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汉高祖皇后吕雉传
13876600000022

第22章 败平城娄敬献策,保鲁元宗女和亲(2)

把未央宫称为紫宫,是因为它是天子的皇宫。未央宫四周筑有宫墙,形成宫城。宫城平面基本呈方形,面积约5平方公里,约占长安城总面积的1/7。

未央宫宫城四面各辟一门,称宫门,又称司马门,其中以北宫门较为重要。当时,进北宫门有南北大街直达未央宫前殿,北宫门外有高大的阙楼,称北阙,这是萧何营筑未央宫第一期工程中的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如前所述,阙是门前的两个高耸建筑物,对称分布于门外的门道两旁。皇宫宫门之前的阙是宣布国家政令和张贴重要安民告示之处。文武大臣进皇宫宫门之前都要候于阙下,根据礼仪,他们要在阙下想想自己有什么不足(即“缺”什么)。阙上有罘躔(音浮思),罘躔是把木头镂空雕刻成各种连续的几何纹图形,观其形状,反复不得其解,所以称为“罘躔”,实际是“复思”,即反复思考。阙上装饰了罘躔,就是要求大臣朝见皇帝行至阙下要反复考虑其奏章。北阙之内有许多重要建筑,如高入云天的柏梁台、学者云集的天禄阁等等,都在北阙附近。

前殿是未央宫的主体建筑,居未央宫正中。它利用了龙首山丘陵造成的高台作为殿址,龙首山实际是条土梁,关于龙首山还有个传说:“秦时有条黑龙,从终南山出来,奔驰到渭河饮水,它所经过的地方形成一条土山,山形犹如龙状,土山北部最高处似龙头高昂,故名‘龙首山…前殿遗址的高大台基,至今仍高高耸立于汉长安城故址之中,南北长350米,东西宽200米,高15米。未央宫前殿遗址,是目前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时代较早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

前殿为两汉一代大朝之地,其建筑之豪华为其他宫殿所莫及。建筑前殿所用的水材都是消香名贵的木兰和纹理雅致的杏木。屋顶椽头贴敷的金箔,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华贵的大门上装饰着鎏金的铜铺首,镶嵌着闪光的宝石。窗户上雕饰着古香古色的花纹,回廊栏杆上雕刻着清秀典雅的图案。

紫红色的地面,金光闪闪的壁带烘托得大殿富丽堂皇。

前殿的正门在南面,叫端门。门前有谒者十人,全副武装,手持长戟,日夜守卫。门内是广阔的庭院,每逢朝会,庭院之中旌旗迎风招展,仪仗浩浩荡荡。功臣列侯诸将军列队站在西边,面向东方;丞相、御史、太常等文职官员列队站在东边,面向西方。

末央宫中还有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承明殿等文化性建筑物。石渠阁在未央宫西北部,石渠阁因“石渠”而得名,所谓“石渠”即以石为渠。据传石渠阁是萧何主持建造的。刘邦入咸阳后,萧何曾收秦朝图书典籍和档案,石渠阁建成后,就收藏于其中。由于石渠阁中有大量图书和档案材料,许多著名学者、文人都曾到那里查阅过资料。

此外,在长乐宫和未央宫之间修筑了武库,在长安东南修建了中央粮库——太仓。这些工程都是由萧何领导,阳成延具体负责设计、安排施工的。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刘邦从外地回来,见未央宫的规模过于壮丽,就对萧何大发雷霆,怒气冲冲地说:“天下汹汹,苦战多年,成败未可知,为什么修治宫室如此过度?”

萧何答道:“正因为天下未定,才好借机多作征发来营建宫室,况且天子以四海为家,宫室壮丽才能显出威严,也用不着子孙后代再来重建。”

刘邦这才转怒为喜。刘邦生前,已建成了未央宫前殿,他虽然始终是以长乐宫为皇宫,而且最后也死在那里,但是,刘邦是把未央宫作为新的皇宫修筑的。刘邦死后,刘盈即位,他开始以未央宫为皇宫,此后,终西汉一代未改其制。

惠帝刘盈即位后,开始修筑长安城城墙,这是一项浩大工程。惠帝三年(前192年)春,朝廷下令,一次就征召了14.6万人来京师修长安城。由于工程浩大,用工多,所以征用劳力的范围扩及长安周围六百之内,男劳力不够了,就大量征用妇女。这次为时一个月的筑城工程,用去工日438万个。有时工程紧张,不仅冬春之季施工,夏季酷暑还要进行。京畿附近劳力不够用,就从全国各地诸侯王、列侯那里征调刑徒和奴隶来补充。直到惠帝五年九月,长安城才告竣工。根据实测,长安城城墙周长25700米,约合汉代62里多,这与文献记载的长安城周长63里的数字基本相近。城墙纵剖面为梯形,上窄下宽,墙基宽16米,城墙原来的高度在10米以上。城墙全部为版筑夯土墙,墙体坚硬如石。城墙外侧有宽8米、深3米的壕沟围绕,城壕边广植参天白杨,因而又称“杨沟”。

