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链接:
欧阳修的小故事:
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今四川绵阳),在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从小家境贫寒,可他的母亲却知书达理,一心想要将其培养成才。在当时,因为他们家生活十分艰难,母亲根本没有钱给他买书,更别说供他上学堂念书了,但他们母子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因为家里买不起写字用的纸和笔,母亲便带着欧阳修来到河边,用荻草作笔,在松软的沙地上写字,亲自教孩子认字学习,并教孩子诵读古代的经典名作。等到欧阳修长大一些后,因为家里没有书可读,也没有钱买书,欧阳修的母亲就经常到附近一个藏书丰富的有钱人家中去借,借到书之后便给欧阳修阅读。欧阳修接到书后也是如获至宝,时常通宵达旦地阅读,碰到好文章,还连抄带背。
欧阳修没有辜负母亲的厚望,他勤奋地学习和求知,不仅考中进士得以入朝为官,而且在史学和文学上都颇有造诣。他写出了《朋党论》、《醉翁亭记》等许多优秀作品,成为当时政坛和文坛的风云人物。
36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
晏殊是宋代时期的著名文人,与很多仕途坎坷而才华横溢的文人不同,他的仕途之路非常顺利。他十三四岁时因才华出众得到当朝皇帝的赏识,被提拔到朝廷为官,虽然政绩平平,他却因运气好而屡次被提拔,居显官要职。正因如此,他的生活非常安逸,他也因此而留下了不少抒写闲情逸致情怀的作品,这首《浣溪沙》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浣溪沙(其一)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①。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②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③独徘徊。
注释:
①去年天气旧亭台:意思是说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
②无可奈何:不得已,没有办法。
③香径:带着幽香的园中小径。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府临川城人,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景德初年,14岁的他以“神童”的才名应殿试考中进士,后曾任参知政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学士等职,后还成为当时抚州籍第一个宰相。他不仅为官清廉秉直,颇有政绩,而且还擅长词令,尤擅小令,其多数作品风格婉约,代表作有《浣溪沙》、《蝶恋花》等,至今有《珠玉词》传世。
赏析:
这是词人在安逸生活之余的应景之作,全词以新颖的构思抒写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
词的上片通过对今昔情景的描绘抒写了词人内心的感慨。“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词人由现在的对酒当歌而回想起去年的情景。在刚开始时,词人怀着喜悦的心情,一边听歌女唱歌,一边饮酒作乐,这本是人生乐事,可听着听着,词人的怀旧情绪便涌上心头,因为眼前的景象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情境的追忆。他想起去年自己也曾在这样的暮春天气,同样的楼台亭阁听歌饮酒,虽然经历的情景是一样的,可是时间却已过了一年,世间的其他事情也发生了改变,由此词人发出了“夕阳西下几时回”的感慨,表达的意思是,去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了,很难再追回来。在此,词人由眼前的景象扩展到了对于人生的思索及时光易逝的感慨,传达出惆怅而感伤的情绪。
词的下片主要抒情,突显了伤春感怀的情绪。“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对仗工整,蕴意深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在这里,词人选取了春花凋谢、燕子归来等意象说明春光易逝,因为时光的流逝本是自然规律,人很难干预,即便感伤也无济于事,所以词人说“无可奈何”。然而,词人并没有完全沉浸于感伤之中,他在为春光消逝而感伤的同时,也看到了去年曾在此处安巢的燕子如今又飞回来了,“似曾相识”说明了词人的欣喜之情。在最后一句中,词人又将描写的笔触转向了现实,说自己因为感伤而在园中小径独自徘徊,点明了主题,并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余味无穷。
知识链接:
词后的故事:
