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汉高祖皇后吕雉传
13876600000026

第26章 佐高祖安定天下,出奇谋冤杀韩信(2)

贯高说:“人之常情,谁不爱惜他的父母妻子。如今,我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都全被处死,我爱大王岂能超过我的亲属?只因为大王确实没有参与谋反,我岂能信口胡言。”于是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证明张敖确实不知情。

泄公把情况禀明皇上。刘邦这才下令释放张敖,维持和鲁元公主的婚姻不变,但撤销了王爵,贬为“宣平侯”。

刘邦很欣赏贯高的侠义守信,派泄公持节特赦贯高,通知他张敖已经出狱。贯高喜不自胜,说:“大王真的出狱了?”

泄公说:“当然,难道皇上还能骗你?皇帝很敬重你的为人,所以特别赦免。”

贯高凛然道:“我全身脓血而不肯死,只为了证明大王无辜。如今大王已经出狱,我已尽到责任,死而无恨。而且人臣背上篡弑的罪名,还有什么脸面再侍奉皇上。”说罢,将头部猛烈后仰,颈骨折断而死。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评论说:刘邦因为傲慢的缘故,才引起臣僚背叛。贯高凶恶逆戾,使他的君王丧失了国家。然而,促使贯高谋反,是刘邦的过失。促使张敖失国,是贯高的过夫。

楚汉战争刚刚结束,刘邦为削弱韩信的实力,把他改封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

高祖五年(前202年)五月,韩信启程前往封地,回到了自己的国都下邳。他首先找到当年经常给他饭吃的那位漂母,赏给她一千金,以报答她的恩情。这就是“一饭千金”的来历。

他又找到下乡南昌亭长,赏给他一百钱,对他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应该做到底,你却有始无终。”然后又把当年叫他钻裤裆的那位无赖少年找来,封他做楚国的中尉(负责巡城捕盗的武官),并把他介绍给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初他侮辱我时,难道我不能把他杀掉吗?我没有杀他,是因为没有什么理由。当时我忍耐过去,才会有今天的成功。”

韩信青年时无依无靠,流落街头,受尽了苦难和冷遇,长期郁郁不得志。如今做了楚王,免不了有一种出人头地、衣锦还乡的表现欲,所以每次巡行县邑,都陈兵出入,鸣锣开道,守卫森严,威风凛凛。

项羽有个部将叫钟离昧(m6),一向跟韩信很要好,项羽在乌江自杀-

后,他辗转投奔了韩信。韩信觉得刘、项之争已有结果,以前人各事其主,现在就不该再追究个人的恩恩怨怨了,所以就收留了他。谁知这事不久就传到刘邦的耳朵里,刘邦本来就一直对韩信存有戒心,他那双充满猜忌的眼睛时刻都在密切地注视着韩信的一举一动,听说韩信窝藏钟离昧,气得咬牙切齿,使人命令韩信逮捕钟离昧。韩信为人重义守信,所以一直未予理睬。

高祖六年(前201年)十月,有人上书诬告韩信谋反。刘邦对此事的态度是:宁信其有而不信其无,于是召集诸将商讨对策,诸将纷纷表示:“陛下赶快发兵,把这小子杀掉算了。”刘邦以为不妥,沉默良久,又征询陈平的意见。

陈平问:“有人告韩信谋反这件事,他本人知道吗?”

刘邦答:“他还蒙在鼓里。”

又问:“陛下的兵精,还是楚国的兵精?”

答:“楚国的兵精。”

再问:“在陛下看来,各位将领的才能有没有超过韩信的?,,答:“这还需问,当然没人比得上他。”

陈平接着说:“既然我们现在兵精不如楚,将才不如韩信,如果举兵攻之,那不等于迫使他跟我们决战吗?这是多么危险哪!’’

刘邦一听就急了,连忙向陈平讨办法。于是陈平向刘邦献了伪游云梦、突击韩信的计划。具体来说,就是刘邦派人通知各诸侯国,伪称他要到云梦(即云梦泽。在今湖北南部,湖南北部洞庭湖一带。汉初是围猎的地方)游猎,并顺便在陈召见诸侯王。陈在楚国的西边,韩信如果到那里去拜见刘邦,刘邦就不必大动干戈,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他擒住。

韩信听说刘邦要到云梦游猎,心里感到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当刘邦快到楚国时,韩信已经大致猜出了刘邦此行的意图,因此就想发兵反抗,可是仔细一想,自己并没有什么罪过,何必要谋反呢?如果去谒见刘邦吧,又怕束手就擒。正在他左右为难时,有人向他建议说:“大王如果斩了钟离昧,把他的人头献给皇上,皇上一定会高兴,那么这场灾祸就可以避免了。”

韩信有些不忍,就去找钟离昧商量此事。钟离瘼对韩信说:“汉之所以没来进攻楚国,是因为我在大王这里,如果大王把我杀掉去向朝廷献媚,那么我今天死,明天就该轮到大王上断头台了。”说罢,他大骂韩信不讲信义,然后就自杀了。