至此,高帝和惠帝时期,分别修筑了长乐宫、未央宫、武库、太仓和长安城城墙等建筑,长安城已初具规模。到了西汉中期,汉武帝又在城内修筑了桂宫和明光宫、建章宫,在城郊开凿了昆明池,充实了上林苑中的各种宫观建筑,大规模地扩建了皇室避暑胜地——甘泉宫。汉长安城的建设,这时达到了顶峰。

在长安城的营建过程中,城郊随着皇帝陵园的出现,还建设了一些陵邑。这些陵邑(为供奉陵园而设城邑)规模宏大、人口众多,在当时京畿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成了长安的卫星城。

(二)

吕雉从一个农家妇女,摇身一变而贵为皇后,可以说今非昔比了。这种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还真把吕后搞得有些不知所从。她每天起床,先由两名近身宫女替她着衣、梳洗打扮,然后御厨侍奉用膳,接着后宫美人、八子、良人等依次前来请安。平时,吕后要根据节令安排宫中事宜,包括为刘邦筹备晋升宫女封号的礼仪,为太子娶妃纳妾,安排宦官、宫女的日常工作等等。还要定期迎见刘邦的临幸,接见太予妃、良娣、家人的朝拜,对她们进行训导,指导后宫嫔妃习文断字,学做女工等等。晚上再由宫女服侍洗沐,宽衣上床。应当说,西汉建立后,百废待必,特别是以刘邦为首的“布衣君臣”夺取天下后,一时还没有建立起严格的朝仪宫规,所以一切宫中规矩还都非常粗略。但是,就是这些仪式规定对吕后来讲,开始时也感到浑身不自在。与此同时,后宫嫔妃以下无不对她唯命是从,也使她固有的权力欲不断膨胀。

吕后随刘邦迁都长安后,一直住在长乐宫,她居住的宫室称椒房殿。椒房殿取名是由于这个殿是以椒和泥涂抹墙壁,“取其温而芬芳也”,同时也取椒多籽之性,以求多子多孙。

吕后这时虽然坐列专席,舆用法驾,母仪天下,贵为“小君”,表面上春风得意、威风凛凛,但内心世界也充满了寂寞和苦恼。原因很简单,吕后此时已人到中年,体态姿色均不如当年,加上她遭遇过秦狱、楚营的磨难,使刘邦在性生活上越来越疏远她。当然,刘邦这时宫女成雨上千,更有戚姬一直专宠,刘邦即使能够原谅她的过去,甚至对她同审食其的种种传闻也不计较——汉人对待男女性生活的态度并不似后世那样严肃——但也没有太多的时问来陪伴她了。刘邦每次临幸吕后,往往是出于礼节上的需要,和她谈些军国大事和人事安排,起兵前在丰邑小家庭的那种温馨气氛早已荡然无存。吕后虽然对于预闻一些国事很感兴趣,也常常发表一些自己的意见,但她毕竟是个女人,生理欲求仍然很强烈,以前尽管刘邦常年在外,可好在有审食其对她服服帖帖,虽然免不了要偷偷摸摸,但总比坐守空房强得多。现在可好,刘邦在京时难得到她的椒房殿光顾一夜,而审食其也不可能到后宫跟她偷欢,这就使得吕后度日如年,脾气变得越来越坏。万般无奈之中,吕后只好把自己的名声抛到一边,经常借出行的机会,找一处幽静的住处与审食其私通。

但此时的吕后已贵为“小君”,行动已不似在丰邑老家时那么随便了。

她每次外出,都是前呼后拥,侍女、宦官、卫士紧随左右,她想私自到辟阳侯府去,已经是万万不可能的,就是想找一处居室幽会,也有干百双眼睛紧紧盯着自己。由此论之,她有时真想去当一个普通百姓。

吕后经受不住感情上的折磨,又没法避开世俗的眼睛,左思右想,她还终于想出了一个万全之策。

她先是声称自己有病,任宫内御医如何调治,都不见好转,因为她压根就没病,至于御医配好的中药当然从来没吃过。然后她又借口偏方治大病,要求找民间巫医诊治,这样的要求顺理成章,刘邦遂下令在京师附近遍访民间巫医。这一举动可忙坏了公卿大臣,他们纷纷派人走街串巷,去寻找医术高明的江湖医生。一时被征的巫医一批批进宫,无不幻想着能治好皇后的怪病,自己摇身而名利双收,但他们虽然平时骗得了小民,这次却被吕后给骗了,因此又都一个个垂头丧气地败兴而归。

