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钱理群作品系列
1394800000016

第16章 现代汉语的最佳范本(3)

《捉虫小记》:还有写天牛的“绅士派头”:“一捉住,它便吱吱纽纽地叫,表示不同意,然而行为永远是温文尔雅的”。写土蜂,竟然称“它老先生”如何如何——“虫”与“人”在汪爷爷那里,都合而为一了。你对虫子,有没有这样的感情和感觉?

《夏天的虫》。要写好这类文章,有两个关键:一要长期观察,烂熟于心;二要抓住特点。本文写蝈蝈、蝉,都抓住“声音”:“叫蛐子”“呱呱的叫”,“秋叫蛐子”则“叫声清脆”;蝉也因叫声的不同而分三类:“海溜”、“嘟溜”、“叽溜”。——汪爷爷说,好的文字,是能让人“看”出声音的。写蜻蜓就抓住颜色:或绿或灰蓝或红或纯黑,绚丽极了。写刀螂(螳螂)则特意提醒我们注意其“翅膀好看”,别的都不必说了。

《葡萄月令》。这篇文章有两个特点。一是葡萄在汪爷爷的笔下,就像人一样,是有生命的,所谓“月令”,就是记载它的生命成长过程:“它已经等不及了”,“葡萄藤舒舒展展,凉凉快快地在上面待着”,“简直是小孩嘬奶似的拼命往上嘬”,“它简直是瞎长”,等等。二是写“月令”其实是写园艺工人一年四季培育葡萄的过程,因此,本文写葡萄成长之美,更是歌颂劳动之美。

《夏天》。要注意那神来之笔:“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有些句子,很平常,但放在文章的整体氛围中就显出特殊的韵味。比如本文的开头:“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结尾:“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前后一呼应,就其味无穷,余音袅袅了。

《冬天》。汪爷爷对四季的感受是和“吃”与“玩”联系在一起的。读完文章,你也能写一篇“冬天的游戏”或者“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游戏”吗?要写你们自己玩的游戏哦。

《冬天的树》。要注意本文对重叠词的运用:“细细的”、“轻轻地轻轻地”、“隐隐地”,“静静地”、“偷偷地”——轻轻吟味这些词,你有什么感觉?

《踢毽子》。做毽子的鸡毛,居然还有那么多的讲究,那么多的故事,像“孩子们早就‘贼’上谁家的鸡了”,“嗯住一只大公鸡,噌噌拔了两把毛就跑”——这里的“贼”、“嗯”、“噌噌拔了”,多传神!

《端午的鸭蛋》。注意文章字里行间掩饰不住的作为高邮人的自豪感:“这叫什么咸鸭蛋呢!”——这是忍耐不住冒出来的,还有许多在叙述里含而不露的,更要细心体味。

《昙花与鹤》。这篇文章有三段文字特别值得注意。一段是写“昙花”,“雪白雪白的”。连用四个比喻:“白得像玉,像通草,像天上的云”,“像睡醒的美人”,李小龙因此做了一个梦。另一段写“鹤”,也是“雪白的身子,雪白的翅膀”,但在李小龙的眼里,它是“神秘的孤鹤”,飞走了就永远找不着了。其实最神奇的还是李小龙看见的那原野,也是“雪白雪白的”,但上面却流着一条“玫瑰红色的河”。——你能把这三段文字变成三幅画吗?

《詹大胖子》。我们还是先来看看汪爷爷怎样写他所熟悉的人的。也是抓住外貌的特点:先突出“大白胖子”,再写他“偶尔喝一点酒,生一点气”,就变成“一个粉红脸的大白胖子了”。——这就不仅写外貌,还写出性格了。然后要写他的工作,汪爷爷写得也很有特色:通过声音来写。比如,“詹大胖子的主要职务是摇上课铃,下课铃”,就写他为把握时间先要上挂钟的声音:“喀拉喀拉”,再写摇铃的声音:“叮当、叮当、叮当”,后来铃变成钟,声音也成了“当、当、当、当……”。詹大胖子还负责剪冬青树,就有了“吧嗒吧嗒地剪”的声音。还要负责给老师烧水,就“用一把芭蕉扇忽哒忽哒地扇”。听声而见人,有意思极了。

《卖蚯蚓的人》。汪爷爷写校工詹大胖子,写炕鸡师傅余老五,写车匠戴师傅,写买饼子的孩子,现在又写卖蚯蚓的人,他们都是城市社会里底层的普通人,又都是凭着自己的手艺和辛苦劳作、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汪爷爷对他们怀着最大的尊重,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尊严。——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你怎样看待他们?不妨和他们交交朋友:那是真正的生活里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