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王和卿《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王和卿是金末元初有名的散曲家,其生活的年代大致与关汉卿相同,相传他还常常与关汉卿比拼戏剧创作,在当时算得上颇有名气。在元中统年间的一天,都城燕市的上空突然出现了一只硕大的蝴蝶,王和卿觉得非常惊奇,于是便写下了这一作品。从此,他在文学创作上更是声名远播了。
仙吕:醉中天·咏大蝴蝶
王和卿
弹破庄周梦,两翅驾东风①,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②?唬杀③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注释:
①驾东风:指乘着东风飞行。
②风流种:指才华出众、举止潇洒的人物。
③唬杀:吓得要死。唬,吓唬。
王和卿(约1220~1279年),字号不详,大名(今属河北省)人,祖籍太原(今属山西),金末元初散曲家。他与关汉卿是同时代人,《录鬼簿》将其列为“前辈名公”。他善于学习人民群众的生动口语,创作的作品有比较醇厚的俗谣俚曲色彩,现存散曲小令21首,套曲1首,这些作品至今散见于《太平乐府》《阳春白雪》《词林摘艳》等集中。
赏析:
这是王和卿的代表作之一,小令表面上是在吟咏大蝴蝶,实际上却另有深意,寄寓着作者的爱憎情感。
作品的前两句化用了庄周梦蝶的故事,引出了吟咏蝴蝶的主题。作者在写这一作品的时候,京都的上空的确出现了一只很大的蝴蝶,城里的百姓都纷纷从屋里出来观看。作者见后也觉得非常惊奇,就像曾经的庄子梦蝶一样,所以他觉得这只蝴蝶是从庄子的梦中飞出来的,它挣破了庄周的梦境,来到了现实中,那硕大的双翅驾着浩荡的东风。在这里,作者以庄周梦蝶的典故开篇,赋予作品以寓言色彩,增强了艺术的感染力,同时也激发了读者进一步阅读的兴趣。在“三百座名园,一采一个空。谁道风流种?唬杀寻芳的蜜蜂。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几句中,作者写了大蝴蝶的行为,突出了其蛮横而贪婪的特点。句子的意思是说,大蝴蝶在飞来之后,就把三百座名园里的花蜜全采了一个空,谁知道它是天生的风流种,吓跑了采蜜的蜜蜂。不仅如此,它的翅膀轻轻扇动,把卖花的人也扇过桥东去了。蝴蝶本是一种美丽动物,可它的行为却是霸道的,它不仅将以采花酿为天职的蜜蜂们吓得四处奔逃,就连路上的卖花人也被这大蝴蝶的翅膀轻轻一扇,就扇过桥对岸去了。显然,在这些描写中,作者是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大蝴蝶的专横和四处为非作歹的特点。让人想不明白的是,一只蝴蝶怎么能如此蛮横,怎么会有这么大的破坏力呢?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就能明白,作者文中是另有深意的,这只硕大的蝴蝶,实际上是用来比喻有权有势,或具有某种超常能力的坏人的。
知识链接:
庄周梦蝶的故事:
庄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并写出了神奇瑰丽的《庄子》一书,对后世影响深远。
庄子姓庄,名周,原是楚国楚庄王的后代,后来因为战乱搬迁到了宋国,从此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博学多才,淡泊名利,喜欢自由而不受拘束的生活,常以读书和思考为乐,从没想过要升官发财。
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四处飞来飞去,自由而乐,因此而忘记了自己原本是庄周。不久之后,他被惊醒了,在醒来之后,他惊惶不定,发现原来只有一个庄周,所以不知道是庄周在梦里化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里变成了庄周。后来,他这个梦写在了《庄子·齐物论》中,阐明了关于物、我的交合与变化的哲学道理,引得后人纷纷探索和研究,至今热议不衰。
69 薛昂夫《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薛昂夫是元代有名的文学家,他虽是少数民族,却精通汉族文化,擅长诗词、散曲创作,并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的散曲风格与元曲大家马致远相近,豪放中透露着华美,词句潇洒而有韵味,以下的这首借景咏情曲就体现了他的这种风格。
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有意送春归
薛昂夫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①来,何似休归去②。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③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注释:
①着:让、得。
②何似休归去:不如不归去。
③目断:纵目远望,直看到尽头。
赏析:
这是作者在辞官归隐后的作品,曲子主要抒写作者无力挽留春光及由此引发的感慨,表现了他惜春伤时的情怀。