同年十二月,刘邦到陈大会诸侯。韩信带着钟离昧的人头前去拜会。岂料刘邦除韩信之心已决,当然不以诛杀钟离昧为满足,遂命令卫士把韩信捆起来,装到一辆车上,严加看管。韩信这时才恍然大悟,感慨地说:“果然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现在天下已定,我韩信确实该死。”

刘邦听后微微一笑,带着几分嘲弄的语气说:“有人告你谋反,难道你还想抵赖吗?”说完就令人给他带上刑具,把他带到洛阳。

在返回洛阳的途中,当刘邦经过荥阳、成皋这些古战场时,一时触景生情,忆起了当年同项羽拚死厮杀的惊心场面,联想到自己几度身陷险境,多亏韩信对自己肝胆相照,屡立奇功,才反败为胜,最后击溃了项羽,因此,他相信韩信不至谋反的砝码又在脑海里占了上风。这样,到达洛阳后,刘邦又宽恕了韩信,但还是削去了他的王爵,降为淮阴侯。

从此以后,韩信才知道刘邦是嫉恨自己的才能,所以便借口有病,既不愿意朝见刘邦,也不肯跟随刘邦出去游猎,整天心怀怨愤,郁郁寡欢。

当时,刘邦封了很多列侯,都住在京里,韩信谁也瞧不起。睢阳人灌婴,做过丝绸贩子,被封为颍阴侯;周勃早年以编箔为生,还当过吹鼓于,因为是刘邦的同乡,被封为绛侯;樊哙以屠狗为业,因为是刘邦的连襟,被时为舞阳侯,一直是刘邦的亲信将领。韩信如今被降为淮阴侯,脸面上总有些不光彩,所以羞与灌婴、周勃他们同列。

列侯是秦汉二十级军功爵中最高的一级,秦时称为“彻侯”,后来因避汉武帝刘彻名讳而改称“通侯”,或称“列侯”。汉初所封列侯都坐食一定数量民户的赋税,同时在京师任朝官,有职有权。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以后,无官无职,闲着无事,于是就常常找樊哙闲聊。樊哙每次见韩信来访,都引以为荣,把韩信敬如上宾,经常用跪拜之礼迎送,谈话时称自己为臣,说:“大王竟肯光临臣的寒舍,实在荣幸!”韩信离开后常自言自语地冷笑道:“我韩信此生竟落得跟樊哙这样的人为伍,实在可耻!”

有一次,刘邦闲暇无事,找韩信聊天,两人谈到诸将的能力有大小,本领有高低,各不相同。刘邦一时兴起,问韩信说:“你看我能带多少兵?”

韩信信口答道:“陛下带兵不过十万。”

又问:“那么你能带多少呢?”

答:“韩信带兵,多多益善。”

刘邦见他还这样自信,有些不服气,傲慢地说:“既然如此,你为什么还被我擒住了呢?”

韩信并不介意地说:“陛下不善于带兵,却善于带将,这就是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况且陛下靠的是天意,跟您的能力无关。”

刘邦听了哈哈大笑,心里暗想:“这小子心里一直不服气,留着早晚是祸害,必须找机会把他干掉。”

高祖七年(前200年)冬,韩王信叛逃匈奴,刘邦亲自率兵征讨。不久,宛朐(今山东东明南)人陈稀被封为阳夏侯,并被委任为赵国丞相,统领赵、代边防军。据说陈豸希临行前曾去跟韩信告别。韩信屏退左右,拉着陈孺的手在院中散步,仰天叹息说:“我可不可以跟你谈点肺腑之言?”

陈稀答:“请将军吩咐。”

韩信说:“你驻防的地方,集结了天下最精锐的部队,你又是陛下最信任的将领。如果有人打小报告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会相信;可是,有人第二次诬告你谋反,陛下恐怕就会产生怀疑;到第三次再有人告发你谋反时,陛下一定勃然大怒,亲自率军征讨。到那时,我可以在京城举兵,做你的内应,天下的事,就在你我的掌握之中了。”

陈稀素来佩服韩信,就一口答应下来。

高祖十年(前197年)九月,陈稀因为受到刘邦的猜忌,果然公开造反,自立为代王。刘邦亲自率军出征。韩信声称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暗中却派人去跟陈豸希联系,指示机宜,并跟家臣密谋,准备乘夜假传圣旨,把奴隶和犯人释放出来,袭击吕后和太子刘盈。部署已定,只等陈孺回音。

却说刘邦出兵以后,将朝中政事,内委吕后,外委萧何,全权处理。吕后本来对刘邦宽佑韩信一事深表不满,几年来一直认为韩信的存在,是朝廷的最大危险,因此,她不止一次地在刘邦面前提示应假罪名除掉韩信,可刘邦念及旧情,始终未忍下手。这次,刘邦出兵以后,吕后就打算先斩后奏,除掉这一隐患。

