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学
14050200000027

第27章 岩(2)

2.肉瘿 发病部位在结喉左右或正中,肿物呈半球状,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生长缓慢,不溃烂。

四、治疗

1.内治

(1)肝郁痰结证:颈项部结块坚硬如石,皮色如常,推之不移,不痛不痒;伴有情绪急躁,胸胁胀闷;舌暗,或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或弦滑。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开郁散加减。

(2)阴毒凝结证:颈项肿核如栗,坚硬如石,推之不移,皮色不变,不痛不痒;面色少华,肢寒神倦;舌淡暗,苔白腻,脉沉细。治宜祛寒温阳,化痰散结,方用阳和汤加减。

(3)气虚痰凝证:颈部肿块逐渐增大,微微作痛,皮色紫暗;日渐消瘦;舌淡暗或暗红,苔白或黄,脉弦缓或数。治宜益气养荣,化痰散结,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4)气血两亏证:颈块溃后腐烂,坚硬,疮口平塌渐大,凹凸不平,形如菜花,味臭难闻,疼痛较剧,渗血水;伴烦躁不安,形体消瘦,纳食不佳;舌淡红,或有瘀斑,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数或沉细无力。治宜调补气血,方用香贝养荣汤加减。

2.外治 初起,局部可用阿魏消痞膏外贴,每周换1次。若颈块溃后,可选用蟾酥膏(蟾酥20g,凡士林100g,调成软膏),或用皮癌净外敷或直接撒在疮面上,待癌组织脱落后,改用生肌玉红膏外敷。

3.其他疗法 宜尽早选择放射治疗或手术治疗。

五、预防与护理

(1)注意鼻咽痛的早期症状,如头痛,耳鸣,鼻血,听力障碍等,可疑时应进行鼻咽部检查,局部病变异常应作活体组织病理切片检查。

(2)对颈部肿大淋巴结或颈部肿块,应高度重视,寻找原发病灶,或及早确定病变性质。

第三节 乳岩

乳岩是乳房部的恶性肿瘤。其临床特点是乳房部出现无痛,不热,皮色不变,而质地坚硬的肿块,推之不移,表面凹凸不平;或乳头溢血,晚期溃烂,凹似岩穴,凸如泛莲。本病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癌。

一、病因病机

乳房为阳明经所司,乳头为厥阴肝经所属,情志不畅,肝失条达,郁久而气血瘀滞;脾伤则运化失常,痰浊内生,肝脾两伤,经络阻塞,痰瘀互结于乳所致。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脉隶于肝肾。冲任失调,月经不正,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而发病。因其发病年龄多见于绝经期前后,故与冲任失调有关。

二、诊断

发病年龄一般在40~60岁,绝经期妇女发病率相对较高。无生育史或无哺乳史的妇女,月经来潮较早或绝经期愈晚的妇女,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男性乳腺癌较少发生。乳岩根据临床特点,可分为硬癌、湿疹样癌、胶样癌、炎性癌等四种类型。

1.硬癌 为乳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乳腺癌的60%~70%。初起常无自觉症状,偶然发现乳房有体积较小的肿块,质地坚硬,不易推动,无清楚界线,常和皮肤粘连。中期,随着癌肿逐渐生长和增大,疼痛加重,病变周围可出现散在的小肿块,乳头内缩提高,皮肤呈“橘皮样”。后期,乳房肿块溃烂。疮口边缘不整,中央凹陷似岩穴,有时外翻似菜花,时渗紫红血水,恶臭难闻。岩毒转移至腋下或锁骨上下窝,可触及散在、数目少、质硬无痛的肿大淋巴结,以后渐大,互相粘连融合成团,继而出现形体消瘦,面色苍白,憔悴等恶病质。

2.湿疹样癌 临床较少见,其发病率约占女性乳腺癌的0.7%~3%,病程多在1~5年,长者可达十余年。局部似慢性湿疮、乳头和乳晕的皮肤发红,轻度糜烂,浆液渗出而潮湿,有时覆盖着黄褐色的鳞屑状痂皮,病变的皮肤甚硬,与周围分界清楚。多数患者感到奇痒,或有轻微灼热。中期,病变蔓延到乳晕以外皮肤,色紫而硬,乳头凹陷。后期,溃后易于出血,乳头蚀落,疮口凹陷,边缘坚硬,乳房内也可出现坚硬的肿块。

3.胶样癌 临床较少见。初起,乳房部肿物生长缓慢,质软,不痛。中期,肿块逐渐增大,胀痛不舒,肿块中央按之有弹性;常有乳头溢血。后期,溃后易于出血,疮口凹陷,边缘坚硬。

