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说治论策
14062600000007

第7章 理论探索(5)

略论现阶段党政领导班子中的矛盾问题

矛盾存在于任何事物的一切过程之中。党政领导班子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重要环节更容易集聚和反映社会各种矛盾。因而正确认识和解决党政领导班子中的矛盾是推进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强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和“四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是关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制度的自我完善和我们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的一个有特殊研究意义的重大课题。研究这方面的新问题,总结这方面的新经验,显得特别重要。本文略论当前领导班子矛盾问题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为各级领导和组织工作者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的一般成因

从本质意义上讲,事物的差别性与多元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矛盾发生的根本原因。“差异就是矛盾。”党政领导班子中的矛盾同样不能例外,比如认识水平的差别,新旧思想的冲突以及领导结构的不合理等,都可能导致领导班子中产生矛盾。但是,仅仅停留在这种简单化的认识基础上远远不能适应解决新时期领导班子矛盾问题的需要。必须纵览全局,进行系统分析,从而找出特定历史时期诸种矛盾存在的规律性特征,才能有利于全方位解决问题。我认为,目前党政领导班子中的矛盾问题,可从两方面认识:一是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的一般成因,二是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的外部联系。

那么,当前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的一般成因是什么呢?

(一)工作指导上的务虚与求实

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不同,工作都有不同的侧重面。例如,党委部门和各级人大侧重指导和监督,政府和经济部门直接承担经济建设任务,多抓具体工作。原则上讲党政企事业各部门都需要既务虚又务实,理论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搞好工作。但真正做到虚实相辅并非易事。工作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党委部门有些领导同志重战略研究,原则指导多,却忽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观强调开拓进取,有时则容易把需要和可能割裂开来,甚至提一些不切实际的高指标。政府部门有些从事实际工作的领导同志,有时又容易从局部利益出发,看不到整体利益和综合效果,过分拘泥于实际状况,表现出思想保守、视野狭隘、不思进取的倾向来。具有这两种倾向的干部,在指导工作中发生的矛盾,除了其他因素外,多具有务虚与求实的性质。我们听到一些县委书记和县长互相之间的批评意见是:县长说,某书记勇于开拓,但不切实际,说空话、大话、假话多。书记说,某县长办事扎实,但思想保守、视野狭隘、不求进取。在一个企业中,党委书记和厂长在指导工作中发生的分歧,也有务虚与求实的矛盾性质。部分群众也由于重实轻虚,认为“党委多开学习会,不如厂长的加班费”,所以,“宁跟厂长跑断腿,不给书记提壶水”。出现了“书记磨破嘴,不如厂长努努嘴”的不正常现象。致使书记和厂长互相指责,矛盾加重。

(二)职能分配中的责任与权利

在领导班子这个权力系统中,责、权、利三者是密切关联,不可分割的。领导成员的权限是履行责任的必要条件,利益是对其工作的合理报酬。因而居于特定职位的领导干部肩负着特有的责任,也拥有相应的权利和利益。责、权、利三者应当是一致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责、权、利往往是有差别的,责任和权利并不尽一致,这就容易使领导班子中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分析这些矛盾的形成,无非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客观上职责与权利不相称、不明确,或是权利大于职责,或是职责大于权利。其中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观念和体制不合理,是一个根本原因,因而责任制的确定,要先从转变领导观念和改革政治体制入手,使责、权、利一致起来。同时领导成员自身素质和合理配备至为重要。只有量才所用、素质互补、职责明确、权利得当,才能使领导成员协调配合,团结一致搞好工作。另一方面,还必须十分重视主观因素。因为权利和职责的一致,表现在实际工作中,只能是一个大体的或近似的一致,不可能用秤称斗量。领导班子成员协调一致工作在作风方面还要靠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指导下的历史自觉、革命自觉、服务自觉。这是正确对待职责和权利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解决领导班子中的矛盾,除完善责任制外,也还要十分重视党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在这个问题上,应当看到,在商品生产和交换中有些领导干部或多或少受金钱拜物教的影响。以权谋私的思想不同程度地有所滋长,从而把商品交换关系引进到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增强了权欲观念,减少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工作中表现为重权利、轻责任。总嫌自己的权小利少,争权夺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领导体制不合理,使一些人的争权夺利行为越加激化。这不能不说是导致领导班子矛盾的一个原因。我们在对待责任与权利的关系上,既要改革政治体制,明确各级、各部门、各领导成员的责任与权利(有的要以法律形式明确),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又要十分重视党风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党政分开后,尤其要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只有从这两方面做好工作,在责任和权利这个关系上才能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矛盾。

