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汉高祖皇后吕雉传
13876600000004

第4章 避仇杀侨迁沛县,会豪杰巧结良缘(4)

任何思想意识都是对现实存在的反映,任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也必然是现实政治斗争在观念形态上的直接映现。秦“焚书”的导因从表面上看起冈于淳于越议封建,其实这只是借口,是契机。作为引发秦“焚书”政策出笼的直接导因是意识形态领域对秦政的批判,而导致这种舆论批判的根本原因则是秦政的暴虐。

秦始皇为实现其专制独裁统治,不仅把韩非的君主独裁、严刑峻法等思想主张作为施政大纲,而且把阴阳家的五德终始说渗进法家理论之中。以为秦为水德,而水德主阴,在政治上表现为残酷的刑罚,这就使法家学说反映出来的对农民的残酷剥削与血腥镇压政策更“合理”地付诸实践。以致“赋敛重数,百姓任疲,赭衣半道,群盗满山”。这种严峻的阶级斗争形势理所当然地首先在意识形态领域反映出来。

针对秦始皇的“举措暴众”行径,士人从不同学说角度提出批评,阐发各自的政治主张,理应有助于秦代统治者对施政有所反省,有所更张,而不是欲加之罪。可秦始皇和李斯却错误地认为:人民的反抗意识是被诸生煽动起来的,“今诸牛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而认识不到或不愿承认是被其暴政激起的;诸牛议政是因为私学的存在,“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而认识不到“各以其学”非法教,是由于刑罚太繁太苛造成的。为此,要巩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实行专制。在统一思想的途径上,由于受传统价值观的左右,受秦文化氛围的影响,使秦始皇只能采川韩非的文化专制主张,禁私学,焚其书,钳其口。因此说,秦代的文化专制政策不过是秦始皇君主专制政治在思想文化领域的进一步扩大,有其内在的历史必然性。

转过一年,萧何、樊哙等人到刘邦家做客,席问又讲述了这么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话说秦始皇晚年,幻想自己能长生不老,于是不惜重金募求燕、齐一带的方士为他寻找仙人仙药。所谓方士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巫术,当时人们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知识的限制,误以为上天主宰着人问的一切,往往通过卜筮之类的活动来沟通灭人关系,并通过祭祀活动来消灾祈福。到了战吲以后,一些修方仙道的人,自诩能把人的灵魂从躯体中解脱出来,能接近鬼神。因此,燕、齐沿海地区就出现了一批讲神仙术的方士。他们声称:渤海中有三神山——蓬莱、方丈和瀛洲。山上的宫阙都是用黄金和白银筑成的,住着长牛的神仙,仙人有不死的奇药。秦始皇出巡海上,听信方士之说,曾派齐人徐市(即徐福)带500童男童女入海寻求,结果徐市一去不复返。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临碣石(今河北秦皇岛附近),又派燕人卢生去寻仙人的不死之药。仙人和不死之药世上当然不存在,按秦法:所献之方无效验者,就要处以死刑。卢生和另一方士侯生数年来尽管通过种种手段迷惑秦始皇,但真相迟早要暴露。

于是卢生跟侯生相谋说:“皇上专断暴戾,以刑杀为威,不如早日脱逃。”两人主意一定,遂挟带骗取的金银财宝逃之天天。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气得差点背过气去,遂传令御史,把咸阳城内的方士、诸生抓来讯问。这些白面书生哪里受得住狱吏的严刑拷打,哭爹喊娘地互相告发,株连460余人,都被坑杀于咸阳。

只听萧何叹息道:“哎,皇上这般视民如草芥,怕要自己点燃六国旧贵族的复仇之火呀。听说不久前,有一颗陨石落到东郡,立刻有人在石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皇上震怒之下,竟下令把陨石旁边的住户全部屠杀。这样下去,天下怕是又要战乱不休了,那时倒霉的还是我们老百姓。”

樊哙在一旁接着说:“萧兄有所不知,如今老百姓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传闻有人在华阴的平舒道(在今陕西华阴附近,北濒渭水,南限华山,为关中通向东方的重要道路),拦住皇上的使臣,诅咒说‘今年祖龙(指秦始皇)死’。我看老百姓造反的那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刘邦沉吟良久,端起酒杯说:“不谈这个,不谈这个,杀儿个儒生、方士小事一桩,国家的治乱还轮不到我们去操那份闲心。真要有那么一天,我们也非等闲之辈,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嘛。喝酒!喝酒!”

