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0-3岁宝宝科学养育
14107500000025

第25章 婴儿篇(25)

宝宝快满周岁了,开始结束以乳类为主食的时期,逐渐向正常饮食过渡,但这断乳并不等于断奶。即使宝宝不吃母乳了,妈妈每天也应该给宝宝喝配方奶或奶粉。妈妈最好保证宝宝每天能吃到500毫升配方奶,这对宝宝的健康是很有益的。

高蛋白不可替代谷物。

有些妈妈为了让宝宝吃下更多的蛋、肉、蔬菜、水果和奶,就不让宝宝吃谷物类食物,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宝宝的运动需要消耗热量,粮食能直接提供给宝宝所需要的热量,而用蛋、肉、奶等食物虽然也能提供热量,但其需要通过一个转换过程。在这个转换过程中,蛋、肉、奶等食物会产生一些不需要的杂质,不但会增加体内新陈代谢的负担,还会产生一些对身体有害的废物。

不偏食。

不偏食任何食物,是宝宝最好的喂养方式和饮食习惯。这是一个非常合理的膳食结构,什么都吃,才是最好的。这个月龄的宝宝如果只是靠奶类来供应所需的蛋白质,会影响铁及其他矿物质的吸收利用。动物类蛋白和油脂性食物是吸收铁及其他矿物质、维生素的载体,如果宝宝只喝奶,就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也会阻碍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

额外补充维生素。

宝宝快满周岁了,户外活动开始增多了,也开始正常饮食了。这时,妈妈仍然应该给宝宝额外补充,只是补充的量有所减少,宝宝每日需要补充维生素A600国际单位,维生素D200国际单位。不爱吃蔬菜和水果的宝宝,维生素可能会比较缺乏。粮食、奶、蛋和肉中也含有维生素,但是由于烹饪关系,维生素C会被大量破坏。生吃水果也可以补充维生素C,如果宝宝不爱吃水果,妈妈就要给宝宝吃维生素C片。

第五节 本月喂养方法

1关于断奶的建议

有的妈妈准备在宝宝周岁以后就开始断掉母乳,所以从这个月开始就有意减少母乳的喂养次数,如果宝宝不主动要奶喝,妈妈就尽量不给宝宝吃了。

有的宝宝晚上有吃奶习惯的,妈妈怕宝宝断奶困难,就尽量不给宝宝夜间喂奶,即使宝宝哭闹,妈妈也不去理会,让宝宝多哭一会儿,这种做法是没有必要的。让宝宝经常夜啼是非常不好的,如果半夜给宝宝喂奶,可以使宝宝很快入睡,妈妈就应该给宝宝喂奶。宝宝夜间吃奶是没有任何危害的,也不会造成以后断奶困难,如果宝宝变成夜啼郎,那就比较麻烦了。

当宝宝满周岁以后,并不一定要马上断奶。如果断奶不影响宝宝对其他饮食的摄入,也不影响宝宝正常睡眠,而且妈妈还有奶水,那么母乳喂养可持续到1岁半。

有的宝宝满周岁以后,即使妈妈不给宝宝断奶,宝宝自己也会对母乳不感兴趣了,表现出可吃可不吃的样子,这样的宝宝断奶最容易。爸爸妈妈千万不要对宝宝采取硬性措施,如在乳头上涂辣椒,贴胶布等。

有的宝宝到了1岁还断不了母乳,可能再过几个月,就可以顺利断掉母乳。一般情况下,宝宝到了离乳期,就会自然而然地不再喜欢吸吮母乳了。如果是母乳比较少的,不需要吃断乳药,宝宝不吃了,乳汁也会自然没有了;如果是母乳比较多的,还需要吃断乳药。

2断乳前后宝宝饮食衔接

有的妈妈会错误认为,既然要给宝宝断乳了,就一点奶也不能给宝宝吃了。尽管有时乳房很胀,也要忍着不让宝宝吃。其实,如果妈妈服用维生素B6回奶,可继续给宝宝哺乳。如果妈妈出现乳房胀痛时,还是可以让宝宝帮助吸吮的。这样就能很快缓解妈妈的乳胀,以免以后形成乳核。

妈妈给宝宝断奶并不意味着宝宝就不可以再喝配方奶了。其实,配方奶还是需要一直喝下去的。即使是已经过渡到正常饮食的宝宝,在1岁半以内,每天也应该喝300~500毫升配方奶。所以,到了这个月的宝宝每天仍然需要喝500~600毫升的配方奶。

最简单最省力的喂养方式是一日三餐都和父母一起吃,外加两次配方奶。如果可能的话,妈妈最好再给宝宝加两次点心、水果;如果没有这样的时间,妈妈就可以把水果放在三餐主食以后吃。如果宝宝还在吃母乳,妈妈可在早起后、午睡前、晚睡前、夜间醒来时给宝宝喂奶,一定不要在三餐前后喂,以免影响宝宝正常进餐。