(三)决策过程中的民主与集中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组织原则,它反映在领导班子的决策过程中,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是必须用工夫的事。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的领导艺术高低,很大程度上要看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掌握得好不好。民主和集中是紧密联系,不可偏废的。但在实际执行中片面理解问题,走极端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领导同志片面强调集中,大权独揽,小权不放,搞“家长制”、“一言堂”,严重缺乏民主作风。尤其是在用人问题上不能兼听各方面的意见,择优而处之。有的领导成员则不要集中,片面强调民主,事无巨细都要民主讨论,大家说了算。凡事必开会,以致会海难填。无端的扯皮和争吵,使决策一拖再拖,误人误事。片面强调民主与集中的两种错误倾向碰在一起呈现出矛盾斗争的态势,这是一个方面。其次,反对这两种错误倾向的正确意见,更是一个矛盾。总之,围绕民主与集中问题,不管是两种错误倾向之间的对立,还是正确与错误的斗争,都在事实上成为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的一个成因。需要指出的是,在一个领导班子全部决策活动中,贯彻民主与集中的原则,并不都是采取简单举手的表决方式去“少数服从多数”,多数情况是需要领导成员自觉协调和默契配合,从而使决策在和谐的气氛中,商讨式地达到协调程度。那种对待民主集中制言行不一的态度和绝对化的思想倾向,事实上都是对民主集中制的根本否定。因而尽管表面化的决策纵然形成,但贯彻中的抵制性因素或明或暗终将会表现出来,从而成为再次决策中领导成员间的更大不协调。

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的外部联系

马克思早就确认,社会并非孤立个人的简单集合,而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班子,当然不是独立的封闭系统,相反,它同各级领导机构及其他复杂的社会组织有着必然的关联,在很大程度上有被动性。因而一个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的发生除了一般成因外,还有它的外部联系。全面认识和解决问题,不可不将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的外部联系作一番分析。

(一)“三点一线”中的一致与不一致

除去中央或最基层一级领导班子外,其他任何一个领导班子都有上属机构和下辖单位。这样,上级和下级及领导班子本身便形成“三点一线”的纵向联系。所谓一线,即党中央的方针路线政策。这是贯穿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班子的一条红线。我们常讲要在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就是说各级领导班子都要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领导班子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性的一个实质性要求。但事实上却存在着三点不完全一致的问题。有些领导行为符合上级意图却损害了下级利益,有些领导行为虽然考虑了下边的具体实际,但却达不到上级的要求。这种双层负责一致性的要求和不完全一致的事实是矛盾的。领导班子各成员之间必然要有是非之争、正确与错误之分。因此,领导班子能不能保持“三点一线”,做到对上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是内部矛盾在外部联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之随着改革开放,新旧政治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特别是经济活动的增多,横向联系必然要扩散在党政各级领导班子的纵向关系中来,横向关系的矛盾和纵向关系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是使领导班子内部矛盾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务必在改革开放中,十分重视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使领导班子的建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同步进行。二者的适应性大于内部矛盾的消极因素,改革才能成功。如果一个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的外部联系使内部矛盾无法控制,从而使矛盾起副作用时,这个领导班子不仅不能适应改革的需要,而且成为阻碍改革的桎梏。那么这个领导班子还将怎样发挥作用呢?

(二)“条块”之间的协调和不协调

从层线关系来讲,多数领导班子有双重的上级领导,即系统领导机构和地方领导机构。条块之间由于各自所处的地位不同,职能性质有别,对所辖部门在业务指导上规定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要求常常有差异。例如,文教部门要求给教师加工资和其他一些补助,而地方财政无力开支,地方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成员又积极主张按文教部门的文件办,就很容易和分管其他事业的领导同志发生争执。有时出现在一个领导班子内部,比如一个县、一个地区党和政府领导班子中,分管林业、文教、工业、农业等各项事业的领导成员各持上级的文件争吵不休,脸难看,事难办。总之,条块不协调的问题严重存在。然而,系统理论告诉我们,不协调的本身就是一种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经济体制改革中,双轨制作为一种过渡性的经济模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要起作用。条块分割的问题还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根本解决。条块之间协调与不协调的矛盾还将继续存在。加之目前仍有部分领导干部热衷于拉关系、找靠山,他们之间相互摩擦都有外部关联。这种矛盾反映到党和政府各级领导班子中就是不可避免的。充分认识领导班子内部矛盾的这种外部联系,尤其是行业不正之风的干扰,搞好经济体制改革,严格组织纪律,显得特别重要。

