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简单的教子说明书
13796600000056

第56章 孩子怕生怎么办?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婴儿对陌生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通过观察孩子在不同阶段对陌生人的反应,可以了解他在不同阶段的成长情况。医生对1周岁以内的婴儿进行观察时,就是采取这种典型方法的。在2个月左右,婴儿不太理会医生。他躺在体检台上的时候只是不停地回头向他的妈妈张望。医生对4个月的婴儿最感兴趣。只要医生一对他儿语或者微笑,他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地笑起来。到了五六个月的时候,婴儿对医生的态度开始改变。到了9个月的时候,他能确切地辨别出医生是个陌生人,并且感到害怕。医生一接近他,他就停止了蹬来踢去和喃喃自语。他可能目不转睛地,甚至怀疑地盯着医生看上20秒钟,同时,身子绷得紧紧地。接着,他的小腹就开始快速地一起一落。然后,小嘴一咧就大哭了起来。也许是他对此感到特别厌烦,所以体检完了之后还要哭上很长时间。

婴儿在这个阶段特别敏感。他对任何不熟悉的东西,比如妈妈的帽子,或者爸爸刚刮过胡子的脸(如果他习惯了看爸爸长着胡子的脸)都会产生警觉。这种现象叫做怕生。孩子一开始见了谁都爱,而到了后来却变得疑神疑鬼。是什么使他发生这种变化呢?说来是很有趣的。首先,婴儿从6个月起就能想起自己曾经见过的不喜欢的东西和人。这就是检索记忆。但是在前几个月里,他只有识别记忆。也就是说,他能识别自己的父母,并且喜欢他们。但是,当他们不在他的视野之内的时,婴儿并不能想起他们来。随着检索记忆能力的产生,他就能在看不见父母的时候想起他们的形象来,并且能够拿他们的形象同面前的生人进行比较。如果婴儿在记忆里检索不到面前生人的形象,他就开始感到不安:这个家伙到底是谁呢?

在6到9个月的时候,婴儿仍然不能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来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他的世界基本上都在眼前。所以,当他的面前出现一个生人的时候,他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他不熟悉这个人,而且他也想象不出这种情况会产生什么结果。另外,这位不会走动的婴儿也找不到什么办法来排除自己的担心。他既跑不了,也不能藏起来。所以就只能急得哭了。

到了15个月的时候,怕生的心理就基本上消失了。这时,幼儿就具有了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未来的能力:“也许我不认识这个人,但是等我妈妈回来以后一切都会正常,所以用不着惊慌,我可以应付这个陌生人。”

由此看来,怕生是一种可以预测,而且常见的成长发育现象。它在孩子9个月的时候达到高峰,在大约15个月的时候消失。但有的孩子好几岁了,甚至十几岁了还是怕生,一见了陌生的客人就躲起来。一般来说,5~6岁的孩子就不应该怕生了,但如果仍然怕生,家长就要注意,应该找找原因。大一点的孩子怕生,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小在家太受宠爱了,什么时候都跟爸爸妈妈在一起,一刻也不离开。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安全过分担心,管得太严,不让他和外面小朋友接触。

家庭人口少,与外人交往不多。

由保姆带大,又经常换保姆,使他产生了不安全感。

小的时候,父母或外人吓唬过他:“你再不听话,就把你送人。”或说:“你不听话,把你送给一个可怕的叔叔。”这样,一遇见来了客人,孩子就以为可怕的叔叔来了。这在心理学上称做“交往退缩”,其形成与孩子个性及不良环境因素都有关系。

孩子怕陌生人,与孩子的性格有关,但主要还是后天造成的。要让我们的孩子克服怕生的心理,父母可以这样做: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他的勇敢精神,让他参加一些活动并多和生人接触,如当着生人表演节目;与小朋友一起玩儿游戏,放他独自到外面去玩儿玩儿;让他去买点东西,如买张报纸、买根冰棍等。

不要吓唬他,不要把周围的人都说成坏人,不要讲可怕的故事,多进行正面的教育。

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许多孩子怕陌生人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家长的管教过严,限制过多,打骂等等。父母平时要注意不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和其他孩子的优点比,要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比别的孩子差;要欣赏自己孩子的优点,经常鼓励孩子。

可以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比如爸爸妈妈短时间外出的时候,试着让孩子自己一个人在家里呆一会儿;让孩子学会主动向别人问个好,说句话;让孩子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等等。通过这些事,锻炼孩子的胆量,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

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要教会孩子平等待人,礼貌待人,和朋友相处真诚相待,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让孩子在社交中提高胆识和能力,感受到与人相处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教子点拨

许多孩子怕陌生人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父母管教过严、限制过多、打骂等等,导致孩子不愿接近生人,胆小、自卑。作为父母平时要注意,不要用自己孩子的缺点去和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较,要让孩子觉得自己并不比别的孩子差。父母还要学会欣赏自己孩子的优点,经常给予孩子以鼓励性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