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学
14050200000032

第32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5)

二、诊断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和季节。发病突然,皮损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为大小不等的红色或白色的风团,形态不一,可为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皮损可随搔抓而增多,增大,亦可相互融合成地图状或环形,境界清楚,一般迅速消退,不留任何痕迹,以后成批出现,时隐时现。发生在眼睑、口唇、阴部等组织疏松处,出现浮肿边缘不清而无其他皮疹者,称为游风。其局部不痒或有轻微的痒感,或麻木胀感,水肿经2~3天消退,也有持续更长的时间者,消退后亦不留痕迹。

自觉灼热、剧烈瘙痒。部分患者可有怕冷、发热等症状;如侵犯消化道黏膜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发生咽喉和支气管黏膜时可导致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有明显气闷窒息感,甚至发生晕厥。皮肤划痕试验阳性。

若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作,持续6周以上,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则为慢性。

三、鉴别诊断

虫咬皮炎:夏季儿童多见,为风团性丘疹或小水疱,性质坚硬,搔破后结痂;好发于四肢、臀、腰等处,数日后才消退,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斑。

四、治疗

1.内治

(1)风寒束表证:风团色白,遇寒加重,得暖则缓;恶寒怕冷,口不渴;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治宜疏风散寒止痒,方用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减。

(2)风热犯表证: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缓;伴有发热,恶寒,咽喉肿痛;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疏风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

(3)肠胃湿热证:风团片大,色红,瘙痒剧烈;伴有脘腹疼痛,恶心呕吐,神疲纳呆,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疏风解表、通腑泄热,方用防风通圣散合茵陈蒿汤加减。

(4)气血两虚证:皮疹色淡红,反复发作,迁延日久,日轻夜重,或疲劳时加重;伴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治宜调补气血、熄风潜阳,方用八珍汤加减。

(5)冲任不调证:风团色淡红,常于经前2~3日出现,经净后渐轻或消失,以少腹腰骶大腿内侧为多。下次经前又发作,如此反复;常伴有月经失调或痛经;舌紫苔薄白,脉弦细。治宜调摄冲任,方用四物汤合二仙汤加减。

2.外治 白矾、蚕砂、芒硝、荆芥、苦参各20g水煎外洗,1日数次。

3.其他疗法

(1)西医治疗:急性者可选用抗组织胺制剂、钙剂、硫代硫酸钠等。严重者,尤其是并发喉头水肿或晕厥者需在短期内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窒息严重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术。

(2)针刺:皮疹发于上半身者,取穴曲池、内关;发于下半身者,取穴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发于全身者,配风市、风池、大椎、大肠俞等。耳针取穴肝区、脾区、肾上腺、皮质下、神门等。

(3)火罐:神阙穴拔罐,1次/日,每次10~15min。

五、预防与护理

(1)禁用或禁食某些对机体过敏的药物或食物,避免接触致敏物品,积极防治某些肠道寄生虫病。

(2)忌食鱼腥虾蟹、牛羊肉、葱、蒜,忌饮酒等。

(3)注意气温变化,自我调摄寒温,加强体育锻炼。

第十节 牛皮癣

牛皮癣是一种皮肤肥厚而坚硬,状如牛项之皮的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因其好发于颈项部,又称“摄领疮”。其临床特点是阵发性剧烈瘙痒和皮肤的苔藓样变。相当于西医的神经性皮炎。

一、病因病机

初起,为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或衣领等外来机械刺激所引起;或因情志不遂,郁闷不舒,肝火郁滞而发;或紧张劳累,心火上炎,致气血运行失职,凝滞肌肤所致;亦因病久,阴液耗伤,营血不足,血虚生风化燥,皮肤失养而成。

总之,情志内伤,风邪侵扰是本病的发病诱因,营血失和、气血凝滞则为其病机。

二、诊断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发病部位大多见于颈项部、额部,其次为尾骶、肘窝、腘窝,亦可见于腰背、两髋、外阴、肛周、腹股沟及四肢等处。常呈对称性分布,亦可沿皮肤皱褶或皮神经分布而呈线状排列。

皮损初起有聚集倾向的干燥而坚实的扁平丘疹,皮色正常或淡褐色,表面光滑。久之融合成片,逐渐扩大,皮损增厚干燥成席纹状,稍有脱屑。日久,搔抓可致皮肤浸润肥厚,嵴沟明显,呈苔藓化。局限型皮损仅见于颈项等局部,泛发型分布较广泛,可泛发全身各处。

