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14065200000039

第39章 陀斯妥耶夫斯基曾孙女的遭遇

费·米·陀斯妥耶夫斯基(1828—1910)不仅是一位天才的艺术家和杰出的哲学家,还是一位人类灵魂的深刻分析家。他的作品《被侮辱的和被损害的》、《罪与罚》、《恶魔》、《卡拉玛佐夫兄弟》等表现了俄国生活中的种种悲剧。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和宗教思想反映了作家痛苦的精神探索。他的小说是19世纪俄罗斯人的精神食粮。不过自十月革命后,陀斯妥耶夫斯基思想中的反革命意识和宗教情操被视为没有建设性。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对国内意识形态的控制加强,学校不再教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也很少有机会出版。那时他已变成默默无闻的作家。

63岁的塔季扬娜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曾孙女。当了一生工人的她已经退休,每月靠865卢布救济金生活。她不但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失业的儿子和孙子。一家3口人有时连面包牛奶都没有钱买,更不用说吃鲜肉和蔬菜了。

作为俄罗斯大文豪的后人,塔季扬娜首先想到的是,她的生活跟《罪与罚》中被贫困折磨的圣彼得堡人没有两样:“陀斯妥耶夫斯基对贫穷有深刻的描写。但若他看见自己的后人如今仍过着这种生活,一定会非常震惊。”

最近她向俄罗斯一份周报求救,希望有心人能帮她一把。报道使圣彼得堡人惊愕,大文豪之后何以沦落至此?不少爱读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筹集了2千卢布给她;要知道,这些捐钱人的生活并不比塔季扬娜好多少。官方并没有回应。

塔季扬娜对俄罗斯政府十分不满,她觉得政府一直间接地获益于曾祖父的作品。她说:“不单是我们的家庭,圣彼得堡人的生活跟陀斯妥耶夫斯基时期一样艰苦。他描写的恐怖生活重临到我们头上。他预示了这一切。”

陀斯妥耶夫斯基只有6名直系亲属在世:塔季扬娜、她的儿子及孙子、塔季扬娜的兄弟安德烈。他们全住在圣彼得堡,皆处于挣扎求生存的状况。

20世纪60年代,塔季扬娜的父亲曾要求当局为陀斯妥耶夫斯基平反,并游说官员将陀斯妥耶夫斯基终老的旧屋改成博物馆。后来她父亲去世,塔季扬娜便将家里若干件祖传下来的家什和钟送到博物馆,别的什么也找不出了,因为陀斯妥耶夫斯基家族的产业和储蓄早在十月革命中被“革掉”了。

在潦倒时,塔季扬娜曾后悔将曾祖父的家什就这样无偿地捐给了博物馆,她想那些家什现在应可卖得很高价钱。她也十分羡慕另一位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的后裔,可以在西方社会赚大钱。为什么没有人邀请她出席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学术研讨会?为什么出版商不断靠她曾祖父的小说赚钱,而她却永远也不能分一杯羹?

陀斯妥耶夫斯基博物馆新主任阿申比娃对塔季扬娜的遭遇表示同情,馆内职员都已尽绵力帮助她,不过博物馆本身也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阿申比娃说:“若国家单单因为她是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曾孙而出手帮助,那将会开了一个很坏的先例。政府便要给钱契诃夫或格林卡的后代,永无休止。”

塔季扬娜后悔自己一直都被其他事情分了心,到了年老时才对曾祖父的作品产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