作品以作者对春天的挽留和不舍开篇,前两句的意思是说,他想要挽留春天,可又不知如何才能留住春天,就只好顺其自然,无可奈何地与春天相别。“有意”和“无计”两个词相互照应,表现了作者想要挽留春天却留不住的无可奈何和失望之情。在失望之余,作者不由得发出了“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的感慨,说反正明年还要叫春天回来,还不如今年就不要让它归去。这两句看似稚气的话实际上暗含着作者浓郁的思想感情,突显其对于春天依恋和不舍。紧接着,作者将自己的惜春之情转移于他物,说桃花似乎也了解愁思,纷纷飘落如撒红玉一般,自己也因为离情难舍而想登高远望,可是已经看不到春的归路。通过移情于物的写法,作者将春逝的愁思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而通过登高临远这一动作将其对于春天的不舍传神地写了出来,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在“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两句中,作者突发奇想,将春天拟人化,认为春天如果有情也应该因为美好时光的飞逝不再而痛苦。春天本是没有感情的,而作者在此却赋予春天以人的感情,认为其也会痛苦难过,实际上是在抒写内心深沉的情感,表达其对于时光飞逝的愁苦。正是在这种无限绵延的愁思中,作者放眼于无穷无尽的山水,并不由得发出了珍惜时光,珍惜青春的感叹。
知识链接:
薛昂夫的《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
薛昂夫出生于少数民族中的贵族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被封为覃国公,在朝廷中官位显赫。薛昂夫长大后也曾经入朝为官,直到晚年才辞官归隐杭县(今杭州市东)。在归隐期间,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三首便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以吟咏性情、抒写感悟为主题,表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双调·楚天遥带清江引
一、花开人正欢,花落春如醉,春醉有时醒,人老欢难会。一江春水流,万点杨花坠,谁道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回首有情风万里,渺渺天无际。愁共海潮来,潮去愁难退;更那堪晚来风又急。
二、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日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70 元好问《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由于家境良好,所以元好问早年时生活得优裕幸福,随着金朝灭亡和元朝的建立,他遭受了战祸、家破人亡苦痛,人生屡受挫折。尤其是在元朝初年,他作为亡国之民,内心非常矛盾和苦闷,于是寄情于文学,以此抒发内心的感慨。这首《骤雨打新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
双调:小圣乐·骤雨打新荷
元好问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海榴①初绽,朵朵簇红罗。乳燕雏莺弄语,对高柳鸣蝉相和。骤雨过,似琼珠乱糁②,打遍新荷。
人生百年有几③,念良辰美景,休放虚过。穷通前定,何用苦张罗。命友④邀宾玩赏,对芳尊⑤,浅酌低歌。且酩酊,从教二轮,来往如梭。
注释:
①海榴:即石榴。
②糁:撒落。
③几:几许,此处指多长时间。
④命友:邀请朋友。
⑤芳尊:美酒。尊,即樽,酒杯。
赏析:
这是作者一首借景抒情的名曲,作品通过对盛夏美景的描述,宣扬了珍惜时光、及时行乐的思想,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之情。
作品的上半部分侧重于写景。在前五句中,作者仅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盛夏图景:四处绿叶繁茂,树荫浓密,池塘中布满水阁,显得非常凉快;池边的石榴花刚刚开放,妖娆艳丽,像一团团红色的锦绣。在这几句中,作者先是以生动的笔触,渲染了池塘水阁的一片绿荫,继而以“偏趁凉多”轻轻地点出时令,然后又选取了绿叶浓密、富于夏季特色的景物将夏天写得生机勃勃、充满朝气,显示出浓浓的夏意。接下来的五句意思是说:老燕携带着小燕,叽叽地说着话,高高的柳枝上有蝉鸣相和;骤雨突然降临,像珍珠一般乱洒,打遍池塘里的一片片新荷。在这几句中,作者由静景描写转向了动景描绘,通过对鸟语蝉鸣、骤雨打荷等的描绘,既写出了景物的活力,又使得原本美丽的静景图增添了一些鲜活的气息,生动传神。
