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汉高祖皇后吕雉传
13876600000005

第5章 避仇杀侨迁沛县,会豪杰巧结良缘(5)

这样,山环水抱必有气,有气则兴旺发达。而且,坟在高处,地处开阔,明堂清亮。

陵址选好后,便开始按照规划建陵。修陵的主持人是当时的相邦(即桐同、丞相),所以,吕不韦、昌平君、隗状、王绾、李斯都曾主持过这一工程,而由少府具体负责。陵墓从秦王政元年开始动工,秦统一全国以后,则大量征集人民修陵,最多时人数达72万人。陵上高大的封土,是从距秦陵北五里的鱼池村运来的。为了防止骊山山水冲了陵墓,在陵南建有防水堤。修陵所用的石料,是从渭河以北的山上挖取的。当时有一首民歌唱道:

运石甘泉口。

渭水为不流。

千人唱,

万人讴,

金(今)陵余石大如堰(土屋)。

“金陵余石大如堰”,是说有一块遗留下的石头大得像一座房子。据说,原来在秦陵东南二里有一块大石头,形状像个大乌龟,高一丈八尺,周m十八步。这是修秦陵时运到这里,再也搬不动而留下的。后代称它为“很石”,恳就是残忍的意思,也可以写作狠。元朝时,因修灞河桥,这块“恳石”才被石匠凿开修了桥。

秦始皇在沙丘死后,尸体被运回安葬在骊山陵墓。秦二世让后宫没有生过孩子的宫人都殉葬,并且活埋了许多修陵的工匠。《汉书·刘向传》说:葬始皇帝时,“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秦始皇入葬后,秦陵修建工程仍在进行,直到农民起义军攻到戏水时,才被迫草草收工。秦始皇陵前后修了39年,规模宏大,仅陵的封土,史书说当时就高达五十余丈。秦汉时的一丈,约合今2.31米,这就是说,它的高度达115.5米。经过2000多年的雨水冲刷和人为破坏,现在从陵前的碑底实测,它的高度已降到47.6米。尽管如此,仍冠历代帝王陵寝之首。

秦始皇陵的地上建筑金碧辉煌,就像一座都城。在高大的封土外围,用夯土筑起内外两重城墙,呈南北向的长方形。城墙的四个角上,建有角楼。

封土的北边,是秦陵的寝殿建筑,在墓的一边建寝殿,始于秦始皇,以后历代帝王纷纷效法,也在陵旁建起了寝殿。寝殿,古书也称寝。东汉时蔡邕在《独断》一书中说,古代的帝王在都邑里建有庙和寝,庙是安放祖先神位的地方,寝里设置有衣冠、几杖和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祭祀时用的。秦以前不在墓上祭祀,重要节日由君王率领大臣在庙里祭祀。秦始皇在他的墓旁建起寝殿,设置衣冠及生活用品,开始了墓祭。

从寝殿向南,是陵墓中象征宫廷乘舆的地方,即宫中的车马坊。这里曾出土铜车马。秦陵还设有食人官,似就是饲,钬官即掌管墓主人饮食的官员。古人认为“鬼犹求食”,所以,秦汉帝王除了在宫中设有钬官以外,在陵墓上也设置钬官。在秦陵以东,距秦陵约七八里的地方,即现在临潼大王镇的东南,有残存的秦阙。现今仅存一个,残柱高二米多。所谓阙,就是古代在宫、庙或墓门外所建的两个高大的柱子。因为阙上建楼,所以也叫阙楼。这里的阙,是秦陵的东门阙,位于秦陵封土的正东。进了阙门,便进入了秦陵的神道,由此看,秦陵的墓道正门是向东的。

秦始皇陵的地下建筑,更是豪华多姿、气派壮观。皇陵的地宫是咸15同宫在地下的缩影,地宫以“纹石”砌筑,堵决地下泉流,并涂以“丹漆”以防潮,东、南、西、北四面还有结构宏大、布局奇特的墓道相通。秦陵地宫现未发掘,内部结构不得其详,但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作过如下描述: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古代的其他文献,如《汉书·刘向传》、《水经·渭水注》、《三秦记》、《三辅故事》等,对秦陵的地下建筑和埋藏也有记载,同《史记》大致相同。

秦陵墓顶以明珠为日月星辰,象征着秦朝统治区内广阔的苍穹。我国古人常把天象和人事结合起来,认为天上的列星对地上人类的祸福有很大关系,所以,历代帝王的陵墓中都有天象的示意,叫星图。秦陵地宫中以水银为江河大海,象征着秦国统治区域的广袤大地。江是长江,河是黄河,海是秦始皇东巡时曾到过的东海。这无疑是一幅秦代的疆域模型图,它用水银作江河,用机械转动,使水银川流不息,如江河奔流。

