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天才的基因:关于IQ、天赋与遗传基因
1380000000038

第38章 小时候是神童,长大了却未必是成功人士(7)

在他职业生涯剩下的时间里,乔丹周围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刻苦地进行练习和比赛。

戴维·哈伯斯塔姆写道:“所有顶级运动员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能记得北卡罗来纳大学有过多少球员,除非他是迄今为止在社区、高中以及最后的高中联盟中最用功的孩子,乔丹自己证明了他是所有人中最积极的一个。”在一个以忠诚和奉献闻名的大学中,乔丹以一股“拼命三郎”的劲头给北卡罗来纳大学篮球教练迪恩·史密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热切的求胜欲与日俱增。大二开学之后,同伴们看到的是另外一个自信、狂热的家伙。哈伯斯塔姆写道:“即便是在练习比赛中,乔丹也表现出了人们不常有的求胜欲望。比赛的时候有这种情况:如果教练不在场,球员就转而用他们最擅长的方式打球,以加强优势和避免暴露自身的根本缺陷。但是,乔丹一直以来都在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努力将其提高。种种迹象表明,乔丹一直渴望成为最优秀的人。”史密斯教练发现,练习的时候,乔丹一直在所有比赛中获胜,无论是一对一,还是五对五。因此,他开始调整球员搭配——为了让乔丹更加努力地赢得比赛,被分配与他搭档的队友越来越弱。这种训练方法让乔丹变得更强大。大三结束后,史密斯意识到他再也帮不上乔丹什么了,于是他让乔丹离开大学进入美国篮球职业联赛(NBA)。

所有成功的成年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能够意识到进步的过程中有多少是在他们的控制之下的。这也是20世纪90年代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在对一些小学生的研究中发现的现象。在他的□□实验中,德韦克(当时在哥伦比亚)让400个8年级学生完成一组相对比较简单的谜语,然后将他们随机分成两组。第一组中的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对其智力的表扬,评语是这样的:“你一定很聪明!”

第二组的学生因努力而得到了这样的表扬:“你一定很用功!”

然后,每组儿童都获得了参加一两个后续测试的机会;这种测试可以是一组比较容易的谜语,也可以是一组比较难猜的字谜(老师告诉他们,这将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有超过1/2的因智力受到表扬的孩子选择了简单的谜语。

约90%因用功受到表扬的孩子,选择了更难猜的谜语。

德韦克的另外一些实验也说明了同样的问题,明确无疑地证明了那些相信智力和天赋是天生的人不愿挑战自我的智力,在学校里的成就也不大。通过对比可知,那些相信智力能够增长的人——即那些相信智力具有弹性、通过努力可提高的人,更有进取心,也更成功。

我们从中得到的教训是,父母、教师和学生必须抱着一种长远和发展的眼光。无论一个儿童是出色、普通,抑或是在某一段时间里在某一方面表现出令人敬畏的才能,他都具备成为一个卓有成就的人的潜力。这是因为才干是所学到的技能的表现,而不是什么天生的能力,成年成功者完全依赖于持之以恒的心态、方法和过程,而不是任何与年龄相关的天赋因素。当然了,天才儿童与此无关,他们只是在早期表现出了兴趣和优势,与将来的成功没有任何关系。

儿童时期无论是否具备某种才能,都不能预测将来的成功。那些建立在年龄基础上的成就,并不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