作品的下半部分由景即情,抒写感慨。作者先以“良辰美景”总结前文,说人生并没有多长的时间,应该尽情欣赏美景,不使虚过;接着又说命运的好坏前世已经注定,没有必要费尽心机地钻营。与其总为人生而愁苦操劳,不如邀请宾客朋友玩赏,喝酒唱歌,暂且喝个酩酊大醉,任凭它日月轮转,来往如梭。这些句子宣扬了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思想,调子虽有些低沉,但也不乏旷达的情怀。这些句子一方面显示了作者的豁达胸襟和豪放性格,一方面也暗示了其因为愁苦而寄情于自然风景,借酒浇愁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之感。
知识链接:
元好问的生平经历:
元好问出身于以书香传世的官宦人家,从小便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和熏陶,才华横溢。在八岁时候,他就曾因做诗而获得“神童”的美誉,后来在名人的指教下,他在学问上进步很快。元好问本来以为自己可以凭借出众的才学获得功名,实现建功立业的政治理想,可没想到,到他青年时,金朝由盛而衰并被蒙古灭亡。为了躲避战乱,他和家人四处逃亡,在此期间,他备尝人生的痛苦和艰辛,承受着战祸、家破人亡的折磨。同时,尽管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所以其内心十分苦闷。直到35岁的时候,元好问才考中博学宏词科入选翰林院,走上了仕途之路。然而由于他生性豪放不羁,喜欢热闹,因此对于死板无趣的官场十分不满,很快就辞官回乡闲居了。多年之后,由于朋友的举荐,他又得以入朝,四处辗转为官。期间,他不仅经历了宦海沉浮,还曾经历过蒙古围城、崔立叛降、汴京城破、被俘囚押的饥饿忧愁、流血流泪、生离死别等噩梦般的生活,境遇坎坷悲凉。
追古抚今曲
71 马致远《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在早年时也曾热衷于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都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机会。在经历了二十余年的漂泊生活之后,他对社会的黑暗现实和统治者的荒淫腐败有了深刻的认识,于是便有隐居的想法,从此过上了闲居的生活。在归隐期间,他写下了这一借史咏今的作品,以表明自己淡泊功名的情怀。
双调:蟾宫曲·叹世
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①,刘兴西蜀②,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③证果④,蒯通⑤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注释:
①项废东吴:指项羽在垓下兵败,被追至乌江自刎。乌江在今安徽和县东北,古属东吴地。
②刘兴西蜀: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战胜了项羽。
③兀的般:这般。
④证果:指因果报应。
⑤蒯通:人名,汉高祖时的著名辩士,本名彻,世人常称他蒯通。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的作品,作者借秦汉之际的历史事件,表现了自己对功过是非难辨的政治现实的反感和对功名的厌弃。
作品的前三句概述了秦汉时期战乱纷争的历史,意思是说咸阳原本有着壮丽的大好河山,可因为“功名”二字,这里战事频繁,纷争不断。“百二山河”既是对咸阳壮丽景物和雄伟气势的描写,也暗示了战国时期的历史,当时秦国就是依仗着这里险要的地势而以少胜多,只用二万兵力便战胜了诸侯的百万大军。以“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点题,表明了作者对于功名的厌恶。
在接下来的三句中,作者连用了三个历史典故,“项废东吴”用的是项羽在垓下战败后被追至乌江,后在乌江自刎的历史事件;“刘兴西蜀”用的是刘邦被封为汉王,利用汉中及蜀中的人力物力,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并在与项羽的对抗中取胜的典故;“梦说南柯”用的是淳于棼在白天做梦时梦到自己经历的荣华和凄惨的命运,醒后才知道是南柯一梦的故事。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中也运用历史典故,说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开国功臣韩信早年利用蒯通的计策平定齐地,后蒯通企图说服韩信背汉自立可他却不听,最终被吕后所杀的典故。“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两句中作者结合历史进行了评论,意思是说韩信因萧何的推荐被刘邦重用,后来吕后杀韩信,用的也是萧何的计策。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与其像这些历史人物一样汲汲于功名,还不如同饮美酒,大醉一场。在这一作品中,作者连续运用了多个典故,点明了功名权贵不过是过眼云烟,并不值得留恋的主题,由此表达了他淡泊功名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