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简单的教子说明书
13796600000057

第57章 孩子有攻击行为怎么办?

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打架的事时有发生。那么,我们的孩子为什么总有攻击别人的行为呢?一般来说,孩子爱打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

有时孩子打人并非讨厌对方,只是心中需要有人注意他。攻击行为是最有效的方法,即使换来的是父母的一顿责骂,也无关紧要,被注意了才是他心中所需的感觉。

2.为了试探别人的反应

有时候孩子打人,看不出有任何的理由,他们常常怀有一种玩儿的心理去试探自己的行为能力,或者试探大人们的反应。打完人,他们就等着看下面将发生什么事情。对他们来说,打人是正在进行的一项重大试验。

3.语言表达能力不强

孩子的表达能力有限,语言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于是就用拳头来代替语言。而且,很多孩子也意识不到打人会伤害别人,即使大人告诉他别人会疼,小孩子也没有自我控制的能力。

4.缺乏安全感

有些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一般说,对孩子打架,大人不要卷入太深。因为孩子们通常并不把打架的事情看得有多严重,不少孩子呆在一起就打架,而打过之后又照样在一起玩耍。所以,孩子们一般的打打闹闹或拉拉扯扯,只要不是太过分,而且没有受到伤害,就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最好让孩子们自己去停止打架。

作为父母,理性的做法是让孩子充分倾诉,了解更多的细节,然后抓住关键环节,教给孩子妥善处理纠纷的方法。

当孩子出现打架的现象时,父母可以这样做:

1.父母应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一边打孩子,一边对他说:“让我好好教教你,不能打比你小的人。”“身教胜于言传”,要求孩子不打架,父母应以身作则。在家庭里不使用暴力,营造家庭民主气氛;与邻里不诉诸武力,营造团结和睦气氛,为孩子做出榜样。要教会孩子从小宽厚待人,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宽人克己,真诚友爱。要让孩子懂得,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文明的表现。孩子有了宽人之量,才能成为一个懂道理、识大体的人。

2.认可孩子的感受

认可孩子的感受,简短地给孩子一些指导。打人行为是不能容忍的,但孩子的感受是可接受的。父母应该向孩子表明理解他的感受,平静但要清楚地告诉孩子:“我知道你很想要那个玩具,但是我们不能打人……”要避免过长的训导和讲道理,否则会使孩子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3.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给孩子提供一个可选择的替代攻击的方法。对于学会说话的孩子们来说,使用语言是一个替代武力的好的建议。父母甚至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如果下一次遇到孩子想玩儿别人玩具的情况,不要打小朋友,可以说“让我玩儿玩儿你的玩具”。

4.不要过度反应也不要惩罚

打人事件发生了,最重要的是父母不要有过分强烈的反应。大喊大叫,或者打孩子的这些反应,对打人行为可以说是一种变相鼓励。父母过于强烈的反应恰恰是向孩子表明了攻击是解决冲突和引起注意的一个非常恰当的方法。惩罚也是白费力气,1岁的孩子还不能把父母的做法和自己的行为联系到一起,还不知道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因此,对2岁以下的孩子进行任何处罚都是没有作用的。

5.用行动表示对孩子打人的不满

如果孩子打你,放下他们并马上离开房间一两分钟,一句话也不要说,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对行动的理解要比语言深刻。随后你可以对孩子说:“真的很痛”或者说“我很伤心。如果你愿意道歉,我感觉会好很多。”但不要苛求或强迫孩子道歉。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如何跟别人分享自己的感受,如何向别人提出要求。

总之,遇到孩子打人的情形,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在紧迫关头保持耐心,并教给孩子解决矛盾的方法。

教子点拨

从小有暴力倾向、攻击性强的孩子,如果不注意克服和制止,长大后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因此,如果孩子经常出现攻击性较强的行为时,父母切不可掉以轻心,必须及早予以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