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接:
蒯通与韩信的故事:
楚汉相争时,刘邦与韩信分兵与项羽作战。刘邦被困河南一带,形势十分危急,于是他派兵向韩信求援。韩信趁机要挟刘邦封他为齐王,刘邦迫于无奈,只得答应。
正当韩信因被封为齐王而扬扬自得,想派兵增援刘邦时,他手下的一个说客蒯通对他说:“将军现有二十万大兵,可以说掌握着战争的大局,如果按兵不动,坐看刘邦和项羽激战,等他们两败俱伤的时候,你便可以坐享天下了。”韩信听后就说:“刘邦一向对我很好,我不能背信弃义投靠项羽或者袖手旁观不理。”蒯通听到后说:“你这样想就错了,历史上很多原本立下大功的辅臣,最终都落得个被铲除的命运。天下稳定之后,国君肯定会因你功高盖主而不满,到时你就会走投无路了。”韩信听后,只是说:“我再想想。”几天之后,蒯通再次以相似的话劝说韩信按兵不动,坐观刘邦和项羽的争斗,韩信依旧犹豫不决。蒯通见状,马上离开韩信,从此诈作疯狂。
后来,事情果然如蒯通所料,韩信最终被吕后所杀,临死前才叹了一句:“我当初真不应不听蒯通的话。”
72 马致远《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和古时的许多文人一样,马致远也曾经希望通过科举之路进入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可面对残酷的现实,他终究深感无能为力,于是选择了罢官隐居,专心从属于文学创作。在晚年时,他以《四块玉》为曲牌名,共写了10首怀古伤今、抒发感慨的作品,这便是其中的一首。
南吕:四块玉·马嵬坡
马致远
睡海棠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霓裳②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③!
注释:
①睡海棠:这里用于比喻杨贵妃。
②霓裳:即《霓裳羽衣曲》,相传杨贵妃善舞此曲。
③蜀道难:指安禄山攻入潼关,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之事。
赏析:
这首曲子追古抚今,唐玄宗与宠妃杨玉环终日游戏作乐,引得安禄山起兵造反的历史事件,发出了兴亡之叹,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睡海棠,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是对于唐明皇宠爱杨贵妃这一历史事件的追怀,意思是说杨贵妃就像是暮春时节的睡海棠一样摆弄着娇姿媚态,恨不得唐明皇将她作为掌上明珠一样看待。这里作者以花喻人,用“睡海棠”写出了杨贵妃外貌的美艳和姿态的迷人,同时又将花放置于暮春时节的特定环境中,实际上是在以花的珍贵来写人的可爱和出众;紧接着,作者还以“恨不得”来极言杨贵妃希望得宠的愿望和唐明皇对其百般宠爱的史实,一语双关,蕴意深刻。
“霓裳便是中原乱”写唐明皇和杨贵妃在宫中轻歌曼舞,尽情地寻欢作乐,不理朝政,不顾命运和百姓的疾苦,最终给了安禄山发动叛乱的可乘之机,导致了中原的战乱。在这句中,作者并没有刻意渲染唐明皇和杨贵妃荒淫腐败的生活,仅以“霓裳”二字概括。“霓裳”原本指的是常用来表现仙境和仙女形象的舞曲——《霓裳羽衣曲》,作者在此却用来概述唐明皇和杨贵妃只顾享乐,不管国家命运和百姓生死,仿佛生活在与世隔绝的神仙世界,立意深刻,耐人寻味。
最后三句是作者的议论和抒情,意思是说,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杨玉环(杨贵妃),引起了安禄山起兵造反,唐明皇也不会向四川逃难,更无法体会到蜀道的艰险。从这些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将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归之于杨贵妃,因而对杨玉环的责备重于唐明皇,由此就表明了作者历史观的局限。
知识链接:
马嵬事变:
杨贵妃17岁时被选为寿王妃,后来被唐玄宗看中,被封为贵妃。杨贵妃入宫之后,唐玄宗对她百般顺从和宠爱,不仅专门为她修建了沐浴用的海棠汤,还大力封赏了杨贵妃的父兄、姐妹等,杨家由此备受恩宠。
在宫中,唐玄宗和杨贵妃每天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夜夜歌舞升平,寻欢作乐,唐玄宗也因此整天纵情享乐,不管朝政和百姓的疾苦。而且官员们为了讨好杨贵妃,都争相从民间百姓那里搜刮奇珍异宝、新奇玩艺等,随后将这些珍宝献给杨贵妃和唐玄宗。因而,朝政越来越腐败,民怨四起。
755年11月,安禄山以诛杀为非作歹的丞相杨国忠为借口,突然在范阳起兵。唐玄宗获悉后,马上带着杨贵妃逃离京师长安。当他们一行逃到马嵬坡时,随行的将士突然停下了脚步,不愿再继续前行,原来禁军将领陈玄礼等人早就对杨氏兄妹的专权不满,他们在杀死民愤极大的杨国忠之后,又逼唐玄宗杀死杨贵妃。玄宗无奈,便命高力士赐她自尽,最终,杨贵妃被勒死在驿馆佛堂前的梨树下。
73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早年时通过科举考试得以入朝为官,为官期间,他非常关心民生疾苦,为人耿直。后他因为批评时政而遭到了朝廷权贵的排挤和打击,在几经宦海沉浮之后,他辞官归隐。1939年时,关中发生了严重的旱灾,他应召出任陕西行台中丞,主管赈灾事宜。在此期间,他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
中吕:山坡羊·潼关①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②潼关路。望西都③,意踌躇④。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里)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注释:
①潼关:古关口名,现位于陕西省潼关县。
②山河表里: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险要。
③西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④踌躇:这里形容思潮起伏,心里不平静。
赏析:
这首怀古小令将景物描写、对于历史的追怀以及作者内心的感慨很好地融合了起来,表现出其对民间疾苦的关心和对百姓命运的同情。
