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天才的基因:关于IQ、天赋与遗传基因
1380000000003

第3章 引言(3)

我们知道这一点是由于我们固定的基准,就像愉快的《帕格尼尼第一小提琴协奏曲》和巴赫《第二号D小调无伴奏小提琴组曲》——那是长达14分钟难以演奏的小提琴作品。这两首作品在18世纪被认为是很难演奏的,但现在许多小提琴学生不仅常常演奏,并能演奏得很好。

这怎么可能呢?跑步者和游泳者何以如此之快,棋类玩家和网球运动员的技艺何以如此娴熟?如果人类能像果蝇一样,每一代的繁殖仅需11天,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将此写入遗传学和快速进化,但进化和基因的运行方式并不是这样的。

这里有一个一语中的的解释,但它对家庭生活和社会而言却不无激进。话是这样说的:有些人因训练而变得比以前更坚强、更灵巧。我们擅长某些事情,是因为我们知道如何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天赋不是等待取得的东西,只是等待开发的过程。

这根本不是我们以前所习惯的看待天赋的方式。对于类似的说法,如“他一定具有这方面的天赋”、“优良的基因”、“与生俱来的能力”、“天生的跑步健将/神射手/演说家/画家”,我们的文化将天赋视做稀少的基因资源,你或有或没有的东西。智商或诸如此类的测试支撑了这一观点,学校还据此开设了课程。记者和许多科学家,始终如一地证实这一点。基因天赋图已经成为我们所理解的人性的中心部分。我们从DNA和进化中学到的东西支撑了这一观点:基因使我们成为自己的蓝图。不同的基因造就了具有不同能力的不同的人。世上何以出现形形色色的个人,如迈克尔·乔丹、比尔·克林顿、奥兹·奥斯伯恩,以及你?

但是,基因天赋的整个观念都被证明是不可靠的——在误导和误解的小溪之上可怜地漂流了几十年。近年来,大量科学证据浮出水面,提出了一幅全新的图表:天赋并不稀少,潜藏的天赋还有很多。据此观点,人类的天赋和智慧并不像矿物燃料那样短缺,而是像风能一样充裕。问题不在于我们缺乏基因,而在于我们尚不能充分发现现有的基因。

这并不是说人与人之间基因没有显著的区别,从而造成优势和劣势。差异当然存在,并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新科学认为,我们中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真正极限;新科学认为我们中绝大多数人还没有着手挖掘科学家所谓的“未开发的潜能”。新科学同时还为人类呈现出宏大的乐观精神。“我们无法得知存在着多少无法实现的基因潜能。”康奈尔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斯蒂芬·塞西这样写道。由此可知,次等基因在逻辑上是不可能存在的。大多数差等生很可能不是自身DNA的囚徒,而是还没有开发自身的真正潜能。

新的图表并非简单地宣告了从“先天”到“后天”的转向,相反,它揭示了“先天和后天”何以成为明日黄花,同时唤醒了我们对自己何以成为自己的重新思考。因此,本书从一个对基因工作机理的全新阐述开始,随后详细考量了天赋与智商的新基石,然后再将其融为一体,于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发过程便呼之欲出了,我们虽然无法完全将其掌控于心,但我们可以影响个人、家庭,以及激发天赋的社会。虽然我们满怀希望,但是新的图表也带来了新的道德问题,我们仍需努力克服。

教人对号入座是非常愚蠢的,也并非本书的目的。然而,新科学告诉我们,将平庸视做大脑的自产之物同样是愚蠢的,还没有投入大量资源和时间便认为自己知道了真实的极限,同样也是愚蠢的。我们的能力并不完全取决于基因。它们是柔性的、可塑的,即便成年也是如此。只要你足够虚心,满怀希望并拥有非凡的决心,任何年龄段的“孩子”都可以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