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本病是由于情志内伤,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复感风邪,搏于肌肤;或跌扑损伤,瘀血阻络;而致气血不和,肝肾阴虚,肌肤失之濡煦或滋养,终至色素脱失而现白斑。
二、诊断
皮损为局部白色或乳白色斑点或斑片,大小、形态不一,界限清楚,周边可见色素沉着。多见于面、颈、手背等暴露部位及外生殖器等皱褶处皮肤,可孤立存在或对称分布,可沿神经皮节分布或带状排列,个别泛发全身。无自觉症状。病程慢性,可持续终身,有的可随季节变化而消失和再现,有的可自行消失而不发。多发于青少年。
三、鉴别诊断
1.贫血痣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减色斑,多在出生时即已存在,由于减色斑处毛细血管较正常稀少,摩擦患部时周围皮肤充血而白斑处依然如故。
2.花斑癣 损害发生于颈、躯干和上肢等处,为淡白色圆形或卵圆形斑,表面有细小鳞屑,皮屑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
3.白色糠疹 多生发于儿童面部,圆形或卵圆形浅色斑片,上覆少量细小鳞屑。
4.白化病 本病是一种先天性疾病,患者毛发、眼及皮肤缺色素,皮肤呈乳白或粉红色,易晒伤,毛发为淡黄色细丝状,瞳孔呈红色,虹膜呈粉红或淡兰色,伴有畏光、流泪等症状。
四、治疗
1.内治
(1)肝郁气滞证:白斑无固定好发部位,常随情感变化而加剧;伴心烦不安,或气郁不舒,舌淡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缓。治宜疏肝解郁、活血增色,方用消遥散加减。
(2)肝肾阴虚证:白斑脱色明显,斑内毛发亦多变白,局限或泛发;兼可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舌淡或红,苔少,脉细弱。治宜滋补肝肾、养血祛风,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
(3)气血瘀滞证:多有外伤,白斑局限或泛发,边界清楚,局部可用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涩。治宜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2.外治
(1)复方补骨脂酊:补骨脂1000g,菟丝子300g,共研粉后浸入75%酒精400ml内,浸泡7日过滤,取液外用。
(2)复方乌梅酊:乌梅60%,补骨脂30%,毛姜10%,放入80%~85%酒精中,药物与酒精比例为1:3。浸泡7日过滤取液外用。
(3)复方密陀僧散:雄黄、硫黄、密陀僧、黄丹、生南星各等量共研为细末,用生姜醮粉外搽。
(4)三季红酊:三季红(即夹竹桃)200g,浸入75%酒精800ml内,浸泡7日过滤,取液外用。
3.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①耳针法:取肺、肾、内分泌、肾上腺,皮疹相应区域方法,每次取2~3穴,刺后埋针,交替进行,每周转换1次。
②刺络拔罐法:皮疹区;方法:采用三棱针在皮疹中心点刺,呈梅花状,然后以火罐拨除污血,每周1~2次。适用于肝郁气滞证。
③七星针疗法:皮疹区;方法:常规消毒后,采用从外向内,以同心圆方式,轻巧叩刺,以不出血或少出血为度,1次/2日。
(2)光化学疗法:口服或外用8-甲氧补骨脂素1~2h后,照射长波紫外线。照射时间因人而异。用药期间需注意药物的副反应。
(3)自体表皮移植术:适用于病变范围较小、病情基本稳定者。方法为在供皮区用付压吸引形成水疱,白斑处可行磨削术或负压吸引法,然后将疱壁移至受皮区加压包扎。
五、预防与护理
(1)避免滥用外涂药物以免损伤皮肤,尤其是颜面部,更需慎重。
(2)儿童患者要注意饮食结构,纠正偏食等不良习惯。
(3)适当进行日光浴,有助于本病恢复。
第十三节 粉刺
粉刺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其临床特点是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皮损主要发生于面、胸、背等处,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损害,可挤出白色碎米样粉汁,炎症位置较深者,愈后遗留浅的凹坑状瘢痕,甚至疤痕疙瘩。大多数患者,在青春期过后,自然痊愈或症状减轻。相当于西医的痤疮。
一、病因病机
本病是由于素体阳热偏盛,加上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肺胃积热,复感风邪,循经上熏,血随热行,外壅于表,蕴阻肌肤而发本病,若病情日久不愈,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化湿生痰,痰瘀互结,致使粟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囊肿等。
二、诊断
