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人文俄罗斯故事:从伊戈尔到普京
14065200000040

第40章 讽刺作家谢德林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1826—1889)的长篇讽刺小说《一个城市的历史》(1869—1870),以其怪诞和夸张的手法,讲述了愚人城历届市长欺凌残害人民的故事,描画出沙皇官僚的丑恶面目;小说表面上叙述历史,实指当时的社会制度。这是他的讽刺艺术的代表作品。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是俄国杰出的讽刺作家。他的真名是萨尔蒂科夫,笔名是尼·谢德林,后署名萨尔蒂科夫-谢德林。1826年1月27日他出生在特维尔省(后来的加里宁格勒州)卡利亚津县斯帕斯-乌戈耳村。父亲是贵族,母亲是商人的女儿,她很爱发号施令好支使人。萨尔蒂科夫童年时没有享受到父母的爱抚和家庭的欢乐。教育孩子的主要办法就是打。萨尔蒂科夫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他的启蒙老师是位农奴画家,后来教他的有神甫以及他的姐姐。小萨尔蒂科夫天资聪颖,学习十分轻松,还学了几门外语。他不满10岁就进入莫斯科贵族学校。他学习成绩优异,1838年被保送入皇村学校。学校教授的东西远远不能满足求知欲极强的少年萨尔蒂科夫,学校当局也容许学生们课外阅读杂志。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果戈理的《死魂灵》,《祖国纪事》杂志上的文章等,都是进步青年非常欢迎的读物。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文学理论,彼特拉舍夫斯基宣传的空想社会主义,都对萨尔蒂科夫产生了很深的影响。1844年毕业后,萨尔蒂科夫到陆军部工作,但他的兴趣和思想却不在这里。他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非常感兴趣,关注法国的革命,加入了彼特拉舍夫斯基秘密小组,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进步作家共同研究西欧进步思想家的作品。

1847年萨尔蒂科夫发表他的第一个中篇小说《矛盾》,第二年另一中篇问世。虽然这些作品艺术上都还不很成熟,但却大胆提出了社会不平的尖锐问题,说明作者在探索,在追求。不久他的作品就遭到查禁,1848年4月又被捕并流放到维亚特卡。

1855年沙皇尼古拉一世死后,萨尔蒂科夫才被解除流放,重返彼得堡。8年的流放生活使他对现实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积累了大量有关沙皇统治阶级的见闻,研究了人民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并根据这些素材写出《外省散记》。这30余篇特写把贪官污吏、造谣说谎者等的形象刻画得极为深刻,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等人的高度赞扬。

1856年至1858年,萨尔蒂科夫曾在内务部任职。之后又当过梁赞省和特维尔省副省长。

1863年初革命民主派的杂志《现代人》在被勒令停刊8个月之后重新复刊,萨尔蒂科夫应涅克拉索夫之邀参加编辑部工作。1863年至1864年,他在这一刊物上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特写及其他文章,并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专栏里写了大量文章,同自由派及反动派报刊展开激烈论战。

1864年末,萨尔蒂科夫又回到政府担任公职,任奔萨、图拉、梁赞等省的税务局局长,前后有4年时间。这段时间,他经常同其上司发生冲突,不时写一些文章讽刺那些达官显贵。后被撤去四等文官职务,沙皇甚至下令永远不准再录用他。从此他离开政界,专心从事编辑与写作。

1868年谢德林再度与涅克拉索夫合作编辑《祖国纪事》。他们继承革命民主主义传统,继续揭露沙皇的反动统治、自由派的空谈和伪善,揭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和农村中的阶级分化情况。1877年涅克拉索夫逝世后,谢德林继任主编,直到1884年4月被查禁为止。

从1868年到1884年,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把全部精力用于编辑出版《祖国纪事》与文学创作。这是他创作最旺盛并取得很大艺术成就的年代。他塑造了不少具有十分深刻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庞巴杜尔先生和庞巴杜尔太太》(1863—1874)描写农奴制废除后一群出身贵族地主的官僚政客。他们大多饱食终日,不学无术,而且个个狂妄自大,卑鄙无耻。他们口头上高喊改革,所以有自由派之称;而一旦掌握大权,便撕掉假面具,露出贪婪无耻的原形。70年代,谢德林研究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一些特点和官僚、资产阶级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塔什干的老爷们》(1869—1872)描写的就是贪官污吏与新兴资产者,揭露他们如何利用沙俄向中亚扩张之机,从中大饱私囊。《莫尔恰林老爷们》(1874—1878)深刻分析了当时的社会心理,借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著名喜剧《智慧的痛苦》(1822—1824)中人物莫尔恰林的形象,对自由派庸人们俯首帖耳、出卖灵魂、思想匮乏、明哲保身等行径,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挞。长篇小说《戈洛夫廖夫一家》(1875—1880)是他的另一部代表作。作者以高超的艺术笔力,描绘了地主家庭的衰亡。家人之间的尔虞我诈和百无聊赖的寄生生活真实地反映了贵族之家的腐朽及必然灭亡的命运。惯于说空话假话并干尽坏事的小犹大,是贪婪阴险的伪善者的典型。此外,这时期的《现代牧歌》、《致婶母信》、《波谢洪尼耶故事》等,都用不同的艺术手法,尖刻讽刺了沙皇专制统治下警察暗探的横行、中等阶层的懦弱惶恐、自由派的叛卖投降。

19世纪70年代中期,萨尔蒂科夫出国治病;80年代又先后到过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他的特写集《在国外》(1880—1881)描写的是巴黎公社失败后西欧资产阶级的反动和充满尖锐矛盾的社会生活。他揭露俾斯麦德国妄图称霸世界的野心,嘲笑法国是“没有共和主义者的共和国”。

1884年4月,《祖国纪事》被查封后,沙皇当局对图书出版的审查更加严厉,但谢德林并没有因此而放下他手中的笔。

萨尔蒂科夫-谢德林于1889年5月10日在彼得堡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