⑦怎生得黑:怎样挨到天黑呢。怎生,怎么、怎样。
⑧次第:景况,情形。
赏析:
这是一首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作品,全词通过描写残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词人晚年寡居时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而凝重。
词的上片以残秋时节凄冷景物的描写烘托了词人孤寂、凄凉的心境。词的开头用了七组十四个叠字,尽管其中没有一个“愁”字,却将词人在遭受重创剧痛后的愁苦之情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为全词奠定了凄惨愁苦的感情基调。在接下来的五句中,词人笔锋一转,由内心的茫然和身世的凄苦转而写到了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想要喝酒取暖,可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最后三句写词人在伤心之际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想到它们可能就是北方时见到的旧时相识,不禁想起了自己曾经和丈夫飞雁传信的事情,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随之引发。
词的下片在对眼前近景的描述中更突显了词人内心的悲戚之情。前三句由景入情,写词人看到地上到处是零落的黄花,憔悴枯损,不禁想到了丈夫曾经为自己摘花的情景。可如今丈夫已然病逝,因而发出了如今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的感慨,深沉而伤感。在接下来的五句中,词人更进一步抒写了寂寞难耐的痛苦。所表达的意思是,自己整天孤单地守在窗子边,好不容易才熬到了天黑,却在黄昏时,突然又下起了绵绵细雨,一点点、一滴滴洒落在梧桐叶上,发出令人心碎的声音。在这里,词人以雨点打在梧桐叶上的声音更渲染了凄凉而愁苦的氛围,强化了情感的表达。最后两句总结全文,说自己的状况,用一个“愁”根本无法概括,这就显示了其内心愁苦的深切。
知识链接:
词外趣话:
李清照出身书香世家,其父亲李格非曾是苏轼的学生,曾先后在朝中担任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等职。李家世代以书香传家,家中藏书十分丰富,李清照也因此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博览群书,这为她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在少女时代,李清照便因写出了《如梦令》一诗而声名远播,轰动京城。而年轻时的赵明诚虽也出身名门,但在文辞方面却并不出众。据说赵明诚有天在小睡时,梦到自己正在读一本书,醒来后还记得其中的三句:“言与司合,安上已脱,芝芙草拔。”他觉得非常差异,但又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向父亲讨教。他的父亲想了一会儿,对他说:“你日后将会得到一个会写词的妻子。”赵明诚大惑不解。父亲接着说:“‘言与司合’,是‘词’字;安上已脱,是‘女’字;‘芝芙草拔是‘之夫’ 二字。意思就是说你将来可能成为词女的丈夫。”后来,赵明诚果然娶了才女李清照,这一故事也一时传为佳话。
33 李清照《渔家傲》
李清照的晚年生活非常凄苦,1127年金兵攻破了汴京之后,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四处逃亡。在漂泊的途中,他们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之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逝,她只能独自逃亡,流落他乡。在宋廷南渡之后,她的身世悲苦,内心孤寂落寞,于是创作了很多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之情的作品,这首《渔家傲》便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①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②,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③日暮,学诗谩④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⑤,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⑥去。
注释:
①星河欲转:银河流转。
②帝所:天帝居住的地方。
③嗟:慨叹。
④谩:徒然,很少。
⑤举:高飞。
⑥三山:传说中海上的三座仙山,即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赏析:
作品通过写奇幻迷蒙的景物及梦中与天帝的问答,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凄苦和对理想追求的向往之情,同时暗示了其对于南宋黑暗社会现实的失望和不满。
