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接:
贯云石和徐再思的《酸甜乐府》:
《酸甜乐府》是元代后期著名的散曲家贯云石和徐再思的作品合辑,因为贯云石号酸斋,徐再思号甜斋,两人在元代时都以创作散曲而知名,而且两人的创作风格大相径庭,刚好可以代表元代散曲的两大派,所以后人在整理时就将两人的作品合并起来,称之为《酸甜乐府》。民国时期的任讷曾经辑录贯云石的散曲作品一卷,称为《酸斋乐府》;徐再思的作品一卷,命名为《甜斋乐府》。
《酸甜乐府》中共辑录了贯云石和徐再思的86首小令,9篇散曲,这些作品在内容上多为逸乐生活及男女恋情,题材比较狭窄,形式上讲究雕章琢句,对仗工整。
53 卢挚《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是元代著名的戏曲家,早年时怀着济世报国的政治理想而入朝为官,曾任集贤学士、江东道廉访使等职位,其官场生活还算比较顺利。他官位显达,而且学识渊博,在当时名望颇高。尽管如此,和当时的多数文人一样,他也有着隐居田园的梦想,于是就以《沉醉东风·闲居》为题写了三首小令,以此表达了隐居之乐,这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首。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卢挚
恰①离了绿水青山那答②,早来到竹篱茅舍人家。野花路畔开,村酒槽头③榨。直吃的欠欠答答④。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
注释:
①恰:刚才。
②那答:那块,那边。
③槽头:酿酒的器具。
④欠欠答答:疯疯癫癫、痴痴呆呆的样子,这里用于形容醉态。
卢挚(1242~1314年),字处道,一字莘老,号疏斋,又号蒿翁,元代涿郡(今河北省涿县)人,元代文学家。元朝至元五年(1268年)进士,一生曾任廉访使、翰林学士等职。他在诗文创作方面与刘因、姚燧齐名,世称“刘卢”、“姚卢”。他创作了诸多散曲,可如今仅有120首传世,著有《疏斋集》,(已佚)、《文心选诀》、《文章宗旨》等。
赏析:
这首小令主要写隐居时的饮酒之乐,显示了作者放荡不羁的性格,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作品通篇采用口语化的语言,行文风格平实自然,却生动传神,很有感染力。
作品的前两句仅以简单的几笔,就勾画了一幅美丽的田园美景图,句子的意思是说,刚刚离开了自己居住的绿水青山之地,早早地来到竹篱茅舍人家。作者在这里选取了“绿水青山”、“竹篱茅舍”等有着浓郁乡间风情的景物,显示出浓郁的乡土特色和生活气息,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愉悦、轻松及对乡间生活的喜爱。
紧接着,作者描写了乡间路边和村旁的景象,句子的意思是说,乡间路边的野花开得正旺,在村子的尽头,有一家酒家。在这两句中,作者对路旁的野花和村头的酒家这两种显示出浓郁田园情趣的景物进行了详细描写,营造出一幅清晰而富于流动感的画面,令人赏心悦目。
作品的最后三句以寥寥几笔,勾画出一位放荡不羁、富于童心的醉翁形象,使全诗洋溢着欢快活泼的气氛。句子的意思是,直到喝到酩酊大醉,即使喝醉了山童也不会嘲笑咱,摘下路边的菊花,在白发上乱插。在这里,作者以“直吃的欠欠答答”来形容自己酩酊大醉后将一切置之脑后的情形,而以“醉了山童不劝咱,白发上黄花乱插”来写自己醉后放荡不羁的性格,生动形象,令人忍俊不禁。
知识链接:
卢挚的《沉醉东风·闲居》:
在元代时期,由于统治者的不重视,多数文人都处于怀才不遇的状态。他们的政治理想很难实现,社会地位低下,所以不少的文人纷纷隐居,纵情于山水田园之间;而有些仕途还算顺利的文人也常常会为了感受闲情逸致而吟咏田园生活,因此,元曲中出现了不少以描写山水风光为内容的作品。卢挚这方面的作品就有不少,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以《沉醉东风·闲居》为题的三首小令。除了上面说到的一首,还有两首,一首是写日常生活中的农家乐,一首是写农事劳动中的乐趣,都表现了隐居之乐。
双调:沉醉东风·闲居
一、雨过分畦种瓜,旱时引水浇麻。共几个田舍翁,说几句庄家话。瓦盆边浊酒生涯。醉里乾坤大,任他高柳清风睡煞。
二、学邵平坡前种瓜,学渊明篱下栽花。旋凿开菡萏池,高竖起酴醿架。闷来时石鼎烹茶,无是无非快活煞,锁住了心猿意马。