宝宝到了这个月,可吃的蔬菜种类增加了很多,除了一些刺激性很大的蔬菜,如辣椒、辣萝卜等,其他蔬菜基本上都能吃了。妈妈需要注意食物烹饪方法,最好不给宝宝吃油炸的菜肴。妈妈应该随着季节给宝宝吃时令蔬菜,这样做是比较好的。因为反季菜都是大棚菜,其营养价值比大地菜要差很多。妈妈最好也随着季节给宝宝吃时令水果,但不宜给宝宝吃柿子、黑枣等水果。

第六节 四季护理要点

1春季护理要点

春季是爸爸妈妈带宝宝去户外活动的好季节。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到比较远的地方游玩,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在春季,对于有些过敏体质的宝宝来说,可能会出现咳嗽、喘息等症状。有的宝宝会在手足等处,长出一些红色的小丘疹,并伴有明显的瘙痒感,这就是春季出现的湿疹,爸爸妈妈不需要特殊处理。

2夏季护理要点

(1)勿过多摄入冷饮

在夏季,冷饮是宝宝最喜欢的食品,爸爸妈妈一定要限制其摄入量。如果宝宝摄入过多的冷饮,会引起宝宝胃肠道疾病,并会伤害宝宝的牙齿。这是因为冷饮的温度一般要比胃内温度低很多。如果胃黏膜受到过冷刺激,黏膜血管会强烈收缩,胃内分泌也会紊乱。胃酸、胃酶分泌锐减,会大幅度地降低胃的消化、杀菌、免疫能力。宝宝的胃黏膜非常娇嫩,很易患上“冷食性胃炎”,出现腹胀、恶心、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过多的食用冷食还会影响宝宝牙齿发育,尤其是在换牙期。

(2)食用熟食要小心

夏季蚊虫比较多,细菌也比较容易繁殖。妈妈给宝宝食用熟食时要倍加小心,而且尽量少让宝宝食用熟食。存在冰箱里的熟食必须经过高温加热后才可给宝宝食用,已打开真空包装袋的熟食,存放时间一定不要超过72小时。使用剩饭时也是如此,即使是放在冰箱中,也要加热后再吃。冰箱并不是消毒箱,冷藏室中的食品同样会被细菌污染。

(3)避免肠道传染病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这是阻断肠道疾病的有效方法。

(4)防止日光性皮炎

在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比较强烈,爸爸妈妈应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特别要注意对宝宝眼睛的保护。爸爸妈妈给宝宝佩戴太阳镜时,一定要注意太阳镜的质量,因为质量差的太阳镜不但无法防止紫外线的辐射,还会损害到宝宝的眼睛。给宝宝涂抹防晒霜时也要注意防晒霜的质量和防晒系数。

(5)进入冷气开放场所时

夏季烈日炎炎,爸爸妈妈带宝宝进入商场、游乐场、麦当劳等带有空调的公共场所时,宝宝的毛孔会突然关闭,会引起外感风寒,非常易患上感冒。妈妈一定要擦干宝宝身上的汗水,给宝宝穿上长裤长袖衬衫再进入这些场所,到室外后也要给宝宝换上短衣。虽然这样比较费事,却能避免宝宝患病。

(6)生瓜果、生菜中可能附有虫卵

宝宝吃进这些后,虫卵可能会在体内生长、繁殖,到秋季时,可能会虫卵变成成虫,这就是宝宝罹患肠虫症、胆道蛔虫症的主要原因。宝宝最好不要吃半生食品,如涮海鲜品、肉类等,也不要吃半生的淡水海螺、螃蟹等,可能感染上肺吸虫病。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宝宝手上和指甲缝中可能存在蛲虫卵,它会通过口腔进入肠道使宝宝患上肠蛲虫症。

(7)其他注意事项

宝宝夏季出汗比较多,妈妈应该给宝宝适当增加盐的摄入;

夏季日照时间非常长,夜间睡眠时间会相对少很多,妈妈最好让宝宝午睡;

因夏季非常炎热,宝宝食欲会比较差,但消耗没有减少。妈妈要让宝宝摄入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满足宝宝正常生长的需要;

妈妈不要让宝宝在烈日下玩耍,尤其是婴幼儿;爸爸妈妈总是怕宝宝着凉受风,往往给宝宝穿过多,又不敢开窗,非常容易造成宝宝中暑;

任何饮料都不能代替白开水,宝宝多饮白开水既能补充丢失的水分,又不会受色素、碳酸、糖精、香精等化学添加品的影响。

3秋季护理要点

(1)避免冷热不均

夏末秋初时,气温变化大,时冷时热,特别是在一天中气温温差比较大,宝宝非常容易患感冒。因为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和血液循环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还不能随着外界气温的急剧变化及时调节体内的温度,所以宝宝很容易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感冒症状。爸爸妈妈不要过早给宝宝添加衣服,每天要根据天气变化给宝宝增减衣服。

