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最简单的教子说明书
13796600000055

第55章 孩子不遵守纪律怎么办?

一提到纪律,也许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是部队。在那里可以说无论做什么都要遵守相关的纪律,否则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不遵守军纪有愧于军人的称谓,而部队严谨的作风也正是在纪律中训练出来的。当然,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以军队的高标准来要求孩子显然也是不合理的,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普遍意义上的纪律性呢?纪律性是指个体的行为能够服从于社会、团体准则。具有良好纪律性的人能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能考虑行为后果;能经常进行自我检查,发现问题迅速纠正。

有些家长抱有这样的想法:孩子调皮一些没什么,上学之后由老师管着自然就安分了。于是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常常是视而不见,这种视而不见在孩子看来实际上是构成了一种无形的默许。到孩子上学的时候,其对行为的认知态度已经出现了偏离,因此便将纪律中对行为的要求看成是一种不合理的束缚,进而逆纪律而行。

有些孩子在小学阶段易受家长、教师的约束,其行为有较大的依赖性。进入初中学习阶段后,独立性增强,纪律性处于一个“分水岭”时期。这一时期对孩子的纪律性教育十分关键。因为如果方式不当,孩子尚不成熟的独立性就很可能对孩子的情绪形成干扰,从而出现一些违背纪律的行为。

因此,在这一时期,家长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成为孩子纪律性的表率。帮助孩子排除那些“守纪律吃亏”、“纪律把人管死了”等片面、错误的认识的误导,这样才能使孩子的独立性和纪律性不相互冲突。良好的纪律性可以帮助孩子在性格塑造的过程中,剔除很多负面的因素,从而使孩子真正成长为一个守纪守法的人。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纪律性呢?

1.为孩子选择正确的方式释放能量

有些孩子十分好动,许多纪律问题就产生于限制身体活动的时候。孩子的运动行为不应该受到过分限制。为了精神上和身体上的健康着想,孩子需要跑、跳、爬、蹦等运动。家长常常通过为孩子制定各种纪律禁止孩子的身体活动,这样会导致他们情感上的紧张,从而通过逆反、攻击来表达这种紧张。

因此,家长应安排一个合适的环境,让孩子的身体得到活动,直接释放能量。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可以使孩子身心得到很好的锻炼。但现实是不少家长忽视了这一点,建议家长经常陪伴孩子到户外进行活动,不要让孩子因为无法释放能量而违反纪律。

2.正确对待孩子违反纪律的行为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家长不能对孩子的违纪行为无限制地纵容。有教育意义的方法要求父母坚持和蔼但坚定的成年人形象,对待违反了限制的孩子,父母绝不能跟他争辩、啰嗦,不能陷入关于限制是否公平的讨论中去,也不能就限制给孩子一个冗长的解释。有时候“纪律就是这样”五个字足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让孩子对纪律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再面对同样状况的时候自然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收敛。

3.让孩子慢慢进入守纪的状态

学习新的知识往往在最开始的时候阻力最大,一旦冲破了最初的阻力,即常说的“入门”之后便相对容易很多。这种规律同样适用于遵守纪律的过程,某些孩子觉得在一开始安静地在课堂上坐四十五分钟,同时还要接收十分理论化的知识是一件很难挨的事情。对于这种情况,家长可以以满足孩子的一定要求为奖励要求孩子认真地遵守纪律,比如让孩子回来复述老师的讲课重点以及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等。通过这样的督促方式,让孩子习惯纪律,进入到守纪的状态。

强化孩子的纪律性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长在这个过程要注意“言教”、“身教”并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该有的自觉性。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慢慢地学会约束自己的言行,成为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教子点拨

纪律是每个人都需要遵守的。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管是家庭还是社会,都会有一定的规矩和纪律。一个不遵守纪律的人,是很难有感恩之心的。父母要让孩子学会遵守纪律,这样孩子才会变得有规矩、有教养,这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