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神秘文化
13794700000006

第6章 掌控自然的努力——中国巫术(3)

我国以及世界上许多民族,相信食用动物的血、肉、器官以及佩戴动物的牙齿、皮、爪、角、羽毛等等,该动物的力量和灵巧就可以传递到人身上。他们深信动物的这些器官在与原来动物的身体脱离接触后仍可以在人的身上继续发挥它原来的作用。人们相信,妇女喝了兽奶,会生双胞胎,因为兽一胎多子,人既然喝了兽奶,就会具有兽的性质,也会一胎多子。我国许多地方有文身习惯,即在身上黥刺各种动物纹样。人们认为,文身可以使自己具有该种动物的优良特性。我国民间喜欢张贴“金鱼满堂”、“瓜瓞绵绵”、“榴开百子”、“鱼儿吐子”等年画,也根源于交感巫术。瓜、石榴、鱼都有极强的繁殖力,人们渴望像它们那样多子、那样繁殖力强,因而崇拜鱼、石榴、瓜果。《诗经·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瓜、石榴等则成为生命力和繁殖力的寓体和象征。根据交感巫术的相似律和接触律,张贴或佩戴“榴开百子”、“鱼儿吐子”等年画或工艺品,以及吃掉鱼和石榴,都可以使它们同人发生神秘的交感作用,使人具有鱼、石榴和瓜果那样旺盛的生殖能力。

模仿巫术和接触巫术是从巫术所根据的原理和法则,对巫术所作的宏观划分,下面我们将从微观的角度,对几种主要的、具体的、常见的巫术作介绍和分析。

五、生殖巫术

太古之时,人烟稀少,繁衍人口乃是关系到氏族存亡的头等大事。但原始人最初并不懂得“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周易·系辞下》)的道理。过着“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庄子·盗跖》)的浑浑噩噩的生活。在原始人看来,任何死亡都不是“自然的”死,同样,任何人的生也不是“自然的”生。他们当然也观察到怀孕的某些生理条件,特别是性交的作用,但他们并不认为怀孕与性交有必然联系,甚至完全否定性交对怀孕有任何作用,而认为是图腾祖先的灵魂进入母体的结果。这种无知和愚昧产生的原因,或者是由于性交与孩子出生间隔时间很长所致;或者是由于有些妇女患有不孕症,虽与男子性交并不怀孕,从而模糊了两者的必然联系;或者是根源于原始人天真的无限追问,即假如你是你父母性交而生的,你的父亲是你的祖父母性交而生的,如此一直往前追问,那么最早的人是如何生出来的?原始人只能认为是动物变来的,或是人兽通婚繁衍而来的,或是由于某种精灵进入体内而怀孕的,并把这种怀孕理论扩大为一般性的怀孕理论。《春秋公羊传》云:“圣人皆无父,感天而生”,所谓感天而生就是育龄妇女同氏族图腾相“感应”而妊孕生育,我国古代典籍此类记载很多,如:史前女神像伏羲氏之母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包牺氏(伏羲氏)于成纪,蛇身人首”;

神农氏(炎帝)之母女登“感神龙而生炎帝,人身牛首”;

附宝见大电绕北斗而生黄帝;

女节接大星而生少昊;

庆都遇赤龙而生尧;

握登见大虹而生舜;

修己吞神珠意茨而生大禹;《帝王世纪》。

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史记·殷本纪》。

扶都见白气贯月而生汤;

姜嫄履神人之迹而生后稷;《帝王世纪》。

女修吞玄鸟卵而生大业。《史记·秦本纪》。

进入文明社会后,此类记载也不绝于“正史”和“稗史”,如:

刘邦的母亲“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史记·高祖本纪》。

汉文帝刘恒之母薄姬夜梦苍龙据腹而生刘恒;《史记·外戚世家》。

吴夫人梦月入其怀而生孙策,梦日入其怀而生孙权。《三国志·吴书·妃嫔传》注引《搜神记》。

……

上述事例本身就是交感巫术的表现,例如姜嫄履神人迹而生后稷,实际上就是姜嫄行与地母(生育神)相接触的巫术仪式而生后稷。初民对“生育神”的崇拜和对“地母”的崇拜是紧密相连的。初民的思维是质朴的、感性的、天真的、形象的,也是愚昧的,他们把妇女怀孕生产同大地育生万物等同起来。原始人崇拜大地,把土地人格化、神化,称大地为“大自然的圣母”,并向土地直接献祭、礼拜,把祭品埋在地里或灌注于地,让地吸收;古代兴师动众,必定大祭后土,以求地神保佑;战胜的部落,用俘虏祭地母,这是原始人的普遍宗教仪式。原始人把妇女的生殖力归结为生育神,归结为地母。柏拉图就曾提出:“在多产和生殖中,并不是妇女为土地树立了榜样,而是土地为妇女树立了榜样”。故人们相信,育龄妇女举行与地母接触的巫术仪式就能生育。

