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14101400000019

第19章 元曲(4)

“半夜心,三生梦,万里别,闷倚篷窗睡些”几句侧重于议论和抒情,写作者在途经洞庭湖之时看到了雨后洞庭的夜间美景,心里却百感交集,很难平静。因为作者此次远赴湖南就任时本就有些愁苦,此时看到一叶孤舟泛于湖面之上的情景,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来,离愁别恨油然而生,所以他不禁发出了“半夜心”的感慨;与此同时,他还在这夜深人静之时想起了自己的身世际遇,想起了在朝廷为官的朋友,想到自己这次离开前途未卜,不知何时才能见面,不禁百感交集,觉得人生就像是做梦一样,世事难料,因而发出了“三生梦,万里别”的感叹。因为内心极度复杂,思绪却万千,作者只有闷倚篷窗,希望小睡片刻,能获得精神的安宁。

知识链接:

佛家的“三生”说:

佛家常以前生、今世和来生为“三生”,而且常用“三生有幸”比喻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殊缘分。这其中有一个佛家典故:

相传唐朝时的一天,一位法号圆泽的高僧约了自己的朋友李源善一同出游。当他们途经一条小河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怀孕的妇人在河边洗东西。圆泽看到这妇人,不禁叹了口气。李源善问他为何叹息,高僧圆泽答道:“三生注定我要成为这个妇人的儿子,可我一直不想去投胎,没想到今天还是碰到了。”李源善听后,觉得非常诧异。

圆泽见状说:“我今晚应该就会圆寂,三天之后,这位夫人将会生下一个胖小子,到时你可以去看看。如果婴儿冲着你笑,那便是我了。”之后,圆泽又说:“十三年后的中秋节,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吧!”

到了第三天,李源善按照圆泽的话,来到那妇人家,那男婴果然冲着他神秘地笑了,他不得不相信圆泽的话。等到第十三年的中秋节,李源善如期到杭州天竺寺去和圆泽相会。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唱着“三生歌”。

61 姚燧《中吕·醉高歌·感怀》

姚燧早年时因为才华出众而被荐为秦王府学士,之后一直在朝廷担任翰林直学士、大司农丞等官职,一晃就是数十年。然而,在大德五年(1301年),当时已经60余岁的他被调任为江东廉访使,从此离开了京城。在江东任职期间,他年老思归来,便写下了这一作品。

中吕:醉高歌·感怀

姚燧

十年燕①月歌声,几点吴霜②鬓影。

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晚景③。

注释:

①燕:指大都。

②霜:指白发。

③桑榆晚景:比喻人的晚年。

赏析:

这是作者的年迈思归之作,主要抒写作者远离家乡的离愁别绪,表现了其对于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也流露出因时光流逝而产生的惆怅和无奈之感。

作者在前两句中追述了自己半生的生平经历,句子的意思是说,自己在京城为官和生活的数十年主要在赏月听歌中度过,来到吴地之后,因为操劳和愁苦而两鬓斑白,就像是染霜了一样。句中的“十年”形容时间很长,并不是确指。姚燧前半生的官宦生涯是比较顺利的,曾经官至翰林学士等职,常年在京城大都为官,生活得十分滋润,几乎夜夜笙歌,经常四处寻欢作乐。可从大德五年之后,他便被调离大都,赴江东任职,此后,他不仅生活远不如以前惬意了,而且还饱受着思乡之苦的折磨。这两句既是作者生平的写照,也在今昔的对比中,蕴涵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愁苦。

“西风吹起鲈鱼兴”中化用了晋代吴地人张翰因看到秋风起而思念家乡,最终辞官还乡的典故。这句话表面上写的是古人,实际上却寄寓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已在桑榆晚景”则是作者对于自己身处晚年的委婉说法。作者年事已高,也厌倦了宦游于他乡的生活,所以才会突然想起张翰的故事,又想到自己已经处于晚年,思归的情绪便更加迫切了。

知识链接:

“西风吹起鲈鱼兴”中的故事:

