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14065200000050

第50章 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佩什科夫。十月革命时,高尔基快50岁了,他已经是一位公认的俄罗斯和世界文学经典作家了。他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苏联文学的奠基者。高尔基生于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搬运工、烤面包的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反映的正是作家的生活经历。通过阿廖沙的历程,作家提供了一幅俄罗斯民族风情画和民族文化心理解剖图。“俄罗斯人是怎样生活的?他们何以如此生活在这块土地上?”三部曲以生动的画面和形象给思索这些问题的人们以深刻的启示。作品那行云流水般优美自如的语调,纯熟洗练的描写艺术,常带抒情色彩和沉思性质的叙述文字,通篇弥漫的浓郁的生活气息,都给读者以极大的审美享受。其中的一些情、景、意浑然一体的篇幅,说是散文,更像诗句。

1887年,当19岁的高尔基还是面包师的徒弟时,曾用手枪往自己的胸口打过一枪。什么原因呢?难道是黑暗湿闷的地下室里繁重的劳动迫使他这样做吗?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呢?高尔基读过许多书,他懂得人民是可以获取自由的。他相信这一点,并且他觉得,他的那些苦难的同伴们也相信这一点。但是,当喀山的大学生们在列宁的带领下开始闹学潮时,他的那些朋友却劝他反对大学生们,反对为人民争取自由的大学生们。高尔基感到吃惊,感到忿怒,感到痛心,他不知道该怎样才能让这些朋友懂得他们错在什么地方。失望和无能的情绪促使少年高尔基站在河岸高高的悬崖上朝自己开了一枪。幸亏子弹没有击中心脏,只打穿了一叶肺。高尔基在医院苏醒后十分后悔,他为自己一时的软弱无能感到羞愧。此后他变得更加坚强了。

在沙俄时代,高尔基几次被捕入狱。列夫·托尔斯泰等人曾为释放高尔基到处奔走。他被释放了,又重新被逮捕。1905年初他被关进圣彼得堡的彼得保罗要塞监狱里。囚犯的生活并没有使这位伟大的作家屈服,他在狱中继续坚持写作。就在这一年,高尔基会见了列宁,思想上受到很大影响,两人成了好朋友。1906年,高尔基发表的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小说《母亲》被认为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十月革命后,他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文化活动。他倡议建立苏联作家协会,并被选为该协会第一任主席。

高尔基的作品早在20世纪头10年里,就被介绍到中国。“五四”运动后被大量翻译过来。《海燕之歌》、《母亲》译文的出版,曾激励无数读者走向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