4.炎性癌 临床少见。多发生于年轻妇女,尤其多见于哺乳期。发病急骤,乳房迅速增大,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灼热,皮肤及深部乳腺组织变硬,多数患者整个乳房增大,发硬,边界不清,无明显局限性肿块,可有乳头内缩、溢液,或患肢水肿,疼痛。晚期,乳房出现溃疡,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炎性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快,预后差。

钼靶X线摄片,癌肿可见致密的肿块阴影,大小比实际触诊要小,形态不规则,边缘呈毛刺状或结节状,密度不均匀,可有细小成堆的钙化点,常伴血管影增多增粗,乳头回缩,乳房皮肤增厚及收缩。B型超声波扫描检查,也可见实质性占位病变。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可帮助确诊。

三、鉴别诊断

1.乳腺囊性增生症 好发于30~40岁女性。月经期乳房疼痛,胀大。有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片块状肿块,边界不清,质地柔韧,常为双侧性,肿块和皮肤不粘连。

2.乳腺纤维腺瘤 多见于20~30岁妇女。肿块多发生于一侧,形似丸卵,表面坚实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好,可推移。病程进展缓慢。

3.乳腺结核 好发于20~40岁女性,肿块可1个或数个,质坚实,边界不清,和皮肤粘连,肿块成脓时变软,溃破后形成瘘管,经久不愈。

四、治疗

1.内治

(1)肝郁痰凝证:情志抑郁,或性情急躁,胸闷胁胀;乳房肿块皮色不变,质硬而边界不清;苔薄,脉弦。治宜疏肝解郁,化痰散结,方用神效瓜蒌散合开郁散加减。

(2)冲任失调证:月经紊乱,素有经前期乳房胀痛。或婚后从未生育,或有多次流产史;乳房结块坚硬;舌淡,苔薄,脉弦细。治宜调摄冲任,理气散结,方用二仙汤合开郁散加减。

(3)气虚毒炽证:乳房肿块扩大,溃后愈坚,渗流血水,不痛或剧痛;精神萎靡,面色晦暗或苍白,饮食少进,心悸失眠;舌紫或有瘀斑,苔黄,脉弱无力。治宜调补气血,清热解毒,方用八珍汤加减,可酌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石见穿、露蜂房等清热解毒之品。

2.外治 不适宜手术者,宜分期采用下列治法:初起,用阿魏消痞膏外贴;溃后,用海浮散或冰狮散、红油膏外敷,坏死组织脱落后,改用生肌玉红膏、生肌散外敷。

3.其他疗法

(1)一旦确诊,如仍未发现远处广泛转移,均宜首选手术切除治疗。

(2)手术后可配合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及内分泌辅助治疗。

(3)犀黄丸,每次1丸,2次/天;醒消丸,每次l丸,2次/天。以上各类药物,早、中、晚期均可选择使用。

五、预防与护理

(1)普及防癌知识,推广和普及定期自我检查,是提高早期乳腺癌发现率的有效方法。

(2)优生优育,提倡母乳喂养婴儿。

【小结】

本章包括失荣、乳岩。岩是肿物赘生于人体,坚硬如石,形状不规则。其临床特点是多发于中老年人,局部肿块坚硬,高低不平,推之不移,溃烂后如翻花榴子,色紫恶臭、疼痛剧烈,不易治愈,每多危及生命。病因分内、外因两个方面。外因为六淫之邪,内因为正气不足和七情刺激。岩的辨证论治要求辨证必须与辨病相结合,一般应掌握以下三个原则。①局部与整体。②扶正与祛邪。③标本缓急。临床上常用的治法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化痰散结、疏肝理气、扶正补虚等。失荣是发生于颈部或耳之前后的岩证。其特点是颈部肿块,坚硬如石,皮色不变,身体逐渐消瘦。失荣须与瘰疬和肉瘿相鉴别,治疗上分为肝郁痰结、痰毒凝结、气虚痰凝、气血两亏四型论治。乳岩是发生在乳房部的恶性肿瘤。根据其临床特点可分为硬癌、湿疹样癌、胶样癌、炎性癌等类型。治疗上分为肝郁痰凝、冲任失调、气虚毒炽等证型,未远处转移者宜首选手术治疗。

【复习思考题】

1.何谓岩?其临床特点是什么?

2.乳岩如何辨证论治?

3.失荣的诊断要点是什么?

(李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