张翰,字季鹰,西晋时期有名的文学家。他本是吴地人,出身书香世家,父亲是三国孙吴的大鸿胪张俨。他从小聪明,年少时便以其才华为人所知,但为人纵任不拘,喜欢四处漫游,在早年时,他不告而别,与一位初识的朋友一起奔赴洛阳,寻求发展机会。后来,他得以入朝为官,走上了仕途之路,在洛阳一待就是许多年。他在洛阳为官期间的一天,突然秋风大作,他看着随风摆动的树木,不禁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鲈鱼脍,感慨地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舒适自得,何苦为了功名利禄而千里迢迢出来做官呢?”于是,他立即提出了辞官的请求,在得到批准后,他毫不迟疑地踏上了归程。在回家之后,他过上了悠闲而舒适的生活,曾经有人问他说:“你怎么为了贪图一时的舒适和安逸,不顾身后的功名了呢?”他回答说:“与其关注于身后的功名,还不如及时享受生活。”听到此话的人无不深深地为他豁达的胸襟和旷达情怀所感动。

62 贯云石《南吕·金字经·蛾眉能自惜》

古代的不少文人常喜欢以女子的口吻来创作文学作品,以表达细腻幽婉的情思。这类作品因为叙事视角独特,艺术特色鲜明而非常引人瞩目。元代著名的戏剧家贯云石也曾经以女子的口吻写了不少作品,这首《南吕·金字经》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南吕:金字经·蛾眉能自惜

贯云石

蛾眉①能自惜②,别离泪似倾,休唱阳关第四声。情,夜深愁寤醒。人孤零,萧萧③月三更。

注释:

①蛾眉:指女子。

②自惜:珍惜身体。

③萧萧:形容月色的轻柔疏淡。

赏析:

这是作者写的一首情感真挚的别离之曲,作品抒写了女子在与情人分别之时的离情别绪,表达了其内心的惆怅和悲苦。

作品的前两句写女子在离别之时本来应该知道控制自己的痛苦,珍惜身体,可由于面临离别,她内心的情感实在难以控制,只能任由泪水滑落。在这里,作者只用寥寥数语就点出了离别的主题,并勾勒出一幅充满愁思的离别场景。同时,女子应该知道控制情绪、珍惜身体的想法,与其真正面临离别之时的情感迸发形成了鲜明对比,由此流露出其对于情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也突显了其内心难以抑制的悲伤和愁苦,令人动容。“休唱阳关第四声”既是对情人,也是对自己的劝慰。“阳关第四声”指的是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诗句,因为《送元二使安西》是抒写朋友之间离愁别绪的作品,所以作者在此以“阳关第四声”突显离别的主题,并传达出情人之间的劝慰。

接下来的几句主要描写分别后的情景。“情,夜深愁寤醒”说女子因为满怀着对情人的思念之情,内心十分愁苦,在夜深人静之时仍旧愁绪萦绕,难以入睡。这里通过对女子深夜仍旧难以入睡的情景描写,突出了女子浓烈的相思之情及因相思而产生的悲苦惆怅。“人孤零,萧萧月三更”说女子在深夜二更时分醒来,独自一人看着天上的孤月,倍感孤单和寂寞。月亮是古人常用于寄寓思乡、离愁的意象,作者在此选取这一意象,意在表现女子内心的愁绪和离恨,也暗示了其对于情人的深深思念,进一步阐明了主题。

知识链接:

阳关三叠与阳关第四声:

唐朝时期的著名诗人王维写了《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由于这首送别诗饱含着极其深沉的惜别情绪,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所以有人就将其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从盛唐时期开始,这首曲子就广为流传,可是到了宋代后期,《阳关三叠》的原本曲谱便已失传了。

关于《阳关三叠》中“三叠”的蕴意和所指,历来众说纷纭,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轼在论述“三叠歌法”时认为,古本中的“三叠”指的是除了第一句不叠,每句皆再唱,因而“阳关第四声”指的就是其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了。