自觉阵发性奇痒,入夜尤甚,搔之不知痛楚。每当情绪波动时瘙痒加重。呈慢性经过,易反复发生,时轻时重,夏季重,冬季缓解。

三、鉴别诊断

1.慢性湿疹 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疮转变而来,皮损也可苔藓化,但仍有丘疹、小水疱、点状糜烂、流滋等,病变多在四肢,可呈对称性。

2.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 多发生在背部和小腿的伸侧。皮损为高粱米大小的圆顶丘疹,色紫褐,质较硬,密集成群,角化粗糙。

3.银屑病 发于小腿伸侧的慢性局限性肥厚性者,类似牛皮癣,但银屑病皮损呈淡红色,上覆银白色鳞屑,剥去鳞屑有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四、治疗

1.内治

(1)风湿热蕴证:皮损淡褐色片状,粗糙肥厚,剧痒时作,夜间尤甚;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治宜祛风利湿、清热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

(2)肝郁化火证:皮疹色红,伴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眩晕,心悸,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脉弦数。治宜疏肝理气、清肝泻火,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

(3)血虚风燥证:皮损色淡或灰白,状如枯木,肥厚粗糙似牛皮;心悸怔忡,失眠健忘,女子月经失调;舌质淡,苔薄,脉沉细。治宜养血润燥、熄风止痒,方用当归饮子加减。

2.外治

(1)皮疹早期,色红痒甚者用三黄洗剂外擦,3~4次/日。

(2)病程日久,皮损肥厚,迟迟不消者,用油膏外涂后加热烘疗法,如外涂疯油膏,热烘10~20min,烘后将药膏擦去。1次/日,4周为1个疗程。

(3)以醋泡过的鸡蛋的蛋黄与蛋白搅匀,用棉棒蘸其液外擦数次。

(4)可用5%~10%土槿皮酊、1%~2%斑蝥酊外搽数次。

3.其他疗法

(1)西医治疗:

①有神经衰弱症状及瘙痒剧烈者,可应用镇静剂及抗组织胺药。

②封闭疗法,局部用苯海拉明25mg、0.5%普鲁卡因溶液,加至25ml,皮疹处皮下浸润注射,隔日1次。

(2)针刺:泛发型者,可选曲池、血海、大椎、足三里、合谷、三阴交等穴,隔日1次。

(3)梅花针:苔藓化明显者,可用梅花针在患处来回移动击刺,1次/日。

(4)穴位注射:用维生素B120.1mg、0.25%盐酸普鲁卡因2ml,取针刺穴位进行注射,每周2次,10次为1个疗程。

五、预防与护理

(1)避免精神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2)少食辛辣食物,忌饮酒、忌喝浓茶及咖啡。

(3)忌用手搔抓及热水烫洗,避免硬质衣领摩擦。

第十一节 白疕

白疕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皮肤损害为红色丘疹或斑片,上覆以银白色鳞屑,抓去鳞屑可见点状出血,可发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伸侧,头皮和背部较多,一般冬重夏轻。相当于西医的银屑病。

一、病因病机

本病总由营血亏损,化燥生风,复感风热毒邪,肌肤失养而成。初起风热或风寒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卫不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红斑;或因饮食失节,脾胃失和,湿热蕴结,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更受风热毒邪而发病。此外,情志内伤,肝肾亏损,冲任不调均可导致营血亏损,气血循行受阻,气血瘀滞,渐至皮肤肥厚。病程迁延日久,耗阴伤血,而致阴虚血燥,肌肤失养,血燥生风而起层层白屑。

二、诊断

本病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为寻常型、脓疱型、关节型及红皮病型四型。

(一)寻常型

临床上最多见的一型。基本皮损为炎性红色丘疹或斑丘疹,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可见发亮的薄膜及点状出血现象,基底浸润明显,摩擦、外伤、针刺处可引起皮损的发生,称之为同形反应。有一定好发部位,依次为头皮、肘、膝伸面和臀部。也可泛发全身,包括黏膜及指(趾)甲。发于头皮者可见束状毛发。根据临床表现本病分三期:进行期、静止期、消退期。

1.进行期 新皮疹不断出现,旧皮疹不断扩大,鳞屑厚积,炎症明显,瘙痒显着,有同形反应,即在局部外伤部位,如创伤、抓伤、针刺等损伤处,发生银屑病损害。

2.静止期 无新皮疹出现,旧皮疹色暗红,鳞屑薄,既不扩大,也不消退。

3.消退期 炎症消退,鳞屑减少,皮疹缩小变平,留有暂时性色素减退斑及色素沉着斑。

(二)脓疱型

临床上分为泛发性和掌跖性两型;

1.泛发性脓疱型 急性发病,泛发全身,常伴高热、关节痛和肿胀,全身不适,白细胞增多等。在寻常型银屑病基础上出现多数无菌性小脓疱,常因摩擦而出现糜烂、渗液、结痂或脓痂。损害可累及黏膜和指(趾)甲。

