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宝宝科学养育
14107500000026

第26章 婴儿篇(26)

第七节 本月护理常见问题

1宝宝为何爱夜啼

夜啼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睡眠障碍。引起宝宝夜啼的原因有很多,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其不同的原因和特点。虽然夜啼只是小病,但却一直困扰着很多父母。很多父母被夜啼宝宝闹得头疼不已,整个晚上都睡不安稳,有的甚至三更半夜都会跑去医院。可往往是父母急得不得了,宝宝到医院却高兴地满地跑,不哭了,也不闹了,导致医生也无法确诊其原因,这是为什么?

(1)娇生惯养所致

可能是父母总是迁就宝宝所造成的,宝宝一哭,爸爸妈妈就摇摇宝宝、拍拍宝宝、哄哄宝宝,抱着宝宝满屋走。时间一久,宝宝就会把父母的“哄觉”当作自己的权利,无论你怎样疲惫不堪,宝宝都会日复一日,变本加厉,哭闹的时间越来越长。

父母一定要改变宝宝夜啼习惯,虽然讲起来比较容易,但做起来可不那么容易的。父母一听见宝宝大声的哭喊声,就忍不住向宝宝妥协。有些专家认为,对这样的宝宝,父母应该狠下心来,让宝宝知道,半夜醒来哭闹是什么也得不到的。如果爸爸妈妈采取不予理睬的办法,可能就会有这样的结果。

宝宝第一个晚上可能哭20分钟,第二个晚上可能哭10分钟,第三个晚上也许就不哭了。这样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但这样的宝宝实在是太少了;即使有这样的宝宝,可能也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慢慢不再哭闹了。

宝宝不但不停止哭闹,而且可能越哭越严重。对于找不到任何原因的夜啼儿,父母还是拿出爱心来对待吧。耐心一点,再耐心一点,帮助宝宝改变过来。如果是父母从小“惯的”,也不要从现在起突然不惯宝宝了,用截然相反的态度对待宝宝,慢慢来吧。

(2)因焦躁引起的

半岁至一岁半的宝宝可能是由于孤独而产生焦虑感,其外在的表现可能就是夜啼。这样的宝宝大多数都是性格内向、胆小,惧怕陌生人,当夜幕降临或夜间醒来时,因感孤独而焦躁不安,大声哭闹。

解决的方法是,父母坐在宝宝的身边,不间断地小声说一些让宝宝放心的话。父母每日要逐渐减少安慰的时间,慢慢地停止安慰。如果长时间还不能奏效,父母也只好狠下心肠了,不予理会宝宝夜啼,也许慢慢会好的。

(3)绞痛样哭闹

其表现为:宝宝在夜间睡眠中,会突然发生剧烈哭闹,无论父母如何安抚也不能使其停止哭闹,哭闹时会四肢乱舞,打挺,身体蜷曲,大汗,还会尖叫,甚至歇斯底里。

导致绞痛样哭闹可能的原因是:

宝宝睡前活动过于剧烈,过度兴奋。

宝宝白天看了恐怖的电视节目,入睡后常常因噩梦而惊醒,哭闹不止。

宝宝被人恐吓、打骂。这种可能性不大,但年轻保姆看护的宝宝可能性就比较高。

宝宝因受到刺激,如接种疫苗、看病打针、从高处跌落。这样引起的夜啼一般都是偶尔一次。

当宝宝出现绞痛样哭闹时,父母通常都会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很多父母会把宝宝抱到医院看医生。父母平时最好不要让宝宝看惊险的电视节目;不要给宝宝讲恐怖的故事;不要在宝宝睡前吓唬宝宝;也不要在睡前和宝宝剧烈玩耍,以免神经过度兴奋。

(4)腹部不适哭闹

宝宝可能会因为晚餐进食太多,或品种太杂,或进食了不宜消化的食物,入睡后出现腹胀、腹痛等现象,而造成哭闹不止。所以晚餐时父母不要让宝宝吃得过饱,也不要吃煎、炸、烤的肉类食品。

(5)蛲虫作怪

其表现为:宝宝睡眠后不久,大约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会突然出现剧烈哭闹,打挺,撅起屁股,用手挠挠肛门。原因可能是:宝宝熟睡后,蛲虫爬至肛门皱折处或女婴外阴皱壁处排卵,使宝宝感到奇痒难忍,而引发的哭闹。

父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解决问题,具体如下:

父母可在宝宝哭闹时,扒开宝宝肛门或女婴外阴处检查是否存在小白线虫蠕动;

父母也可在宝宝哭闹时,用透明胶带纸在宝宝肛门周围轻轻地沾一下,在光线下,查看是否存在蛲虫虫体;

若父母在宝宝哭闹时,不能发现蛲虫虫体,又怀疑是蛲虫所致哭闹,可在宝宝入睡后将蛲虫膏涂于宝宝肛门口,若宝宝不再出现夜哭,那就证明宝宝的确患有蛲虫病,应给予驱虫治疗。

(6)可能的疾病

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宝宝夜啼,如佝偻病、铅中毒、缺铁性贫血、肠套叠、营养不良等疾病。疾病性夜啼的原因非常复杂,父母最好带宝宝去看医生,应及时查出原因,加以治疗。

2 如何破译疾病性啼哭

宝宝啼哭分为病因型啼哭和无病因型啼哭,其表达的意思无非两种:一种是告诉父母“宝宝需要……”,另一种是告诉父母“宝宝病了!”。由于宝宝还不具备说话能力,只能用其他方式来述说自己的要求和需要、不适与痛苦。啼哭就是宝宝现在的语言,宝宝会用这种特殊的语言和周围的人交流。如果父母可通过宝宝的哭声了解宝宝,并关怀、爱护宝宝,就可以帮助宝宝解决饥饿、不适、痛苦与疾病等问题。