《阳关三叠》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唱不衰。新中国成立后,音乐家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曲词仍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诗句:“渭城朝雨汜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但唱的时候第三句重叠63 咏情感悟曲: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关汉卿是一位杰出的戏剧艺术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杂剧和散曲作品,这首《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大约是他中年时期的作品。当时正处于社会的变革时期,许多文人、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关汉卿也是如此,为了表达心中的郁闷和愁苦,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他写了这一作品。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

关汉卿

[一枝花]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①,打马藏阄②,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容,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③。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④,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翫⑤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瓴毛老野鸡,蹅踏得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⑥,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⑦。我翫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⑧、会打围⑨、会插科⑩、会歌舞、会吹弹、会口燕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11,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注释:

①分茶攧竹:古代的两种游戏名称。分茶,指把茶均匀地分注在小杯里待客;攧竹,即画竹。

②打马藏阄:两种古游戏名。打马,一种赌博游戏;藏阄,类似猜谜。

③金瓯:盛酒器。

④占排场:为首、第一。功名首:功名居第一。

⑤翫:观赏。

⑥鑞枪头:用鑞做的枪头,通常用以比喻好看而不实用的样子货。这里借指别人的中伤。

⑦锦套头:锦缎制的套头,喻圈套、陷阱。

⑧蹴踘:古代一种踢球游戏。

⑨打围:古代指打猎时合围,后泛称打猎。

⑩插科:戏曲演员在表演中穿插的引人发笑的动作。

11歹症候:恶习、坏毛病。

赏析:

这一作品以略带夸张的手法描写了作者关汉卿放荡不羁的浪子生活,既抒发了一个文人知识分子的伟大抱负,也写51FA了其对于现实的无奈及抗争。

作品的第一部分描写了风流浪子的浪漫生活,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为,采摘那露出墙头的朵朵红花,攀折路边的条条弯柳;采的花蕊红稚嫩,折的柳条青翠柔细;处处拈花惹草,纯粹的一个浪荡公子;手中的花柳任我摆布,直把她们玩弄得成了残花败柳。在这里,作者没有回避追欢召妓等为世俗所不齿的行为,反而大胆地将它们写了出来,由此表现了其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和对于世俗观念的嘲讽和蔑视。

作品的第二部分详细描写了作者放纵而浪漫的风流生活,虽然流露出浓郁的市井习气,但更展现出了作者自由而无拘束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他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作品的第三部分表面上写的还是作者的风流生活,实际上却另含深意。作者先是对时光的逝去和自己的年老表现出了感伤的情绪,但这种情绪很快就平复了,所以作者在这部分中以“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作结,表达了自己不服老、不甘落在别人后面的情怀,并表达了自己不愿虚度时光、甘愿为理想为拼搏努力的信念。

在最后一部分中,作者以铿锵有力的语言表达了自己桀骜不驯的个性和为了理想和事业九死不悔的誓言。在这部分中,作者说自己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说即使有人打落了他的牙、扭歪了他的口、打瘸了他的腿、折断了他的手,老天赐给他的这些恶习,还是不肯悔改。除非是阎王爷亲自传唤,神鬼自己来勾,他的三魂七魄都丧入了黄泉。这样极端的语言,将作者的个性和对于理想的坚持追求形象地表述了出来,非常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知识链接:

曲外的故事:

金和南宋灭亡后,北方的蒙古贵族统一了中国,建立了元朝。元朝时期,统治者尚武轻文,很不重视传统文化,在建立元朝后不久就废除了传统的科举制度,还将原本在朝为官的很多文人降了职。从此之后,知识分子靠科举求仕的出路没有了,多数文人怀才不遇,境遇十分糟糕。于是有些知识分子选择了隐居,有些则走向了社会下层,从事民间文学的创作,关汉卿就属于后者。

关汉卿博学而多才,在早年时,他也曾有机会入朝为官,可是他并不屑于做那种下级官吏的差使,后来就索性罢官,居住于市井之中,专心从事杂剧的创作活动。他长期生活在当时处于社会下层的演员中间,为他们写曲本,有时自己也粉墨登场,充当演唱角色,一方面借此施展自己的才华,一方面也从中得到一些报酬,维持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