伏羲像《史记·周本纪》载:“姜嫄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

《诗·大雅·生民》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

所谓“履巨人迹”,实际上就是一种生育巫术。据闻一多先生考证,上面这首诗说的是周人始祖姜嫄为了祈求繁衍生育,去参加繁衍生殖的巫术舞蹈,因而有孕,生下后稷。也就是所谓的“郊禖”礼。姜嫄是周人的第一位祖先,无夫,行郊禖之礼(即与土地接触的生育巫术)而生子,故周人以红山文化女神像姜嫄为高禖神。“禖”即“媒”字,实也即“母”字,高禖神就是管理结婚与生子的女神。由“郊禖神”后来才演化出娘娘庙、求子观音。与仲春之月行郊禖之礼相联系的另一种巫术仪式是临水祓禊。古人相信,不生子也是一种病气,为了解除这种病气,促成生育,必须在行郊禖礼时到河里洗洗手、洗洗脚,或者干脆到水里洗个澡,这样就可以怀孕生子。所谓“祓”即“拔”,言拔除,拂除病气之意;“禊”即“洁”,言修洁、净身之意,都同交感巫术有密切联系。

阿盎白最初的生育神一般都是女始祖,因此,盛行对于女神和女阴的崇拜。我国四川省凉山杂居着三十余万的摩梭人、普米族和藏族人,他们共同崇拜原始女神“巴丁喇木”。“巴丁喇木”女神是一尊天然的石像,坐落在“喇孜尼可”洞穴里,人们相信她能帮助生殖,故前往祭礼朝拜者甚多,主要是妇女。朝拜的妇女们成群结队,每人手执一束火把,依次徐徐入洞。首先在洞内幽泉里舀一碗泉水饮下,这碗泉水象征“产子露”,能使妇女怀孕。饮毕各自奉献自己的祭品,然后每人在女神像前的圆形柱石顶上的凹孔内注油,插入灯芯,每人点一盏灯,再焚一炉香,并长跪于石像前,闭目合掌祷告。显然,这种祭礼实际上是一种生殖巫术仪式。

与女始祖崇拜相伴而生的是对女性生殖器——女阴的崇拜,女阴常以象征性的石头、岩洞、洼地表示。例如四川盐县的“打儿窝”,四川凉山喜德县的“摸儿洞”,湖南常宁县的“求子洞”等等。前往求子的妇女或往洞里上下抽动木棒或水桶,模拟性交动作,然后喝一碗洞里的泉水,相信这样就可以生育;或烧香叩头,然后往洞里投石、探石,以求生育。

新疆呼图壁县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原始人在动植物的繁殖活动,特别是自身集团的繁衍过程中,发现了两性交配的作用,另方面,他们对生殖仍感到神秘,认为生殖在于人的意志和信仰的主宰,在于巫术动作的操作。因此,原始人不断举行生殖巫术并且记录在岩画上,岩画“乃是一次次巫术礼仪留下的痕迹,它把现实中举行的巫术礼仪记录下来,固定在岩壁上,作为沟通人——神的媒介和永久性的标记,使岩画化入神秘的巫术意境”。王克荣等:《广西左江岩画》,文物出版社,1988年版,第313页。在乌兰察布岩画中,发现了女性裸体舞、孕妇舞、男女裸体恋爱舞等舞蹈岩画,女性乳房、性器官和腹部特别突出夸张;阴山岩画有男性裸体像,突出了粗大的阴茎;广西左江岩画中有许多突出了性特征的男女人像及其组成的舞蹈场面,并有多处男女性交图像;天山岩画中也有许多男女性交图。此外,云南石寨山铜饰上边有男女交配的形象;四川成都东汉墓里曾出土不少男女野合的画像砖。这些都是生殖巫术的记录。

西藏阿里生殖崇拜岩画古人由于在实践中认识到了男女交配对生育的意义,因此除崇拜女阴之外,也崇拜男性生殖器,即所谓石祖崇拜或且字崇拜。这在中外各民族普遍流行,例如在四川省本里县大坝村有一个鸡儿洞,里面就供有一个30厘米高的石祖,当地普米族妇女为了乞求生育,过去常去洞里烧香膜拜,最后拉起裙子,在石祖上坐或蹲一下,认为同石祖接触后就能生儿育女,这显然带有浓厚的接触生殖巫术内容。

石祖有些民族的生殖巫术直接表演男女模拟交配动作。例如贵州苗族有一种称为“追女”的巫术,由两个人分别拿着两个偶像,一个人背女偶像在前,另一个人抱男偶像在后,后者持箭佯追,不断向女偶像射箭,并且高喊“夺张”(交配之意)。背女偶像者则答:“沙降”(繁荣之意),全寨人都来围观,高喊“中了,中了”!另外一个人以葫芦盛酒,频频向女偶像泼去,作为射精的象征。宋兆麟:《巫与巫术》,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年版,第223页。