2.掌跖脓疱型 皮损仅限于手足,多发于掌跖,出现对称性红斑,其上有散在的粟粒大小的脓疱,疱壁不易破,约1~2周后自行干涸,结褐色痂。病情顽固,反复发作难愈。

(三)关节型

除寻常型表现外,伴有关节肿胀、疼痛、变形,可累及全身各大小关节,但以手腕及足等小关节多见。伴发热,血沉加快。

(四)红皮病型

常因急性进行期中某些刺激因素,如外用刺激性较强的或不适当的药物等引起,少数可自行演变,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使用后,突然停药或减药太快,症状复发加剧。在寻常型基础上出现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炎性浸润明显,表面覆以大量麸皮样鳞屑。伴有全身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病情顽固,且易复发。

三、鉴别诊断

1.脂溢性皮炎 发于头部者应与头皮银屑病相鉴别,脂溢性皮炎鳞屑一般较薄而碎小,呈油腻性带黄色,边界不清楚,刮除后无点状出血,毛发不呈束状,常合并有脱发。

2.玫瑰糠疹 损害主要位于躯干和四肢近端,为多数椭圆形小斑片,基底炎症轻,鳞屑细小而薄,皮疹长轴沿皮纹方向排列,病程数周,消退后不易复发。

3.慢性湿疹 发生于小腿的慢性肥厚性银屑病,应与小腿慢性湿疹相鉴别。湿疹的鳞屑不呈银白色,皮损浸润肥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等同时存在,常伴剧烈瘙痒。

4.类风湿关节炎 需与关节型银屑病相鉴别。类风湿关节炎多侵犯近心端小关节,不伴发银屑病及指(趾)甲损害,类风湿因子阳性。

四、治疗

1.内治

(1)风热血燥证:皮损鲜红,且不断出现新发皮疹,刮去红斑表面鳞屑可见发亮的薄膜,点状出血,有同形反应;伴心烦、口渴、大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弦滑或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加减。

(2)血虚风燥证:皮损色淡肥厚,部分消退,鳞屑较多;伴口干便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治宜养血和血,祛风润燥,方用四物汤合消风散加减。

(3)瘀滞肌肤证:皮损肥厚浸润,颜色暗红,经久不退;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缓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2.外治

(1)进行期:皮损宜用温和之剂,可用黄连膏,1次/日。

(2)静止期、退行期:皮损可用药渣煎水,放温,洗浴浸泡患处,再外涂普连软膏(黄芩10g,黄柏10g,凡士林80g)。

(3)中药药浴:楮桃叶250g,侧柏叶250g,加水5000ml,煮沸20min,适温洗浴,每周2~3次。适用于各类皮疹,急性期不宜用。

3.其他方法

(1)西医治疗:主要有抗生素、维生素类、芳香维甲酸类、皮质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

(2)沐浴疗法(水疗):可用于寻常型及红皮病型银屑病。沐浴可去除鳞屑,清洁皮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硫黄浴、糠浴、焦油浴、矿泉浴及中药浴。中药浴常用花椒、枯矾、野菊花、苦参、黄柏、蛇床子、侧柏叶及楮桃叶等。

(3)穴位注射疗法:①取穴:肺俞、膈俞、督俞、曲池、血海、足三里。②配穴:皮损在头部,配百会、大椎;在上肢,取外关、合谷;在下肢取后溪、风市;在腰部,取肾俞;在臀部,取次髎。③方法:若皮疹红、鳞屑多者,用丹参注射液;皮疹停止发展,鳞屑少、附着紧者,用当归注射液加丹参注射液;若女性病人病情变化与月经或妊娠有关,用当归注射液加胎盘组织液。每次取穴4~6个,按水针操作常规进行,每次每穴注入药液0.5~1ml。

五、预防与护理

(1)预防上呼吸道感染,对慢性扁桃体炎或扁桃体肿大患者,必要时建议作扁桃体摘除术。

(2)忌食辛辣香燥、鱼虾、羊肉等荤腥食物及酒类。

(3)急性期或红皮病期,外用药应温和,慎用或禁用含有汞剂或砒剂等刺激性强的药膏。

(4)平时使用外用药应以低浓度开始,用药前用温肥皂水或中药煎液洗涤病灶,以除去鳞屑。

(5)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过度劳累,受寒及强烈的精神刺激。

第十二节 白驳风

白驳风是一种原发性的皮肤色素脱失症。其临床特点是皮肤白斑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特别是易受光照及摩擦损伤的部位,任何年龄,单侧或对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边界清楚;无自觉症状。相当于西医的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