(2)当宝宝出汗时

当宝宝已经出汗时,妈妈不要马上脱掉宝宝的衣服,应该先让宝宝静下来,把汗水擦干,再给宝宝脱掉一件衣服;

爸爸妈妈不能把出了汗的宝宝放到风口处乘凉,更不能使用空调或电风扇等方法为宝宝降温;

妈妈不要让宝宝快速喝冷饮,应先给宝宝喝温白开水,这样不但可以预防感冒,更重要的是对宝宝胃肠道和肺部非常有益。

(3)预防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感染分为两种,一种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等疾病,另一种是下呼吸道感染,如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一般情况下,下呼吸道感染要比上呼吸道感染严重许多。爸爸妈妈应该经常带宝宝到大自然中进行锻炼,因为有氧锻炼是提高机体抵抗力的好方法。但是很多父母都怕宝宝冻着,很少有父母怕宝宝热着的,很早就给宝宝穿上厚厚的衣服,盖上厚厚的被子。天气刚刚有些转凉,就把门窗关闭,这样就剥夺了宝宝在大自然中锻炼的机会。

(4)添加衣服的方法

当秋季来临时,爸爸妈妈不要急着给宝宝添加衣服,而且加上去后就不好减掉了,因为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宝宝穿的衣服只会越加越多。

最好的办法是爸爸妈妈与宝宝穿一样厚薄的衣服,如果爸爸妈妈静坐时不感到冷,宝宝也就不会冷。宝宝虽然不像大人那样耐寒,但宝宝始终是在运动状态,即使是睡着了也不会安静下来。

(5)当宝宝感冒时

当宝宝患上感冒时,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流鼻涕、打喷嚏等。这时,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许多病毒和炎性细胞。流鼻涕、打喷嚏是清除体内的病毒及异常分泌物的有效途径。大多数抗感冒药都是针对发热、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的。宝宝服用感冒药后,其症状会有所减轻,但呼吸道黏膜却会干燥起来,不但不能清除体内的病毒,还有可能使细菌乘虚而入,导致下呼吸道感染。所以,宝宝感冒后最好不要服用过多的抗感冒药。

抗生素并不是治疗感冒的药,90%以上的感冒都是病毒感染。尤其是感冒初期,不要动辄就给宝宝使用抗生素,这样不但不能有效的治疗感冒,还使宝宝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爸爸妈妈要知道,是药都有三分毒,当它对疾病没有任何治疗作用时,就只剩下副作用了。

感冒后,宝宝应该多休息、多睡眠、多饮水、适当退热、注意护理。这是治疗感冒和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好方法。

(6)预防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是一种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也是宝宝在两岁以内比较流行的传染病。患有秋季腹泻的宝宝可能会从大便中排出大量的轮状病毒,一般在感染后1~3天开始排出体外,有的最长可排6天。

父母处理完宝宝大便后要彻底清洗手部以及被粪便污染过的物品,以免传播此类疾病。

在腹泻流行季节,爸爸妈妈千万不要接触患病儿,也不要带宝宝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玩耍。

爸爸妈妈一定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和流通。

(7)秋初防痱

有些宝宝在夏季没有长过痱子,到了夏末秋初的时候却开始长痱子。在夏季爸爸妈妈都非常注意预防痱子,由于秋季的天气还不稳定,可能某一天的气温像夏天那么热,但这时父母已经不注意预防痱子,结果就造成了秋季长痱子的现象。

虽然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爸爸妈妈也要坚持每天给宝宝洗澡。通过不间断的洗澡,可以提高宝宝对逐渐变凉的气候的适应能力。

爸爸妈妈不要过早地给宝宝添加过多的衣服,也不要过早给宝宝盖过厚的被子。

(8)预防咽炎

秋季湿度会有所下降,空气也开始逐渐变得干燥,宝宝出汗次数开始减少,喝水次数也开始减少,大多数宝宝不会主动要水喝,咽部也会变得干燥,在咽部长存的细菌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宝宝患上咽炎、气管炎等疾病,这就是容易造成宝宝易患咽炎的外在原因。

父母要给宝宝多喝白开水,任何饮料都不能代替白开水,尤其是含糖量比较多的饮料。

父母要注意室内湿度,可用加湿器随时调解室内湿度。

减少宝宝与宝宝之间相互感染的机会。

4冬季护理要点

冬季不要给宝宝穿高领毛衣或绒衣,虽然可抵御风寒,但容易引起颈部瘙痒及荨麻疹。不要给皮肤过敏的宝宝穿羽绒服,它可诱发全身皮肤出现皮疹及支气管痉挛。

冬季天气寒冷,宝宝活动明显减少,出汗和皮脂分泌都没那么旺盛。所以清洁工作也不用过于频繁,每天洗1~2次脸就够了,注意水温不要过高。清水是宝宝最好的清洁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