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说治论策
14062600000006

第6章 理论探索(4)

当前形势及其理论分析

形势是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总状况。分析和把握我国当前的政治、经济形势,对于确认工作的重点,对于提高我们工作的信心和勇气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简明扼要地阐述一下当前的形势,并从理论上对其进行分析。

政治形势,从主流上看,国家稳定,政策稳定,人心基本稳定。社会秩序迅速恢复正常,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认识逐步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上来。反贪肃贿取得很大成绩,腐败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经济形势的总趋势是好的,当然喜中有忧。10年来,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以接近10%的速度向前发展,超过1953年至1978年每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大大高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年平均增长2%~4%的速度。扣除物价上涨的因素,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1.8%,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平均增长6.5%。在吃、穿、用、住全面改善的基础上,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1978年的211亿元,增加到1988年末的3802亿元。1989年,粮食又获得丰收,全国粮食产量超过1984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信贷规模和货币发行控制较好,城乡居民储蓄增长较快,金融形势好转。物价上涨幅度低于去年,广大群众的紧张心理逐步缓解。

思想文化方面,横扫“六害”深入城乡,丑恶现象开始减少,精神空气正在净化。

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另一方面,即支流方面。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所说,当前还存在严重的困难与复杂的问题。

当前的困难与问题

1.工业滑坡

1989年1—9月全国工业发展速度回落到8.9%,全民工业仅增长5.3%。天津、辽宁、江西、上海、江苏、浙江和湖北等主要工业省市下降尤为严重。企业亏损不但没有减少,反而猛增;可比产品成本持续上升,产品质量反而下降。此外,流动资金短缺与大量占用并存,主要是工业产品全面滞销,产品资金占用751亿元,比年初501亿元增加250亿元,银行增拨的贷款基本上被产品占压,出现一方面资金紧张,另一方面又被压死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有限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以小挤大,以劣挤优的结构性矛盾也未缓解。

2.农业薄弱

一些地方,劳力由强变弱,投入由增变减,土地由多变少,作物种植由高变低。“东方不亮西方亮,涝了南方有北方”(南涝北旱、东丰西欠)的局面不但没有改变反而表现更明显。

3.市场疲软

1989年全国社会零售总额一季度增长22.6%,上半年仅增长18.3%,其中6月份增长9.1%。7月份开始大幅度下降,当月仅增长7%,8月下降为0.7%。这种局面长时间存在,可能导致工业生产持续下降,经济效益下降,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和职工切身利益,产生一些不稳定因素。

4.人口激增

今年上半年,我国人口出生量比去年同期又有所增加。据测算,今年全国人口出生总数超过2300万,出生率超过2.1%。人口增多主要在农村,多胎生育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反而呈发展趋势。

5.犯罪增多

我在调查中了解到,社会治安形势严峻,例如果园纠纷、宅基地冲突、卖淫嫖赌、拐卖妇女、打架斗殴、盗窃抢劫、养狗成狂犬病蔓延,不文明现象急剧增多,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不法分子的严重威胁。就全国总体而言,社会秩序和社会治安经过治理整顿有所好转,但问题仍不少。

这些问题说明,政治、经济、社会治安尽管总的形势是好的,但还有严峻的一面,不能掉以轻心。

当前形势的三个特点

1.渐进中的突发性

当前诸种矛盾虽以突发的形式在短时间内急剧爆发,但其形成和发展却是一个渐进过程。中央认为问题是从1984年下半年开始的。当时,我国经济生活中就已经出现了工业增长速度过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信贷资金和消费基金增长过猛,价格上涨等诸多不正常因素,使得总需求与总供给矛盾进一步加剧。这几年的经济繁荣,实际上是以超发货币、通货膨胀为代价的。

2.区别中的关连性

当前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诸多矛盾虽然各有各的表现形式,各有各的病症,但相互之间又具有相当的关连性。如农业薄弱,使其难以支撑过大的工业生产规模,导致工业生产出现不少问题,工业滑坡就不能很好地支持农业,财政收入就上不去。

3.前进中的曲折性

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目前正在继续发展。我们面临的困难和诸多矛盾只是前进中的曲折,是事物发展波浪中的一个低谷。这个低谷包含、孕育着更大更高的浪头。当然,问题的形成也有主观的因素,如调查研究不够,群众路线坚持得不好,一些决策缺乏正确性和科学性。但是,绝不能因此而把现在的困难看成是一个绝对静止的状态,这是明显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相反,必须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现状看成是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前进道路上的一个阶段。

形成问题的原因

1.指导思想上的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急性病)

由于对国情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国力缺乏清醒的估计,在建设和改革两方面都存在急于求成的偏向,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正像江泽民同志讲的:“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大起大落。”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不一贯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但是这几年出现的经济问题和一系列社会问题多数是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出了毛病。由于党的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被削弱,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也打着改革的旗号,混淆改革的性质,用各种形式散布否定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逐步形成了同四项基本原则相对立的错误理论导向,这一切都污染了人们的思想,严重影响和挫伤了人民群众对改革的信心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致使一些干部群众方向模糊,信念动摇,左顾右盼,无所适从。

3.思想方法上的忽左忽右,走极端

有些地方的干部在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中,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思想方法存在着形而上学的片面性,工作上习惯于过去的“大轰大嗡”和“一刀切”,好走极端。还有在改革经济体制过程中,强调了分和放,忽视了必要的统和集;在强调微观搞活的同时,忽视了综合平衡和宏观调控等。总之,当前的形势,虽然问题不少,但主流是好的。我们应该正视困难,提高信心,一心一意搞好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

198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