紫砂器的烧成温度在1100℃~1250℃,烧成后成品的气孔率介于一般陶器与瓷器之间,显微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团聚体,吸水率小于2%。紫砂器的良好透气性,就与这种特殊的物理性质有关,而这种团聚体的存在则可能是由于泥料在制备过程中原来存在的团聚体结构没有被破坏之故。在烧成时,这种团聚体产生较大收缩,从而在其四周生成了一层断断续续的气孔群。

78紫砂泥是怎样被发现的?

紫泥的可塑性:

原料名称液限/%塑限/%指数属性

紫泥 33.4 15.9 17.5 高可塑性

答宜兴大约从宋代开始生产夹泥制成的盆、瓮等日用陶器,而紫砂泥是夹生在陶土矿中的,当时随甲泥等陶土矿一起被挖出,不存在发现晚的问题。只因紫砂泥是天生的矿石形态,需要分选、加工才能成陶泥,这才导致紫砂泥的应用较晚。原因是陶业内部分工很细,一般都固定地采用某种陶土来制作某类陶器,不会轻易改变。大约在宋代时才有少数陶工看到黑釉瓷的流行,才试探性地用紫砂泥制陶壶(烧水用大壶),但没有形成销售稳定的陶器产品。此后,紫砂泥很可能是作为杂质被废弃,或者与其他陶土混合在一起,用于制作大缸之类的粗陶。在明代万历年间,紫砂泥的性能才得到认识,正式被分选出来制作美术陶。例如鼎山镇欧窑所产的“宜均”,分别用白泥和紫泥为胎,器形仿钧窑瓷,器表施仿钧窑釉的乳浊釉。但“宜均”釉陶用紫砂泥为胎,与紫砂的发明并没有直接关系。

79为什么紫砂泥料又有“岩中之岩”、“泥中泥”之称?

答紫砂泥的原生形态与我们常见的胶泥、黄土并不相同,而是深埋于岩石层中,呈片状结构矿石态,杂生于甲泥矿内,所以,紫砂泥又有“岩中之岩”、“泥中泥”之称。

80什么是“夹泥”?它做成的陶器有什么特点?

答就在连绵的丘陵下,深藏着一种陶泥,称为“夹泥”,因为泥矿里常夹杂着不同泥质,故称其为夹泥。宜兴人世世代代用这种夹泥来制作日用的缸、瓮、盆等陶器。夹泥做成的陶坯,强度大烧成陶器不容易变形,坚硬度高,因此经常用来制作大型的陶器。

81为什么说只有宜兴紫砂泥才是正宗?

答紫砂泥只产于宜兴,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虽然有些泥土烧出的陶器也是像紫砂一样为紫红色,而且也是无釉细陶,但它们都不能称为紫砂陶,因为在品质上,它们与宜兴紫砂有着明显的差异。比如广西坭兴的朱泥紫泥陶,云南建水的紫陶,是我国著名的红泥陶,都是用当地出产的紫色泥土烧成的,外表也不上釉,也有不错的宜茶功能,但不是紫砂陶;另外,安徽宁国紫砂陶器,是用当地产出的紫泥烧制的,性能也与宜兴紫砂近似,但与宜兴紫砂还是有所不同,只有江苏宜兴所产的紫砂泥才是正宗的。

82宜兴紫砂泥有哪些品种?

答宜兴紫砂泥主要出产于宜兴境内南部丘陵山区的黄龙山、白砀山等处,不同的地方所出产的紫砂泥,也是有区别的。因为紫砂泥也分为好多种,所谓“备五色,灿若披锦”,正是指的不同品种、不同颜色的紫砂泥。这之中最主要的是白泥、甲泥和嫩泥三大类。紫泥深藏于黄石岩中,夹存在“夹泥”矿层之中,而本山绿泥又是紫泥矿中的夹脂层,它们都蕴藏在夹泥矿层中。长期以来,宜兴陶业主要用这三种紫砂泥制作日用陶器。

83什么是白泥?

答白泥,是一种灰白色纯粉砂质铝土质黏土,被广泛用来制作砂锅、日用陶器及美术陶。

团山泥(老段泥,紫泥与本山绿泥共生矿)

84什么是甲泥?

答甲泥,是一种以紫色为主的杂色粉砂质黏土,通称页岩,未经风化时又叫“石骨”,色紫红,坚硬如铁甲,故名。风化后,进行粉碎,用于制作普通陶器。

85什么是嫩泥?

答嫩泥,是一种土黄色、灰白色为主的杂色黏土。嫩泥的收缩率较大,是制作日用陶器——缸、坛、盆、罐的原料。

86什么是紫泥?