闹了一阵子,吕后暗中派人买通一个居住幽静的巫医,让他向自己进言说,治疗皇后的病,应该屈尊大驾前往他的寒舍,因为治皇后的病需要在他那块风水宝地才能治好。吕后欣然应允,于是就隔三差五地乘坐一辆耕车(汉制皇后日常乘车),带着贴身侍女和其他侍从到那个巫医的诊所去。每次回宫,吕后都显得春光满面,精神焕发,声称这位巫医的医术高超,自己的病情已好了许多。

这出由吕后导演的闹剧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吕后能瞒过别人,可还是没有瞒过她身边的两个侍女。原来,两个侍女对吕后有病不服药早巳感到很纳闷,如今跟随吕后到巫医诊所看病,又从来不让她们侍从左右,搞得神神秘秘的,让人非常奇怪,百思不得其解。话说这两个侍女都是十三四岁的少女,孩童的天真和好奇驱使她们非要看个究竟不可。

有一次,她们等吕后进入诊室之后,就悄悄来到窗前,偷偷向里面张望。真是奇了,只见巫医正一个人坐在那儿喝酒,早没了吕后的踪影。俩人正想离开,却见巫医扭头望了一眼身侧的内室,脸上现出一种淫荡的微笑。

两个侍女交换了一下眼神,又蹑手蹑脚地绕到内室的窗前,隔着竹帘悄悄向里望去,结果,一下子就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吕后跟审食其的这段偷情经历是在刘邦眼皮底下进行的,尽管做得极为隐秘,但后来还是从宫中泄露出来。

这一天,吕后刚刚兴高采烈从外面还宫,就有一个宫女前来禀报,说皇上方才驾临,来和皇后商量什么跟匈奴“和亲”的事。吕后脸色一沉,怒斥道:“跟匈奴‘和亲’管我屁事,下去吧。”

侍女战战兢兢地说:“皇上好像说要把鲁元公主嫁给匈奴大单于。”

这事又从何说起呢?

原来,当刘邦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雄踞在中国北方的匈奴族正在虎视眈眈地觊觎着中原这块肥肉。

匈奴是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战国时称为匈奴或胡。匈奴的社会组织以部落联盟为主,联盟的首领称为“单于”联盟所属的各个部落包含若干氏族,单于多出于孪鞮氏家族,或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

匈奴人平时住毡帐(古称穹庐),吃马、牛、羊肉,喝牛、羊乳和马乳酒,衣服一般都是用皮革制的。匈奴贵族也居住汉式宫殿,匈奴人还会建造军用的壁垒、城堡等,有车、船,能筑路、架桥。匈奴冶钢业发达,能铸刀、剑、斧、镞和马具等,此外,冶铁和制陶业也有一定的规模。

匈奴有不成文法,盗窃者没收其财产,大罪死,小罪轧;监禁最长不出十天,一国的囚犯不超过十人。

匈奴人朝拜日,夕拜月;月满进军,月缺退兵。战场上能斩得敌首的,赐酒一杯。凡有掠获,皆归己有,以俘虏为奴婢。作战时能运回死者尸体的,可以得到死者的全部家财。匈奴绝大部分是骑兵,能拉动弓箭的男子都是战士,妇女有时也参战,因此攻击作战的能力很强。

秦初,匈奴分布在阴山南北地区,占据了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对中国北方的农业经济区带来很大危害性。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派蒙恬率军30万北伐匈奴,夺取河南地,在黄河以东,阴山以南地区设置34县,后置九原郡(治今内蒙古包头西),并在黄河一段地区因河筑塞,利用地形地势,连接秦、赵、燕旧日长城,修筑起一条西起临洮(今甘肃镇原南),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保护北方的农业区域。

秦朝末年的时候,匈奴的单于叫冒顿他的父亲称头曼。最初,头曼单于立冒顿为太子,可后来头曼又宠爱续立的阏氏(yen zhi),并想立她所生的儿子为太子,于是就让冒顿到月氏国做人质。月氏国位于今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也是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当时势力很强大,头曼单于表面上与月氏修好,暗地里却想偷袭,并想借月氏人的手杀死冒顿。所以,冒顿质于月氏不久,头曼就率兵对月氏发起进攻,抢走很多人口和牲畜。月氏王得到报告,勃然大怒,当即命令亲兵捕杀冒领。可亲兵冲进冒顿住的毡帐一看,哪里还有踪影。原来,冒顿早就暗中防备着这一于,当他听到头曼进攻月氏的消息后,就知道事情不妙,于是偷了一匹好马乘夜逃回了匈奴。头曼见冒顿跑了回来,大吃一惊,深怕自己的阴谋被张扬出去,于是就让冒顿做骑将,统领一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