早期典型皮损是与毛囊口一致的圆锥形丘疹,顶端呈黄白色,称之为白头粉刺,若顶端扩大的毛孔中呈点状黑色,加压可挤出脂栓,又称黑头粉刺。在发展过程中可产生红色丘疹、脓疱、结节、脓肿、囊肿及疤痕,呈多形性损害,皮损疏散分布,有时非常密集,甚至破溃后形成多个窦道和疤痕,严重者呈橘皮脸。好发于面颊、额部、颏部和鼻颊沟,其次为上胸部、肩胛部、背部及颈部,眶周皮肤从不累及。自觉瘙痒,部分病人可有疼痛。病程慢性,自发育期开始,一般在发育期过后,倾向于自愈。
三、鉴别诊断
1.酒渣鼻 好发于中年人,损害见于鼻部及面部中央,患部潮红充血,常伴毛细血管扩张,渐出现丘疹、脓疱,晚期形成鼻赘。
2.痤疮型药疹 有服用溴、碘、雄激素、避孕药及皮质类固醇等药物史,损害无黑头粉刺,发病年龄不限。
3.职业性痤疮 有接触焦油、机油及石蜡等病史,损害较密集,可伴毛囊角化。好发于手背、前臂、肘等接触部位。
四、治疗
1.内治
(1)肺经风热证:颜面或胸背部散在与毛囊一致的丘疹,色淡红,顶端呈黑色,皮肤油腻;伴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清热宣肺,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2)湿热蕴结证: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伴口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茵陈蒿汤加减。
(3)血瘀痰凝证:皮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形成黄豆至蚕豆大小的囊肿,结节,呈暗红色,破溃后遗留疤痕;伴有纳呆,便溏;舌紫暗,脉弦滑。治宜活血祛瘀、化痰散结,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2.外治
(1)颠倒散洗剂(经验方):硫磺、生大黄各7.5g,石灰水100ml,将硫磺、大黄研成极细粉末之后,加入石灰水(将石灰与水搅浑,待澄清后,取中间清水)100ml,混合即成。用法:外抹患处,3~4次/日。
(2)蛇床子、地肤子、白鲜皮、明矾各60g,加水浓煎,趁热擦洗患处,每次擦洗30min,1~3次/日,连用10日。1剂药用可用5~6日。
(3)脓肿、囊肿、结节较甚者,可外敷金黄膏,2次/日。
3.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①针刺法:☉辨证取穴:肺经风热证取大椎、脾俞;湿热蕴结证取足三里、合谷;冲任失调取三阴交、肾俞。☉循经取穴:曲池、合谷、三阴交、迎香、攒竹。☉邻近取穴:太阳、攒竹、迎香、颧、印堂、颊车。方法: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min,1次/日,7次为1个疗程。
②刺血法:☉刺血拔罐:取穴大椎、肺俞、肝俞、胃俞、膈俞、背部脊柱两旁的小红点。方法:每次选穴4个,小红点2个,三棱针点刺出血,然后拔火罐、留罐10min,每天或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刺络放血:取穴心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方法:每次选2~3穴,先揉按穴周,常规消毒后用三棱针快速刺入,出针后挤出瘀血数滴,干棉球揩擦后按压针孔片刻。隔天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2~3日。
③埋针法:取内分泌穴。方法:严密消毒后,将揿针1枚刺入皮下,有麻胀感后外用胶布固定,并嘱患者每天轻巧按压5min,15天换1次,两耳交替选用,6次为1个疗程。
④挑刺法: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肝俞、膈俞、胆俞、胃俞、三焦俞、气海俞、肾俞。方法:严密消毒后,采用三棱针每次挑刺5~7穴,交替使用,3日1次,7次为1个疗程。
(2)倒膜疗法:清洁面部后,取配好的倒膜粉(可加入中药大黄、黄芩、黄柏、青黛等)300g,加入30℃左右的清水调成糊状,迅速而均匀地倒在面部皮损处,厚约3~5mm,约20min后,倒膜粉自然干燥,升温,冷却后,掀起膜壳即可,若有条件,可于治疗前,配合负氧离子喷雾器按摩10~15min。
(3)西医治疗:主要为病因的治疗,包括抗生素、内分泌制剂、维甲酸类及锌制剂等。
五、预防与护理
(1)保持面部清洁,经常用温水硫磺肥皂洗涤颜面。
(2)禁止用手挤压皮疹,以免继发感染及遗留凹陷性疤痕。
(3)少食油腻、辛辣和糖类食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4)保持大便通畅。
第十四节 油风
