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14065200000048

第48章 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在世界文学中占有他自己的位置。他以其短篇小说与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齐名。契诃夫有句名言:“天才的姊妹是简练。”他认为“写作的本领就是把写得差的地方删去的本领”。契诃夫创造了一种风格独特、言简意赅、艺术精湛的抒情心理小说。他巧妙地摘取平凡的日常生活的片段,运用精巧的艺术细节对生活和人物进行真实的描绘和刻画,以展示重要而深刻的社会内容。

在19世纪80年代的俄国,由于沙皇政府的书刊检查制度异常严格,庸俗无聊的幽默刊物得以风靡一时。契诃夫最初创作时常以安东沙·契洪特等笔名投稿。80年代中期前,他写了大量诙谐的小品和幽默的短篇小说,有些比较优秀的作品针砭当时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如写卑躬屈膝的小官吏(《在钉子上》、《一个官员之死》、《胜利者的胜利》、《胖子与瘦子》,1883),欺辱弱者的老爷和绅士(《英国女子》,1883),看风使舵的奴才(《变色龙》,1884),反动制度的卫道士(《普里希别叶夫中士》,1885)。契诃夫祖辈是农奴,祖父向地主赎了身,父亲开杂货铺又破了产。由于年轻又缺乏经验再加上生活拮据,契诃夫当时主要只求早出多出作品,能得到稿费就行。1886年3月,他从一位名作家劝他要尊重自己才华的信中受到启发,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创作。1886年写的《万卡》、《苦恼》和1888年写的《渴睡》,表现了契诃夫对穷苦老百姓的深切同情。1888年问世的中篇小说《草原》赞颂俄罗斯的大自然,思考农民的命运。《命名日》(1888)和《公爵夫人》(1889)等则揭露那些虚假伪善、爱慕虚荣和平庸鄙俗等陋习。这些作品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技巧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受环境影响的契诃夫这时候不愿问政治,只“想做一个自由的艺术家”,想要有“最最绝对的自由”。他从1886年起曾为反动文人苏沃林发行的《新时报》撰稿,虽经批评家尼·米哈伊洛夫斯基的劝告,仍同它保持关系。后来他才认识到,为《新时报》撰稿带给他的只是“祸害”,最终于1893年同这家反动刊物断绝来往,到1898年也同苏沃林疏远了。1888年10月,契诃夫获“普希金奖金”半数。这时他已有5部短篇小说集。声誉和地位的不断提高,使他更进一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遂认真思索人生的目的和创作的意义。

从这个时期起,契诃夫开始写戏剧。独幕剧《结婚》(1890)和《论烟草的危害》(1886)、《蠢货》(1888)、《求婚》(1888—1889)、《一个不由自主的悲剧角色》(1889—1890)、《纪念日》(1891—1892)等属于轻松喜剧的幽默作品。剧本《伊凡诺夫》(1887—1889)批判了那些缺乏坚定信念、经不起生活考验的80年代的“多余人”。契诃夫的戏剧创作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而是描写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海鸥》(1896)和《樱桃园》(1903—1904)都是他独创的艺术形象。戏剧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俄戏剧改革家丹钦科以及莫斯科艺术剧院(1898年建立)都与契诃夫进行过创造性合作。

1892年,契诃夫创作的《第六病室》控诉了监狱般的沙皇俄国的阴森可怕,同时也批判了他自己不久前一度醉心的“勿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主义。

在1890年至1900年间,契诃夫曾去米兰、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等地疗养和游览。他出生在罗斯托夫省塔甘罗格市,1884年从莫斯科大学医学系毕业后在莫斯科附近的兹韦尼戈罗德市,后又在沃斯克列先斯克行医。从1892年起,他定居在新购置的莫斯科省谢尔普霍夫县的梅里霍沃庄园。1898年,身患严重肺结核病的契诃夫迁到雅尔塔。他在这里常与列·托尔斯泰、高尔基、布宁、库普林和列维坦等人见面。1901年,他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员奥莉加·克尼碧尔结婚。

1904年6月,契诃夫因病情恶化,去德国治疗,7月15在那里逝世,遗体运回莫斯科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