词的上片主要写了奇幻而壮阔的海天美景及词人在梦中与天帝的对话。在开篇中,词人以极富气势的笔调勾勒出一幅海天相接的壮美景象:早晨,漫天的云涛汹涌翻滚,雾气弥漫飘移,因为此时海上正刮着大风,无数的帆船破浪前行,词人坐在船上,仰望着天空,只觉得银河流转,无数的星星仿佛在跳舞。在这里,词人生动地运用了“接”、“转”、“舞”等动词,将景物写得形象而灵动,营造了壮阔的意境。接下来的三句主要写词人在梦中与天帝的对话,一直漂泊无依的词人在恍惚中觉得自己的灵魂飞到了天帝住的地方,并听到天帝满怀关切之情地问她将要到哪里去。词人以“殷勤”来形容天帝的问话,实际上是有意塑造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由此也暗示了其对于当朝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平等自由生活的向往。
词的下片紧承上文,写词人向天帝倾诉自己对世事艰辛的感慨。词人在听到天帝的询问之后,先是说路途遥远且天色已晚,自己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她并没能因此而找到归宿;继而又发出了自己想要像大鹏一样乘风高飞,随着风飞到渤海的神山中的感慨。“路长日暮”表面看是景物描写,实际却暗示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而一个“谩”字,则流露出其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的最后三句紧扣天帝的问话,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内心的理想与抱负,也传达出其愿意与不公平命运抗争的态度。
知识链接:
李清照的晚期经历: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早年时她的生活优裕而幸福,在十八岁时,她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为夫妇,婚后生活幸福美满。到了后期,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丈夫去世等事件,多年独自漂泊异乡,生活艰辛,内心愁苦。
1127年,金兵攻破了汴京,宋徽宗、宋钦宗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也随着难民流落江南,漂泊异地。在逃亡的途中,夫妇俩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损失严重,这令他们非常痛苦。而让李清照更为痛心的是,丈夫赵明诚在上任湖州知事的途中突然病逝,此后李清照的生活更加凄苦了。后来,李清照得知宋高宗已在南方建立政权,于是她强忍着内心的悲痛,立即收拾了部分金石字画赶去献给高宗。她一路奔波,最后又跟随高宗的御舟从海上到温州,历经风浪之险。在经历了如此多艰辛和心酸之后,她写下了《渔家傲》这一脍炙人口的词作,并在作品中抒发了内心的凄苦和对于南宋政府腐败无能的愤慨。
34 闲情逸趣词:柳永《望海潮》
柳永从小便聪明博学,在写词谱曲方面尤有才华,所以在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不少人知道他的名字了。后来,他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参加科举考试,准备入朝为官,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因为当时参加考试的考生一般都需要得到朝廷官员或名士的推荐,所以当他路过钱塘江(今浙江杭州)的时候,就想起了自己以前的好朋友孙何正在杭州当太守,于是就写了这首词给孙何,想要得到孙何的举荐。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①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②,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③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④,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⑤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⑥,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⑦好景,归去凤池夸。
注释:
①三吴:《水经注》中认为是吴兴(今属浙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②画桥:雕饰华丽的桥梁。
③云树:茂密如云的林木。
④珠玑:泛指大小不同的各种珠宝。
⑤重湖叠巘:指白堤两侧的里湖、外湖和远近重叠的山峰。
⑥菱歌泛夜:采菱的歌曲在夜间唱起。
⑦图将:把杭州美景画出来。将,用在动词后的语助词。
赏析:
这是词人为请求好友举荐自己而写的作品,词中描写了宋初时期杭州秀丽而繁华的景象,写得很有气势,显示了词人卓绝的才华和豁达的心胸。
