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考试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钱理群作品系列
1394800000017

第17章 《巴金读本》审读意见(摘录)(1)

5.巴金思想与文学里的“少年精神”是和今天的孩子相通的

——《巴金读本》审读意见(摘录)

巴金不同于其他作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他和我们的小读者之间的精神联系是什么?我读了《读本》,最强烈的印象,是巴金的精神、人格力量。他不像鲁迅、沈从文、汪曾祺、萧红那样,给我们提供地方文化、民间文化的丰厚资源,提供人间万象百味,而是以赤诚的自我直面我们,“把心掏出来”,让我们的灵魂受到感染与净化。进一步追问:巴金的精神魅力何在?我想起了巴金的一句话——“青春是美丽的”,是不是可以这样概括:巴金是一位满溢青春精神的人。什么是青春精神?我在为母校南师附中(巴金在那里读过书,如今附中校园里还有巴金铜像,题词就是“把心掏出来”)写的《愿老师与母校青春常在》里,有一个概括:“对明天(未来)的美丽想象,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对彼岸世界的终极关怀,由此焕发出的内在和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永远不停息的精神的探索,永远不满足现状的不断创造的欲求,等等,所有这些‘美丽’而宝贵的精神素质,或许都可以概括为‘青春’二字。”我还发表了这样的议论:“以‘青春’概括的前述精神素质,是一个健全生命的基础。人在年轻时代以这样的精神素质垫了‘底’,以后无论遇到了什么艰难曲折,经历了怎样的人生的、精神的危机,都能从容应对,坚守住基本的精神防线,始终坚持积极向上的精神态势,不至于砸死精神上被压垮。”这其实就已经说到了巴金的青春精神和今天的孩子的精神联系和意义。“青春精神”也可以叫做“少年精神”,在五四时期就有“少年中国”的提倡,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巴金正是五四少年精神培育出来的(本书第二编的“叛逆巴金”,就是一个叛逆少年,他对大哥的不满,也主要是其精神的“未老先衰”),巴金就是“五四之子”(这和“大地女儿”正好配对)。因此,我们可以说,巴金在精神上和本书的小读者(尽管他们还处于“童年”阶段)是最为相通的,他身上的青春精神、少年精神也是今天的孩子最为需要的。

我建议,应该以这样的“青春、少年精神”作为全书的思想、精神贯穿线。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种精神:一是对所有的生命,特别是弱小生命的大爱(第一辑《童年回忆》对小动物和不幸的人的爱;第二辑《滚烫青春》,对“下人”的爱,对压抑生命的旧家庭的反抗;第三辑《百年苦难》,对不同时期经历不同的苦难的人的爱);二是建立在这样的大爱基础上的“使每个人都得着春天,每颗心都得着光明,每个人的生活都得着幸福,每个人的发展都得着自由”的理想(《〈春天里的秋天》序》),以及对这样的理想的执著坚守(第四辑《写给孩子》,主要的就是讨论如何坚守理想);三是永远的生命激情和活力(这是贯穿全书几乎所有文章的)。——建议对各篇导语和《读与思》做相应调整、补充,以突出并贯穿这样的精神主题、主线。

这也同时决定了巴金的文学精神和文字风格。巴金的文学也可以称为“青春的文学”,他的小说的表现对象及读者都是青年人。他的文字浅白,不加修饰,真诚而充满激情,说真话,抒真情,尽管不像鲁迅、沈从文、老舍、汪曾祺的文字那样讲究,有韵味,但却较易为青少年和孩子们所接受,有亲切感,另有一种吸引力,也是青年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

《致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这是十个像你们一样大的十一岁的孩子和八十一岁的巴金爷爷的通信,他们年龄相差七十岁,却在探讨同一个严肃的话题:关于“寻找理想”。这大概也是你们的问题。你想听听巴金爷爷的意见吗?

这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孩子提出的问题:“为金钱工作、为金钱学习,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事。这难道就是我们八十年代的少年应当追求的理想吗?”现在,又过去了二十年,作为新世纪初的小学生,你们身边的“一切向钱看”的风气恐怕是更厉害了吧?

请记住巴金爷爷的话:“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不用害怕,不要看轻自己,你们绝不是孤独的!昂起头来,风再大,浪再高,只要你们站得稳,顶得住,就不会给黄金潮冲倒!”

《给家乡孩子的信》。看看巴金爷爷怎样在家乡的孩子面前,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是非常动人的。他把“自己的生命”归结为两句话:“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我有无限的爱”,“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你也能用一句话说出你心目中的巴金爷爷吗?

《写给端端》。巴金爷爷写给端端的信也是给我们每一个小朋友的。也许这是最让我们感动的。巴金爷爷是多么了解我们啊:我们不都是像端端一样,成了“家里最忙、最辛苦的人”吗?我们不是为“功课负担之重,成绩要求之严格”而苦恼不堪吗?我们不是也有端端那样的“活下去多没劲”的牢骚,没想到巴金爷爷竟然因此而着急、紧张,他真是我们的贴心人啊。巴金爷爷批评我们写文章全是“大人腔”,“空话、大话”连篇,我们自己也不愿意啊。巴金爷爷说得多好:“我是人,不是□□”,这也是我们的心里话啊。还有:“听话的孩子不一定就是好学生,肯动脑筋的孩子总比不动脑筋的好”,如果所有的大人、父母和老师,都这样看待我们,那该多好啊。——你现在应该知道巴金爷爷是什么样的人了:他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他说:“生活把我和孩子拴在一起了”,这是真的。

你还有什么苦恼,是端端没有而你却有的,那么,你也向巴金爷爷倾诉一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