(三)领导班子调整中的稳定与不稳定

调整领导班子是解决矛盾,协调关系,提高战斗力的一项重要组织措施。从根本上说,是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因此,干部晋升、降免和调动是必要的。一般讲经过调整后的各级领导班子总会出现一段团结战斗的稳定局面。但是,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了。领导班子从稳定到不稳定再到稳定是个正常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领导班子的调整势必表现出经常性和阶段性。频繁调整不行,容易人为地给干部带来不稳定感,而且会割断工作应有的连续性。长期冻结也不行,会使领导班子内部矛盾一拖再拖,愈演愈烈,积重难返。正确的做法一般是,在政治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历史性转折时,要大调整,小稳定,而在新的政治路线和经济发展方针确定之后则要大稳定,小调整。从一定的时限要求和调整范围看,人大和党代会换届选举时进行的人事变动表现了调整的阶段性。平常的调整则要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着重采取个别问题个别解决的办法,这又表现出调整的经常化,然而打破这种稳定秩序的因素常常反映在调整领导班子时对于人的升降去留问题上,势必触动人际关系和改变工作环境,从而驱使干部进行新的分层组合,在这个组合中,权、责、利的再分配是否得当,关系领导班子的稳定与不稳定。如有不当而闹矛盾往往会成为下一步调整的原因。所以必须十分注意领导班子调整的合理性和稳定性的关系,严防用人问题上的连锁反应和恶性循环。坚持大稳定、小调整,既慎重又果断的方针,并且尽可能把这种外在因素控制在领导班子内部矛盾与外部联系的可控点和最佳度。

正确认识现阶段党政领导班子矛盾的性质和作用,促进矛盾向正确的方向转化

从矛盾的性质看,领导班子的矛盾可分为原则性矛盾和非原则性矛盾。原则性矛盾是指原则问题上的矛盾冲突。它是由工作中的重大原则分歧造成的。原则性矛盾往往有深刻的思想根源,是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冲突在领导班子中的具体反映。非原则性矛盾通常是由认识和方法的不一致原因造成的。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处理党内矛盾的原则,采取正常的组织措施和批评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要力戒无限上纲,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的“左”的错误做法。

从矛盾的作用看,领导班子矛盾可分为正向性矛盾和负向性矛盾。我认为并非所有矛盾都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对于领导班子的矛盾不能一概而论,要作具体分析。一般讲,矛盾斗争的结果使领导班子由不协调转化为协调,由低功能转化为高效率,从而产生一个更加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这类矛盾便是正向性矛盾。正向性矛盾与事物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其矛盾斗争是对领导班子内部阻力、惰力和内耗的斗争,它所产生的效果是提高领导功能的动力效益。如改革中的开拓型干部,他们强烈要求改变工作中拖沓的办事作风、落后的领导意识和陈旧的领导方法,因而不可避免地和守旧习惯产生矛盾,而斗争的结果会造就一个充满活力的领导班子。相反,负向性矛盾往往破坏和瓦解领导班子的协调性,削弱领导班子的战斗力,阻碍领导班子发挥正常效用,因而它所产生的是负效益,是与事物发展趋势逆转的惰力、阻力和内耗。如一些领导干部争权夺利、拉帮结派、互相拆台和制造思想混乱,危害安定团结,干扰工作的正常进行,这种矛盾就属于负向性矛盾。对于正向性矛盾要善于引导,通过支持积极的一面使矛盾向着有利于领导班子建设的方面顺利发展。对于负向性矛盾,要采取批评教育、工作调动、行政纪律处分等手段解决。

正确认识和对待新时期党政领导班子中的矛盾问题,总的办法有三条:一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正确评判是与非,处理问题尽可能做到口服心服。二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矛盾向正确的方向转化。把反对官僚主义、经验主义、宗派主义、个人主义思想以及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同时加强纪律教育。三是改革政治经济体制,坚持党政分开、政企分开,明确各级领导班子的权力职责范围,实现组织管理科学化。此外,我以为,处理好领导干部就地提拔和异地交流可以摆脱关系网,克服宗派主义。部分党政企业事业干部定期同级换位,可以把务虚与求实统一起来,便于异向培养,同步提高。在解决民主与集中的问题上,扩大民主,宜于集中。值得重视的方法是调整班子成员要十分注意不同素质互补,使同一个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在决策中尽可能默契配合。在对待“三点一线”问题上,坚持大的管住,小的放开,要允许殊途同归,把对上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贯彻到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结合中去。在干部管理问题上要改革统管体制,实行分类管理。党政干部要分级管理,实行机关办公、下乡调研、在职培训“三三”轮换制。企事业干部要归口管理,做到用干部管干部,知人善任。而且要允许一部分专业技术干部和有专业职称的干部在技术市场、人才市场中交流。总之,把干部尤其是专业技术干部搞活是干部制度改革的一项突出内容,是解决和发展生产力的一个根本问题。

1987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