晏殊是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早年时因为才华横溢和诚实的品格受到了宋真宗的嘉奖,被赐为进士,后又先后任秘书省做正字、集贤殿学士、宰相等职。当然,相比于政治功绩,晏殊的文学成就更为后人所称道。他能诗善词,而尤以词最为著名,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多表现生活中的闲情逸致,抒写生活感触和闲愁、典雅清丽、音韵和谐,开创了北宋婉约词风,其中最负盛名的代表作为《浣溪沙》。而关于这首词,其中还有一个小故事:
相传晏殊一次途经扬州,看到江都县尉王琪在大明寺上的题壁诗,非常欣赏,所以特地邀请他饮酒吃饭。宴席后,两人在花园中散步,时值春天的傍晚,晏殊望着夕阳下的遍地黄花说:“王兄,我作了‘无可奈何花落去’,几年来,却一直对不出下句!”王琪抬头,手指天空的飞燕说:“何不用‘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听后,豁然开朗,连连称好。
37 晏殊《蝶恋花》
蝶恋花是传统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内容上多表现作者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情感。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柳永、苏轼、晏殊等人都留下了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作品。晏殊的这篇以女性口吻写成的词作情感细腻而丰富,千百年来一直传诵不衰。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槛①菊愁烟兰泣露,罗幕②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③。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④,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为古代富贵人家常用。
③朱户:指大户人家,也说朱门。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
赏析:
这是晏殊写闺思的名篇,全词以思妇的口吻行文,抒写了恋人离别及离别后的忧愁和伤痛。
词的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将主人公的情感融于眼前之景,点出了离愁别恨。“槛菊愁烟兰泣露”意思是说菊花好像被愁烟所笼罩,兰花上的露珠似乎是它哭泣时流下的泪珠。这一开篇之句通过对菊花、兰花等景物的描写渲染出一幅亦真亦幻而唯美凄凉的画面,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同时也暗示了主人公茫然而又孤寂的心情。接下来的两句将描写的笔触转向了室内,意思是说在初秋的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在这里,词人以燕子耐不住罗幕的清寒而飞去来暗写主人公的感受,而以“燕的双飞”来反衬其孤独。“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两句则回忆了昨夜的情景,说明月不了解离人的相思之苦,只顾光照朱户。明月照耀朱户本来是非常自然的现象,可思妇却因此而产生了怨恨,实际上暗示了她内心受到煎熬而在月下彻夜无眠,同时也说明其内心的离愁别恨已经渐渐变得强烈。
词的下片主要写思妇登楼望远,相思之情愈加浓烈。前三句写思妇在清晨登上了高楼向远方眺望,只见原本茂盛的绿树因一夜西风而叶子凋零,因为思念远方的恋人,她尽量将自己的目光延伸向远方,似乎想望穿远处的路。“西风凋碧树”表面写的是思妇的登临所见,实际上也很容易想到她昨晚彻夜不眠卧听西风落叶的情景。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则充满了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暗示了思妇内心的空虚和惆怅。最后两句写思妇因为思念心切而想要写信给恋人,可因为山高水远不知道如何送达,以此表达了自己愿望不能实现的失落和愁苦。
知识链接:
诚实的晏殊:
晏殊从小天资极高,七岁时能写作作文,15岁那年,他还因为聪明过人而被县令作为神童推荐给真宗皇帝。他本来可以借此机会直接得到皇帝的面试,可晏殊却不肯,并执意要参加科举会考。他认为只有参加会考才能反映出自己的真才实学。于是,主管的官员同意了他的要求,决定让他同3000多举人一起会考。
到了考试的那天,当试卷发下来之后,晏殊一看,其中的一些题目都是以前做过的。他拿起笔想了一会儿之后,就举手对主考官说:“大人,这个题目我以前做过了,如果再做一遍,不是弄虚作假了吗?请您另外给我出个题目,好不好?”考官思量再三之后决定另外给他出一个题目。晏殊拿到新题目,认真地看了看,想了一会儿之后,就拿起笔来一气呵成。主考官见状,非常吃惊,在看了他的文章之后,更是对他的才华十分赞赏。后来,晏殊要求参加会考和重新出题的事,不仅在考生中传开,还传到宋真宗那里。宋真宗立即召见了晏殊,在见面时称赞他不仅有真才实学,而且还有难能可贵的品质——诚实。