秦陵地宫中的随葬品非常丰厚,据史书记载,项羽入关后,带着复仇的怒火进军成阳,一把火烧了咸阳的宫殿,大火蔓延了三个多月,咸阳成了一片焦土。项羽又带兵来到秦陵,命令将士挖掘秦始皇陵,用三十万人搬运秦陵地面及地下所能得到的东西,运了三十多天还没有运完,又放了一把火烧了多天。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秦陵认官遗址发掘时,只见几千平方米的地面上,到处是焦土。房上的瓦片,也烧得像发酵的面团一样暄,又黑又轻。

木料就更不用说了,成了一堆堆、一片片炭灰。据说,东汉时有一个牧童在秦陵放羊,羊走进了被乱军挖开的地下穴道。放羊娃便拿着一个火把,进入地穴中去找羊,结果失火,大火烧了九十多天,又使地下埋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唐朝末年黄巢率农民军进入长安,又曾发掘秦始皇陵。可怜千古一帝的秦始皂:生则张良椎之荆轲刀,死则黄巢掘之项羽烧,居然一杯尚在临潼郊,隆然黄土浮而高。

骊山之徒一火焚,犁耙棉杆来纷纷。

珠襦玉匣取已尽。

至今空卧牛羊群。

总之,规模浩大的秦始皇陵,是用劳动人民的血汗堆砌起来的。修陵人的身份,有的是触犯了秦王朝的法律而被称作刑徒的人,被送到骊山来修陵服役;有的是按秦王朝的徭役制度,每年为皇家服一定时间劳役的平民;有的是官府的工匠;有的是征集来的全国各地各行业中有一定技术的人。其中,人数占多数的,还是服徭役的人。他们很多人是带着刑具,在皮鞭的抽打下从事繁重的劳役,秦始皇陵就是建筑在这些劳动者的累累白骨之上。正如一首诗中所写:汉国河山在,秦陵草木深。

暮云千里色,无处不伤心。

——引自洪迈《容斋随笔》如前所述,秦始皇死时,秦王朝已经日薄西山,但它毕竟是始皇帝的陵墓,所以,秦二世才诏令全国,征发大批刑徒至骊I山,继续修建秦始皇陵。

沛县县令也接到命令。他心中暗想,你刘邦先前不是夺了我儿之“妻”吗?我当时虽然碍于老友吕公的情面没跟你计较,只是暗中一直没有迁升你的官职,可表面上还得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让别人议论纷纷,着实令我极没脸面,这口窝囊气还一直没机会发泄呢?这下好了,就派你刘邦出这趟公差,让你有去无回,神不知鬼不觉地使我出了这口恶气。

刘邦接到命令,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只好赶回家去打点行装。吕雉见丈夫一脸黑气回来,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刘邦恨恨地说:“想不到县令这样心胸狭窄,事情都过了这么多年,他还嫉恨前怨,竟派我解押刑徒去骊山。”沛令当年向吕公为儿子求婚的事,吕雉早有所闻,听刘邦这么说,就已明白了其中奥秘,她虽知丈夫这…去,恐怕凶多吉少,但还是强颜为笑地宽慰说:“夫君也不必胡思乱想,这等差事你也不是头一回了,不会有事的,我这就去替你准备。”嘴上虽然这么说,可一转脸早有一行热泪掉在地上。

次日,吕雉把两个儿女交给公婆照管,自己去县府为丈夫送行。来到县衙时,萧何、曹参、任敖、夏侯婴等早在那里等候,县令也带着几个侍从来为刘邦饯行。县令一边笑容可掬地把刑徒名册交给刘邦,说着心照不宣的客套话;一边装作不经意的样子斜一眼吕雉,心中不免感慨万千,没想到这个女子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可那腰身还像以前那样苗条,再看那脸蛋,虽然留下少许风吹日晒的痕迹,却更显出一股诱人的少妇魅力。刘邦呀、刘邦,你小子可真艳福不浅哪,这回也该轮到我品尝品尝了。县令的内心独自,早被站在一旁的萧何读个清清楚楚,萧何走过去拉住刘邦的手,故意提高嗓门说:“仁兄你就放心去吧,家里的事有我们大家照料,如果有人敢动大嫂的坏心,看我们不扭掉他的脑袋。”县令这边听着,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恨不得把个萧何剁成肉酱,可又不便发火,只好又说了几句言不由衷的祝福。

夫妻俩依依话别,刘邦就押着刑徒上路了。吕雉待丈夫走远,终于哭出声来,一面望着渐渐消逝的丈夫的身影,一面默默地为丈夫祈祷:苍天啊,你可要保佑我丈夫平安归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