答紫泥是制作紫砂壶最主要的泥料。紫泥是甲泥矿层中的一个夹层,含量为3%~4%,矿体呈薄层状、透镜状,矿层厚度一般在几十厘米到一米左右。原料外观颜色呈紫色、紫红色,并带有浅绿色斑点,烧后外观颜色则呈紫色、紫棕色、紫黑色。紫泥主要成分为水云母,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岭土、石英、云母屑及铁质等。综合分析,紫泥属于粒土-石英云母系,颇类制瓷原料的特点,可塑性很好,泥坯强度高,干燥收缩率小,具有优良的工艺性能。

87紫泥中的“天青泥”有什么特点?

答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宜兴曾产出一种叫“天青泥”的陶泥,品质很好,烧成后呈黯肝色中闪现蓝光,质地细腻温润,据说是历代紫泥中最好的一个品种。为了追求“天青泥”的色泽效果,艺人们经过潜心研究,在紫泥里加入适量的金属氧化物及朱砂泥,就可以再现“天青泥”的色泽效果。其配方是不公开的。

88什么是朱泥?

答朱泥俗称“红泥”,也有人称为“石黄”,产于陶土“嫩泥”矿内,矿形琐碎,需经手工挑选。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云:“石黄泥,出赵庄山,即未触风日之石骨也,陶之乃变朱砂色。”因其含铁量多寡不等,烧成之后变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红等色。

89朱泥在紫砂壶制作中怎样使用?

答朱泥产量很小,早年除销往南洋的“水平小壶”用朱泥制坯外,一般只用作化妆土,涂在紫砂泥坯上,作为装饰。后来,有制壶艺人为求得更精细的泥料,将朱泥进行洗泥、沉淀,得到140~180目细孔的泥料,细如滑脂,这就是朱泥胎土。朱泥的含铁量高达14%~18%,烧成后壶身呈红色。朱泥的泥性甚娇,成形工艺难度亦大,因收缩率高达30%~40%,一般成品率仅七成,故不宜用朱泥制作大件,只能制作中小件。早期朱泥水平壶中也有调砂的品种,以肌理效果为装饰。

90“朱泥壶”有什么特点?

答与其他紫砂壶相比,朱泥壶是一种别具一格的品类。

如前所述,朱泥壶的泥料,须将朱泥以水洗,再沉淀,用筛目140~160目的筛子水洗筛选泥料,这样烧出来的壶会细如滑脂,非常美观。

朱泥壶的烧制火候也非常敏感,成熟的温度与结实的玻璃化之间的火候非常狭窄,如果火候进入到玻璃化的密致结晶境域里,就无法烧出饱满甜红的色泽。

朱泥壶的壶形大都纤秀轻巧,坯薄、身小、耳细、口秀。其壶身较薄,含气孔率非常小,相应地其蓄热能力较短,发茶功效属于短波,茶气清香能够迅速外逸,口感会更加细腻甘美。

91什么是绿泥?

答绿泥又叫本山绿泥,是一种略带青灰色的泥料,如青壳鸭蛋的颜色,烧成后呈米黄色。本山绿泥也产于甲泥矿内,有“泥中泥”之称,藏量比紫泥要少得多。绿泥产量不多,泥质较嫩,耐火力也比紫泥为低,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使紫砂陶器皿的颜色更为多彩。

92什么是乌泥?

答紫砂中的“乌泥”,实际是指两个并不相同的品种:一种是用含锰铁量较高的乌泥制坯,烧成后的陶器呈乌黑色;另一种是用普通紫泥制坯,采用“捂灰”的装烧方法产生黑色的。长期以来,这种“乌泥”紫砂,实际上是那些因受火不均、色泽不一致的次品紫砂,只好利用“捂灰法”补救,再次烧成“乌泥”效果。

现代紫砂中的“乌泥”是在紫泥里掺入金属氧化物,烧成时易于控制,颜色也很好,但质地不如传统“捂灰”工艺生产的“乌泥”紫砂,缺乏温润感。

93什么是“团山泥”?

答“团山泥”因产于黄龙山与青龙山交接处北麓之团山而得名,这种由紫泥和本山绿泥天然混杂共生在一起的泥料,烧成后呈青铜色,十分雅致。由于储量不多,很快就用完了。后来紫砂艺人用紫泥及本山绿泥配制成团山泥,也有人改变了紫泥、本山绿泥的比例,得到不同的色泽。

94什么是清水泥?