54 卢挚《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博学多才,在20岁左右就由诸生晋升为元世祖忽必烈的侍从之臣,仕途之路还算比较顺利。大概是在元成宗大德初年的时候,当时正任湖南宪使的他外出游玩,有感于壮丽的秋景,便写下了这一作品。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①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②。
注释:
①鹜:野鸭。这句话中化用了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语意。
②潇湘画里:湘水流至零陵县和潇水合流,世称潇湘,这里主要形容潇湘两岸的风景如画。
赏析:
这是卢挚的一首写景名作,作品描写了一幅从黄昏到静夜的秋景图,传达出作者悠闲宁静的心情和对于秋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作品的前五句主要写秋日黄昏时的美景。作品的前两句灵活地化用了前人的诗句,写出了壮丽的黄昏之景,“挂绝壁枯松倒倚”一句套用了诗人李白《蜀道难》中“枯松倒挂倚绝壁”,但做了灵活处理,意思是说,秋天来了,万物凋零,只有苍劲的古松,仍旧倒挂在陡峭的绝壁上。“落残霞孤鹜齐飞”一句化用了王勃《滕王阁序》里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形象地写出了傍晚时分,晚霞把天空都染红了,天上的孤鹜仿佛在和霞光一起飞翔的情景。作者在这里选取了“枯松”、“绝壁”、“落残霞”、“孤鹜”等冷色调的景物写出了浓浓的秋意,烘托出一种沉寂、肃穆的美,非常传神。
在接下来的三句中,作者进一步描写了秋天的美景,句子的意思是说,四周是数不尽的青山,远处是一望无际的碧水,西风萧萧,天地间一派浓浓秋意。这几句通过对青山、碧水、西风等景物的描写,将秋天写得美妙而迷人,表现了作者对秋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作者笔锋一转,由黄昏转向了夜间描述,勾勒出一幅美丽而富于诗意的秋天夜景图:秋天的夜晚非常安静,皎洁的月影映照着高挂云帆的船儿,作者乘船沿着湘江缓缓前行,觉得自己恍如置身在画图中一般。“夜静云帆月影低”是实景描写,而“载我在潇湘画里”却是作者在行舟时的想象,他由眼前所见的秋景想到了前人所画的《潇湘八景图》,觉得自己也身处于画中。这样虚实结合的手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力。
知识链接:
《潇湘八景》:
《潇湘八景》是中国山水画艺术的传统题材,其中的“潇湘”是潇水和湘水的简称,二水汇合于湖南省永州市北苹岛,所以《潇湘八景》主要描绘的是潇水和湘水及其周围的美景。从古至今,不少文人画家都曾经陶醉于潇湘的美景中,并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画作。
从地理位置上说,潇湘指的就是现今的湖南一带。然而,潇湘八景却并没有确切的所指,从古至今,不少画家都曾经画过名为《潇湘八景》的画作,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宋代画家宋迪所绘的一组平远山水画。这组画共有八幅,分别名为潇湘夜雨、山市晴岚、远浦归帆、烟寺晚钟、渔村夕照、洞庭秋月、平沙落雁、江天暮雪。这组画是宋迪在被贬官之后所画,立意与杜甫流落楚地时写的忧愤之诗相关,画作精美而诗意盎然。除了宋迪的《潇湘八景》,历史上较有影响的还有南宋禅僧画家牧溪的水墨《潇湘八景图》和南宋另一位禅僧画家玉涧的泼墨《潇湘八景》,这些作品也都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
55薛昂夫《双调·蟾宫曲·雪》
薛昂夫是回鹘(今维吾尔族)人,因先祖内迁而久居中原,在朝廷为官,仕途之路还算顺利。因为从小接受教育,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他不仅精通汉文,而且在文学创作上卓有成就。其诗词“新严飘逸,如龙驹奋迅”,其散曲意境宽阔,风格豪迈。这首《蟾宫曲·雪》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双调:蟾宫曲·雪
薛昂夫
天仙碧玉琼瑶①,点点扬花②,片片鹅毛③。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一个饮羊羔④红炉暖阁,一个冻骑驴野店溪桥,你自评跋⑤,那个清高,那个粗豪?