这时吕雉插话说:“皇上去年刚刚烧了天下书,今年又拿文人开刀,这不是火上浇油嘛!现如今老百姓贺死而吊生,互相告诫说‘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依贱妾看来,恐怕很快就要发生民变了。你们可要有所打算哪……”

刘邦瞟了一眼吕雉,带着酒气说:“这没你女人家的事,妖言惑众是要杀头的,你吃官司不打紧,别连累萧老弟他们知情不举。”

吕雉见丈夫有些微怒,想说这也没有外人之类的安慰话,可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搭讪着到厨房忙去了。萧何望着吕雉的背影,悄声对刘邦说:“嫂夫人不仅做事干练,头脑也不简单,你老兄可真有福分哪。”刘邦笑笑没吭声,又招呼大家喝起酒来。

从上述对话中不难看出,秦始皇晚年的“焚书坑儒”之举,不失为加速秦王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秦的“焚书”必然造成秦代统治文化与关东地域文化的冲突,造成原六国人民在文化心理、文化情感等方面与秦朝的强烈对立,特别是把六国文化的载体——诸生推向自己的反面,使之成为宣传反秦的吹鼓手。比如陈胜起义之后,就有孔子的八世孙孔鲋抱着孔子的礼器,往投起义军,当了陈王的博士。正如《盐铁论·褒贤篇》所说:“戍卒陈胜奋于大泽,不过旬月,而齐、鲁儒墨缙绅之徒,肆其长衣,负孔氏之礼器诗书,委质为臣。”文人纷纷弃笔从戎,不仅使农民起义军有了明确的斗争口号和目标,而且增强了军事作战的计谋和策略,从而缩短了反秦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进程。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始皇帝在最后一次出巡返归的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平乡东北)。中车府令赵高控制赢政的小儿子胡亥,胁迫利诱丞相李斯,伪造遗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又矫诏赐正在上郡(治今陕西榆林东南)监军的长子扶苏自杀。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朝廷颁布诏令,从全国各地征发大批刑徒(多为触犯秦朝法令而被罚苦役的贫苦农民)西至骊山(今陕西临潼东南),添筑秦始皇的陵墓。

提起秦始皇的陵墓,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俑坑一被发现,就引起了整个世界的震惊。1978年9月,法国总理希拉克参观了秦俑坑,说:“世界上有了七大奇迹,秦俑的发现,可以说是八大奇迹。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新加坡《联合晚报》的报道中称兵马俑发现后,“连访问北京的各国领导人或元首,都以前往西安参观兵马俑为一大乐事”。

其实,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仅仅是始皇陵的附属建筑之一,而整个陵园的地上建筑和地下建筑在当时可以说富丽堂皇、高大雄浑、气派壮观。

秦始皇陵的修建,始于秦王政元年(前246年)。《史记》记载:“始皇初即位,即穿治骊山。”陵园的地点,位于陕西省临潼县骊山北麓。

骊山是终南山的一个支脉,在西安市东二十公里的地方。其主峰在陕西省临潼县南门外,所以也称临潼山。骊山山势高耸,绿树成荫,非常美丽,所以也叫丽山。传说中炼石补天的女娲,便在这里居住,如今骊山上有纪念女娲的老母殿。

骊山与生前的秦始皇还有一点缘分。骊山北麓有温泉,因为温泉中的水流出地面时的温度为43℃,水中含有石灰、碳酸锰、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钠、二氧化铝等化学成分,可治皮肤病及风湿症。所以早在周代,周幽王就曾在这里建有骊宫。

传说秦始皇曾在这里碰到了漂亮的神女,产生了坏念头,调戏了这位神女。神女大怒,就往他脸上唾了一口。秦始皇因此生了一身恶疮,久治不愈。他便去向神女叩头赔罪,神女赐给他温泉洗脸,疮才好了。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骊山山南产玉石,山北产黄金,是一个美丽的地方,秦始皇喜欢这个美好的名字,所以把陵墓选在这里”。如果从古代风水观点来看,就更有它的深意。金、元时成书的《大汉原陵秘葬经》是一本专讲风水的书,其中指出:“立冢安坟,须藉来山去水。择地斩草,冢穴高深。”就是说,建坟的地方要背山靠水,坟建在高处,穴要挖得深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