初民发现了男女交配对生育的意义,但又无法解释某些妇女的不育现象,就把它归结为精灵作祟,因此又创造了驱邪生殖巫术。例如四川木里县的摩梭人崇拜石祖,他们认为妇女所以能怀孕,送子观音是男子的精子与女子的卵子相结合的结果,其中精子为骨,卵子为肉,骨肉结合才能形成胎儿。但是,当妇女身上附有了“乔”这样的恶鬼时,妇女就不能怀孕。因此在举行生殖巫术时,除了向女神和石祖烧香膜拜,请巫师念经外,还要行巫术洗身去邪,把“乔”从妇女身上驱走,求育的妇女必须到水池里洗澡,这样“乔”就被冲走了,为怀孕扫清了障碍,这同仲春之月临水祓禊相类似。

麒麟送子年画生殖巫术在现在仍有其余波,除了有不少妇女仍求助于“摸儿洞”、“打儿窝”以及娘娘庙、求子观音外,在民俗中也还有反映。例如生孩子时请人吃红蛋,同“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的巫术观念显然有渊源关系;结婚请人吃枣子、花生,枣子谐音“早子”,花生谐音“划生”(一男一女),显然来自对语言巫力的信仰;新婚妇女给自己绣一个“麒麟送子”兜肚,以为这样就可以生个胖儿子;在新婚夫妻枕头上绣上“并蒂莲”,以为这可以带来夫妻的和睦、家庭的幸福等,这些都来自交感巫术观念。

六、丰产巫术

初民在现实领域的基本活动,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即求食和增殖。为了生存,人们求食;为了种的延续和繁衍,人们增殖,这是最基本的永不衰竭的欲求。然而,这种欲求的实现,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都处于自然界的“沉重压迫”和难以理解的物象变化造成的迷雾包围之中,在他们无法控制自然、支配自然,以满足求食和增殖的需要时,便企图通过巫术来控制超自然力。解决增殖问题有前述的生殖巫术,解决求食问题则是丰产巫术。

远古人类曾经依赖狩猎和采集维持生活,所以盛行丰产巫术。这在远古岩画中留下了记录。我国古代岩画多是“为了祈求丰收、富裕而举行的某种巫术仪式所遗留”。汪宁生:《珙县悬棺附近之岩画与沧源岩画》,《民族学研究》第四辑,民族出版社。在民族学资料中也有许多丰产巫术的内容。

首先是渔猎巫术。

四川珙县岩画中,有一幅捕鱼巫术图,图中一个人用绳子拉着一条大鱼,而另一条鱼则从相反的方向逃跑了,那条被捉住的大鱼,甚至比人本身还要大。阴山岩画中有一幅狩猎巫术图,图中一个猎人拉满了弓,瞄准猎物,一箭正中羊的头部,另一箭正中羊的胸口。此外,阴山岩画中还有猎羊图、仿牲舞蹈图。甘肃黑山岩画有牵驼图等,这些都是渔猎巫术,反映了原始人把美好的愿望当作现实。

岩画所反映的渔猎巫术在现代落后民族中还可以看到。《尚书·尧典》有“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的记载,“百兽”毋庸置疑,是头戴野兽面具的巫师。我国独龙族和鄂伦春族狩猎前夕,往往用绘画和面塑的形式制成各种猎物形象,然后以弓、弩射击,他们相信,射中者则狩猎必然丰收,而射中野牛者必可猎获野牛,射中鹿者必可猎获鹿。解放前,我国云南佤族猎手出猎前,必须在动物岩画前举行演习包围和攻击猎物的巫术仪式。

其次是农耕巫术。

人类对农业生产有密切的依赖关系,他们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企图借助巫术来控制农业生产。连云港将军岩岩画就有一幅巫师作法图,被视为农耕巫术的记录。岩画中有禾苗之类的农作物图形共十三种之多,其中有五个头像呈尖嘴鸟喙形,并与芸状禾苗纹相连,鸟像人面是表示“日中睃乌”的太阳神,这是巫师作法,希望阳光普照下万物茁壮成长。

古代人以及现代落后民族把农业生产的自然过程看作神灵控制的过程,因此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举行宗教仪式,其中许多仪式有浓厚的巫术色彩。据《礼记·月令》记载一年固定的祭礼有:

孟春之月:“是月也,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

仲春之月:“是月也,安萌芽……。择元日,命民社。”

季春之月:“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朝,乃为麦祈实。”

孟夏之月:“是月也,驱兽母害五谷。”

仲夏之月:“农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