油风是一种突然头发成片脱落的慢性皮肤病。其临床特点是脱发区皮肤变薄,无任何自觉症状。病程慢性,可自行缓解和复发。可发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年人多见。若全头毛发全部脱落,相当于西医的全秃,严重者,眉毛、睫毛、腋毛、阴毛,甚至毳毛全部脱落,相当于西医的斑秃。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肝肾不足,阴血亏损,久病则气血两虚,精不化血,血不养发,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而入,风盛血燥,毛发无生长之源,毛根空虚而发落成片。或过食辛辣炙煿,醇甘厚味,或情志抑郁化火,暗耗阴血,血热生风,风热上窜巅顶,毛发失于阴血濡养而发枯毛落;或跌仆损伤,瘀血阻络,血不畅达,清窍失养,发脱而不生。
二、诊断
头部突然出现1个或数个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脱发区,患处头皮平滑光亮,直径约1~2cm,可互相连接成片或头发全部脱光,甚至全身毛发脱落。脱发区边缘头发常松动,很易拔出,近端发干萎缩而无色素,游离端粗黑,看似上粗下细。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数年,新发再生时呈黄白色纤细柔软的毳毛,逐渐粗黑,恢复正常。
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常在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或受刺激后发生。有自愈倾向,易再脱落,病程可持续数月或更久。
三、鉴别诊断
1.脂溢性皮炎 常有脱屑、剧痒、脱发多从额角开始,延及前头及颅顶部。
2.白癣型头癣 不完全脱发,毛发多数折断,残留毛根,附有白色鳞屑,断发中易查到真菌,常侵犯儿童。
3.黄癣秃发 局部为萎缩性疤痕,其上可有残发,有黄癣的病史或典型症状,病人真菌检查为阳性。
4.梅毒性秃发 斑状秃发,边缘不规则,呈虫蚀状,脱发区脱发不完全,数目众多,好发于后侧,伴其他梅毒症状,梅毒血清学检查阳性。
四、治疗
1.内治
(1)血热风燥证:突然脱发,进展较快,头发常大片大片脱落,偶有头皮瘙痒;可伴有头部烘热,心烦易怒,急躁不安;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凉血熄风、养阴护发,方用四物汤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2)气滞血瘀证:病程较长,脱发前先有头痛或头皮刺痛等自觉症状,可伴夜多恶梦,烦热难眠,舌有瘀斑,脉沉细。治宜通窍活血,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3)肝肾不足证:病程日久,平素头发焦黄或花白,发病时呈大片均匀脱落,甚或全身毛发脱落;伴头昏目眩,腰膝酸软,遗精滑泄;舌淡,苔少或无,脉细。治宜滋补肝肾,方用七宝美髯丹加减。
(4)气血两虚证:多在病后或产后,头发呈斑块状脱落,毛发稀疏枯槁,触摸易脱;伴神疲乏力,头晕心悸,面色苍白,气短懒言,倦怠乏力;舌淡,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方用八珍汤加减。
2.外治
(1)海艾汤:海艾、菊花、薄荷、防风、蒿木、藿香、甘松、蔓荆子、荆芥穗各6g,水煎取药液,用毛巾蘸药液洗溻患处,2~3次/日。功用:散风、止痒、护发。适用于头皮发痒、脱发较严重者。
(2)用10%斑蝥酊,或10%辣椒酊,或15%冬虫夏草酒、或25%川椒酊等外擦患处,每日数次。
(3)鲜毛姜(或生姜)切片,烤热后涂擦患处,每日数次。
(4)斑蝥7g,骨碎补、补骨脂各12g,鲜侧柏叶30g,上药切碎泡入75%的酒精或普通白酒500ml,一周后外擦,以患处皮肤微红为度。
3.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①梅花针疗法:阿是穴(斑秃区)、太渊、内关、脊柱两侧、阳性反应点、反应区。方法:用梅花针叩刺脱发区,由边缘向中心螺旋状均匀密刺,至皮肤潮红为止,然后再从不脱发区向脱发区中心做同心性叩剌20~30次,叩刺穴位的范围约0.5~1cm大小。叩刺腰背部及脊柱两侧时,从上到下,往返2次,至皮肤潮红,隔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
②拔罐法:阿是穴(斑秃区)。方法:将适量的面粉调和成饺皮软硬并依病变大小做成稍大于斑秃区的面饼,贴于斑秃区,视面积的大小可拔1个或数个火罐,吸拔15min左右,取罐后除掉面饼用鲜生姜片外搽斑秃区1次/日,10次为1个疗程。
③穴位注射法:适用于顽固性难治的小灶性秃发。取穴:阿是穴(斑秃区)。配穴:头维、百会、风池、脾俞、心俞、膈俞、大椎、命门、曲池。方法:当归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及维生素B12、B6和三磷酸腺苷等,任选一种,针刺得气后,每穴各推注0.5~1.5ml,2~3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④局部围刺法:阿是穴(斑秃区)。方法:用1.5~2寸毫针4根,在脱发区的周围做十字交叉沿皮刺,待局部有胀痛感后留针20min,每隔5min捻针1次。隔天1次,15次为1个疗程,间隔5日,再进行下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