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导读本(下册)
14101400000018

第18章 元曲(3)

作品后三句所表达的意思是,和煦的春风吹满了楼台,桃花和杏花的花苞刚刚裂开,这种情景正该高唱《喜春来》。“东风和气满楼台”描写的是春风,春风是春天到来的重要标志,也是最能显示春意的景象,作者在此抓住春天风儿和煦的特点,写出了春风的柔和,表现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桃杏拆,宜唱喜春来”不仅写出了春天桃花杏花初开的美景,还简单地道出了作者的写作缘由,表达了作者的喜悦心情。

知识链接:

元好问的《喜春来·春宴》:

元好问共以《喜春来·春宴》为题写了四首小令,除了以上的一首,还有如下的三首,其中的第一首主要描写早春美景和民间迎春习俗,第二首主要描写春宴时的热闹情景,第三首则写春宴之后,作者所见美景和由之引发的身世之感。前两首都表达了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最后一首则表现作者在饮宴赏春时,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的情怀。

喜春来·春宴

一、春盘宜剪三生菜,春燕斜簪七宝钗。春风春酝透人怀。春宴排,齐唱喜春来。

二、梅擎残雪芳心奈,柳倚东风望眼开。温柔樽俎小楼台。红袖绕,低唱喜春来。

三、携将玉友寻花寨,看褪梅妆等杏腮。休随刘阮到天台。仙洞窄,且唱喜春来。

57 思乡别情曲: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长期生活在底层人民中间,积极从事文学创作,因而写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这首《四块玉·别情》是他以女子口吻写的一首表达离愁别恨主题的作品。

南吕: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自送别,心难舍,

一点相思几时绝①?

凭阑袖拂杨花雪②。

溪又斜③,山又遮④,人去也!

注释:

①绝:断绝,消失。

②杨花雪:如雪花般飞舞的杨花。

③斜:此处指溪流拐弯。

④遮:遮住,遮挡。

关汉卿(约1220~1300年),号已斋、己斋叟,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他一生中创作了众多优秀的杂剧和散曲作品,最为有名的有《窦娥冤》《单刀会》《望江亭》等,成就斐然。

赏析:

这是作者以女性口吻写的一首表达离愁别恨的小令,主要抒写了女子在送别情人后的所思所想,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及其内心的孤寂和苦闷。

作品的前两句写自从上次送别情人之后,女主人公的心里总是觉得难舍难分,对于情人的满腔思念始终萦绕在心中。在这两句中,作者寥寥几个字就点明了送别的主题和女主人公复杂的心情,简单明了而又不失深情。“一点相思几时绝”是这篇小令中直接点明中心的句子,意思是说,女主人公因为见不到情人而觉得内心愁苦不安,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他相见,好让自己不再相思和孤寂。作者在此使用了问句的形式,形象地传达出女主人公思念情人又不知何时才能与其相见的不安,由此也突显了别情的缠绵、女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及想见到情人的急切心情。同时,这句话也奠定了整篇小令的情感基调,使情感的表达显得更加形象而真挚。接下来的几句送别场景的回忆,作者以女主人共的口吻娓娓道来:“记得我斜倚着柳树下的栏杆目送你远行时的情景,当时我用衣袖拂去片片雪一样洁白的柳絮,以免妨碍视线,看不清楚你。然而,你的身影却渐渐从我的视野中消失,最终再也看不到了。凭栏远眺,只能看到弯弯曲曲的小溪向东流去,重重的山峦遮住了你远去的道路,而心上人真的走远了。”这几句话在对往昔分别情景的追述和回忆中,流露出女主人公对于情人的不舍及依依惜别之情,同时,弯曲的溪水、重重山峦等外在自然景物更加强化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知识链接:

元曲大家关汉卿:

关汉卿是元曲的代表人物,被人们称为“曲圣”,且是“元曲四大家”之首。在关汉卿生活的那个年代,金王朝日益衰落,而蒙古逐渐强大起来,并最终消灭了金国,建立了元朝。由于生逢朝代交替,他的命运颇为坎坷,尽管才华横溢,但始终没有施展的机会,而是常年生活在下层民众中间,与平民百姓为伍。

关汉卿一生著作丰硕,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著名的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这些剧本有强烈的战斗精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都被后人编成不同的剧本和不同的剧种来表演。