词的上片勾勒了杭州的全貌,写出了杭州秀美的景色。开头前三句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对杭州进行了总体概括,突出了杭州“形胜”和“繁华”的特点,且说明其历史悠久。接下来,词人详细地对杭州城的这两个特点进行描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点明了杭州的繁华和热闹,意思是说,在杭州的春天,柳树嫩绿像薄薄的轻纱,掩映着一座座精美的桥梁;城市中人烟稠密,无数的房屋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地排列着。“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几句则突出了杭州“形胜”的特点,极力描写了杭州的美景:高大茂密的树木,护绕着江堤;奔腾的江水翻卷起狂波怒涛,像是一道天然屏障,守护着杭州。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词人再次渲染了杭州的繁华、热闹及人们生活的富足,词人看到市面上陈列着各种珍贵的物品,家家户户都有很多绫罗绸缎,人人都穿着华丽的服饰,比着阔气。
词的下片侧重写西湖的美景和游人赏玩的欢快场景。词人以写景起笔,并准确地抓住了杭州景物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而趣味盎然。“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几句以简洁的笔墨勾画出游人在西湖游玩赏景的热闹、欢快氛围,词句的意思是,这里,白天笛声荡漾,晚上则菱歌悦耳,童颜鹤发的老翁在钓鱼,貌美如花的少女在采莲,每个人都那么欢乐,一派太平景象。词的最后几句,写的是对孙何的称颂祝愿,大致的意思是说,孙何现在已经身居高位,过着富裕和闲适的生活,而且来日可能还有升官的机会,到时可以把这西湖美景绘成图画,把它带回京城去欣赏。
知识链接:
词后的故事:
柳永年轻时就很有才华,他不仅喜欢写词创作,而且常常将自己的作品谱上曲子,以便吟唱和流传。在宋真宗咸丰末年,他准备赴京赶考,想要考取功名,一展抱负。他在赶考的途中路过钱塘江,不禁想起自己曾经的好朋友孙何就在此地担任太守之职,于是想登门拜访孙何,并请他向朝廷举荐自己。谁知,当他到达太守孙何的府衙时才发现,这里门第森严,自己根本无法见到孙何,只好无奈地离开。
回到住处后,他突然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于是写了《望海潮》这一作品,并将它谱了曲,之后,他又请了当地一位著名的歌女,吩咐她说如果这几天孙何请她在宴会上唱歌,她就唱这首《望海潮》。果然,第二天,孙何就请这位歌女到家中的宴会中唱歌,她则反复地唱着这首词。孙何听后便问词的作者是谁,歌女说:“是你的老朋友柳三变,他几次求见你而不得,就想了这个主意。”后来,孙何见了柳永,请他吃了一顿饭,但并没有向朝廷推荐他。
35 欧阳修《浣溪沙》
浣溪沙本是唐代教坊曲名,因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有时也称《浣溪纱》或《浣沙溪》,一般多为上下片三个七字句。在宋代时期,不少词人都沿用此调名写词,如欧阳修、晏殊、苏轼等人都有名为《浣溪沙》的词作。欧阳修的这篇作品是他在春季的某天,泛舟游览西湖后写下的,词句清新自然,颇有韵味。
浣溪沙
欧阳修
湖上朱桥①响画轮,溶溶②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
当路游丝萦③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④归去奈何春。
注释:
①朱桥:修着朱红栏杆的桥。
②溶溶,形容春水多而柔和。
③萦:萦绕。
④日斜:指夕阳西下。
赏析:
这是词人的写景名作,全词通过描写泛舟杭州西湖时所见到的美景,表达了词人对于美好春光的赞美和眷念之情。
词的上片主要描写湖面的优美风光。首句以简练的笔墨描写了游人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到西湖游赏春光的情景,烘托出热闹的氛围。第二句意思是说,天空中的云倒映照在水中,云、水、天空都融在了一起,非常美丽。词人在此接连使用了“春云”和“春水”,意在强调春景的柔和与美好,也显示出了春季特有的景物特点。第三句紧接着写湖面就像是琉璃那样光洁平滑,词人在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湖面平静的特点形象地写了出来,同时也侧面表现了词人湖面泛舟时轻快、畅适的心情,蕴涵诗意。
词的下片主要抒写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留恋之情。“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两句为对偶句,字句对仗而富于韵律感,形象地写出了美好的春景令游人陶醉,人们沉醉于美景中而流连忘返的情景。这两句是全词中最能突显主题的句子,也是全词的重点所在。词人在这里将“游丝”、“啼鸟”写成了颇通人性的灵物,而将游人舍不得归去说成是游丝、啼鸟出主意挽留,用意在于通过对春物留人之景的描写,抒发内心对美好春景的赞美和眷念之情,同时也使得作品显得新奇而有趣。
词的最后以“日斜归去奈何春”作结也是蕴涵深意的。“日斜归去”说明西湖的景色非常美丽,令无数游人沉醉其中而流连忘返,即使到了夕阳西下时分也舍不得归去;“奈何春”则表达了词人即将离开时的惆怅之情及对于美好春光的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