说来凑巧,韩信有个门客犯了过失,韩信一气之下将他囚禁起来,并准备杀掉他。吕后派人察知这一情况后,就买通这位门客的弟弟,让他上了一个状子,说韩信密谋造反。等状子呈上之后,吕后原想召韩信进宫,乘机把他杀死。可转念一想,又怕韩信不肯就范,反误了大事。于是就找萧何商量对策,吕后说:“如今皇上远离京师,有人控告韩信谋反,若让他的阴谋得逞,不但我们母子肝脑涂地,老百姓也会再遭离乱之苦,请丞相务必想个法子,诛灭叛贼。”

萧何听吕后要杀韩信,吓了一跳,心里也矛盾极了。他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极力推荐韩信做大将,此后两人的交情一直很好。他也深知所谓韩信谋反不过是吕后精心捏造的,但自己身为汉朝丞相,对这件事只能尽忠尽责,不能从感情出发,因小失大。退一步说,自己和韩信的私交无人不晓,如果自己出面担保韩信,弄不好连自己的身家性命也要搭进去。他思前想后,最后还是咬咬牙给吕后出了一条毒计:派一个人装作刚刚从前线回来,声称带回了刘邦已经取胜的消息,说叛将陈豸希战败被杀。这样,列侯、群臣就会进宫祝贺。

吕后依计而行,大臣们不明真相,纷纷到宫中祝贺。可唯独韩信怀疑其中有诈,推说有病,没有进宫。吕后急得团团转,只好派萧何亲自去请韩信。

韩信见萧何亲自来访,非常高兴,寒暄几句后,萧何劝韩信说:“皇上消灭了陈孺,大臣们都去祝贺,将军虽然有病在身,但无论如何也应该去祝贺一下。否则,皇后不高兴,别人也会有所议论。”韩信不好推辞,就跟着萧何来到长乐宫。

刚一进宫门,就被武士们捆绑起来,韩信忙喊:“萧丞相!萧丞相!快来救我!”可回头四顾,哪里还有萧何的影子。

韩信被擒后,未经任何审讯,就被斩于长乐宫钟室。临刑前,韩信仰天长叹:“我悔不用蒯通之计,以致落入这帮小人、女子的圈套,难道这就是老天的安排吗?”

韩信死后,他的全家和宗族的人,也一并株连被杀。

刘邦平定陈豸希叛乱,回到京城长安以后,听说韩信已死,又是高兴又是怜悯,就问吕后:“韩信临死前说了些什么?”吕后告诉他,韩信说没有用蒯通的计谋,所以被杀,后悔得很。刘邦说:“此人是齐国的辩士。”于是下令,立即通缉蒯通。

不久,蒯通被捕,押到刘邦面前。刘邦用逼人的目光看着他,厉声问道:“你唆使过淮阴侯谋反了吗?”

蒯通很镇静地说:“是的,可惜这小子没有听我的,所以才自取灭亡。

如果他用了我的计谋,陛下还能杀掉他吗?”

刘邦恼羞成怒,下令说:“快把蒯通拉下去烹了!”

蒯通却大声喊:“冤枉啊!冤枉!”

刘邦反问:“你教唆韩信谋反,有什么冤枉的?”

蒯通替自已辩解说:“当初反秦时,诸侯并起,豪杰云集,都想取而代之。当时谁最有本事,谁就可以先得天下。人各为其主,那时,我只知道韩信,不知道有个刘邦。况且那时想争夺天下的人很多,也不光你一个,只不过他们力不从心罢了。即使在今天,也还有人暗中想做皇帝,难道你能把他们都杀绝了吗?要是陛下因为我过去忠于自己的主人就烹了我,那么,今后怎么去教育你的臣子呢?”

刘邦听了,竟无话可答,无可奈何地说:“你总算能言善辩,我姑且放你一条生路。”蒯通拜谢而出,又回到齐国去了。

韩信是汉初杰出的军事家,在辅助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古人说:“汉之所以得天下,大抵皆韩信之功也。”

这话不无道理。对韩信“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军事天才,刘邦也心悦诚服,自叹不如。

历史上对韩信之死,历来有不同的说法。司马迁用生动感人的笔触,描写了韩信的军事才能,刻画了这位杰出军事家的高大形象;同时又不惜笔墨,用大量篇幅详细记载了武涉、蒯通等人多次劝说韩信背叛刘邦,三分天下,以及韩信坚决拒绝的事实和经过,暗示出对韩信谋反一事的怀疑态度。

班固在《汉书》中,对韩信谋反一事则持肯定态度。认为韩信在被封为王以后,因为过于强大而受到怀疑,便一环不自安,事穷势迫,卒谋叛逆,终于灭亡”。

司马光在肯定了韩信的功绩之后写道,从韩信拒绝蒯通的劝说,以后又到陈地去迎接刘邦来看,韩信哪有反心呢?他只是“失职怏怏,遂陷悖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