注释:
①碧玉琼瑶:形容雪的晶莹洁白。
②点点扬花:以杨花喻雪。
③片片鹅毛:形容雪片大如鹅毛。
④羊羔:美酒名。
⑤评跋:评说,评论。
薛昂夫(1267~1359年),又名超吾,字昂夫,号九泉,回鹘(今维吾尔族)人。他一生曾任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官职,在书法和文学方面成就颇高,擅长篆书,有诗名,但诗集已散佚,其诗作多存于《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雪名曲,作品仅以简单的笔墨便描写出了十分壮丽的雪景,却以大量的笔墨来写典故,揭示了不同人物对于雪的不同态度,并运用开放式的结尾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引人思考,耐人寻味。
作品的前三句以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雪景图:晶莹透亮的雪就像是天上的美玉一般,雪纷纷扬扬,雪花大而轻,既像是四处飘飞的杨花,又像是轻柔而洁白的鹅毛。在这里,作者以“天仙碧玉琼瑶”来形容雪晶莹透亮的特点,以“点点扬花”来写它轻柔而四处飞散的情景,而以“片片鹅毛”来形容雪花大、轻、洁白的特点,不仅从名方面形象地写出了雪的特点,而且独特又有新意,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在接下来的三句中,作者运用典故写了三个历史人物在雪天的活动及他们对雪的态度。“访戴归来”说的是王徽之因为想念远在剡中(今浙江嵊州市)的好友戴安道而在雪夜前往探访,在还没见到朋友时又兴尽而返的故事;“寻梅懒去”说的是唐朝诗人孟浩然曾在雪天骑驴踏雪寻梅,因而留下佳话的故事;“独钓无聊”中运用了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句意,说的是渔翁在雪天独自垂钓的故事。作者在此用三个典故表现了王徽之、孟浩然和柳宗元对于雪的三种不同态度及由之而引申出的人生态度。但在文末的几句中,他并没有点明自己到底欣赏那种态度,而是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任由读者思考和评说,令人回味无穷。
知识链接:
王徽之“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故事:
王徽之,字子猷,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当时有名的书法家。他在早年时曾经入朝为官,但因为生性高傲,喜欢自由而不受拘束的生活,所以在不久之后便辞去了官职,隐居在山阴县(即今浙江省绍兴市)。
在归隐期间的一个冬夜,天下起了大雪,王徽之看着纷纷扬扬飘落的雪,忽然想起了好朋友戴安道,并且兴致来潮,想要去拜访他。而此时戴安道正住在离他大约有几十公里远的剡县(即今浙江省嵊州市),按照当时的交通条件,他至少要花一个整夜的时间才能达到朋友家,可他没有多想什么,穿好衣服就登上了小船,准备连夜去拜访朋友戴安道。在途中,他欣赏到了美丽的雪景,他心情愉悦,完全陶醉于这夜间的美丽雪景中,不知不觉中,天色渐渐亮了,他也来到了朋友戴安道的家门前,可是王徽之却没进去见面,而是转身踏上了归程。
回家后,有人问他原因,王徽之说:“我本来是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要见戴安道呢?”
56元好问《中吕·喜春来·春宴》
元好问是金末元初的著名文学家,在早年的时候他也曾经入仕于金朝,担任不小的官职,金朝灭亡后,他沦为了亡国之民,从此退隐山林,不问仕途。在隐居之后,他专心于文学创作,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在当时颇有名望。《喜春来·春宴》便是其隐居后的作品,原本共有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中吕:喜春来·春宴
元好问
梅残玉靥①香犹在,柳破②金梢眼未开③。东风和气满楼台。桃杏拆④,宜唱喜春来。
注释:
①玉靥:似玉的脸颊,此处指梅花瓣。
②破:指嫩芽刚出。
③眼未开:指柳叶尚未长出,如睡眼没有睁开一样。
④拆:拆裂,这里指桃杏的花苞刚刚裂开。
元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山西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元初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一生历任南阳令、左司都事、行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职,金朝灭亡后归隐不仕。他的诗、文、词、曲,各体皆工,其中以诗作成就为最高,至今有《遗山先生文集》等传世,后人编有《中州集》等。
赏析:
这是作者所写的四首《喜春来》中的第二首,作品以清新活泼的语言,描写了春天的美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作品很有感染力。
首句先从梅花刚刚凋谢而花香犹在写起,点名了初春时的季节特点。紧接着,作者又抓住初春时柳树刚刚发芽这一景象,写了柳树抽芽,梢头一片嫩黄色,但柳叶儿还没有完全长出来的情景。在这两句中,作者虽然没有直接点明“春”字,但通过梅花凋谢而柳树发芽等这些富于春天气息的景物,就已经传达出了浓浓的春意,引人遐想。同时,作者在此写梅花凋谢却花香犹存,实际上是从嗅觉上进行描写,突显了初春时节的美好,为春景的描写增添了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