关汉卿还创作了不少散曲作品,今存套曲14首、小令35首(一说57首)。这些作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表现羁旅行役之苦与离愁别绪,抒写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这些作品在艺术特色上各有千秋,艺术价值很高。

58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在当时有文场“曲状元”之称,他创作的散曲作品尤其是小令非常之多,这些作品兼具豪放和清新的风格,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而这首《天净沙·秋思》又可谓其中的佼佼者,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①,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②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③在天涯④。

注释:

①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傍晚。

②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③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这里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的游子。

④天涯:指与故乡相距很远的地方。

马致远(约1250~1324年),字千里,号东篱,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一生仕途坎坷,中年时进士及第,曾任浙江省官吏,后在大都(今北京)任工部主事,晚年时因不满时政而隐居田园。他是元代四大戏曲家之一,作品丰富,所作杂剧今知有15种,《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120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赏析:

这首小令仅五句28字,语言凝练却感情丰富,仅用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形象生动的“游子思归图”,表达了游子的思想之情及其内心的惆怅和悲苦。

在作品的前三句中,作者采用白描的方法,仅仅用了18个字就描绘出9种不同的景物,其间没有一个虚词连接,却自然流畅而涵蕴丰富,组成了一幅动静结合、明暗相交的暮秋晚景图。几根枯藤缠绕着老树,在秋风中瑟瑟颤抖,天空中几只寒鸦,声声哀鸣,这三种景物渲染出萧瑟而悲凉的静景,也烘托出一种凄清悲愁的氛围。近处有一座小桥,潺潺的流水从桥下缓缓流过,远处依稀看见几处人家升起的炊烟,这三种景物描写了幽静而温馨的乡村田园小景,渲染出一种悠闲而轻松的氛围,为游子的思乡之情预设了一个环境:身处异乡的游子看到这样的情景,难免会想起自己家乡的小桥、流水和亲人,由此触发思乡之情。“古道西风瘦马”一句写在年代久远的古道上,萧瑟的秋风仍在刮着,满怀思乡之情的游子却骑着一匹瘦弱的马,在沉沉的暮色中向着远方缓缓前行。通过这样的情景描写和画面勾勒,作者就将游子四处漂泊的凄苦和身居异地的思乡之情形象地描写了出来,令人为之动容。

作品的最后两句是文中的点睛之笔,也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话在文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首先,乍看上去,前面三句所描写的9种事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结尾这两句的提挈和连接,就使得前三句描写的对象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其次,最后两句话还起到了点明主旨、深化主题的作用。“夕阳西下”点明了时令,“断肠人在天涯”则直接点明了游子思乡的情感及其内心的悲愁,突出了主题。

知识链接:

马致远及其《秋思》: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他出身于金末元初的寻常人家,20岁时,他怀着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踏上了游宦之路,想要在四处漫游的同时结交朋友和权贵,或为一些权贵办差谋事,以获得推荐,进入仕途。然而这毕竟是一条漫长而渺茫的道路,再加上元朝初期统治者很不重视汉文化和汉朝的知识分子,文人想要入朝为官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马致远的求仕之路很不顺利。他在北京周围游宦时间长达20多年,常年四处漂泊,却始终没有找到好的机会能一展抱负。在四处漫游的途中,他的身边只有一匹瘦马相伴,内心非常孤寂和凄苦,时常会想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有时他也很想回乡隐逸,可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时也出于文人的自尊心,他始终坚持着。在漫游途中,正是怀着这样复杂的心情,他写下了《天净沙·秋思》这一千古绝唱。

59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云笼月》

元散曲来自民间,常用俗语、口语和民俗风情入曲,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和思妇的相思之苦是元曲作品中较为常见的主题。而在众多描写此类主题的元曲中,尤以马致远的23首名为《双调·寿阳曲》的言情小令有特色,如下所选的便是其中的一篇。

双调:寿阳曲·云笼月

马致远

云笼月,风弄铁①,

两般儿助人凄切②。

剔银灯③欲将心事写,

长吁气一声吹灭。

注释:

①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间的响铃。

②凄切:十分伤感。

③剔银灯:把银制的油灯挑亮。

赏析:

这首小令主要写思妇的离愁别绪和相思之苦,全曲以思妇的口吻行文,写得情真意切,意境绝妙。

作品的开篇用简洁的三句话便描绘出一幅凄凉暗淡而颇有意境的画面:月亮被层云笼罩,阵阵晚风吹动悬挂在屋檐下的铁马铜铃,叮当作响,思妇久久不能入睡。她一边抬头遥望窗外那渐渐被乌云遮挡的月亮、听着窗外风吹铜铃而发出的响声,一边思念着远方的恋人,心中充满了相思的愁苦。作者在此选取了云遮月亮、风吹铜铃为描写对象,渲染出一种寂静而悲凉的氛围,烘托出思妇悲切的心理。月亮本就是很容易触发离人相思之情的意象,再加上铜铃的响声,就使得原本孤单、愁闷的女主人公更有凄切之感。而“助人凄切”四个字则形象地透露出思妇原本就感到孤寂和愁苦,现在看到“云笼月,风弄铁”的情景,心中倍感凄切和不安,实在难以忍受的蕴意,十分传神。

最后两句写思妇因为辗转难眠而起身起身挑挑灯芯,想把自己所有的思念、所有的悲苦、所有的怨恨都写下来说给心上人听,可是长叹一声,又把灯吹灭,不再写了。在这两句中,作者以思妇挑亮灯芯而又吹灭这一动作传达出其欲说还休,且无法打发悲哀的复杂心情,而“长吁气”的动作则是思妇内心愁苦的外在表现,由此突显了其相思的浓烈和内心的悲愁与凄苦。

知识链接:

马致远以《双调·寿阳曲》为名的23首言情小令:

在“元曲四大家”中,马致远的言情散曲是非常有特色的,而以《双调·寿阳曲》为名的23首言情小令又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作品以描写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情人之间的离愁别恨和相思之情等为主要内容,每首都写得极有情致,具有浓郁的“马氏特色”,现摘录几首:

1.一阵风,一阵雨,满城中落花飞絮。纱窗外蓦然闻杜宇,一声声唤回春去。

2.磨龙墨,染兔毫,倩花笺欲传音耗。真写到半张却带草,叙寒温不知个颠倒。

3.从别后,音信杳,梦儿里也曾来到。问人知行到一万遭,不信你眼皮儿不跳。

4.心间事,说与他,动不动早言两罢。罢字儿碜可可你道是耍,我心里怕那不怕。

5.人初静,月正明,纱窗外玉梅斜映。梅花笑人休弄影,月沉时一般孤另。

6.八千里,愁万缕,望不断野烟汀树。一会价上心来没是处,恨不得待跨鸾归去。

7.研香汁,展素纸,蘸霜毫略传心事。和泪谨封断肠词,小书生再三传示。

8.江梅态,桃杏腮,娇滴滴海棠颜色。金莲肯分迭半折,瘦厌厌柳腰一捻。

9.思今日,想去年,依旧绿杨庭院。桃花嫣然三月天,只不见去年人面。

10.蝶慵戏,莺倦啼,方是困人天气。莫怪落花吹不起,珠帘外晚风无力。

60卢挚《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卢挚年轻时便入朝为官,虽说仕途之路颇为顺利,但因身处朝中,长期目睹官员营私舞弊的行为和社会的一些不公平现象,他的心中难免不平和焦虑。在元成宗大德年间,卢挚出任湖南岭北道肃政廉访使,在赴任的途中,他想到目前的朝政现状,内心十分不安,感慨之余,便写了这首作品。

黄钟:节节高·题洞庭鹿角庙壁

卢挚

雨睛云散,满江明月。

风微浪息①,扁舟一叶。

半夜心②,三生梦③,万里别,

闷倚篷窗睡些。

注释:

①风微浪息:风小浪静。

②半夜心:夜深人静时所引起的离愁别恨。

③三生梦:佛家以前生、来生,今生为三生。梦,梦中的幻境。

赏析:

这是作者怀着复杂的心情写下的一首小令,作品描写了洞庭湖雨后的美丽景色,抒写了作者在雨后初晴时的复杂情感,流露出其内心的愁苦和不安,作品将写景和抒情相融合,以景衬情,颇有新意。“雨睛云散,满江明月。风微浪息,扁舟一叶”侧重于写景,这四句仅以寥寥数笔便勾画出一幅雨后新晴的图景:大雨之后,天放晴了,乌云渐渐被风吹开,四面散去;月光洒在一望无垠的江面上,温柔而美好;在湖中,晚风习习,风小浪静,一叶小船慢慢地行驶于湖面上。作者在此选取了云、月、风、扁舟等景物营造出宁静美好而富于诗情画意的氛围,与下文中作者内心情感的波动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