答清水泥是由纯种紫泥矿直接陈腐加工成熟泥的紫砂原料,也叫“普泥”,产于宜兴黄龙山,存世量已经极少。

清水泥的泥性干湿易掌握,稳定性高,黏性合理,成型较易,是明初紫砂艺人最喜欢使用的泥料之一,也是当代紫砂大师顾景舟生前最喜爱的泥料。用这种泥料制作的紫砂壶,使用日久,泥色由棕色变成朱肝色,红润温和,亲和力佳;泡茶温度掌握简单,汤清气悠扬。

95紫砂泥真的“果备五色,灿若披锦”吗?

答宜兴紫砂泥有紫泥、朱泥和本山绿泥三种,产于不同的陶土矿层,经过加工后,均可单独用于制陶,也能互相掺和制成各种色泽的专用陶泥,成品可烧成海棠红、朱紫砂、葵黄、墨绿、白砂、淡墨、梨皮、豆青、新铜绿等多达几十种的颜色,并且全凭原料呈现的天然色泽,显得质朴高雅。因此,紫砂泥确实可以说是“果备五色,灿若披锦”。

96紫砂泥的基本颜色有三种,为什么紫砂陶能有几种颜色?

答紫砂泥有紫泥、本山绿泥、红泥三种,均可单独制壶,烧成后叫“本色壶”。一般紫砂器表面色泽是用泥色染成,其方法是将某种色泥料碾细,用清水浸泡、搅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层蜡膏便是色浆原料,用之涂在壶坯表面,烧成后永不褪色。

另外,紫砂艺人广泛采用“泥料配色”,即用不同颜色的泥料,按一定配比制成某色泥料。配泥是制壶艺人的一项绝活,全凭艺人的经验,各有绝技而秘不相传。历代壶艺高手大都是配泥能手,能配制出多姿多彩的泥料,制成色泽妍美的各式紫砂壶。

现代紫砂壶较多地使用着色剂配色,即在泥料中加入着色剂(金属氧化物),烧成后可产生许多种颜色。

总之,朱、紫、米黄三色为紫砂器的本色,因配料不同,窑火的温度变化不同,就会产生铁青,天青、粟色、猪肝、黯肝、紫铜,海棠红、朱砂紫、水碧、沉香、葵黄、冷金黄、梨皮、香灰、青灰、墨绿、桐绿、鼎黑、棕黑、榴皮、漆黑等多达几十种的颜色。

97宜兴紫砂泥的产地主要分布在哪里?

答宜兴紫砂泥主要出产于宜兴境内南部丘陵山区的黄龙山、白砀山等处,不同的地方所出产的紫砂泥,也是有区别的。

98紫砂泥的开采主要有哪些方式?

答针对不同的品种、不同的地质条件,紫砂泥的开采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明掘和暗掘。

明掘只需掘去1~2米的表层废土,即可采到紫砂泥。像嫩泥多产于土质山地,泥层离地表仅在1~2米之间,宜采用明掘方式。

暗掘也叫坑道开采,需要先凿矿井,穿过黄石岩层,或在黄石岩层凿成横穿式隧道至泥层,然后才能进行开采。开采甲泥和青泥,都需要采用暗掘的方式。

99什么是“生泥”、“熟泥”?

答紫砂泥开采后必须用人工方法精选出来,要露天堆存一段时间,让其自然风化,分解成黄豆般大小的颗粒,俗称“生泥”;然后用机械加工粉碎成所需的粒度,加水调和揉练,经过陈腐,便成“熟泥”。紫砂艺人们是用“熟泥”来制作紫砂器的。

100开采出来的紫砂泥是否可以直接使用?

答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砂泥,即“生泥”,它形似块状岩石,状态粗硬,是不能直接用来制作紫砂壶的。

101什么是“练泥”?

答由于“生泥”不能直接使用,因此必须分拣出来后堆放于露天中,任其自然风化。待泥块松散至小块时便可将泥料捶碎,过60目筛选(不宜太细),再加水调和,并用人工脚踩踏练,这个过程就称为“练泥”。

102什么是“澄泥”?

答澄泥是处理泥料的一种方法,即将泥料经过粗碎,然后用水浸润,再进行除水沉淀等一系列过程。白泥、黄泥均需要采用澄泥处理法。

103什么是“陈腐”?

答“陈腐”又叫“养土”,是指紫砂泥料经过练泥程序,变得软硬适中时,用铁铲切成适当大小的方块,放置在阴湿的地窖中使其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经常洒水,保持泥的湿度。“陈腐”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样能够使泥中的有机物成分全都腐烂挥发了,从而提高烧成质量。古代艺人特别重视“陈腐”,据说“陈腐”达百年的纯紫砂泥,其价贵逾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