作品的前三句突出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诗句的意思是说,一座座山峰仿佛从四面聚集到潼关来,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潼关古道连接着关内华山和关外黄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峰峦如聚”写出了这里山峰的密集、绵亘不断的特点,“如聚”化静为动,将群山齐聚的形态写得形象生动,而“波涛如怒”则渲染了黄河的雄伟气势,一个“怒”字,传神地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烘托出壮阔且危险的环境。“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险隘之处,以此显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接下来的三句主要写作者站在潼关向西眺望,心神不宁,感慨万千,因为想起了刚才经过的秦汉宫殿遗址时所看到的情景,那昔日秦皇汉武的万间宫阙都已荡然无存,所剩的只有眼前的一片萧条。长安曾经是几个朝代的都城,这里铭刻着很多朝代兴亡的历史,也曾经以其繁华而扬名于世。遥想秦汉时期,这里宫殿林立,金碧辉煌,可如今,曾经华丽的宫殿和历史的辉煌都已荡然无存了,只剩下一片荒凉的景象。看到这样的情景,作者心情自然会感到不安,从而发出诸多的历史感慨。在这里,作者由追怀历史而发出了世事沧桑、变化无常的感慨,阐明了咏史抒怀的主题。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紧承上文,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说国家兴起,受苦受难的是黎民百姓;国家灭亡,受苦受难的还是黎民百姓,由此表现了作者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心和对于百姓命运的同情。
知识链接:
潼关的历史故事:
潼关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关中平原东部,北临黄河,南有秦岭,西近华岳,周围山风相连,谷深崖绝,中间仅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道路狭窄,因为地势险要,潼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相传潼关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196年),当时为了组织外地进攻,便在这个狭窄地带筑起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关城。之后,潼关这一险要之地便上演了无数的历史故事:曹操与马超激战于潼关,曹操以沙筑墙并用水浇灌,一夜之间就建造了一座坚固的冰墙,马超进而不得只好西逃。安史之乱时期,安禄山率兵反叛,当攻打至潼关时,哥舒翰固守潼关,使安禄山率领的军队无法前行;后来,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命令哥舒翰出关作战,结果唐军的二十万人全军覆没。唐朝末年,黄巢率领的起义军由洛阳向潼关进发,唐将田令孜率兵十万在此镇守,起义军明攻却很久都不能攻破,于是想出了派人秘密潜入关内的主意,最终夺取关隘,直捣长安。
74 张养浩《中吕·山坡羊·未央怀古》
张养浩不仅是著名的元曲家,还是当时清正廉明的好官,他体恤百姓疾苦,为人正直不阿,还曾经因为不满朝政的黑暗而辞官还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不管朝廷怎么征召都不再入仕。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陕西一带发生了严重的旱情,他不仅“散其家之所有”支持抗旱,而且还亲自奔赴救灾现场。这首怀古曲就是他在陕西救灾期间所写的。
中吕:山坡羊·未央①怀古
三杰②当日,俱曾此地,殷勤纳谏论兴废。见遗基③,怎不伤悲!山河犹④带英雄气,试上最高处闲坐地。东,也在图画里;西,也在图画里。
注释:
①未央:指汉未央宫,遗址在今陕西西汉长安故城内,汉高祖七年修筑。
②三杰:指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位秦末农民战争期间和汉初的英雄人物。
③遗基:历史遗迹。
④犹:仍然。
赏析:
这是一首借诗抒情,感情深沉的佳作,作品从缅怀历史人物写起,寓情于事,表现了作者对于黑暗现实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其内心的苦闷和悲愤之情。
作品以“三杰”开篇,写自己身处汉长安城未央宫时想到了帮助汉高祖打下江山、成就了丰功伟绩的三位英雄人物,即张良、萧何、韩信,想起他们都曾经在这个地方聚会,经常向刘邦诚挚地进谏,谈论历朝历代的交替兴废。作者在来到未央宫后并没有想到它的建立者汉高祖而是想到了这三位辅佐汉高祖的功臣,实际上不仅说明了作者对于“三杰”的仰慕和赞美,也暗示了作者想要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作者并没有继续铺陈“三杰”的丰功伟业或自己的仰慕之情,而是笔锋一转,说自己如今看到他们当年的遗迹,往事涌上心头,不禁感到无限伤悲。这里看似令人费解,可如果联系历史背景,就不难明白。在当时,“三杰”辅助汉高祖刘邦成就了大业,可是在汉朝建立之后,汉高祖觉得他们三人功高盖主,所以不但没有嘉奖他们,反而以谋反的罪名迫害了他们。想到这样的历史情景,作者内心自然充满了无限感伤。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登上未央宫遗址那高大的土台基之上,举目四望,渐渐走出了伤感的情绪,觉得即使人事沧桑不断,“三杰”已经不在,可这里的山河似乎还到处散发着他们当年的英雄气概。怀着这样的心情,他觉得四周都是如画的江山,继而发出了有谁能永远保有这样壮丽的河山的感慨。这几句中,作者借史咏怀,写出了社会黑暗、英雄不再的现实,表达了其对于朝廷统治者的不满和悲愤之情。
知识链接:
“汉初三杰”的故事:
“汉初三杰”指的是韩信、萧何、张良这三位在汉朝时期辅佐汉高祖刘邦得天下、建立汉室江山的英雄人物。在当时,“三杰”各尽所能,帮助汉高祖刘邦成就了丰功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