38晏几道《临江仙》
《临江仙》原本是唐代专门负责教习音乐的教坊机构谱写的曲子,上下片各三平韵,为双调小令。后来,不少词人将其沿用为词调,创作了很多作品,宋代文学家晏殊的这首《临江仙》便是其中较为有名的一首。
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①。去年春恨却来②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③初见,两重心字罗衣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注释:
①低垂:低低垂落。
②春恨:春日离别的情思。却来,又来。
③小苹:是晏几道朋友家歌女的名字。
④心字罗衣:绣有心字图案的华丽衣服。
晏几道(约1038~1110年),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北宋著名词人。他是晏殊的第七个儿子,世称“小晏”。他一生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格孤傲,从小文才出众。他的词作风格哀婉缠绵、清壮顿挫,代表作有《临江仙》、《鹧鸪天》等。
赏析:
这是一首感旧怀人的作品,全词写出了词人对歌女小苹深深的思念以及由思念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词的上片寓情于景,侧重写词人梦回酒醒后的落寞感伤之情。前两句以工整的对仗句写出词人在午夜梦回和酒醒后,看到四周的楼台已闭门深锁,那重重的帘幕正低垂到地。通过对眼前所见之景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孤独冷清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寂和凄凉。“去年春恨却来时”一句承上启下,将描写的笔触转向了追忆,表面上是说词人因为春天的逝去而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怅惘,实际上却暗示着其对于去年春天时节发生的事情难以忘怀,转眼一年过去了,可这种情感仍难以排遣。“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主要写孤独的词人正站在庭院中对着那飘零的花发愁,此时又见成双成对的燕子在春雨里轻快地飞来飞去。词人在此以“落花”象征着春天已然逝去,表达了自己的惜春伤逝之情,同时又以燕子双飞来反衬自己的孤独,流露出其内心的落寞和惆怅之感。
词的下片侧重于追忆和抒情。在前两句中,词人回忆了自己初见小苹时的情景,“记得”二字将描写的对象自然地转入了对往事的回忆,而“两重心字罗衣”既是在以衣饰之美衬托小苹的美,也包含着两情相悦的蕴意。“琵琶弦上说相思”紧承上句,写小苹爱慕词人,可又因初次见面而十分羞涩,于是就借助琵琶美妙的乐声,传递心中的情愫。最后两句并没有接着描写两人相见的场景,而是笔锋一转,说如今的明月就是和小苹相聚时的明月,可小苹却已经不在自己的身边了,由此写出了词人在离别后的惆怅心情和相思之苦。
知识链接:
晏几道的故事:
晏几道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是当朝著名的宰相晏殊。因为和父亲一样喜欢写词,而且两人词风相近,所以后人常称他们父子为“大晏小晏”。
晏几道从小天资聪明,文学天赋很高,据说他小时候特别喜欢柳永的词。一次,在家中宴会上,五岁的晏几道竟然流利地唱出了街头巷尾非常流行的柳永词。在座的名门贵族面面相觑,他父亲的脸也涨得通红,呵斥他不要再唱这些“下里巴人”的词了,可晏几道仍旧没有停止,说这样通俗而朗朗上口的词真是好词。
身为宰相的儿子,晏几道从小就过着锦衣玉食的富贵生活,而且也耳濡目染地受到了其父亲和周围贵族士大夫生活情趣的影响,所以当他长大之后,作词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不再喜欢柳永创作的通俗而质朴的慢词,而是沉醉于“阳春白雪”的小令中。他的写词风格也倾向于绮丽端庄,写作题材多为抒写男女爱情、宴饮娱乐的应酬之作等。后来,在他十八岁那年,父亲去世了,他家从此衰落,他的仕途之路也变得坎坷起来。
39 黄庭坚《清平乐》
黄庭坚少年时就表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后来他考中进士得以入朝为官,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轼,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并开创了江西诗派,可谓春风得意。到了新党重新执政后,由于其政见偏于保守,所以晚年屡遭贬谪,仕途非常不顺。在被贬谪期间,他看到暮春时节的景象不禁想起了自己的身世际遇,内心非常愁苦,于是就写下了这首词。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①黄鹂。百啭②无人能解,因风③飞过蔷薇。
注释:
①问取:问。
②百啭:鸟儿婉转的鸣叫声。
③因风:乘着风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