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14065200000063

第63章 获列宁奖金和斯大林奖金的剧作家包哥廷

包哥廷是原苏联杰出的剧作家。原姓斯图卡洛夫,1900年出生于农民家庭。他20岁时就为报纸写稿,除了一些地方报纸外,还为《真理报》投过稿。他写过特写、通讯、小品。写剧本则是1928年的事了,第一部剧本名为《速度》。以后,几乎每年都有剧作问世:《关于斧头的诗篇》、《舞会之后》、《我的朋友》、《贵族老爷们》。

1937年上演的《带枪的人》获1941年斯大林奖金。它是描写列宁的三部曲的第一部。1942年排演了包哥廷三部曲的第二部《克里姆林宫的钟声》,他的《第三首热情的颂歌》于1958年问世。1959年为奖励他的三部曲,苏联政府授予作者列宁奖金。

《带枪的人》的一个主要情节是一个叫伊万·沙德林的“带枪的人”同列宁见面。农民沙德林因与革命领袖进行了短暂的交谈受到影响而成为一名革命战士。观众面前的列宁出现在挤满军人和平民百姓的斯莫尔尼宫的走廊里。

《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展现的是在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初期列宁所进行的创造性活动。在那艰难困苦的年代,内战在继续,内外反动派千方百计企图扼杀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但列宁领导的人民坚信一定能战胜敌人并不惜任何代价要保卫十月革命的成果。此时,列宁已经在思考国家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了。他提出,“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上全国电气化”的响亮口号。列宁积极参与了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具体措施的制定。参加这项工作的不仅有革命的知识分子,还吸纳了那些并不相信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能巩固的工程师们。剧中有一位叫扎别林的电气工程师,他为了生存曾卖过火柴。在第一次与列宁会面时,他还公开说自己对俄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后来,这个扎别林不但自己积极完成委托给他的任务,而且还团结了一批爱国的专家。修理克里姆林宫大钟的钟表师傅也是类似的情况,他的任务不仅是修好这座大钟,而且要让它能演奏《国际歌》,这可是当时世界上任何钟表都还没有做到的事。难怪剧作家用无产阶级领袖下列话作为结束语:“听见了吗?在演奏啊??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当我们现在只是幻想的那一切,我们现在为之争论和伤脑筋的那一切将成为现实的时候,这座钟就会报告一个新时代的诞生,它将是新的电气化计划、新的幻想、新的勇敢作为的见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