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钱理群作品系列
1394800000015

第15章 现代汉语的最佳范本(2)

汪爷爷的记性真好,心特细,他还写出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在唱校歌时的不同表情和心情。从文章里摘出有关描写的文字,说说“低年级学生”、“四五年级学生”和“六年级毕业班同学”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昆明的雨》。老师有时也出题目让我们写“雨”呀“雪”呀什么的,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写了。看看汪爷爷从哪些方面写“雨季”:写雨季的色彩(“浓绿”);写雨季给人的感觉(“明亮,丰满”),写人在雨季的心情、状态(“人很舒服”“心软软的”“引起一点淡淡的乡愁”),还有雨季的空气(“柔和”)。最有意思的是,汪爷爷特别注意观察小动物在下大雨时的神态:“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你大概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些身边的小动物的神态吧,我们平时多粗心啊。你能不能细心观察并写一写“烈日下的猫”?

《在沽源的日子》,建议改题为《草原小城沽源》。看看汪爷爷第一次来到这草原小城,他都发现了什么。他发现“城门口游着野鸭”——注意这个“游”字,而且又在“城门口”,说说这意味着什么?他发现了“波斯菊”——汪爷爷为什么“大为惊异”?他发现了“真是‘大地’”的大地——这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大地”吗?还有“发亮”的“草原”,最重要的是和草原上的“云头”、“闪电”、“雷声”的骤然相遇——汪爷爷怎样描写在和大自然的神灵相遇的瞬间,他的观察、感受和心理?大声朗读这一段文字,说出你的感受。

《林肯的鼻子》。这是汪爷爷的“美国发现”。美国有那么多新奇的东西,他为什么特别注意“林肯的鼻子”,并当作一个“大发现”告诉我们读者?

《岳阳楼记》。汪爷爷文章里常有让人拍案叫绝的妙语。本文中就有两句:一句是“(岳阳楼)在烟波浩渺的洞庭湖上很压得住,很有气魄”;一句是“岳阳楼好像是从洞庭湖里长出来的”。——两句都着眼于“楼”与“湖”的关系,正是岳阳楼的主要特点,但又是汪爷爷的独特发现,而且用最通俗的语言(“压得住”、“长出来”)表达出来,他这么一讲,大家都觉得好,连声赞叹:“亏他想得出!”

《荷花、腊梅花……》。本文写了三种花,写法却各不相同,很值得琢磨。写“荷花”,注重写荷花生命过程:“我开了”——“收了朵”——“荷叶枯了”。写“腊梅花”,着力于开花的“境界”:“满树繁花,黄灿灿地吐向冬日的晴空(“吐”字有多传神!),那样的热热闹闹,而又那样的安安静静”(这也是汪爷爷的独特发现)。还写围绕腊梅人的游戏:折花和穿珠,就像花是“繁花”,文章也写得繁富。而写“晚饭花”,则一反常态,先竭力贬抑,什么“乱乱哄哄”、“毫无节制”,还有“村”、“俗”、“怯”等等,但一写到其“野”,就不知不觉地赞赏起来,最后竟以温馨而惆怅的童年记忆结束。——汪爷爷写花,最后都要写到人,这也是很有意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