父母最好了解宝宝疾病性啼哭的表现及其含义,具体破译如下:

阵发性剧哭,含义是宝宝肚子疼。

阵发性剧哭就是一阵一阵发作的剧烈哭闹,其发作的间隔时间长短不一,每次发作的持续时间也不同,常常伴有躁动不安。当宝宝发生阵发性剧哭时,很可能是急腹症,爸爸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突发尖叫啼哭,含义是宝宝头痛欲裂。

突发尖叫啼哭就是哭声比较直,音调比较高,单调且没有回声,哭声来得快,消失得快,即哭声突来突止。当宝宝突发尖叫啼哭时,很可能是宝宝头痛的表达,也是一种危险信号,爸爸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连续短促的急哭,含义是宝宝喘不过气来。

连续短促的急哭就是哭声又低、又短、又急,连续而带有急迫感,好像快透不过气一样,同时还伴有痛苦挣扎的表情,这是缺氧的信号。当宝宝出现此种啼哭时,爸爸妈妈应马上解开宝宝的衣领、裤带及其他各种束带,将宝宝肩部垫高,使头略向后仰,使其颈部伸直,千万不要将宝宝紧紧抱着。

小鸭叫样啼哭,含义是宝宝嗓子难受得不行。

小鸭叫样啼哭就是哭声好像小鸭鸣叫一样,若同时伴有颈部强直的表现,父母则应考虑是否有咽后壁脓肿,应把这种哭声与一般的声音嘶哑相鉴别。声音嘶哑是感冒引起的咽炎,喉炎,而咽后壁脓肿较危险,若脓肿溃破脓汁可堵塞呼吸道危及生命。因此当宝宝出现小鸭叫样啼哭时,爸爸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呻吟,含义是宝宝病得很重,没有力气大声哭了。

呻吟和啼哭是不一样的,呻吟就是不带有情绪和要求,表现无助的低声哭泣,一般都是疾病严重的自然表露。当宝宝大哭大闹时,非常容易引起父母的重视,但如果宝宝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呻吟,却往往被父母所忽视。当宝宝出现呻吟时,爸爸妈妈应尽快带宝宝去看医生。

夜间闭眼啼哭,含义是宝宝总睡不沉,缺钙了。

宝宝夜间睡眠不安,好像受到惊吓一般,时哭时睡,睡得很不安宁,稍有动静就可引起宝宝哭闹,而且宝宝经常呈现睡状,闭着眼睛哭,同时出现肢体抖动,这都是缺钙的表现。

嘶哑啼哭,含义是宝宝嗓子是哑的。

嘶哑啼哭就是哭声嘶哑,呼吸不畅,一阵一阵地哭,还伴有咳嗽,声似小狗叫,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咽炎。

阵发性啼哭伴屈腿,含义是宝宝肚子总是疼。

当宝宝出现阵发性剧哭的同时,还出现双腿蜷曲,大约2~3分钟后会恢复一切正常,但精神不振,间歇10~15分钟后会再次啼哭,若再伴有呕吐现象,则极有可能是患上肠套叠了。

阵发性啼哭伴满床打滚,含义是宝宝的肚子剧痛。

当宝宝出现阵发性剧哭的同时,满床打滚,额部出汗,面色发白,哭声凄凉,而且拒绝任何人触摸其腹部。若欲上前触摸时,宝宝惊恐万状,很可能是胆道蛔虫,肠套叠;若哭闹并不很剧烈,忽缓忽急,时发时止,无节奏感,又喜欢揉揉肚子,则可能是肠蛔虫症,消化不良。

突发尖叫啼哭伴发烧、呕吐,含义是宝宝得了很严重的病。

当宝宝突发尖叫啼哭的同时,伴有发烧,喷射性呕吐,两眼发直,精神委靡,面色发灰,可能患有脑膜炎等脑内感染性疾病。

突发尖叫啼哭伴阵发性青紫,含义是宝宝的脑子有问题了。

有的宝宝出生时可能有产伤或窒息史,其APGAR评分比较低。当宝宝出现尖叫样啼哭同时伴有阵发性青紫,面部肌肉及手足抖动时,爸爸妈妈应想到脑出血的可能及缺血缺氧性脑病。

连续短促急哭伴咳喘,含义是宝宝的呼吸道出问题了。

当宝宝患有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时,可能会表现为连续短促的急哭,并伴咳嗽、喘憋,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还可能伴有发烧。爸爸妈妈应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啼哭时伴抓耳挠腮,含义是宝宝的耳朵有问题了。

宝宝出现哭闹不安的同时,伴有抓耳挠腮,或头来回摇摆,不敢大声哭,这可能是急性中耳炎,外耳道疖肿或外耳道异物,若有脓性分泌物自耳中流出则更易诊断。

啼哭时伴流涎,含义是宝宝嘴里疼得要命。

宝宝开始变得流涎,下颌一直是湿漉漉的,每当妈妈给宝宝喂食时,总是引起宝宝哭闹。爸爸妈妈应检查一下宝宝的口腔中是否有溃疡、疱疹、糜烂、齿龈肿胀等。

啼哭时有某一肢体不动,含义是宝宝动不了的地方疼啊。

宝宝哭闹时总是四肢乱动,小手乱抓,小腿乱蹬。如果宝宝哭闹时有某一肢体不动,或触动某一肢体时引起宝宝哭闹,很有可能是关节、骨骼或肌肉病变,如关节脱位、骨髓炎、关节炎、软组织感染等症状。

排便性啼哭,含义是宝宝屁股疼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